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以“互联网+”文化产业为引领把长春建设成宜居宜业城市的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互联网+”文化产业是基于网络与文化两者融合而迅速发展起来的,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本文在分析长春市互联网文化产业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快建设长春成为宜居宜业城市的对策,这对于长春市互联网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互联网+;文化产业;长春;宜业宜居
   文化产业可以直接创造经济效益,在国家政策和科学技术的助力下,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式也在不断创新,从而产生了新的产业融合方式—“互联网+”文化产业。长春市文化资源多样且丰富,具有发展文化产业的优势,如何理清发展思路,将文化产业与互联网结合实现跨越式发展,使得长春建设宜居宜业城市成为我们需要探讨的重要内容。
  一、互联网与文化产业的关系
  基于数字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的互联网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很广泛,而且互联网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升级。互联网冲击了文化产业,也带来更多的机遇。
  (一)“互联网+”文化产业的含义
  “互联网+”文化产业并不是对两者的简单堆砌,而是呈现以互联网为实现工具和服务设施的经济发展新形态。两者相互促进,衍生文化产品形式,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二)互联网影响文化产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1.技术因素
  文化产业的推进依托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长春市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发展,互联网助推文化产业发展从以下两点可以体现:一是互联网技术使文化产品变的多样化,借助互联网将公司业务呈现到同一平台,利于创设极佳的商业生态氛围。另一方面,借助互联网提供的平等、便捷、高效的服务,促进了信息开放平台的建设、多元资源共享和双向传播互动,使得文化消费者收获了更高的顾客感知价值。
  2.环境因素
  长春市借助互联网为文化产业创设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利用互联网搭建的数据开发平台,将传统的报刊、影视、音像制品等行业创新发展形式,提高文化产业附加值,有力推进大众创业。同时,通过互联网开放数据资源也解决互联網类文化创新型企业缺乏数据支撑的难题,全面激发互联网类文化企业的服务创新能力,促进衍生一系列互联网+文化产业创新产品。两者的结合在全面提升长春市综合实力的同时,带动文化产业迅猛发展,有力推动了文娱产业、文化旅游等新型领域快速发展,树立文化产业高端形象。
  二、宜居宜业城市融合“互联网+”文化产业发展分析
  市民幸福感与城市宜居宜业水平强烈相关,而幸福感的程度多半是由物质条件和精神生活的状况所决定,因此,“互联网+”文化产业对于长春发展成为宜居宜业目标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互联网+”文化产业内容的丰富程度
  丰富的文化产业活动及多样的文化企业单位会促使居民选择长春作为居住和就业地点。北京聚点时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在长春开设的分公司与各大网站进行合作,从事微电影、单曲制作、传媒产品等工作,也开拓了互联网直播平台,衍生了新的文化产业发展形态;据长春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报道,2018年6月22日,作为首届文化会展活动周收官之作的东北亚文化博览会也专门设立了文创产品展区,影视、动漫及衍生品展区以及新闻出版、图书、创意设计、文化传媒展区等;被评为“长春市文化产业先进企业”的华漫兄弟互动娱乐有限公司,将创办的《乌龙院》《海叔的礼物》等畅销动漫书也通过电商平台进行售卖。以上活动的开展让民族文化、创意文化、出版文化、旅游文化等内容融入现代生活,为人们选择长春定居就业注入强心剂。
  (二)当地政府对“互联网+”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持
  政府对于“互联网+”文化产业的重视程度影响人们选择适宜城市定居就业。从长春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了解到,长春市现有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1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8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3家。作为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的吉林省东北亚文化创意科技园,长春对该园区积极进行政策和资金支持,使其依托互联网推动动漫游戏、新闻出版、网络文化、影视传媒等企业发展。此外,长春在2018年8月1号至5号举办了书展,吸引了全国500多家出版社近20万种图书和音像电子出版物入市展销,政府也提供了50万元以上的电子文化消费惠民券,激发了百姓参与的积极性。
  三、长春市互联网文化产业的发展分析
  近年来,为把长春打造成宜业宜居城市,长春政府把城市建设放在更大的格局中去思考,确立了建设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战略定位,互联网文化产业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一)重视“互联网+”文化产业基础建设
  智慧城市是建设宜居宜业城市的重要途径。据长春市信息中心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数据显示,全市光纤网络使用率超过98%,农村地区宽带使用率可达95%,数据网络由第25名跃居第13名,4G网络覆盖率由87%提升为98.6%市信息中心也搭建了政务应用系统支撑平台,目前40多个单位的网站、30个单位的共31个业务系统均部署在该平台上。
  (二)“互联网+”助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
  凭借“互联网+”战略,文化产业得以改造升级。长影世纪城被誉为“东方好莱坞”“世界特效电影之都”,借助互联网技术围绕电影主题开发了众多受欢迎的娱乐项目,设有3D巨幕、4D特效、世界首家5D影院、激光悬浮、动感球幕等特效,让观众充分享受电影艺术。此外,长春的综合类都市生活日报《新文化报》也借助互联网建立了官方网站,下设新闻、论坛、房产、汽车、健康等版块,读者也可以通过电脑、手机及其他移动端浏览网站,第一时间了解本地资讯。新文化报超常规跳跃式的发展速度,被众多媒体称为“报业发展史上的奇迹”。
  (三)“互联网+”文化产业集聚发展
  促进文化产业集聚是长春市的必然选择。一方面,长春市依托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规划建设长吉图文化产业带,开发建设以长白山保护开发区为中心的文化旅游产业聚集区。另一方面,长春计划建造动漫原创、影视产品等有地域特点的文化产业基地。支持依托地方特点和资源优势,着重筹建极具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   四、长春市互联网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长春市“互联网+”与文化产业的推进,使其逐步成为文化产业改造转型的支柱,但同时也存有一些问题,亟待引起关注。
  (一)文化产业系统结构不合理
  首先长春市互联网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规模较小,缺少示范企业作为整个行业的引领,重点和知名企业占比极少,带动整个长春市互联网文化产业发展尤为乏力,呈现出小、散、弱的特点。二是文化产业发展缺乏创意,内容单调。具备一定规模和知名度的企业对于创意文化开发力度不够,使用互联网促进企业发展的意识不足,仍将企业的发展重点聚焦在实体市场方面。
  (二)文化产业与“互联网+”结合不够深入
  长春市目前的服务模式尚不成熟,两者结合度有待提高。传统文化产业网络升级转型速度较慢,传媒行业盈利能力不高。虽然纸质版形式有所下降,但借助互联网创造的网络视听内容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比如动漫制作、数字出版、网络音乐等内容,用户访问量不高,搭建的信息交流平台也没有及时发掘客户需求。
  (三)产业投融资体系不健全
  文化产业具备高附加值特点,长春市对互联网文化产业支持力度欠缺。多数互联网企业和文化产业单位由于资金不足遇到发展的瓶颈,长春市针对这一问题重视度不高,为文化产业创造的生存空间较小,而且没有形成多元的文化产业投融资生态格局。
  (四)“互联网+”文化产业人才相对匮乏
  优秀人才缺少、外流是妨碍长春市互联网文化产业推进的重要因素。首先,缺乏管理和策划人员,长春市互联网文化产业的缺乏甚为明显。其次,人才流失也是长春现金面的新困境。基础性配套保障政策相对滞后,产业链不配套等因素使得人才流失严重,难以形成人才集聚效应。
  五、发展长春市为宜居宜业城市的互联网文化產业的对策
  为解决长春市互联网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互联网为文化产业带来的巨大效益,从而使长春成为宜业宜居城市,应考虑从以下方面探讨发展途径。
  (一)优化和完善系统结构
  首先,完善文化管理机制,特别是要增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帮助文化产业的小微企业提升企业生产规模。其次,促成文化产业改建升级,着重巩固文化和技术结合示范基地建设,培育依靠互联网发展的重点文化产业。长春市要注重互联网对文化产业的引导效用,培育兼具品牌优势和市场竞争能力极强的大企业。
  (二)促进互联网与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
  长春市应大力促成文化产业与数字技术的高度结合,借助于互联网将文化产业壮大。在5G时代的引领下,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着重发展数字内容、虚拟娱乐、创意设计、新媒体等领域,培育数字出版、网络游戏、数字影视、智慧旅游等内容。
  (三)加大互联网与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
  长春市应进一步提高对互联网文化产业的经费投入。首先,对于经营文化产业的企业予以资助,设定专项资金帮助企业拓展新业务,研发新领域,对于重点研发项目要给予奖励和补贴支持。其次,发挥产业基金的作用,支持各地创办互联网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并对企业进行相关指导与培育。最后,鼓励企业、团体、个人以投资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的形式等参与长春市“互联网+”文化产业项目建设。
  (四)强化互联网文化产业人才支撑
  人才对于互联网文化产业的结合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要创设深层次人才培养体制,培植高端的对口专业人才。第二,完善人才管理与激励机制,对互联网文化产业人才负责开展的技术研发和科研项目予以政策和资金支持,建立文化新业态人才职称评定和职业资格认证机制。第三,注重引进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制定专项引进计划,加强教育、住房、医疗及税收等政策配套,营造尊重人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环境。
  本文分析了长春市将“互联网+”与文化产业进行结合时产生的问题,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措施。在互联网的助力下,长春市为着力打造“本地人自豪、外地人羡慕”宜业宜居城市形象,通过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创造了新的文化发展业态。长春市互联网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为建设宜业宜居城市积累了宝贵经验。
  参考文献:
  [1]肖爱生.“互联网+”背景下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策略[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18(06).
  [2]薛磊,窦德强.“互联网+”背景下甘肃文化产业发展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8(16).
  [3]曹休宁,颜泉泉.“互联网+”背景下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J].地理科进展,2016(14):477-488.
  [4]贾占华,谷国锋.东北地区城市宜居性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7(07).
  [5]赵东坡.吉林省文化产业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J].商业时代,2010(08):133.
  [6]张宝宗.吉林省文化产业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2.
  [7]吉林日报.宜业宜居方能安居乐业[J]吉林日报,2018(06).
  通讯作者:孟丹丹(1978-),女,汉族,吉林省长春市人,电子商务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副教授。研究方向:电子商务模式分析、跨境电子商务;张延萍(1995-),女,汉族,山东省济南市人,研究生。研究方向:职业技术教育(电子商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0674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