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技术创新对不同规模城市经济增长的效应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面对外部贸易摩擦、国外技术垄断,我国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根本措施即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打造自主品牌。这不仅是应对贸易争端的治本之策,也是符合中国当前宏观发展战略、促使中国迈入制造强国的必由之路。为探究技术创新对我国不同规模城市经济增长的不同效应,本文选取我国35个城市1997~2016年的面板数据,建立全样本与部分样本相结合的面板数据模型,对技术创新对不同规模的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的影响,并且,城市规模越小,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度越大。但是,技术创新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仍然不及资本存量和劳动力数量等要素明显。
  关键词:技术创新;经济增长;城市规模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9)11-0091-06
  一、 导论
  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會议指出:我国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仍然时供给侧结构性的,必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我国原有的经济发展模式难以继续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增长模式亟待转型。熊彼特在他的《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创新是经济增长和发展的主要动力,技术创新可以作为解释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对生产力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进而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也是十分显著的。在当今知识时代,技术创新对提高经济竞争力、应对迭起的贸易摩擦更显得尤为重要。资本、人才以及信息等是实现技术创新的重要因素,而城市是这些要素的重要载体,同时,城市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细胞,技术创新对不同规模的城市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是不同的。因此,需要探讨技术创新与城市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对于有针对性地对不同规模的城市实行不同的技术创新鼓励政策具有现实性的作用。并且,之前的研究大都停留在全国层面或者局部城市维度,很少有对全国代表性城市经济增长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的。因此,本文在参考2016年IMF工作报告《Structural Reforms and Regional Convergence》的基础上,选取全国具有代表性的35个大中城市的面板数据作为全样本,并将这些城市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再次分类,将各个类别的城市的面板数据作为部分样本,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技术创新对不同规模城市经济增长的不同效应进行实证分析。
  二、 技术创新驱动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既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物质保障,因此一直是被关注的热点问题。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有很多,萨缪尔森曾提出过影响经济增长的“四个轮子”的理论,认为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因素有四个,分别是: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资本和技术。人力资源包括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与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息息相关,只有高素质的劳动力的存在才能使机器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自然资源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可为生产提供必要的原材料,一般而言,自然资源贫瘠的国家的经济发展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资本存量是经济进行新一轮投资的重要条件,能够促进经济的新一轮增长。因此,人力资源、自然资源和资本均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但是,由于要素的边际收益递减的规律,单靠人力资源、自然资源和资本拉动的经济增长是不可持续的,经济的持续增长有赖于生产率的提高,技术进步是促进生产率提高的必要途径。要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顺利完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重视技术创新的作用,明确我国在技术创新方面的优势和短板,有针对性地、分区域提高我国的技术创新水平。
  反映一国技术创新水平的主要指标有研究与开发的经费投入、从事科学技术研发工作的工程师和科学家的数量、技术创新的专利申请数量,其中研究与开发的经费投入是进行科学技术研发的物质保障,缺少必要的物质基础,科学技术研究工作就无法正常开展;从事科技研发工作的工程师和科学家的数量将会直接影响到科技研发工作的产出量,是影响技术创新水平的重要因素;技术创新的产出能够通过技术创新的专利申请量直接反映出来,同时科技专利也会转化为生产力,进而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目前,我国的科学技术研发投入虽然在逐年增加,与一些创新型发达国家的差距正在缩小,但是R&D支出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仍然很低,甚至还不如印度,这说明我们对科学技术研发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尽管近几年日益重视教育的发展,培养了大量优秀的科学技术研发方面的人才,但是总体数量与创新型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存在差距,并且,我国人口基数过大,这导致我国的平均人力资本水平与其他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我国的科学技术工程师和科学家数量还不足以支撑我国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从各个城市的专利申请量的数据来看,我国专利申请数量在逐年增加,这说明近年来我国的技术创新成果在不断增加,技术创新活动取得了极大的进展,但是,有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比较低,使得很多研究成果仅仅具有理论上的意义,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产力的提高,同时,生产力提高、经济发展又是技术创新的物质保障,因此,科技成果产业化能力低又会反过来制约技术创新的发展,成为我国科学技术创新研发系统的瓶颈。在专利授权过程中还会受到制度、政府权力的干扰,这些都会影响研究从业人员的创新积极性,进而影响创新活动的进行。尽管从横向比较来看,现阶段我国的技术创新能力与创新型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待改进空间仍然较大,但是,从纵向来看,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无论从研发经费投入,还是从专利申请数量来看,我国的技术创新活动都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因此,应该肯定我国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的进步,同时学习创新型发达国家在技术创新方面的经验,以支持我国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三、 文献综述
  在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的探究中,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大多采用技术专利作为对创新的研究指标,选取年度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温小霓等利用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的代表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表明,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存在协整关系,科技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经济的增长;梁玺等对技术创新与我国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分别从短期和长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在短期,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是与长期相比,促进程度仍然具有差距;张耿庆选取1990~2002年我国的技术创新代表数据和GDP平减指数进行实证分析,认为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具有长期的均衡关系,并且技术创新可以作为经济增长的原因,经济增长有赖于技术创新;陈雨柯选取中国专利授权数量和国际科技论文发表数量作为技术创新的代理变量,研究中国的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有赖于专利数量的增加;马大勇分别考察了R&D研发投入、R&D全时人员当量、专利申请授权量及技术市场成交额等技术创新的代表变量,将这些代表变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认为在所有影响技术创新的因素中,只有研发投入对经济增长有直接的促进作用;Kunt Blind等在基于规范技术对经济增长具有贡献的假设的基础上,搜集了欧洲四个国家的12个行业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专利储备量和技术标准均有利于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增长;Morales研究了不同类型的研究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私人研究的补贴、私人项目的公共资助和公共机构的基础研究对增长有明显的积极影响,公共机构的应用研究可能会产生负增长的影响;Deek C等提出了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是知识的内生增长,使用包括传统产品制造部门和研发部门的两部门封闭经济模式,模型融入了知识的两个关键方面:技术和人力资本,稳态均衡条件表明,人均收入增长率取决于人力资本增长率。   区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研究技术创新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对制定合理的区域技术创新驱动策略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技术创新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大多将区域划分为省级或者方位区域,很少有涉及城市规模的维度。黄智淋等以我国31个省(市、区)为研究区域,选取这些地区1997~2004年的专利数据和国内生产总值为样本,建立面板数据回归模型,结果显示,专利授权量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是正向的;侯茂章等以我国中部六省和东部五省市的国民生产总值、三大产业增加值、专利申请授权数量变化情况为研究样本,运用多变量协整检验等研究方法实证分析了不同地区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刘大康在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八大地区进行实证分析之后得出结论,认为技术创新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并且不同区域的技术创新程度的差别是影响经济增长程度不同的重要原因;陈晓红选取我国31个省份作为研究区间,将其分为东、中、西三个区域范围,得出结论,技术创新对区域经济增长确实有促进作用,并且技术创新能力也因地区而异,表现为自东部向西部逐渐减弱;盛浙湘等通过泰尔指数对我国东、中、西部的人力资本存量进行比较,发现不同区域之间存在差异,进而不同区域的技术创新水平存在差异,技术创新能够促进经济增长;易文钧等选取长三角和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这中部五省1999~2014年的科技创新代表数据和本地区的国民生产总值构建面板数据模型,研究科技创新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小,并且科技进步对长三角经济增长的影响要大于中部五省;惠树鹏将我国划分成东、中、西三个区域,研究这三个区域技术创新的差异,进而测算了不同区域的技术创新对于经济增长的不同贡献程度,计量结果表示,东部的技术创新能力优于中西部,并且,在东部地区,技术创新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要高于中西部;朱勇等将大陆31个省(市、区)划分为八个区域,选取了这部分地区2000~2003年代表区域经济增长与技术创新的数据,来研究技术创新对于地区人均GDP 和工业增加值的影响,模型回归结果显示,在西部地区,技术创新能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要低于东部;Bilbao基于对欧洲近二十年的R&D政策是否有回报的问题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欧洲边缘地区,技术创新的增长率与当地的经济增长有着明显的正向关系,但是在欧洲非边缘地区,这种关系不明显;Grescenzi R以“研发支出占GDP的比重”“研发人员占劳动力总量的比重”和“每百万劳动力拥有的高技术专利数量”三个指标相等权重合成的指标来衡量创新,截面分析显示,区域性创新活动在确定区域差异增长模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Florida R等用 2004 年的数据对我国大陆 31 个省级行政区进行的研究证实,来检验中国人才、技术和区域经济绩效之间的关系,与发达经济体实证研究结果相反,人才分配与区域经济绩效之间的关系较弱。
  四、 模型建立与实证分析
  (一)理论基础
  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繁多复杂,技术进步、人均资本存量、劳动力规模、自然资源禀赋、金融信用风险等要素的差异都会导致两个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别。在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的关系的研究中,经常用到Cobb-Douglas生产函数来解释经济增长的原因,根据Cobb-Douglas生产函数Y=AKαL1-α,其中,Y表示经济中的产出水平,A表示技术进步这种内生要素,K代表资本在经济产出中的投入量,L表示劳动力在经济中的投入,α和1-α分别代表资本和劳动力在经济中的产出弹性,Cobb-Douglas生产函数假定规模报酬不变。在Cobb-Douglas生产函数中,技术进步、资本投入和劳动力数量这三种要素能够影响一个区域的经济增长。经济增长离不开区域的自然要素禀赋,土地是一项重要的自然要素,对经济增长有重要作用,许多研究也表明,土地是经济增长的部分原因,重农主义认为物质财富只能由农业生产才能创造,农业是经济增长的原因,这实质上是将自然资源作为经济增长的原因,在所有自然资源中,土地是极其重要的因素,虽然近几年土地依赖型的经济增长已经处于疲惫状态,但是在房价高涨时期,土地仍然是经济增长中的强劲力量,武康平、杨万利利用新古典理论,研究了土地要素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金融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行业,对经济增长起着重要的作用,金融行业的核心是信用,信用规模和信用环境都会影响金融业的发展,进而对经济增长造成影响,尤其是在我国信用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弗里德曼曾经运用实证分析方法对不同层次的信用对于宏观经济的影响做过分析,结果表明,美国的私人非金融债务的额度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正比例关系。
  (二)数据选取及来源
  以往的研究对于经济增长代理变量的选取大多采用国民生产总值,能够代表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本文继续采用各个城市的国民生产总值作为经济增长的代表数据。由于人口、技术创新、资本存量、自然资源禀赋以及金融信用风险是影响一个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因此,选取人口、技术创新、资本存量、自然资源禀赋及金融信用风险的代理变量作为模型的因变量。人口数量选取各个城市的人口總量,因为总人口中除去劳动力的剩余人口也会对经济增长造成影响,比如政府救济所要付出的转移支付部分。以各个城市的专利申请量作为技术创新的代理变量,在之前的研究中,技术创新并没有统一的代理变量,大多使用专利授权数量或者科技论文国际发表数量来代表技术创新。但是,由于专利授权量容易受到政府制度和人为的干扰,对结果的准确度会造成一定的影响;科技论文国际发表数量仅能说明科学技术在理论上的创新,部分理论因为现实的因素不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内转化为生产力,因此,对于固定时间的经济增长作用不大,以科技论文国际发表数量作为技术创新的代理变量会造成结果的夸大。资本存量则选取各个城市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作为代表数值,人均可支配收入代表居民的实际支付能力,在扣除个人应缴税费和其他必须支付费用之外的收入,才能代表收入中有能力进行技术创新的部分。土地作为重要的自然资源,可以作为自然资源的代表,在土地的相关数据中,土地的交易价格是对经济增长产生重要影响的指标,可以用各个城市的土地交易价格作为自然资源的代理变量。贷款金额作为金融信用规模的主要指标,可以反映金融信用规模的大小,因此选取每个城市的年末贷款余额总量作为金融信用风险的代理变量。其中,各个城市的国民生产总值来自《中国统计年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市总人口与各个城市的年末贷款余额的数据来自《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各个城市的专利申请量来自国家知识产权局;各个城市的土地交易价格来自对《中国统计年鉴》、中国指数研究院数据的加工整理。   城市的创新产出对城市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正逐年增强,因此,创新对城市发展的作用至关重要。由此来看,应继续加强对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加强法律制度规范对市场环境的监管力度,相关部门严格执法, 规范技术市场和其他市场, 为企业的公平竞争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同时,建立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和服务机构, 促进企业成为技术研发和创新的主体,建立利于企业发展的服务体系;积极培养和引进技术创新人才,加强对企业员工的培训力度, 改善知识结构,同时,不断地扩展科技人员的研究领域, 养成市场眼光,使技术专利具有市场针对性。从数据中还可以看出,资本存量和人口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仍然较大,因此,应考虑通过发展教育和相关的培训活动,将劳动力转化为人力资本,提高我国劳动力的整体知识水平,使我国的产业不再停留在劳动力密集型的初级状态。
  参考文献:
  [1]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2]萨缪尔森.经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3]张耿庆.我国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J].经济纵横,2007(4):49-51.
  [4]温小霓,李俊霞. 科技创新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5):58-67.
  [5]梁玺,朱恒源,吴贵生. 中国创新活动和经济增长的关系:一个基于协整理论的初步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70-77.
  [6]张耿庆.我国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J].经济纵横,2007(4): 49-51.
  [7]陈雨柯.中国创新能力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J].经济问题,2012(2):36-39.
  [8]马大勇.我国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兰州学刊,2013(11):75-80.
  [9]Kunt Blind,Andre Jungmittag.The impact of patents and standards on macroeconomic growth:a panel approach covering four countries and 12 sectors[J].Journal of Productivity Analysis,2008(29):51-60.
  [10]Morales M.F.Research policy and endogenous growth[J].Spanish Economic Review,2004(6):179-209.
  [11]Deek C,Kee H L.A model on knowledge and endogenous growth[J].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2003.
  [12]黄智淋,俞培果.近年技术创新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基于面板数据模型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7(5):74-77.
  [13]侯茂章,曾路.省域技术创新发展差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基于中部六省和东部六省市的实证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5(4):91-97.
  [14]刘大康.技术创新与区域经济增长差异性研究:基于重庆及我国其他地区的比较分析[J].生产力研究,2010(10):35-37.
  [15]陈晓红.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中国内地31个省市2010年截面数据的实证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2):36-40.
  [16]盛浙湘,王安宇,顾天慧,等.经济增长与技术创新的区域比较:基于面板数据的理论研究和经验结果[J].特区经济,2011:267-271.
  [17]易文均,吴晓杰,邢斐.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长三角和中部五省的比较研究[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双月刊,2017(1):51-57.
  [18]惠树鹏.技术创新与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性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2009(3):88-91.
  [19]朱勇,陶雪飞.技术创新能力与经济增长的区域性差异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4):85-87.
  [20]Bilbao B,Rodnguez A.From R&D to innov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in the EU[J].Growth and Change,2004(4):434-455.
  [21]Grescenzi R.Innovation and regional growth in the enlarged Europe:the role of local innovative capabilities,peripherality,and education[J].Growth and Change,2005(4):471-507.
  [22]Florida R,Mellander C,Qian H.Creative China:the university,tolerance and talent in the Chinese regional development[J].Roy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2008:145.
  [23]Solow R M.Technical change and the aggregate production function[J].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57(3):312-320.
  [24]沈钦华,谈儒勇,金晨珂.信用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基于多层次视角的VAR分析[J].财经研究,2011(12):50-60.
  [25]边璐,张江朋,张璞.创新驱动与区域经济增长问题研究:基于内蒙古区域面板的实证分析[J].前沿,2014(7):99-102.
  [26]张元萍,杨哲.创新驱动经济增长的动力機制及其实现路径研究: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16(6):53-58.
  [27]赵树宽,余海晴,姜红.技术标准、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理论模型及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2(30):1333-1341.
  作者简介:
  丛聪,女,山东人,南开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世界经济。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0748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