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城市社区互助养老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独生子女养老压力大,对多样化的养老提出了新的需求,社区互助养老以社区为载体,适应当前家庭为主的养老模式,同时充分利用了中青年以及有劳动能力老年群体的时间精力,结合社会公益力量,有利于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压力。但是目前我国社区互助养老模式大多不成熟,本文以南昌市东湖区百花洲杨家厂社区为例,主要采用访谈法和文献研究法,研究其模式及其运作,发现其中存在的“互助”落实不到位,居委会“平台”作用不显著;缺乏持续支持资金的注入;志愿者时间、素质不能保证等三个问题,并对城市社区互助养老模式改进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社区;互助养老;养老模式
  中图分类号:D66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9)11-0187-02
  一、 引言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截至2016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31亿人,占总人口的16.7%,预计到2020年将增加到2.55亿人左右,占比提升到17.8%左右。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已有养老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当今需求。当前社会主流养老模式为居家养老模式,在社会理念和社会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大环境下,已日益显现出不适应。自1979年开始实行独生子女政策至今,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已经开始步入老年,独生子女家庭抚养多位老人增大了传统家庭养老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互助养老模式应运而生,这种模式强调低龄老人闲暇劳动力与高龄老人照顾需求充分结合,并发挥社会公益组织和大学生志愿服务力量,有利于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压力并形成良好的社会志愿服务氛围。2016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倡导“互助养老”模式。
  但是当前,各地互助养老模式的实施主要为社区自主发起,存在颇多问题,如何针对互助养老模式在实施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完善互助养老模式,使之可以推广到全国各社区也是目前我们需要思考的。南昌是全国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本文选取南昌市东湖区百花洲杨家厂社区为例,以访谈法和文献研究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对杨家厂社区互助养老模式存在的问题及相应解决对策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二、 百花洲杨家厂社区互助养老模式基本情况
  目前,在我国城市社区互助养老主要有结对组圈式、据点活动式和时间银行式三种类型。结对组圈式互助养老即是老人用自愿或匹配结对与组圈的方式,进行抱团养老,典型表现为邻里守望相助,包括结对互助、“关爱圈”互助、“老伙伴”计划等具体形式。据点活动式互助养老与结对组圈式相似,不同的是这种养老模式有固定的活动据点,活动据点可以是社区内企事业单位提供的闲置场所或者由符合条件的老人家庭申请设置。时间银行式互助养老的特色在于老人无须被照顾、还具有服务他人的能力时“储蓄”服务,需要时再享受服务,有利于满足“高龄老人需要人照顾,低龄老人希望有事干”两种需求,杨家厂社区互助养老模式即属于这一种。
  南昌市东湖区百花洲杨家厂社区“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自2018年1月启动,由南昌市东湖区百花洲杨家厂社区居委会主导,政府支持,并得到了媒体的广泛关注,人民网、南昌电视台、江西电视台曾多次报道。杨家厂社区互助养老的参与模式为社区老人自主报名、社区居委会搭建平台、志愿者注册参与的模式,当志愿者提供志愿服务后,“银行”将服务时间存储下来,今后该老人需要他人帮助时,可以将储存的服务时间提取出来,获得其他志愿者帮助,一定数量的存储时间还可以兑换油、米、洗衣粉等生活用品。目前,杨家厂社区主要服务对象为社区中高龄、失智、失能的老人约20位,其中80岁以上老人占大多数,失能失智老人3位。志愿者来源主要分为三类:一是社区低龄老人,二是有合作关系的几个社会慈善协会,三是固定对接的几个机关单位和高校大学生,大多没有经过专业的医疗保健相關的培训,服务的内容较为简单,主要为陪同老人聊天、帮买菜做饭、清扫房间等。
  三、 杨家厂社区互助养老实施存在的问题
  (一)“互助”落实不到位,居委会“平台”作用不显著
  在杨家厂社区60岁(含)以上老人有812人,固定列为帮扶对象的老人仅有20人。被列为固定帮扶对象的老人覆盖范围小,而且这些老人主要是由社区居委会精准对接,志愿者每一次参加服务都需要居委会工作人员带领到老人家中,居委会工作人员有限,时间精力有限,居委会作为互助养老模式中志愿者和被服务老人中间“平台”的作用发挥不明显。杨家厂社区互助养老模式是由社区自行组织运营的,尚无正式的政策文件参考,更没有明确规范的运行系统,如何高效率规范连接低龄老人和高龄老人,并且使当前低龄老人在自己高龄获得下一代服务有保障,发挥居委会“平台”的作用也是当前社区存在的一个问题。
  (二)缺乏持续支持资金的注入
  杨家厂社区互助养老模式的运营经费主要依靠社区居委会筹措及社会捐赠,政府没有固定的长期稳定的专项经费支持,亦没有专项财务公开制度。缺乏持续支持资金的注入,导致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的缺失和专职负责人的缺失。在杨家厂社区,互助养老联系场所即为社区居委会办公场所,老年人活动场所即为居委会内部会议室,缺少必要的老年人社区活动中心或集中养老场所。社区居委会一共9名工作人员,均有居委会其他本职工作,无专人专职负责互助养老模式建设运行相关工作。
  (三)志愿者时间、素质不能保证
  参与互助养老的志愿者大多是非专业医护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医疗保健和心理健康相关培训,也没有获得相关的资格证书,只能参与简单的服务内容,不能满足老年人在医疗、心理健康等多方面的需求。而且志愿者参与服务时间不稳定,时常出现服务对象与志愿者之间时间不对称的问题,出现在法定工作时间志愿者缺失,但是周末志愿者重复服务的情况。   四、 城市社区互助养老模式改进的建议
  (一)完善管理制度,制定运行规范
  当前我国社区互助养老模式尚未成熟,还处在不断摸索阶段,完善互助养老模式首先要制定一套完备的运行规范并不断完善管理制度。这就要求社区居委会要结合本地区实际状况,广泛征求意见,科学民主地进行制定。完善管理制度,制定运行规范,首先,要做到全面化,制度规范应覆盖到互助养老模式运行过程中各个环节,包括前期志愿者的筛选培训、老人情况调查等,中期互助内容、意外事故处理、志愿服务记录等,后期储存时间记录、兑换以及清晰明确的运作流程、职责分工;其次,要做到落实化,制度规范条例作用的发挥主要依靠执行,一是要做好规章制度普及,组织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团体对规章制度进行学习,根据不同的主体选择不同的普及方式,二是在模式运行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要求执行,对违反规章制度的人员进行相应惩罚;最后,要做到持续化,制度规范应适应当前实际情况进行制定而不能拍脑袋决策,并在执行过程中根据发现的问题不断修正。完善管理制度,制定运行规范一是使模式运行有章可循,避免出现职责分工不清以及重复工作等情况,二是保障志愿者在参与志愿服务后,将来在自己需要时也能够享受到相应的服务,三是可以总结一整套规范的可以推广的标准,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
  (二)加大资金投入,确保稳定运行
  对国家来讲,“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符合党和国家出台的养老服务政策,有助于缓解我国养老压力,但是由于互助养老模式运行主要是非营利导向,社会资本进入困难,要使其健康运行就需要政府专项资金的支持和鼓励,一方面,给予有意向但是还未开始实施的社区一部分互助养老模式运行启动资金,另一方面,针对已经在运行的社区给予持续资金的支持,并对其进行考察,根据实际运行效果进行资金拨付。对企业而言,一方面,资助“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是一种敬老爱老的体现,有利于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传播社会正能量,另一方面,在符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可开发互助养老模式中可盈利点。通过社会资本的运作,也有利于互助养老模式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三)开展专业培训,提高志愿者素质
  志愿者服务的专业性直接关系到“时间银行”互助养老运行的质量,提高志愿者服务的专业性,一是要设立志愿者准入门槛,对志愿者进行筛选,二是要对缺乏相关技能的志愿者进行培训,达到标准后才可以参与服务,三是要对志愿者志愿服务质量进行考核评估。根据志愿者的性别、技能、年龄等进行评定分组,通过受益者反馈、工作人员不定时抽查、志愿者自我评估等方式,对志愿者志愿服务质量进行评估,根据多次累计评估对志愿者综合能力进行评估并划定等级,进而建立一套完整的培训、评估系统。针对不同的服务需求,在内容上应灵活进行安排,例如,参与互助养老的志愿者大多非专业医护人员,但老年人因为身体机能的衰退,免疫力下降等因素,在医疗卫生服务方面有较大的需求,应增加对志愿者医疗保健等基础知识的培训。
  参考文献:
  [1]韦佳杏.浅析“时间银行”社区养老模式在运行中的困境和應对措施[J].法制与社会,2016(13):186-187.
  [2]梁凯达,陈洁,尹健玲,等.“时间银行”模式应用于居家养老互助服务的困境与路径研究[J].现代商业,2019(15):183-185.
  [3]刘亚男,申瑞茨,康晓娟.基于社会参与角度的时间储蓄养老系统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9(23):87-88.
  [4]王伟进.互助养老的模式类型与现实困境[EB/OL].2015.[2015-11-10].http://www.bjqx.org.cn/qxweb/n226283c991.aspx.
  [5]李运强,周丽婷.河北肥乡的低成本互助养老模式[N].中国妇女报,2011-07-17.
  [6]候立平.美国“自然形成退休社区”养老模式探析[J].人口学刊,2011(2):58-63.
  [7]甘满堂,娄晓晓,刘早秀.互助养老理念的实践模式与推进机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1(4):78-85.
  作者简介:
  龚琳,江西瑞金人,江西财经大学学生,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吴贞,江西南昌人,江西财经大学学生,研究方向:物流管理;
  李林,江西南昌人,江西财经大学学生,研究方向:工商管理;
  黄雨露,江西宜春人,江西财经大学学生,研究方向:注册会计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0748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