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理实一体化教材开发与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以《钢轨探伤》课程教学为课例,探讨了互联网+理实一体化教材的开发及应用。
关键词:互联网+;理实一体化;教材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9.17.199
0 前言
利用互联网技术将数字资源与传统教材融合,有效的解决职业教育存在的场地不足、设备缺乏、授课人员经验不够等问题,同时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学习。本文结合实践,探讨了信息化教材编写方案和实施方法,以《钢轨探伤》课程为例,提出了教材在应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 “互聯网+”理实一体化教材结构构建
职业教育,突出职业技能,在课程教学中广泛应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所以与之配套的教材应该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以现场实际工作项目为教学单元,按照知识内化的基本原理,进行选择性的碎片化处理,《钢轨探伤》教材分成了14个项目和112个子项目,每个子项目前半部分为理论、后半部分为实作,理论部分的知识点做成微课,实作技能录制成视频,两部分数字资源均做成二维码放在教材中,利用互联网技术将传统教材与数字资源连接。
2 “互联网+”理实一体化教材编写模式
编写一本好的教材,需要集百家之长,补己之短,所以《钢轨探伤》在编写过程中联合14所铁路高职院校中名师参与,他们中有副教授、讲师、高级实验师,根据所擅长分担其中的一些项目。书本中一些项目所涉及的经验技巧,需要现场的多年实践,所以我们邀请了17个铁路局中工程师、高级技师、技师及相关管理人员参与,提供现场经验和相关素材。校校联合,使教材变成智慧的结晶;校企联合,使教材变成释疑的法宝。
3 “互联网+”理实一体化教材审核模式
《钢轨探伤》教材,采用了三审模式。初审主要邀请行业内专家,对全书的结构框架进行研讨,根据其合理意见重构教材知识体系。二审邀请了铁路局职工进行审查,通过他们的试读和试用,对标行业标准和规范,找出教材中涉及到技术技能与现场实际的差异,进行二次更新。终审为自查自纠,全书经过汇编之后,有各个院校的主要参与者进行自查自纠,对文中结构不合理,表述不清楚,图片不清晰,视频漏洞等方面进行排查,及时更正。
4 “互联网+”理实一体化教材应用模式
《钢轨探伤》教材带动教学改革。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课前布置学习任务,学生智能手机提前扫描书本中的二维码获取数字资源,可以在宿舍、图书馆、食堂随时随地观看理论知识和实作技能视频的学习,也可利用课余时间去全天开放的实训室提前进行演练。课上,学生在理实一体化的教室进行小组讨论并进行相应的实操作业,教师解答学生相关疑问。通过互联网+教材,构建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学过程,理论实践相交替学习模式。
5 “互联网+”理实一体化教材应用效果
第一、激发了学习兴趣。在线上与线下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过程中,让知识与技能融为一体,动手与动脑结合,激发了学习兴趣。
第二、提升了学习效率。互联网技术的介入使学习不受时间和场地限制,使课堂学习变成终身学习,促进了学习效果,视频资源可以多次观看或者快进,提升了学习效率。
第三、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作为驱动,学生多元化获取知识,改变了教师单向传道,学生被动听讲的局面,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
6 “互联网+”理实一体化教材使用的注意事项
“互联网+”理实一体化教材在使用过程中,应有相关的配套资源,(1)基本具备了无线网络全覆盖的教学环境,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线上学习。(2)全天候开放的实训教学场地,允许学生课余时间使用相关设备。(3)应具备理实一体化教学场地,方便与教材配合使用,达到预定的教学效果。
7 结语
本文简要介绍了互联网+理实一体化教材开发方法及应用的模式,对后续其他人员编写相关教材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利用互联网技术将数字资源与传统教材融合,有效的解决职业教育存在的场地不足、设备缺乏、授课人员经验不够等问题,降低了教学成本,提升了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媛媛.“互联网+”理实一体化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13(08):153-154.
[2]张扬群,邓泽民.职业教育理实一体化教材设计与编写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24):68-7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272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