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校企合作的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张樊 黄玉兰

  [摘 要]本文针对当前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现状,分析了针对国内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结合武昌工学院计算机专业,提出了通过校企合作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聘请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导师和校企协同育人,共建“双师型教学团队”等举措,并通过设置创新创业学分和素质学分、建设开放实验室、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产教融合和创新创业竞赛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与实践,探讨了基于校企合作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与改革实践,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创新人才。
  [关键词]创新创业;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9.20.101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9)20-0-02
  0     引 言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应用型本科高校需要围绕自身办学定位进行综合改革,大力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并进行积极探索与实践,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创新创业人才。
  1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现状
  目前,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并且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我國创新创业教育整体上起步较晚,只有十几年发展历史。很多应用型本科高校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对创新创业教育存在很多认识误区,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就是指导学生如何创办公司,忽视了对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等潜能的开发与培养。同时,应用型本科高校由于缺乏有效的体制机制支撑,对于创新创业教育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投入不足,使创新创业教育成果有限。虽然很多应用型本科高校都开设了创新创业课程,并纳入学分管理,但是这些课程主要以创业基础、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等通用课程为主,没有结合专业特点,使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科专业教育脱节,无法将创新创业和专业相结合,导致培养的质量普遍不高。同时,很多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发展创新创业教育时,功利化倾向比较严重,主要以“挑战杯”“创青春”等创新创业竞赛为主,而后期的导师指导和政策帮扶缺失,导致很多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其实只是为了竞赛而竞赛,能真正进行实践的很少,导致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实践的积极性不高,创新创业的氛围不足。总体看来,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2     基于校企合作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
  本文以民办地方应用型高校武昌工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为例,针对当前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现状,以计算机专业为例,采用校企合作方式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的实际运用,为同类高校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提供借鉴与参考。
  2.1   校企合作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的创新创业人才必须能满足企业对大学生专业操作技能及创新意识、创业能力的综合性需求。因此,高校应与企业共同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培养创新创业人才需要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因此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应分为创新创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其中,创新创业基础课主要是讲授创新创业的基础方法,包括职业生涯指导、创新思维训练、发明与专利实务等;创新创业专业课主要是针对现有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中增加专业性的创新创业方法讲授,包括程序设计开发、数据库应用技术、软件工程和专业实训等一系列课程。专业实训课程主要指导学生完成一个来源于企业的真实项目案例,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聘请企业项目经理进入高校进行课程讲授,将学生按照企业项目开发团队的模式进行分组,一般5~6人一组,然后以团队为单位完成企业级项目开发的全流程,包括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实现、系统测试等;培养学生掌握规范化的软件开发过程,最后通过项目答辩的方式完成软件系统验收。
  2.2   创新创业教育双导师制
  目前,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都比较匮乏,主要由学校就业管理部门人员、辅导员或专业教师担任。这些教师大部分都是半路出家或仓促上阵,大部分没有接受过创新创业的课程培训,缺乏深厚的创新创业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采用创新创业教育双导师制可以改变这种现状。创新创业教育双导师制,就是由高校的创新创业教师负责理论教学,来自企业的创新创业导师负责实践教学。高校可以根据计算机专业的特点,通过校企合作,从IT行业中的知名企业聘请优秀人才,建立一个专业化的创新创业企业导师人才库。企业导师的教学方式可以形式多样,如专题讲座,专业实训、项目指导等。针对每个学生创新创业团队,除了配备一位校内指导教师,还聘请一位来自企业的导师,进行长期性、系统性的指导,使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过程中遇到问题时,都能及时得到导师帮助。
  2.3   校企协同育人,共建“双师型教学团队”
  信息工程学院积极推进与企业的深入合作,聘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校内实践教学,合作共建“双师型教学团队”。近年来,本专业每年按计划安排3~4个企业深入校内课堂联合授课和开展实践教学,聘请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公司和企业技术人员承担本专业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任务,与本专业的教师一起共同承担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训、专业实习等实践教学。同时为提高专职教师的实践能力,每年按计划利用暑期安排2~3名中青年教师到合作企业,参与企业级项目研发中,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信息工程学院针对本科毕业设计不断进行改革和探索,对于部分学生采用双导师制进行指导,即一位校内导师和一位企业导师,要求其毕业设计选题来源于企业的真实项目。其中,校内导师侧重于从毕业设计的整个流程方面进行指导,包括论文选题、开题报告、论文撰写及答辩等;企业导师侧重于从毕业设计项目的工程化开发方面进行指导,包括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实现、系统测试等。以上这些措施有力推动了本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改革,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   3     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实例
  信息工程学院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创新创业人才,通过设置创新创业学分和素质学分、建设开放实验室、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产教融合和创新创业竞赛等方面进行研究与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3.1   设置创新创业学分和素质学分
  学生在校学期期间必须完成创新创业必修课,同时结合自己的兴趣选择一定学分的创新创业选修课。学生还可以参加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获得相应素质学分。其中,素质学分认定范围十分广泛,包括第二课堂、创新创业和学科竞赛、创新创业项目实践、获取专业职业资格证书等。学生必须修满足够的创新创业学分,只有取得规定素质学分才能毕业。
  3.2   建设开放实验室
  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离不开场地和设备的支持。信息工程学院通过建设开放实验室,充分利用实验室的软硬件资源,使学生能利用课外时间在实验室开展各种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同时,学院还安排专业教师和企业实践导师,定期到实验室对学生进行指导。
  3.3   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信息工程学院极开展对外交流和校企合作,加强校内实习实训实验室和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利用这些校内实习实训实验室和创新创业基地积极同企业开展技术交流、软件外包定向培训,实习实訓、创新创业和就业指导等活动,有效地推进了校内教学特别是实践教学质量提高,带动了学生学习和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信息工程学院先后与北京互联科技有限公司共建“VR/AR实训及创新创业实验室”,与武汉伟创聚赢科技公司共建“跨学科智慧学习工场”,与中软卓越武汉科技有限公司共建“中软国际创新工厂及软件开发实验室”,与达内时代科技集团共建“大数据·人工智能智慧创新工场”,与武汉望族科技有限公司共建“VR/游戏动漫科技创新工场”。
  3.4   产教融合,共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信息工程学院积极寻求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新模式,推动“3+1”专业培养改革,与中软、达内、厚溥等企业深度合作、产教融合,通过认知实习、行业讲座、联合授课、第二课堂、校内校外实训、竞赛指导等举措,共同培养满足社会和地方经济需求的创新创业人才。
  3.5   以创新创业竞赛为抓手,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提高
  信息工程学院通过以“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其他学科专业竞赛为抓手,激发学生参与各项创新创业活动的热情。同时,通过校企共建的校内实习实训实验室和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积极支持学生申报校级、省级或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和大学生科研项目。以上这些举措,促进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提高。
  4     结 语
  信息工程学院通过基于校企合作的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仍然存在创新创业课程资源匮乏、创新创业导师薄弱、资金投入和实践场地有限、创新创业氛围营造不足等问题需要解决。
  主要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Z].2015.
  [2]储昭辉,刘沛平.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与实践[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
  [3]邱慧丽,卢彪,高铭悦.基于软件工程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1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0534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