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机电一体化专业“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改革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通过分析目前我国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现状,总结传统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得出机电一体化专业改革的必然性,进一步给出了机电一体化专业“理实一体化”的具体改革措施,包括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强化培养目标、改革教学模式、建立与企业合作机制、改革学科体制下的考核评价体系、建立以任务为驱动、项目为导向的一体化的课程教育体系,从而打破传统教育模式束缚,加以创新,促进教学效果提高。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专业 教学模式改革 理实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9)03(c)-0218-02
  在很多的高等职业院校为更加突出机电一体化专业的特色,都在开展积极的探索和教学改革。机电一体化专业具有概念抽象、知识点分散、分析方法多样等学科特点,传统的教学方法将理论与实践割裂学习,这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操作能力都产生了不利影响,也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突出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将复杂、晦涩的知识点转化为实际问题,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符合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科特点。
  1 改革的必要性
  1.1 机电一体化教学课时太少
  教学改革在不断深化,机电专业的课程出现了明显缩减,教学内容很多,但是教学课时严重不足,如何在众多的专业课程中合理安排课程,提高机电一体化教学的课时是提高教学质量面临的一个较大难题。
  1.2 单一的教学模式
  目前各高职院校仍然延续着传统的教学方式,偏重理论教学,在电气控制电路、基本控制环节的设计、设计环节的叙述十分清晰明了,但是原理图较多,文字叙述比较枯燥,学生们没有接触过实物,很难理解其中的一些操作环节,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脱钩。
  1.3 理论与时间发生脱节
  目前高职院校开展机电一体化教学主要是分为两个模块:一个是理论教学,一个是实践教学。实践的教学环节主要在企业中完成,总体上这种模式可以促进学生提高能力,但是目前这种教学模式还是表面形式,并没有真正的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这种模式下的学校和企业有一定联系,但是合作并不全面,其实质是企业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实习的场所,由于企业与学校之间沟通的不到位使学校对企业需求人才技能不了解,依然按照教材开展教学,两者直接割裂开来。目前我国的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改革仍然处于探索阶段,探索在新的市场经济规律发展环境下与企业无缝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一条新的发展路径。
  1.4 学生知识陈旧,机电设备的升级换代加快
  电子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机械设备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机电一体化知识领域的更新周期加快,传统技术不断升级进步,造成低技术岗位不断消亡,高新技术岗位不断增加。
  2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优势
  “理实一体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以任务为驱动,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是教学环境的不同,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能力培养目标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突破了理论与实践相互脱节的问题。这种模式充分发挥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通过设定一定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围绕着一个共同的项目开展实践活动,以问题动机的驱动下,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在边学、边做的模式下,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的框架,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不断的获得成就感,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兴趣,扩大的求知欲,对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探索能力和自学能力具有很大益处,教师通过演示的过程,加入理论知识的讲解,这种抽象内容与直观演示的交替进行,帮助学生完成了实践-认知-再实践-再认知的学习过程,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更加适应岗位的需要。
  3 改革解决的主要问题
  机电一体化的改革将工学结合起来,将课程建设为基础,以校企合作机制体制的创新为突破口,充分利用了情境教学的方法,严格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念进行专业建设和改革,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改革和创新。
  3.1 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
  理实一体化的推进,需要大量的理论知识丰实、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优秀教师,由于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和历史原因,导致教师的综合水平相对不足,因此,学校需要有针对性制定教师培训计划,校企可以加深合作,例如可以让学生进入企业,通过挂职锻炼或者技术支持的方式,让教师先进入企业中去,参与企业的设计生产及研发过程,了解企业的文化,企业对相关技术人才的要求,把企业中的文化、职业素养、实践能力带入到课堂,改变传统的教师考核评价体系,把教师的终身学习、拓展学习、能力提升作为考核评价指标。
  3.2 明确培养目标,改革教学方式
  本着以理论知识服务于实践操作技能的需要,将专业的理论知识与应会的操作技能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开展工作过程中的改革,坚持将能力作为职业教育改革的新理念,以辽宁省老工业基地为例,以基地对机电一体化人才岗位技能的需要,培养面向基层,面对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3.3 建立与企业合作的机制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推进,需要企业的大力参与与支持。以辽宁区域产业群为例,需要根据其实际情况建立校企合作的新机制,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企业提供合适的项目载体,接触真实的企业环境,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岗位能力,将企业的生产加工、技术改进、设备维护、故障检修引入到实际的教学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企业的技术人员也可以参与到学校的课程改革过程中,制定区域特色鲜明的课程标准和人才培养模式。
  3.4 丰富教学方法
  以任务为驱动,项目为导向,充分突出专业课程的职业定向性,把职业岗位的能力需求作为配置课程的基础,有针对性的培养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为了保障教学效果,教学方法应该更加丰富,具有吸引力,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例如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法、小组讨论的方法、案例分析的方法、专题研究的方法等,把机电操作的过程制作成视频播放,将学生的错误操作视频集合起来播放,指出其中的错误,加深学生们学习的印象。
  4 结语
  高职机电一体化的专业教学,需要通过教学和课程体系改革,推进“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帮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在有限的課时时间内,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设置合适的项目载体,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深化与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更加有针对性设置教学模块,探索出更能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模式,加快知识的更新,为企业培养出更多高质量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郝巧梅.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改革调研报告及改革建议——进行课程整合、实行理实一体的项目教学[J].科技创新导报,2012(17):165-166.
  [2] 王中元.浅析“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机电一体化专业中的改革[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9):18-19.
  [3] 王登峰,张艳霞.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基于理实一体化模式[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5(10):21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212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