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一体化”模式下《应用软件CAD》课程改革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应用软件CAD》课程是一门具有较高操作能力的实践性课程,如何提高学生对软件的操作能力,加强CAD软件与其他软件的对接学习,同时在艺术类高校课程中尝试CAD软件与实用机械设备的对接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和突破。“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强调实际运用,为校企合作无缝衔接打开了瓶颈,开拓了平台,将“工学一体化”模式应用到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能为后期利用CAD软件进行更为深入的专业课程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工学一体化;CAD;教学现状;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21-0102-02
一、《应用软件CAD》课程教学现状
CAD软件在各个设计领域、工程领域的应用极为广泛,已经发展到CAD2020版,而且基于CAD平台之上,又开发了不同的设计软件。利用这些二次开发的设计软件能够更加快速、便捷地表达设计方案。
《应用软件CAD》课程教学需要全面的教学改革来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发展需求。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学生掌握CAD软件的情况并不理想。造成这种不理想的原因概括有三:一是CAD的绘制过程较为枯燥;二是课程与其他专业设计课程的衔接不够紧密,学习后没有反复练习,容易遗忘;三是CAD课程多注重软件的绘图操作,较为忽略CAD软件广泛的兼容性,较少讲授CAD软件与其他软件的对接,更别提尝试CAD软件与机械设备的对接。
二、《应用软件CAD》课程改革意义
《应用软件CAD》课程属于专业基础主干课程,是一系列设计专业课程及教学实践前期必须掌握的基础技能。学生对CAD软件掌握的程度常会影响其他设计课程的学习能力、设计综合素养以及动手实践能力。因此,大力提升对《应用软件CAD》课程的重视程度,采用“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运用“工学一体化”模式对课程进行改革,是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上的一次探索,是在创新创造能力培养上的一次尝试。具有以下几点意义:
(一)丰富CAD软件教学内容,加强CAD软件全方位辅助设计的运用能力
针对课程的教学内容的改革,除了基本的软件功能操作外,CAD软件进一步与其他软件衔接,甚至是与控制机械设备的衔接,如何将图面设计转化为产品实践应用,亦是软件课程教学的部分内容。
(二)运用“工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方法
针对课程的教学方法的改革,主要改变按部就班的讲授软件操作的教学方法,本次改革意在促使CAD软件能够从基本操作教学上升到全面辅助设计课程的功效与作用上,能够与其他相关课程无缝衔接,充分发挥CAD软件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作用。
(三)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创新、创造能力
从单纯的软件操作教学走向“工学一体化”模式的教学改革,能够激发学生高昂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对设计类学生早期的兴趣引导和能力提高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若是后期的产品造型特色突出,亦可申请设计专利,这对学生日后自身的发展、学院形象的塑造以及在本学科中的影响力也具有不可估量的提升作用。
三、“工学一体化”模式下《应用软件CAD》课程改革措施
(一)“工学一体化”模式释义
“工学一体化”是指在一定的环境下,为实现全面素质培养的目标,将学习与工作一体化结合的教育模式。突出“教、学、做”三位一体的教学教育模式,以实践过程为导向,把课堂学习和动手实践动态结合,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为目标,实现充分合理利用校内外教育环境和实训资源的最大化。
(二)“工学一体化”模式下《应用软件CAD》课程改革措施
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较传统教学方式更为注重实践教学的组织形式、师生课堂的角色互动、知识能力的联合培养等。强调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突出校企合作的作用和意义。
1.调整教学大纲。对原有的教学大纲进行补充,特别是将注重动手能力培养的实践内容增补入教学大纲中,形成“工学一体化”模式下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论框架。教学大纲调整时,一是增加CAD软件与其他设计软件衔接的操作方法,如CAD软件与基于CAD平台二次开发的天正、中望、浩辰等软件衔接的操作方法和注意要点;二是增加CAD软件与其他设计类软件的衔接方法,如PHOTOSHOP、Sketch Up、3D Max等常用设计软件;三是增加CAD软件对接数控设备的操作方法和实践联系。
2.调整课时数与教学进度计划。《应用软件CAD》传统教学课时为32课时,基本停留在软件的操作与绘图技能的教学与练习。调整后的《应用软件CAD》课程增加了16课时,一共48课时。增加的16课时的排课时间比较机动,分别在《立體构成》、《模型设计与制作》、《室外景观设计》、《建筑设计》等课程中灵活分配2—4课时,帮助学生运用CAD软件辅助各门课程的深入设计。这样灵活的课时安排,能够使学生有针对性的学习和练习CAD软件,使得《应用软件CAD》课程与其他设计类无缝衔接,提高软件学习的实践性和针对性。
3.增加实操,将CAD软件与机械设备对接。教学内容需要增加实践部分,课程练习内容应该也是以学生此前的基础课程,如《平面构成》、《图案》等课程作业为绘图蓝本,在课堂教学时就每个学生的设计作品进行绘图练习,将每个学生的设计构想从概念到图纸再到CAD的电子文件,最后利用CAD的扩展功能,将机械设备与CAD软件对接,实现“工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通过《应用软件CAD》这个课程平台,将设计方案一步步形象化、具体化,最后形成设计成品和实物。在完成课程学习之后,学生的课程作品不再是CAD格式文档,而是各种不同的设计实物,可以是自主设计的建筑模型(图1—2),可以是自己设计的杯垫、书签、钥匙扣等文创产品,最后把课程作业汇总形成课程展,并进行展出,这种教学模式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设计成果也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极大肯定和鼓励。
4.加强校企合作,实现“工学一体化”联合培养。在“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教学改革初衷与目的都是使学生不断提高实操技能,使学习与工作能够无缝衔接,在毕业后学生所具有的能力与用人设计单位的需求相一致。依照“工学一体化”的要求,在《应用软件CAD》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除了要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动以外,还要根据企业的要求,让教学过程更具针对性。要想保证学生在课程教学中学到实用性的东西,就要多方面调研,深入企业,加强与企业之间联系。如果条件允许,企业可以派技术人员到校传授软件技巧,并向学生展示实际案例。同时,为了激发学生对软件的学习兴趣,校企可以联合开展一些软件应用大赛,对于成绩优异的学生给予适当奖励。此类活动不仅能够促进"工学一体化"的改革深化,而且还能让师生与企业人员在活动中进行交流,让学生力所能及地帮助企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一举两得。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工学一体化”模式下,《应用软件CAD》课程改革要从多方面入手,保证课程改革能够顺利进行。首先从排课体系入手,将开课时间合理化;其次是重视课程的学时设置,将增加的实践性教学课时也纳入教学学时中,不应压缩原有的教学学时。然后是教学内容改革,将授课内容与实际应用进行对接,增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最后是教学改革,加强校企合作,实现联合培养,将理论授课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真正实现“工学一体化”。
参考文献:
[1]赵博,刘小杰.工学一体化教学探究[J].职业,2014,(08):33.
[2]蒋夫尔.“工学一体化”让传统职教课堂大变脸[N].中国教育报,2009-11-08(0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262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