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文章从分析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出发,阐述了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体建设措施。
关键词:校企合作;创新创业;孵化基地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29-0028-03
一、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并做出重要部署,中央领导同志也多次做出重要指示。在此背景下,教育部于2015年5月出台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文件特别强调“高校要强化创新创业实践”,并提出:“鼓励各地区、各高校利用各种资源建设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和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全国各高职院校積极响应,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文件精神,近年来不断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积极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在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把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业意愿转化为创新创业的具体实践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另一方面,我们看到,由于多数高职院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还处在摸索阶段,基地运行过程中服务能力滞后、项目结合专业不紧、指导帮扶不力等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与党和国家提出的“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明显增强,投身创业实践的学生显著增加”总体目标还有很大差距。
二、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1.管理和保障体系建设滞后导致服务能力欠缺。由于高职院校对于创新创业项目的孵化管理还缺乏完善的制度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加上基地具体主管人员能力参差不齐,导致日常中对于进驻的孵化企业发展状况不能做到及时跟进和管理,孵化企业发生问题时也不能及时提供有效的服务。例如,一些孵化项目进入基地后,因各种原因并没有新的实质性进展,基本陷入停滞状态成了“僵尸”项目,但管理方没有根据相应的制度及时进行清理,造成了孵化基地资源的极大浪费;再如,资金不足是严重困扰大学生创业的难题。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对入驻的项目虽然有资金帮扶,但额度非常有限,只能暂时解决大学生创业初期的资金问题,而无法解决入驻项目在后续发展壮大中对资金的需求。而入驻高职院校孵化基地的孵化项目普遍技术含量不高,发展潜力有限,也基本无法吸引到有实力的风险投资。所以,当项目孵化到一定时期需要较多的资金时,往往因孵化基地不能帮助解决融资的问题导致项目的夭折。
2.建设思路和理念的陈旧导致项目结合专业不紧。当前,部分高职院校在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思路和理念上还没有真正更新观念,站位不高,认识不够,仍停留在落实上级政策、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上,在孵化基地的定位和功能、孵化项目与学校专业教育的融合上缺乏主动思考和作为。如为完成上级指标考核,有意无意降低创业团队入驻孵化基地的标准,对创业团队的入驻申请把关不严,创业孵化项目存在滥竽充数的现象;再如,一些孵化基地不能结合院校自身专业特色和所处行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引导和遴选孵化项目,造成创业项目基本都是餐饮店、奶茶店、水果店等无特色、无创新、无科技含量的“大路货”,失去了孵化的价值与意义。
3.基地孵化项目指导教师的严重缺失导致指导帮扶不力。高职院校的学生无论是在学习能力上还是专业水平上都没有办法与本科、研究生层次的学生相比。而且大多数的学生几乎完全没有创业的经验,对于创业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也没有太多的了解与应对的准备。这些因素往往导致大学生孵化项目难以走得更远,创业半途而废的情况比比皆是。因此,创业导师在高职学生创业的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然而,高职院校的创业导师普遍严重缺失。目前,绝大多数高校的创业导师基本上都是本校教师“半路出家”,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是从专职辅导员“转行”过来的。这些教师大多都没有创业经验,甚至没有企业工作经验,对于融资渠道、股权分配、产品推广、公司运营等创业过程中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自己都是一知半解,因而无法有效地指导学生。此外,一些高职院校基地的项目入驻孵化管理办法及日常考核办法也往往是粗线条的内容,对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质支持和细节指导基本流于形式。
三、校企合作建设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1.校企合作建设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具有较强的可实施性。高校的优势在于有丰富的人才资源,且具有较高的科研水平,不足是缺乏对市场需求的了解及在资金、场地等方面的资源,且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途径比较单一。而企业直接面向市场,在资金、技术和经营实践方面较之高校更具优势,但人才智力资源缺乏是它的短板。大学生则渴望拥有在校创业实践的机会,希望得到学校在资金、场地、技术、政策等方面的指导和帮助,积累创业经验,从而为将来进入社会提前做好就业竞争和创业的准备。因此,校企合作建设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是完全可行的,能够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赢的局面,有利于将学校教育与行业发展、企业需求、职业实践融为一体,培养创新创业型实战人才。
2.校企合作建设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是学校教育资源的重要补充。创新创业教育是学校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高校的教学资源毕竟是有限的。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载体,创新创业孵化基地采取校企合作共建的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通过利用企业的场地、技术、师资力量为项目孵化的顺利实施提供更好的基础条件。在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系统科学的创业技能培训的同时,帮助大学生创业者更好地规避创业风险,指导他们通过真实的创业活动提升创业水平及能力,从而具备勇于探索、敢闯敢干的创业意识,成为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
3.有利于提高项目孵化的成功率。当前,学校创业孵化基地普遍存在的一个短板是不能对在孵企业提供有效的全方位的管理服务。采取校企合作共建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模式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可以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创业初期所需的场地、设备和启动资金等支持,企业可以为其提供项目孵化所需要的后期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的指导和支持。同时,双方可以共同组建一支由企业、行业相关领域的专家、学校创业指导教师等参与的专兼职创业导师队伍负责孵化项目的指导工作。通过校企的密切合作,可以极大地提高项目孵化的成功率。 四、校企合作共建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具体措施
1.准确定位,明确建设的方向和目标。学校在建立创业孵化基地时,首先要准确定位,明确建立的目标,即希望通过它发挥怎样的作用。只有清楚了定位,才能把握创业孵化基地的长远发展,避免出现目标不明确带来的管理和运行问题。需要注意的是,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要充分考虑重点挖掘、扶持本校专业特色项目,要能紧密联系市场和企业需要,与行业经济发展、地方经济建设相呼应。只有这样才能开创校企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推动创业孵化基地的健康持续发展。
2.建立和完善校企合作组织机构。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是创新创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供真实的创新创业过程教育是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最本质的功能。为有效保障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工作的顺利进行,校企双方需要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设立具体的组织管理机构,制定和完善各类管理规章制度。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整合教学、管理、科研、企业等各方面的资源,因此学校和企业必须要签订相关协议,明确规定校企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3.丰富服务内容,完善服务体系。孵化基地管理部门要更新观念,树立服务意识,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加强企业与学校、学生之间的联系,改善创业环境,根据创业者的需要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如定期为大学生开展创业政策咨询服务、项目推介指导服务及创业技能培训服务,在政策优惠、财税代理、投融资指导等方面为创业者提供有力支持,帮助孵化项目规避创业风险,提高孵化项目的成活率。
4.加强专兼职创业教育队伍建设。为满足创业工作实际需求,必须培养出一批优秀的创业教师补充到师资队伍中来。学校可以有效利用企业的丰富资源建设专兼结合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如邀请富有创新创业经验的企业专家担任孵化项目导师,指导大学生进行相应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组织教师去相关合作企业学习交流,積极参与企业的技术研发,服务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帮助教师提升创新创业实践能力。通过企业的牵线搭桥邀请行业内精英、成功的企业家对校内指导教师定期开展创业教育和创业课程指导,让指导教师掌握企业的运营方式、融资渠道、市场推广等创业所需的知识,提升对学生创业指导的能力。
5.搭建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首先,学校可以通过邀请企业专家进行创新创业专题知识讲座、创业经验分享等活动,让大学生了解企业的创业流程,感受他人创业的历程和经验教训从而提升自己的创业能力。其次,校企双方要通力合作,积极制订由校企导师共同参与指导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不断提升创新创业训练的实效性。最后,校企双方要积极合作,共同建设创新创业竞赛平台。组织引导大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竞赛,以赛促学,不断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帮助大学生实现创意到创业项目的转化。
五、结语
高职院校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实现了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对接,降低了大学生创业的风险和成本,可谓是一举多得。但各高职院校在建设过程中必须根据自己的办学特色、学生特点,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的趋势准确定位,合理利用资源,积极争取企业支持与合作,共同为大学生搭建创新创业平台,使创业孵化基地真正成为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基地、社会创业人才培养的摇篮。
参考文献:
[1]林朝中.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的几点思考[J].宁德师专学报,2011,(4).
[2]张芬,姚金凤.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2,(17).
[3]郭艳,卢云,吴澜.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立与发展模式初探[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10).
[4]朱赣,徐健.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发展现状及对策探析[J].教育管理,2017,(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485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