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一体化模式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阐述了教学一体化这种新型教育模式在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上的应用与研究。结合理实一体化这一新型教学形式,通过对知识的传播和学生能力培养的素质教育新体系,建立具有机电一体化专业特色的新型教学形式。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目前,国家教育部门对于“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内容的研究大多只关注其中某些科目的实施情况,对于科目之间的相互联系并没有引起太多的重视,这樣势必导致各科目之间知识的断裂,不能形成很好的联系,削弱了一体化教学形式的真正现实意义。为此,通过这一理论结合实际的新型教学形式的深入研究,对于机电工程专业一体化教学形式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一、 机电专业理实一体化新型教学方式的内容及其特点
  理实一体化教学方式突破了传统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分离的现象,教学各个环节完整统一。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形式既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产物,也是教师自身专业技能和执教水平的集中体现。因此,理实一体化绝不仅是理论和实践在教学形式上的简单表现,更是学生对专业知识技能认知形成,并将理实一体化完整呈现的过程。“理实一体化”教育模式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融合了自学、引导、示范等多种教育模式,最终形成了理论和实践并重的教学新模式。它的特点是:
  (一) 理实一体化教学形式,符合现代高职教育的发展规律
  高职教育的发展,主要培养有实际操作能力的技能型人才,其本质决定了现代新型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的教育形式。实施理实一体化的教育形式,不再按照传统教育形式中以课堂教育为主,强化了现场实践的授课手段。与提供实际操作的企业紧密联系,实行产学联合的新教学方式。
  (二) 理实一体化教育方式,符合其针对的高职教育对象
  形象思维能力强于逻辑思维能力符合我国高职学生的普遍认知特点。教学中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效果比较差,而理实一体化教学形式中将理论和实践融汇到一体,学生接受知识更加形象、直观,学习态度更加主动自觉。
  (三) 理实一体化模式,符合教育体系高度优化的要求
  现代教育信息传递实现高度的同步性,知识内容的传播、专业技能的训练和能力素质的培养组合到一起,再经过协调与融合,实现了教育内容的同步进行。
   二、
  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形式在市场需求上的具体表现
  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形式需要教育工作者对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进行细致的调研取证,并结合现代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经验,各专业的特点和岗位能力的实际要求,制定出详细且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通过制定的教育方案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和培训,以适应劳动市场的需求。
  三、
  机电专业课程体系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和主要特点
   (一) 建立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特点
   1.
  依托学校和企业相互联合的平台,为高职机电专业学生不断提供工学结合的培训条件,全程实施理实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式;
   2.
  针对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特点,将学生的培养分为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专业技术技能培养和岗位综合素质培养三个阶段,由浅入深,形成逐步深入的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体系。
  (二) 一体化内容体系的基本结构
  对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专业基本技能训练和岗位综合能力训练的科学有序的整合,是构建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一体化教学体系的灵魂。教育工作者应根据机电专业科目的专业定位,对学生进行专业的职业方向引导,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一体化教学的精髓。
  根据“校企结合”的双主体建设思路,明确机电专业学科的特点,按照学生对所学科目的认知规律进行科学有序的整合,形成机电专业新型的教育体系。教育体系应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反映教学科目对职业发展的适应性。
  以实际工作能力为教育目标,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进行有机地整合,以现实工作作为教学依据,将理论与实践进行合理融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通过教学科目内容的具体实施,使学生在实际的工作中运用相关的理论知识,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将职业资格认证融入一体化教育体系中,实现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的双证融合的教育制度。
  四、 结束语
  机电专业的教学目标就是对学生实际技术能力的培养。教学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式是对高职教育体系下新教学形式的创新与改革。一体化的教育模式在内容上,要做到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相结合,目的是可以使学生掌握过硬的劳动技能;一体化的教育模式在培养方式上,要做到传授与实践相结合,目的是让学生所学到的知识能够扎实;一体化的教育方式在培养主体上,要做到企业和学校联合共同培养,目的是培养出可以快速适应企业文化的人才,在最短的时间内成为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宗飞.试论项目教学法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13(3).
  [2]刘娇,郭生华,许瀚文.浅析光机电一体化技术及其发展前景[J].科技致富向导,2012(30).
  作者简介:
   刘旭刚,江苏省常州市,江苏省武进职业教育中心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123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