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山东新型农村合作互助养老模式创新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针对山东农村人口老龄化的现实,通过分析山东农村居家养老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索山东新型农村合作互助养老新模式,提出“积分”制合作互助养老的具体实施方法,探讨合作互助养老新模式的可能性与可行性,为建立山东农村新型养老模式提供新思路和解决方案。
  关键词:新型农村养老模式;积分制;合作互助
  中图分类号:F0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9)10-0189-02
  随着老年人口数量、比例持续上升,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块。山东省作为人口大省,养老问题亟待解决,尤其是农村地区,留守空巢老人数量日渐增多,养老的供给与需求严重失衡。人们对美好的养老生活需求与不平衡不充分的社会生产之间存在明显的矛盾。并给很多农村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与赡养负担。由于前期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人口出生率大幅度持续下降,山东省人口年龄结构已由新中国成立时的年轻型、改革开放时的成年型发展到现在的老年型,农村地区居家养老模式难以为继,养老压力迅速增大。
  一、山东省农村居家养老存在的问题
  (一)山东特殊责任伦理使山东农村老年人依靠自己的力量养老难以持续
  农村平均经济实力是解决养老问题的前提。山东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费支出较城市仍有较大差距,且居民消费指数呈下降趋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之间也呈现不均衡的状态。农村老年人的收入水平难以满足自身养老需求。同时,山东农村的习俗中还存在子女要结婚会翻新房屋、为子女置办彩礼、在城镇买房买楼的情况,这对于农村老人来说无疑是笔巨大的支出。会使得他们要紧缩自己的消费支出,导致大多数老人到了失去工作能力的时候几乎没有什么积蓄。山东文化中上代人主动承担后代人婚姻支出、甘愿降低自身生活水平并使自己老年无法实现自我养老的“责任伦理”是山东农村无法实现居家养老的关键因素。
  (二)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正在弱化
  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是几代同堂,年轻有劳动能力的人与老年人共同生活。承担老年人的生活起居与赡养义务,并提供经济与感情支持。但是,当前山东农村地区越来越多的农村子女选择到外地工作生活,农村少子女化(尤其是独生子女结婚后不可能同时与双方父母一起居住并承担赡养义务)与老年人口守土观念导致农村空巢与独居老人数量迅速飙升,使得传统的农村居家养老模式在新时代慢慢失去了原有的优势和基础,变得越来越难以实现,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正遭受着严重的冲击。
  (三)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的供给与需求严重失衡
  在山东大多数农村地区,政府是社会养老的主体承担者,面对不断增加的老年人口,政府的财政资金虽然每年都在增加,但依然满足不了养老服务对资金的需求,其他资金来自社会以及公益资助,资金的来源不够稳定,不能将其确认为固定的资金来源。各地养老机构专业服务的供给也无法满足日益个性化的养老需求,现有的服务人员大多为当地的村民或者志愿者,这些人员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护理训练,专业的服务人才短缺也导致了养老服务的质量不高。养老医疗设施勉强维持基本需求,重大疾病保障薄弱。“四二一”的人口结构导致子女照料缺位,老人缺乏精神慰藉,農村养老供给相对需求存在巨大的数量缺口与质量缺陷。
  总而言之,山东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水平愈来愈高,而当前山东农村养老设施存在覆盖面窄,养老服务不系统、不专业、不全面的情况,呼唤新型农村养老模式的出现。
  二、山东新型农村合作互助养老模式创新
  关于农村养老与互助养老的国内外研究已经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沈朝霞(2017)在“社会工作介入农村互助养老策略研究——基于三区计划项目的考察”中指出社会工作介入互助养老中的问题:一是针对社区工作的服务对象需求评估的不到位。二是因服务项目设计的不准确而突出地域特色,三是社会志愿者能力的欠缺和定位的不精确。牛博杰(2017)在“农村空巢老人互助养老方式可行性研究——以河北省N乡为例”中指出:因由经济结构的改变以及人口红利的逐渐消退,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急需解决,提出互助养老以经济投入低、社会效益好、操作性强、满足老人不离土不离乡情感需求等优势,可以在现阶段的农村地区加以推广。
  根据已有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本文提出一种充分利用老年人的现有资源,包括人力资源、房屋耕地等固定资产以及现金等流动资金。并将其折算为积分,共同构建起每个人都能参与的互助合作的养老模式。这种将老年人的劳动力、房屋、资金、技术、项目等形式转化为积分的农村合作互助养老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充分利用了闲置资源。由身体较为健康的老年人或者年轻人来照顾年龄大且身体不便的老人,使养老的力量变得多样化。结构更为多元化层次化,缓解老年人子女的养老压力。大大降低了养老成本。同时,这种老年人互助的养老模式,使老年人可以参加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锻炼了老年人的身体,提供老年人交流和陪伴的机会,减少老人的孤独与寂寞,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改善老年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农村和谐社会建设,更好地推动山东农村社会养老事业的发展。
  (一)劳动力等人力资源转换积分形式
  既有自理能力且有能力帮助其他失能老人的老人发挥自身余热为年龄大且身体差需要别人照顾的老年人进行“有偿服务”,这种“有偿服务”是老人通过记工作时间的方式记录自己的服务时间,作为以后自己或者老伴甚至是子女可以享受别人照顾与服务的依据。
  (二)房屋或者耕地等固定资产转换积分形式
  这种模式和城市流行的以房养老模式有相似之处,就是依据老年人拥有的房屋等固定资产,利用其寿命周期或者价值与老年住户生存余命的差异,对广大老年人拥有的财产等资源,尤其是人们死亡后住房尚余存的价值,通过一定的金融或非金融机制的融合提前套现变现,实现价值上的流动,为老年人在其余存生命期间,建立起一笔长期、持续稳定乃至延续终生的现金流入。互助养老院则根据现金流入的估价对老年人的房屋进行估价并转化为积分,让老人用积分来享受养老服务。   (三)其他转换积分形式
  其他形式包括老年人利用自己的资金或者技术、项目等可以被估值的资产转换成积分形式享受养老服务。
  三、新型农村合作互助养老模式实施的可能性
  (一)多个地区成功试点证明这一新模式切实可行
  国家对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视,对基层弱势群体的关注,使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应运而生。河北省邯郑市肥乡的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山东青岛四方区创建的互助养老模式、湖北省枝江市开展农村互助养老服务等开始试点,这些地区已经开展的互助养老模式为其他地区的探索发展提供了实践经验和借鉴意义。这种新型模式利用村中闲置的厂房、校舍、农舍、房产改建村中独特的“养老院”,由政府、村委会和村民集体负责部分或全部的水电费、食宿费以及医疗护理等各方面费用,由子女申请,家中老人自愿人住。这种养老模式具有资源有效利用、供养主体多元化的特点,是一种将社会化养老与居家养老相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
  (二)新型互助养老模式成本低,适应性强
  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奉行的是以村集体为养老主体。主办、运营、管理都由村集体共同负责,充分利用了农村中的闲置资源,大大降低了农村养老成本,分担了子女养老的负担,减轻了政府的资金压力。有效弥补了政府在养老服务方面的不足。同时,村集体相对单个家庭而言,范围较为广泛,后备力量也更充足,在此种模式中,主要采取年轻老人照顾较年长老人,身体素质较好的老人照顾行动能力低下和残障老人的方式,养老力量更加多样,使农村养老结构趋向多元化。老年人可通过参加各种集体互动活动,如夕阳红大合唱、打太极、下象棋等,丰富精神生活,提高老年人精神健康水平,有力地推动了老人“离家不离村,离亲不离情,养老在乡村,享乐家门口”美好愿望的实现,提高了地区凝聚力,促进了和谐幸福美好社会的建设。加快山东养老服务体系的完善与建设步伐。
  (三)为多数老年人和子女所接受,有一定的推广基础
  一方面,大多数农村成年子女希望老人能居家养老,不愿送到专业养老机构养老,但另一方面,少子女化的“四二一”家庭结构,普遍在城市就业、生活使成年子女又难以做到居家养老。这种矛盾局面使大量农村成年子女认为这种新型农村合作互助养老模式可以减轻自身养老压力。有更多的精力去工作学习。新型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因此也得到了大多数农村子女的认可。
  四、新型农村合作互助养老模式的未来前景
  (一)新型养老模式得到政府政策坚定支持
  2016年11月,国家出台了《关于支持整合改造闲置社会资源发展养老服务的通知》,鼓励社会力量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PPP模式整合改造闲置社会资源发展养老服务,鼓励盘活存量用地用于养老服务设施建设。2017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又颁布了《关于制定和实施老年人照顾服务项目的意见》,提出要为居家养老服务企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加大推进医养结合力度,鼓励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倡导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2017年8月,国家又印发《关于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鼓励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进行养老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养老服务业的培育与发展。
  新型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符合我国基本国情,适应现阶段社会发展现状,在维持社会稳定、提高居民幸福指数、缓解我国“未富先老”窘迫处境上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农村养老政策根据实际情况的不断修订、最低生活保障的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机构的不断完善、社会各界给予新型互助养老的各项资源支持都为新型养老模式的推广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新型合作互助养老模式经济可行
  新型农村合作互助养老模式可以充分利用农村闲余资源,盘活剩余价值,发展农村经济,减轻少子女化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照顾与赡养负担。60岁以上农民还有劳动能力,应该发挥他们余热。农村土地、房屋进入流通领域可以盘活农村固定资产。加速农业现代化。资金、技术等从家庭存量资源转变为市场化的社会经济资源。可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三)新型合作互助养老模式充满对老年人的人文关怀
  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的山东自古以来便有敬老爱老、互助和谐的美好传统。农村互助养老模式既是对这种传统的发扬。也是适应新时代的观念与行动创新。类似于“时间银行”的特点。为老年人自己更“远”的未来投资。同“养儿防老”一样,农村养老文化中“孝”的观念也得以传承和体现。老年人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关怀,更多的是人文关怀,特别是空巢老人。同村同社的村民老人之间通常自幼便十分熟悉。有着或亲近的亲属关系,有着一定的亲近度。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开放的新观念潜移默化的影响。互帮互助的良好社会风气熏陶,再加之政府的恰当推广和惠民政策配合,农村新型互助养老模式将会在不断探索与创新中对推动新农村建设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0498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