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问题与优化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中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逐渐成为中小企业提高运用效率、减少损失成本、预防和控制企业运营中的风险、不断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和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强化内部控制是中小企业实现有效运行、信息可靠、合规经营的重要保障,有利于满足企业发展要求、保证股东利益、赢得客户信赖。中小企业应对内部控制和操作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根源分析,以源头治理和过程控制为核心,以防范风险和提高质量为重点,加强内控机制建设,强化内控制度执行,切实防范操作风险事件,建设务实内敛的企业文化,促进各项经营管理工作逐步实现“规范化、程序化、精细化、阳光化”,推动自身稳健有序经营,切实加强内部控制,强化制度执行,实现高质量发展。本文分别从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立的缺陷、内控体系的不完善、信息化水平较低、专业人才不足、内部审计不足五个方面剖析了如何加强制度的建设、如何完善内控体系和风险管理、如何加强信息化建设、如何强化专业人才培养、如何加强内部审计,期望通过研究能够促进中小企业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 对策
  一、内部控制对中小企业的重要意义
  中小企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事项管理不规范、法人治理不健全、内部管控压力不断加大等问题逐步显现,特别是对重大事项的理解存在偏差、对自身内部责任分工认识不深刻、内部控制和自我监督要求落实不够到位的现象显著。因此,中小企业应审时度势,进一步加强企业内控管理,持续加大主动管理工作力度,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加强内部控制,切实增强风险防控综合能力,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制度体系存在缺陷
  中小企业普遍存在制度体系不健全,制度层级不清、定位不明、边界模糊,制度设计不合理、不清晰,制度文件更新维护不及时、不到位,重要业务环节缺少相关制度规定等问题。制度是中小企业规范经营的行为准则,是各项业务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中小企业出于节省成本或者利益动机驱使,管理者自身不希望开展内部控制工作约束自身的财务行为,认为凭借自身直接控制和观察就能够比较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经营成果,没必要借助现代管理技术和方法理念来对经营全过程进行有效监督,导致中小企业容易出现家长制管理、按习惯办事的情况。中小企业存在制度体系的顶层策划和管控效力不足、制度冗余较为明显、制度边界和层级不够明晰、制度管理岗位的责权不够明确等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制度体系管理机制,尤其是各部室管理职责不清,跨部门流程的部门接口环节经常出现控制缺失或冗余情况,执行过程中互相推诿、扯皮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执行层面的偏离或缺失。
  (二)内控体系不完善
  内部控制与操作风险管理缺乏手段,由于对流程中关键风险点未进行全面识别等多重因素,中小企业目前还无法在事前、事中对流程中各环节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控制手段和措施,主要依赖繁杂的程序、事后检查和审计等方法进行风险控制。业务和管理流程中的关键风险点没有摸清,业务和管理流程在不断调整和变化,但中小企业未及时对各流程进行梳理和风险识别、评价,项目人员、管理人员对流程中各环节的关键风险点“心中无数”或认识不足,部分业务环节频频出现操作风险问题。
  (三)信息化水平较低
  中小企业信息化程度太低,极大地影响了企业的内外部沟通,增加了沟通的成本,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内部控制作用的发挥。中小企业系统功能不完善,未做好综合业务系统、办公系统、财务核算系统等统建的公共系统的支持和服务。由于中小企业的领导者没有将企业信息化看作一项系统工程,没有将其视为提升企业经营水平的有力支持,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相当落后。
  (四)专业化人才不足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人才是促进企业发展的重点。人才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小企业缺乏熟练掌握业务知识以及信息技术的高素质人才,缺乏熟悉本单位内控制度流程的人员,缺乏内控管理岗负责本单位内控制度流程的日常维护管理及内外部沟通联络,无法做到内控合规部署、统筹、協调和督导,无法确保各项自评估工作的有序开展,更无法切实提升公司内控管理的有效性。
  (五)内部审计存在缺陷
  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是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在控制环境建设中起着保证作用。不少中小企业忽视了内部审计的作用,审计检查走过场,没有做到表率带头、勇于担当,没有细化任务分工、抓好执行落实、严格把关守口,对审计检查的组织领导、过程控制、内外协调、报告质量以及检查人员的管理不负责。没有认真、扎实履行好职责,发挥好沟通、指导、协调、统筹职责,没有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风险导向、本源导向”,扎实细致做好审计检查工作,没有确保审计广度、深度和力度的一致性。没有通过有力督导,及时纠正解决自查不认真,现场审计不深入、配合不到位、查改不及时等问题。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审计范围过于狭窄,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优化对策
  (一)加强制度建设
  完善制度建设,强化内控和操作风险管理,充分认识内部控制与操作风险管理体系制度建设的重要意义。中小企业要深刻理解、牢固树立对内控机制和管控效能的直接责任意识,规范治理结构,理顺内控组织架构,明确中小企业法人治理框架下董事会、监事会、经营层和全体员工各个层级的内控角色与责任,细化三道防线职责分工,紧密结合经营发展实际,构建并完善符合要求的内控管理体系,贯彻执行,落到实处。牢固树立“内控完善细节”发展理念,进一步健全“制度管人、流程管事”的内控管理机制,加强对业务流程的梳理和风险点的识别,完善对关键业务环节、关键岗位、关键人员的控制和制衡,切实规范操作行为,有效防范操作风险。中小企业应结合行业特点,建立健全与本机构风险管理和业务复杂程度相适应的案防管理体系,恪尽职守,守土有责,常抓不懈。   (二)完善内控体系和风险管理
  为切实提升整体的内控管理质量效能,中小企业各条线管理部门应着力加强企业自身内控管理,上下配合、齐抓共管,突出问题导向,强调主动管理,切实增强风险防控综合能力。强化流动性风险管控,重点推进资产结构、负债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促使资产与负债的期限配置、久期配置更合理。通过资产负债结构的调整优化,把期限错配和久期错配控制在合理区间内,缓释流动性风险压力。要加强资产负债管理,尽快建立日常排查机制,切实查明、查实易发生流动性风险的各类风险点,提前预判,提前防范,做到各种情况心中有数,万无一失。加强对银行业信贷政策的前瞻性研究,在乐观的时候也要做好最困难时的应对准备,防止银行业抽贷、惜贷和金融市场动荡影响正常的资金循环,防范流动性枯竭和激发流动性风险。提前做好外债资金和银行信贷资金的偿付准备,防止交叉违约引发信用风险,各种偿付资金准备既要有“时间”的提前量,又要留有“量”的余地,严格做到提前做好偿付安排且覆盖全部到期本金和利息。构建与中小企业业务架构相适应的操作风险管理框架,促进操作风险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从偏重定性管理向定量管理转变、从屡查屡改向切实防范操作风险转变。根据中小企业自身业务特点和风险状况,以强化内控为抓手,结合内外部各类风险排查,确保排查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责任到人、不留死角。
  (三)加强信息化建设
  由于中小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经营管理活动都是动态变化的,需要不断跟踪分析并及时调整、完善内部控制与操作风险管理体系,使其保持“活力”。尽快补齐信息科技系统建设的短板,重点在综合业务系统、财务资金系统、风险管理系统和行政办公系统上下功夫,着力提升业务运作的规范性、透明度和效率,保证风险防控工作“耳聪目明”。开展内部控制与操作风险管理体系建设,集中力量消除业务项目风险,正确处理好发展与风险管控、速度与质量、规模与提质控险的关系,高度重视中小企业业务面临的“业务项目风险、流动性风险、信息科技短板风险和人员道德风险”等四大风险,集中力量补短板,消除风险隐患,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实现风险可控和可持续发展。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与操作风险管理体系建设能够有效监督中小企业内部各职能机构和业务活动,及时发现经营管理中出现的不合规问题,并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措施,及时调整与纠正,从而较好地发挥风险控制的作用。内部控制与操作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将通过对现有制度的梳理,明确中小企业制度的层级和范围,明晰制度之间的管理接口和边界,划分制度的责任主体,有利于规范中小企业经营的行为准则,为各项业务顺利进行提供基本保障。
  (四)提升专业人才素质
  中小企业应重视内部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严格遵守公司相关制度和程序,选聘政治素质高、专业能力强、思想作风正的人员,加强职业培训和后续教育,使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充分适应本单位工作需要,强化激励与约束,打造一支专业、敬业、优秀的忠于中小企业的人才队伍。绩效考核是一个中小企业发展的指挥棒,完善和优化激励与约束机制,善于、敢于用好和发挥绩效考核指挥棒的作用,重点解决发展成效、风险防范和人员队伍稳定问题。努力培养和锻炼“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实、口碑好、业绩优”的高管团队和“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员工队伍,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高素质的人才保障。同时,要密切关注员工的思想行为动态,发现苗头倾向、问题隐患,应及时干预制止,防患于未然,坚决守住风险底线,不能因为个别人、个别风险事件影响经营管理大局。中小企业一把手应成为本单位内控合规文化建设的倡导者、策划者和践行者,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持续推进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工作,引导每一个员工成为内控合规文化建设的建言者、参与者和执行者,形成良好的风险内控文化。通过组织开展内部控制与操作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为中小企业培养一支专业素质高、能够胜任岗位要求的内部控制和操作风险管理队伍,切实提升中小企业的内控和操作风险管理能力和水平。
  (五)加强内部审计
  中小企业应适时建立以责任为核心,以实施督导、分级复核、内外部审计质量评估、责任划分与责任追究等为内容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对本单位的内部审计机构质量和内部审计项目质量进行控制,加强内部审计各环节质量控制,不断提升全过程质量控制水平,降低审计风险,确保质量控制目标的实现。应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高度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切实做好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领导和监督,授予内部审计机构履行职责所需的权限,保障开展审计工作、组织员工培训等所需的经费充足,为内部审计机构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支持内部审计机构依法合规履行职责。坚持“全面”和“专项”相结合,突出重点,多管齐下,充分发挥审计监督职能,做好审计常规动作,提升质量,整改问题,不断提高中小企业内部管控水平。中小企业要紧紧围绕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充分发挥企业独立的内部审计监督、评价和服务职能,以加强企业内部控制、風险管理和合规建设为目标,立足中小企业发展全局,紧密结合子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责任务和履职特点,建立满足多元化监管需要的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体系,加强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和队伍建设,明确子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任务和重点,强化全企业审计工作统筹管理,实现内部审计效用最大化,推动企业完善治理结构,支持企业做强、做优、做大,为企业实现战略目标和健康科学可持续发展提供合理保障。
  四、结语
  依托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对各类业务和管理活动的制度和流程进行全面梳理,评估内部制度的有效性、内部控制流程框架的适用性、管控职责的合理性、风险识别的充分性、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可确保各项工作符合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开展内部控制体系的自评估工作,可提升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促进公司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精细化管理的内在要求。中小企业要高度重视,引导员工充分认识内控的重要性,增强全员的内控责任意识,客观评估各流程管控现状,以发现的问题为导向,有针对性地制定内控措施,落实责任分工,优化流程管控,使内部控制与日常经营管理活动相融合,提升内控管理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将内控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作者单位为华融天泽投资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许高桐.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研究[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8,26(08):88-91.
  [2] 徐崇钦.浅析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与优化措施[J].经济师,2017(11):276-277.
  [3] 孙荣华,游磊.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中小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的实践性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05):99-102.
  [4] 孟凡玉.中小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9(21):134-135.
  [5] 苟小利.浅谈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在中小企业的实施建议[J].现代商业,2019(21):126-127.
  [6] 樊银江.中小企业财务内部控制问题与完善对策分析[J].中国市场,2019(18):147-14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0557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