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遇与挑战:技术革命对劳动力市场冲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何汉儒 张刚
摘要: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引发了新的技术革命。技术革命会促进经济增长,但也引起了人们对技术革命的恐慌。技术革命会对劳动力市场产生冲击:劳动力市场结构发生变化、劳动份额减少、扩大收入差距。应对技术革命对劳动力市场所造成的冲击,应该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加大在职员工的技能培训,加强科技人才的培养,完善全社会保障制度,加大国民收入的再次分配。
关键词:技术进步;经济增长;收入分配
一、 引言
近些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机器人AlphaGo在围棋上击败了柯洁和李世石,人们又陷入了“机器替代人”的恐慌,重新开始对机器替代工作这一问题高度关注。有学者对技术革命持悲观态度,警惕人工智能等技术革命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也有学者对技术革命持乐观态度,指出技术革命会提高生产率、促进经济增长并且产生许多工作机会。本文旨在研究技术革命对劳动力市场上的冲击,厘清技术革命对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均衡、就业结构以及收入分配的影响,对做好技术革命对劳动力市场的应对措施,防止技术性失业对社会造成不利的影响。
二、 相关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
企业为了获得超额利润,会利用创新不断地从内部破坏旧的经济结构而代之以一种新的经济结构。创新一方面来说使产业利用新的技术来生产,提高了经济效率,同时,又会对传统技术的产业进行破坏。创新是技术进步的重要基础,包括工艺技术创新和技术扩散。当技术创新在某一段时间内集中爆发被称为技术革命。
学者一般将技术革命分为六次。第一次技术革命是水利纺织机的出现,表现形式为机器替代人工。第二次技术革命是机器大生产,可以用机器来生产机器。第三次技术革命是钢铁和电力的广泛应用,人们进入了以钢铁、电力为主的重工业化时代。第四次技术革命是石油和天然气的广泛应用,人们进入了石油、汽车和大规模生产时代。第五次技术革命是芯片和个人电脑的普及,人们进入了计算机、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的第六次技术革命是以大数据的应用为标志,数字化与智能化程度的加深为表现形式。
三、 技术革命对劳动力市场的冲击
技术革命会提高劳动生产率,转变生产方式,促进经济增长,同时也会对劳动力市场造成冲击。具体来说,技术革命会在就业总量、就业结构、收入分配和劳动收入份额四个方面对劳动力市场造成冲击。
1. 技术革命对就业总量的冲击。技术革命在短期内会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对劳动力产生替代效应,导致失业率上升,在长期,技术革命会创造出新的工作机会,降低失业率。
短期内,技术革命提高机器的生产效率,机器相对人工的价格偏低,许多工作会被自动化,造成工厂对劳动力的需求降低,从而导致失业。虽然技术革命会在同时创造出新的职位,但是由于新职位和现有劳动力市场中的劳动技能不匹配,造成结构性失业。计算机革命时期,随着计算机的普及,欧洲国家的失业率从50年代的1%~2%上升到8%~10%。
在长期,技术革命也会创造出新的工作岗位,技术革命会使机器的价格降低,加大对机器的使用,会增加与机器互补的劳动力的需求。同时,技术革命会使消费者会变得更加富裕,会创造出更多的需求,基于新任务会创造出新的工作岗位,很多劳动力会转移到新的工作岗位上去。由于技术革命在提高的新岗位中,由于教育的发展,会培养出符合要求的劳动者。技术革命对新工作的创造有以下三种方式。
第一,技术革命会减少工作时间和提高工资收入,增加了对娱乐产业的需求。体育、旅游、电竞等产业的蓬勃发展是由于技术革命解放了人类的时间而产生的;第二,技术革命产生的新产业虽然会对旧产业产生破坏作用,但其产生的产业中却需要更多的劳动。计算机产业、大数据产业虽然对之前的产业造成破坏,但计算机产业和大数据产业所创造出来的岗位却不断增加;第三,技术革命会增加与机器互补的劳动岗位,从而增加就业。ATM机在美国产生,于1995年到2010年间从十万台增加到40万台,从事银行客服的人员从50万增加到45万。美国19世纪,大部分劳动力分布在第一产业,现在,在发达国家,许多劳动力转移到第三产业。
2. 技术革命对就业结构的影响。技术革命会改变劳动力市场结构,使原有的生产关系发生改变。工业技术革命,大批手工业者失业,原来从事小作坊的手工业者进入工厂;信息技术革命,大批从事工业的从业者转向计算机行业。技术革命会催生出许多新的行业,在工业革命之前,社会上只存在农业和商业,只有零星的手工业从业者。现在,在行业的细分上,已经发展到上千个。
技术革命会提高劳动市场中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根据劳动者受教育水平高低,可分为高技能劳动者和低技能劳动者。技术革命会增加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降低对低技能人才的需求。根据熊彼特“创造性破坏”理论,创新往往最先开始于对新工艺的改造之中。创新产生技术进步,大量的技术进步集中爆发产生了技术革命。技术革命中最原始的起点是对新工艺的改造之中,一般由高技能人才来完成,技术革命产生的新产业一般也是增加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降低对低技能人才的需求。
3. 技术革命对劳动收入的影响。技术革命会加剧收入分配差距,降低劳动收入份额。
一方面,技术革命会加剧收入分配差距。技术革命会提高高技能劳动者的需求,降低低技能劳动者的需求,从而增加高技能劳动者的收入,降低低技能劳动者的收入。同时,由于技术革命会增加高技能劳动者的生产效率,也会提高高技能劳动者的收入。因此,技术革命会加剧收入分配差距。美国在20世纪末,由于计算机的普及,受过高等教育劳动者的周工资比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劳动者的周工资持续增加。在同一时期,这一现象也出现在欧洲的发达国家之中。
另一方面,技术革命会降低劳动收入份额。技术革命会使机器对劳动的替代率增高,技术革命會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资本价格,厂商倾向以资本来替代劳动,致使劳动收入份额降低。在世界范围内,20世纪80年代,许多发达国家出现了劳动收入份额下降,是由于技术革命导致资本的价格降低,替代了劳动,从而使得劳动收入份额降低。 四、 新技术革命对劳动力市场的冲击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同以往的技术革命有所不同,会对劳动力市场造成新的冲击。
1. 中技能职业将会减少,造成工作极化。在劳动力市场上把工作岗位按照技能的高低分为高技能工作、中等技能工作和低技能工作,就业极化是指从事低技能工作和高技能工作的人很多,从事中等技能工作的人很少。新技术革命会替代中等技能的劳动力,致使一些中等技能的岗位减少。同时,新技术革命会创造出许多需要复合技能非常规职业,一些高技能人才提升人力资本后会进入这类的职业,不符合新职位的工作者会流入到低技能的非常规工作,比如清洁服务、接待、护理岗位等,导致低技能岗位和高技能岗位增多,造成就业极化。
人工智能通过大量的数据运算,可替代重复性和常规性劳动,如律师、金融办事员、办公室白领等中等技能的劳动力。在未来,这些职位将会被替代,从而造成中等技能的白领工作将不断被挤压。
2. 短时间内造成结构性失业。在这次技术革命中,许多常规性工作会被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取代,从事这些工作的劳动者一些会通过增加人力资本流入到更高级别的工作,还有一部分被挤压到低技能的工作,同时还有一部分从业者面临着失业的危险。
技术革命在短期内会造成结构性失业。一方面,在劳动力市场中,供给方存在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另一方面,在需求方存在着大量的岗位空缺,造成结构性失业。技术革命创造出来的工作岗位,需要较高的人力资本,劳动力市场中符合这种要求的人比较少,会造成短时间的岗位空缺。同时技术革命所替代的旧的工作岗位中会挤出很多在职者,造成失业。
3. 扩大收入差距。这次技术革命也会扩大收入差距,但是机理同之前的有所不同。这次技术革命造成的就业极化会导致工资极化,从而扩大收入差距。技术革命会提高高技能工资,降低低技能工资,同时中等技能岗位的减少,致使原来中等技能职位的劳动者很多都进入到低技能的工作岗位,减少中等技能工作岗位的工作者,从而扩大收入差距。
扩大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新技术革命所替代的工作岗位在发展中国家存在比较多。发达国家这样的职位存在比较少,同时,在欠发达国家,由于工资水平较低,技术革命所造成的替代时间比较长,短时间内波及范围并不太广。
此外,由于技术革命,资本相对于劳动价格下降,工厂倾向于使用资本代替劳动。会造成劳动收入份额下降。
五、 新技术革命对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冲击
在这次新技术革命中,我国已经在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VR等多项技术中心有所突破。在世界范围内,我国已经在新技术革命的竞争中取得了先机,在关于人工智能的论文中,我国论文的发文量已经超过日本、德国等诸多发达国家,仅次于美国。新技术革命对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冲击也不能忽视。
1. 造成结构性失业。技术革命会带来产业结构变动。过去,我国由农业化国家进入工业化国家的过程中,由于农村人口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农民工进城,我国的第二产业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为主。这种劳动密集型工作,用工量大,需要的技能以低技能为主。这样,既保证了就业量,又靠着人口红利维持着经济增长。
随着我国劳动成本上升,技术革命爆发,厂商倾向于用资本代替人工,产业升级将会在劳动力市场上产生高技能人才需求,降低低技能人才需求。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由于受教育程度低,不能适应产业升级,产生失业。同时,随着人工智能等技术的突破,在农业方面,会进一步的机械化;在工业方面,会产生以智能制造为主的工业智能化;在服务业方面,许多服务智能化也会普及。产业中的常规性的工作会被智能化,之前从事这些工作的人会被机器替代。我国在就业结构中,很多劳动者从事此类工作,这次技术革命中,很多职位将会被智能化所取代。
2. 加大收入分配差距。技术革命会提高高技能工人收入,降低低技能工人收入,将有许多工作岗位被替代,低技能工人失业,从而加剧收入分配差距。国际上把基尼系数0.4作为警戒线,我国的基尼系数在2017年已经高达0.47。收入分配过大会阻碍经济增长,并且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虽然在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并不单是因为技术革命而引起的,但是在未来,由于技术革命加大导致的收入分配差距不容忽视。所有制分割引起的收入差距在减小,行业分割引起的收入差距扩大。行业分割引起的收入分配差距部分原因是由于技术革命造成的。
3. 劳动资本的替代率减小。技术革命会使机器的劳动生产率提高,资本收入比增加,在收入分配的过程中,劳动分配减少。同时,技术革命会使机器的使用率提高,厂商倾向使用机器替代人工。同时,新技术投资会带动消费、出口和投资是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是带动就业的一个重要手段,新技术革命在需要的资金量大,但带动的就业下降。资本劳动替代弹性降低。
4. 催生新的就业形态,对劳动关系造成挑战。这次技术革命,催生了许多新的职业,这些新职业中由于雇主和雇员之间雇佣关系比较灵活,传统的劳资关系并不适合。2015年滴滴出行平台,司机数量已达1 500万人,自媒体从业者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变成了许多年轻人主要的工作方式。这些新的职业为劳动力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但是相对于传统的正规就业,会在劳动合同、社会保险等劳资问题上产生新的挑战。同时,伴随着无人驾驶汽车的出现,出现事故也会对现有法律提出挑战。
六、 政策建议
技术革命是不可抗拒的历史进程,会对劳动力市场带来新的挑战。技术革命会衍生出新的工作种类,改变劳动力市场结构,造成结构性失业,加剧收入分配差距。因此,需要增加教育培训,做好收入分配工作,对新工作进行法律保护。避免技术革命对劳动力造成的不良影响。
1. 提高教育水平,做好在职培训工作,防止大规模失业发生。就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是人们获得收入最重要的途径,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在2019年政府报告中把促进就业放在更加重要的问题。这次技术革命是技术倾向性技术进步。人工智能在未来会对事务性程序性等低技能行业造成冲击,具有低技能行业的劳动力需求会大大降低。政府應该做好培训工作,对低技能职工进行教育培训,使其适应技术革命对劳动力市场带来的冲击。同时政府应该提高全民技能教育水平,使毕业生能够顺利进入劳动力市场。历史表明,技术革命会创造出许多新的工作机会。高素质劳动者会更能利用自己的知识来适应新的工作。 形成新的教育体系。新技术革命会替代单一技能的劳动者,对于复合人才的需求会增加,因此发展以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艺术(Art)、数学(Mathematics)融为一体的STEAM综合教育,培养技术革命需要的人才。
2. 做好再次分配工作,防止收入分配加大。这次科技革命会增加高技能劳动者需求,从而提高技能劳动者收入水平;同时减少中等技能劳动者需求,降低低收入劳动水平,会导致高收入人群收入增长且低收入人群增多,导致收入分配差距加大。政府可以通过税收作用来调节收入分配差距。
做好低收入人群的保障工作。对于受到这个技术革命而引发的失业,做好社会保障工作。提供就业保障机制,为失业人群尽快找到工作。同时,为低收入人群提供最低生活保障。避免因为失业而造成贫富差距扩大。
3. 對新生就业形态做好法律保障。技术革命会催生出新的就业形势,新生就业形态伴随着新的劳资关系。法律部门应对新的劳资关系应该按照新的情况区别对待,做好典型案例的榜样作用。做好新案件在舆论产生新的影响,做好舆论宣传工作。同时在新的法律的制定方面做好防范工作,充分考虑由于技术革命带来劳资变化的新情况。
参考文献:
[1] Rasmussen W D.The Mechanization of Agriculture[J].Scientific American,1982,247(3):76-89.
[2] Autor D H.Why Are There Still So Many Jobs? The History and Future of Workplace Automation[J].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2015,29(3):3-30.
[3] 黄先海,徐圣.中国劳动收入比重下降成因分析——基于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的视角[J].经济研究,2009,(7).
[4] 朱敏,纪雯雯,高春雷,孟大虎.人工智能与劳动力市场变革:机遇和挑战[J].教育经济评论,2018,(2).
[5] 徐英瑾.人工智能技术的未来通途刍议[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1).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工会企业中最低工资政策的就业和工作时间效应均衡机制研究”(项目号:17BJY040)。
作者简介:何汉儒(1990-),男,汉族,湖北省黄梅县人,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劳动市场、迁移、贫困;张刚(1987-)(通讯作者),男,汉族,河北省新乐市人,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劳动力市场政策。
收稿日期:2019-09-2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0782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