工学结合背景下机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性较强,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参与大量的实践练习,进而促进其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对技工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而言,养成良好的实践操作能力对其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选择采取工学结合的模式,实现机电一体化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密切融合,在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同时,帮助学生未来更好地发展。探究在工学结合背景下技工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模式的改进与优化措施,以期能为技工院校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专业化实用型机电一体化人才提供帮助。
[关键词]技工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工学结合;教学策略
现阶段,技工院校教育教学日益普及,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也是种类繁多。而工学结合这一为职业教育量身打造的教学模式在各技工院校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然而由于区域发展、专业以及办学理念的不同,关于工学结合背景下教学模式的内涵、表现形式与运作方式也是各不相同的。基于此,针对有着显著实践性特征的技工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而言,更需要结合教学特点,积极探究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在日常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而促进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实践综合能力的长远提升。
一、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提升教学水平
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能有效提升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教育水平。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下要求教师不仅要加强对理论知识内容的讲解与传授,同时还需要注重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真正意义上掌握專业的技术,而非简单的理论知识。因此,对技工院校教师而言,在备课时,需要注重自身教学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强化,从而能为学生提供更科学、更具实用性的教学,引导学生实现不断地进步与成长,这对教师教学能力与教学水平的提升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二)有利于课程与实践之间的结合
机电一体化专业的特点就是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并且理论知识具备一定的抽象性特征,导致学生在学习与理解中会遇到诸多的阻碍。因此,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考虑一些操作性较强的课程,例如C语言程序设计、PLC应用技术等。在教学过程中尽量为学生提供一些真实的案例或者常见的一些模拟应用等。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强化自身的实践能力,这对知识之间的融合发展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不会感到烦躁和无聊,会产生一定的成就感。当然,作为教师也需要不断地提升自我,要不断地到企业中进行实践研究,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可靠的教学。
(三)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能力
在技工院校机电一体化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来实施教学,可以采取分层教学的方式来教学。教师可以安排不同的学生进行难度不同的实验,在实验完成后必须要验证才能进行下一步。这样学生不会出现赶不上的现象,而是在自己的思维模式下一步一步提升,从而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
二、技工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工学结合教学内容
工学结合背景下的技工院校机电一体化教学主要由三个模块组成,分别是教、学、做。三个模块相互独立但又紧密联系,学生不仅能掌握教师所讲授的知识,而且能在实践操作中灵活地运用。首先,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师通过课堂教学的形式向学生传授专业化的理论技能知识,然后再引导学生展开独立探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而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发现自身存在的缺点与不足,再针对性地加以学习与补充,最后则是开展动手操作实践环节的练习,其中实践环节主要由实验、实训、项目设计等内容所组成。
作为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采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来促进学生应用能力的提升,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效激发学生参与机电一体化课程学习的兴趣。在考核评价方面,逐步减轻书面考试在学生整体评价中的比重,进而逐渐增加工学结合科目测评的比重;在课时设置方面,增加实习实训课时在总课时中的比重,保证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综合实训环节的课时能在全部课时中占据40%以上,另外还需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课内外实践机会与空间。可以说,技工院校开设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的最终目的就是为社会与企业提供大量优秀的具备卓越实践能力的人才,进而推动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密切衔接,从这一角度出发,工学结合教学的推行对学生未来就业发展及渠道的拓宽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技工院校机电一体化工学结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当前技工学院非常重视工学结合在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但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首先,部分技工院校对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重要性认识不清,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大都流于形式,加上这些技工院校师资力量以及教学资源比较匮乏,导致很多专业化的实践操作教学环节无法得到有效的开展;其次,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最终目的在于促进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密切融合,从而提升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然而教师作为课程教学的引导者与组织者,在开展具体教学中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这与素质教育的理念是相背离的。机电一体化专业知识内容具备多元化与层次化的特征,因此采取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时也需要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设置多项科目,然而部分技工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师在开展教学时,缺乏钻研的精神,往往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而简化工学结合教学内容,导致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
四、工学结合背景下机电一体化专业改革策略
(一)做好理论教学基础
理论知识的教学对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的开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基础作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实践操作练习需要良好的理论知识为基础,进而为其实践操作指明正确的方向。这就要求技工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师不仅要及时调整与优化教学理念,同时还需要结合教学实际改进教材内容,体现出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优势,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二)开展课内外结合教学
工学结合背景下,教师需要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结合,并且在设计具体的课程时,需要有针对性地设置工学结合项目,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在课堂教学中多组织学生到实验室使用真实设备开展练习,让学生对设备的运行原理产生最直观的感受,促进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提升。另外,在开展课外教学活动时,也需要借助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对学习内容加以创新,在经过简单地演示与讲解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相较于课内教学,工学结合背景下的课外教学能进一步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能在实践操作中实现自身个性的发扬,帮助学生更好地养成协作精神。
(三)加强校企合作
机电一体化专业有着抽象性与复杂性的特征,其涵盖了多项科目与领域。技工院校教师需要根据院校现有的设备以及资源,采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开展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教学。由于机电一体化实践性较强,即便是设备设施资源较为丰富的技工院校在开展教學时依然会遇到诸多阻碍,无法将企业实际操作环境加以系统完整地复制,因此要想促进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必须要提供真实的工作场所与氛围。例如,我院与中显公司共建了中显科技学习型工厂,与固高科技组建了固高工业4.0学习型工厂,与华研电子组建了华研学习型工厂15个,定期组织学生到学习型工厂或企业开展实习工作,实现了毕业生与企业岗位无缝对接。因此,开展校企合作,能最大限度促进学生创新实践综合能力的提升,为人才的培养以及校企间的无缝对接奠定基础。
(四)加强对教师的培训
依托“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训教师,参加企业生产活动,积极推进“双师型教师和骨干教师”参加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要建立专业教师定期下厂锻炼制度,支持教师到相关企业和用人单位顶岗实习,重点提高教师的专业和实践教学能力。要聘请一批一线企业专家充实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操作技能和教学水平,从而培养一批高水平的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企业要支持技工院校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建设和师资培训工作,积极为技工院校提供兼职教师、实习场所和设备,为教师到企业生产实践提供机会和条件,同时选派工程技术人员为技工院校提供教学服务。
(五)加强与一线企业和第三产业的联系
技工院校可以挑选知名度较高、管理较为规范的机电一体化对口专业企业作为生产实训基地。借助实训基地有效地整合教学、生产、培训以及科研多个环节,进而将实训基地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发挥到最大。例如,我院与东莞市骏智机电科技有限公司、广东正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庆泰电线电缆有限公司、塘厦三正半山酒店、东莞志盛塑胶制品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合作,建立东莞市技师学院实训基地。不仅为企业生产效率的提升提供帮助,对学院科研与教学水平的提升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工学结合背景下校企师生四方面实现了紧密的结合,并且在共同协作中促进了各个环节的发展。
工学结合背景下技工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所开展的教学改革,不仅有利于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程度的加深,同时还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现阶段,部分技工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师依然存在着缺乏对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认识和了解、忽视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等问题。因此,需要技工院校加强校企合作,为工学结合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在学校和企业同步开展工学结合教学活动,为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未来更好地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邢运凯,谢朝德.以职业能力养成为目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设计[J].成人教育,2015(3):81-82.
[2]王勇.技工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教学改革[J].职业,2018(6):52.
[3]王刚.基于工学结合的电气自动化人才培养模式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5,12(2):192-193.
[作者单位]
东莞市技师学院
(编辑:刘莉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239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