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小学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中小学教育属于国家义务教育阶段,肩负着国家基础教育的重任。近年来国家逐步加大了对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有效保障了学校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然而,随着教育经费的逐年增加,资产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大,从而也引发了中小学财务核算的一系列问题。现就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 会计核算 中小学 问题 对策
随着《政府会计制度》的制定和出台,各中小学的会计处理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如构建了全新的“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适度分离并相互衔接”的会计核算模式,在同一会计核算系统中实现双功能、双基础、双报告;强化了财务会计功能,要求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或摊销,以便更准确地反映“家底”信息;改进了预算会计功能;完善了报表体系和结构等。以上变化也对各学校会计提出了更高要求。针对会计制度的变革,需要结合学校实际以及对新制度的理解,从提高会计人员业务水平、保障资产资金安全真实完整以及加强预算管理等方面提升学校的会计核算水平。
一、中小学会计核算的特征
2019年1月1日起,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全面执行新的《政府会计制度》,很多中小学会计核算业务在市教体局会计报账中心集中处理,会计制度的改革,对学校报账会计的日常报账业务并无太大的影响,但对中心核算会计的业务能力提高了要求。所谓会计集中核算,就是把监督、服务、会计核算等多重功能融合为一体的制度,也就是说教育局具有财务的出纳权,而学校拥有财务的使用权,教育局通过这种方式对各校资金的使用进行一定的监督,有效杜绝了学校私设小金库、账外账等现象;有效提高了原始凭证的填制、取得、审核等会计基础工作质量;有效防范了违规发放津补贴等财务支出行为。从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资金运营的风险,把核算的成本大大降低。但这也导致学校领导直接对学校财务工作不重视,潜意识里学校的财务工作就是由教育局报账中心全权负责的,报账员就是个跑腿的,反正学校又不需要制凭证也不需要做报表,来了审计等相关部门直接推到报账中心就行,分不清领导和财会人员应履行的职责。
二、中小学校财务核算中出现的问题
(一)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不高,导致预算编制不合理
大部分学校的财务人员都不是学财会出身,而是专任教师转行或者是其他工勤人员半路出家从事财务工作,学校的核心工作就是教书育人,在年度考核中,也是以学生成绩是否提升作为主要考核指标,而财务工作往往作为后勤辅助岗位,管理层对财务管理没有概念,甚至对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知之甚少,平时只关心库存资金结余多少,对财务岗也不甚重视。像老师从专任教师岗转接会计后,职称和业务不匹配,做了报账会计也只能继续拿教师职称的工资,离开教师岗位要继续晋升教师职称对报账会计来说也是不利的。加上财务方面事情繁杂,好多做了报账会计的教师都情愿回教学岗位,在本校变动不了,就通过招考或调动到另一所学校来逃避会计岗,从而导致学校财务人员变动频繁,不利于学校财务工作的稳定开展。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财务岗在学校地位轻、任务重,同时对业务水平要求还高,比如每到预算时,各校会计就看哪个单位先行上报成功,要么直接互帮互助,要么就依样画葫芦,完全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目标是能通过模板的校验就万事大吉,而没有深入细致的考虑学校未来财务支出项目,更不要说什么需求计划和采购计划了,待到来年实际需要请购时,才发现年初预算没有填报。
(二)“账”“实”管理分离,加大国有资产损失风险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模式后,票据的核算、记录、保存等由會计报账中心集中处理,但是固定资产等物资的使用管理在各学校。这种“账”“实”管理相分离的情况,势必导致各学校本就薄弱的固定资产管理问题更加突出,如果学校相关人员职责不明确、责任不到位,则很容易导致账实不符、核算不完整,必然加大国有资产损失风险。例如,像学校购建教学楼这项业务,从工程立项——招标——造价——建设——验收——价款支付整个流程都不需要学校财务参与(整个流程由教育主管部门负责),最后通过验收的项目学校直接使用就是,没有付款凭证,也没有其他的固定资产入账证明,各学校非专业财务人员也不可能对此进行暂估入账,这就造成了典型的账实不符。另外,因平时报账会计报销业务完成后,相关原始票据就直接存放在报账中心,由中心集中核算管理。这中间报账会计只管资金付讫,固定资产记账混乱,待报账中心核算完成,然后交给学校一份打印出来的报表,上面只有固定资产总额,日积月累,需要固定资产明细资料时学校就全员行动,进行固定资产登记,编制固定资产明细表,最后只管拼凑账面总数,不同批次不同价格的资产,最后都成同一个模子下的产品,更没有盘盈和盘亏之说。
(三)存在支付真实性与合理性风险
各学校报销的各项支出,无论是报销票据的合法性、还是报销内容的合规性,都必须要报账中心审核通过后才能付款。各学校报账时,教育局报账中心财务人员只能根据票面信息,来判断这项业务是否可以正常支付。如:小额常规票据就看各相关人员签字是否齐全;大额票据如固定资产类票据是否履行了政府采购手续,是否经过集体讨论;5万以内的工程类票据是否有第三方评审等等。相关的内部控制措施也算是覆盖全面了,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人为因素和制度漏洞等因素的存在,各学校可能会出现通过变通手法套取资金的现象,来冲抵一些不能在报账中心账面直接列支的违规支出,致使发票的真实性难以把握,各项支出的真实性、合理性难以控制,造成一定的支付风险。会计报账中心人员不参与各单位财务收支活动,对各单位具体工作和开支项目不十分清楚,在会计核算上往往只是注重审核其票据要素是否齐全、报销手续是否完整,不能对其反映的经济事项的真实性以及合法性进行有效的监督。
三、完善中小学校会计核算的对策
(一)建立相关管理办法及配套措施,加强会计队伍建设
优秀的财务人员是搞好会计核算工作的前提。各中小学管理层中应重视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另外,政府最近每年都会招聘如“三支一扶”人员和特岗教师等,是否可以在设岗时,特设部分会计岗,这样可以招揽部分财会专业人员充实到各中小学的会计岗位上来,提高中小学财会人员素质的同时也有利于加强各中小学的财务管理工作。另外,针对会计岗,中小学管理层对本单位财务人员的职称待遇提升上应有明确的方案和措施,比如是否可考虑财会人员只要稳定在这一岗位上到达一定的年限就给予相应职称的待遇,不能解决职称待遇问题,就难以稳定人心,会计岗位变动频繁也就在所难免了。最后是专业的培训学习需跟上,由于财会人员大多为非专职人员,加强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素质,这样也可以更好地为学校领导当好参谋。 (二)完善单位预算管理,强化预算绩效责任约束
各学校预算编制要遵循合法性原则。支出的安排应当遵循统筹兼顾、勤俭节约、量力而行。机构、编制、人员、资产等基础数据资料要按实际情况填报,各项收支要符合各单位的实际情况,测算时要有真实可靠的依据,反映的情况要全面准确。同时树立绩效管理理念,健全绩效管理机制,对预算的编制、执行和完成情况实行全面的追踪问效,不断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压实预算绩效管理责任,加强绩效监督问责,建立“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机制。
(三)加强经费支出管理,确保资金、资产的安全
经费支出是各学校会计核算工作重点之一,发生每一笔支出事项时,报账会计都应按照规定审核凭据的来源是否合法,内容是否真实、完整,使用是否准确,是否符合预算,审批手续是否齐全,审核无误后才能送报账中心履行报销手续。对大额经费开支还要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后才可报支,必要时还需出具其他相关资料进行全面反映,确保票据和经济业务事项相符。
针对固定资产管理,各学校应当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明确资产的使用和保管责任。建立资产台账和定期盘点制度,防止资产流失、资产信息失真和账实不符等风险。虽说报账后票据存放报账中心管理,但学校报账会计应根据支付申请等支出流水,合理判断固定资产支出,及时登记资产台账,并定时和中心财务、资产使用部门(岗位)定期对账,发现不符的,及時查明原因,并按相关规定处理。合理配置并利用资产信息系统,实现对资产的动态管理,确保资产安全。
四、结语
《政府会计制度》的制定出台,是财政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放《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方案》的重要成果,确立了新的行政事业单位处理标准,反映了政府会计改革发展的内在需要。随着《政府会计制度》的出台和实施,财务人员的工作也逐渐由幕后转向台前,提高中小学财务管理水平也是学校顺应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各中小学管理层应重视学校财务与新会计制度间的衔接和优化工作,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才能更好地推进制度的发展,进而保证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为国家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为贵溪市第二中学)
[作者简介:华燕(1980—),女,江西人,大专,中级会计师,会计,研究方向:学校内部控制及财务管理。]
参考文献
[1] 常青,牟秋菊.新会计制度下中小学会计核算管理问题及对策探索[J].教育财会研究,2015(03):94-96.
[2] 陈利.浅析中小学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7(33):109-1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0760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