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问题及建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现阶段,在国内市场经济中,中小企业展现了如日中天的发展成就,而对于中小企业管理而言,内部控制是相当重要的一種手段。可以规避企业风险,避免管理工作中出现无谓的损失。事实上,在内部控制方面,国内中小企业面临着诸多或这、或那的问题,要想更好的发展,中小企业首先要在内部建立完善的控制制度,寻找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驱动我国经济的进步。
关键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
一、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现状
(一)中小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
就现阶段来讲,中小企业实施和开展内部控制管理的前提是有对应的管理机制,从而在运营和决策时为经营者或管理者提供参考依据,以达到提升经营管理及财务管理效率的目的。在制定管理机制时,中小企业应结合当前的实际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内部管理机制具备真实性、可行性,才能够切实的应用于日常管理,才能够真正的发挥管理作用,强化管理效率。正如此类企业当前采用的内部管理机制,在运行的过程中形成了良好的企业环境,同时在管理过程中,企业也把责任分散到管理人员和各个员工身上,从而使管理机制得到一定的完善。
(二)中小企业的内部管理环境
对于企业而言,内部管理环境是其获得发展的根本前提。为了构建有助于自身长期发展的良好环境,国内的中小企业对自身的治理结构进行了针对性的改善,对于股权结构进行优化,一改以往“一股独占天下”的模式,倡导国有资本退出,降低了公司股权的集中度,从而在股东间产生互相牵制的局面。另外,为了优化“内部人控制”的现象,中小企业纷纷在内部环境管理中强调和巩固了董事会的主导地位,从而形成了以董事会为核心的内部环境管理格局,随后为了确保和稳定董事会的地位,企业再次提出独立董事制度,并在一定程度上对其内部机构实施了外部化,从而有效的约束内部人员,同时,也让股东的合法权益得到了较好的维护。
二、中小企业存在的内部控制问题
(一)缺乏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
在发展中,企业必然会涉及到各种风险,这些风险不仅存在于决策、财务、研发中,还存在于人力资源、组织结构等方面。然而实际上,对于这些难以预料的风险,广大的中小企业大多缺乏专业的应对和管理机制,根本不能合理准确的评估和管理这些潜在风险。同时,由于管理手段上的单一,使得中小企业整体的管理素质大多不尽人意,对于风险管理缺乏足够的认识,在防范和管理风险上,企业大多盲目自信,由此造成的后果就是希望越大失望就严重,风险一旦爆发就手足无措,慌了阵脚。除此以外,在管理外部风险点上,管理者往往对市场环境缺乏足够细致的了解,未能对宏观形势形成准确可靠的判断,在面对风险时企业缺乏应变能力,从而使风险的影响力进一步扩散,导致内在风险大规模的爆发。
另外,由于中小企业的投资收益又受到投资规模、投资供需情况以及投资回报率等因素的影响,假若中小企业在进行投资时并不是特别注重对这方面信息的搜集分析,就会对中小企业进行投资决策产生重大影响,而如果投资不合理这时就会增加企业的投资风险进而导致企业所受到的不利影响被进一步加大。
(二)中小企业缺乏规范的内部管理环境
风险可以说是企业发展不可避免的伴生物,基于此,必须要制定相应的规避和管理手段,而管理者决策能否得到执行和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内部环境。良好规范的内部管理环境,有助于企业在风险的漩涡中安然度过。为了帮助企业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内部环境,势必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一般来讲,在该形势下,中小企业应当对会计系统、授权审批、不相容职务、企业预算、财产保护措施等采取有效控制。由于规模和人员的制约,一人身兼数职的现象在国内的中小企业十分普遍,如部分管理层人员不仅要承担管理任务,同时还要兼任财务等其他岗位的管理任务,基于该现象的存在,要想真正的分离不相容职务完全不可能实现。另外,在中小企业中,有相当大一部分属于家族企业,在此类企业中构成管理层的基本上都是家族内部人员,特别是财务更是牢牢的抓在自己人手中,然而这些人通常都不具备基本的财务素养,很难对财务工作实施系统有效的控制,更没有考核和管理企业授权审批环节的规范机制,因此内部管理环境往往杂乱无序。
(三)缺乏可行性的监督机制
通常来讲,监督机制由两方面构成,其一是日常监督,其二是专项监督。其中前者是指对于日常的内部控制活动实施监督;后者是指从组织结构、企业战略、业务流程、经营活动以及人事调整等方面采取可行性的监督。通常内部监督多数是依靠内部审计机构来实现,这正是大多数国内中小企业的短板。事实上,中小企业很少有专业的内部审计机构存在,所谓的内部审计,往往只是在财务部门下成立的一个审计小组,隶属于财务部门,管理权直接掌握在财务部门。这种情况下开展的审计工作,缺乏足够的独立性,严重影响了审计工作的客观性。与此同时,仅仅从监督职能而言,中小企业,虽然组建了内部审计机构,但实际上流于形式的居多,其作用和优势根本无法得到体现,审计的范围仅限于会计报表,而对于内部控制机制、内部考评稽核等完全不适用,从而使企业监督机制未能履行应有的职能。
三、中小企业强化内部控制策略
(一)健全风险管理机制
对企业管理而言,风险是管理的核心,这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也是一样。要想有效地管理风险,首先要从管理者抓起培育风险管理意识和理念[12]。不管是做任何决策、任何战略制定,都要把风险放在首位进行全面考虑,不能一味的追求经济效益,基于对欠债风险的预测和识别,采取有效可靠的管理策略。中小企业应当重视风险管理机制的建设,构筑健全有效的机制,组织各部门接受风险知识强化培训,提高识别、分析和管理风险的能力,才能够在遇到风险时,“从容应对”。另外,在风险管理上企业应加大投入,构设健全的识别、管理系统,并导入到日常决策中进行应用,同时在企业的各个部门和环节落实推广,全面提高企业内部各级人员的风险意识,有效改善内部职能机构存在的风险管理不均衡局面,从物质条件上为企业夯实发展基础。 (二)强化建设内部管理环境
企業各职能部门能否发挥责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内部控制环境。健全的内部控制环境,是发挥企业控制因素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是有效实施内部控制的关键。然而在现实中,为了降低和控制人力资源成本,部分中小企业会将多个管理职务任命给同一人,从而使管理者同时兼任多种不相容的职务,如此一来不仅不利于企业发展,而且会加大风险机率。基于此,中小企业必须建设健全的组织机构,明晰职责分工,从而使内部各部门、岗位形成相互制约、牵制的局面。同时,针对内部控制制度组织和开展定期审查,并对制度的实施进行监督反馈,促进全体员工深刻了解内部责任制度,清楚业务流程,有效地发挥自身权利。另外,企业管理者,不仅要重视自身素质,还要重视员工整体素质的培养,组织和开展各种培训活动,从而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建设。
(三)建立风险评估系统
企业要重视风险的识别和分析,深入了解可能存在的风险,在此基础上以定性结合定量的方法科学合理的分析风险,并根据该结果制定合理的应对方案,风险如果可以规避应当采取规避措施,如果无法规避,应当采取其他分散和降低风险的措施。如部分中小企业基于健全风险管理机制的目的,而邀请一些专家级人员加入,负责进行风险管理,并对企业定期进行合理的风险评估分析,以便及时的制定和实施风险应对策略,实现更好的风险管理。该方法不仅对于企业经营、人力资源、自主创新、财务管理等方面有较好的风险防范作用,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对外部风险的管理,增强了企业管理的安全性。另外,从防范的角度来讲,中小企业应当选择定性结合定量的手段,按照影响程度、范围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排序,并重点对影响大的风险采取最高级别的防范和控制,按照程序规范开展应对管理,从而提高风险防护,确保企业财产安全。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经营和管理中任何企业都不可避免的会遭遇到不同风险,尤其是中小企业要想实现持续、健康的发展,必须要加强各个内部控制环节的风险管理,借助各种有效、可行的措施,防范或分散风险。
参考文献:
[1]庄家欢,郑敏.风险管理视角下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研究[J].商讯,2019 (04):106-107.
[2]迟丹凤,付晓,邹婷.基于内部控制的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调查研究[J].中国内部审计,2018 (07):88-9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0700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