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财务内部控制问题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类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流动性越来越强,对其财务内控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种背景下,教育类行政事业单位有必要深入分析单位财务内控存在的问题,积极地探索健全和完善财务内控体系,加强对内部控制约束管理,实现教育类行政事业单位可持续健康发展。本文以中小学事业单位为例,首先分析了中小学加强财务内控的重要作用,然后指出了当前中小学财务内控存在的问题,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问题的改进策略,希望能为相关单位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中小学;财务内控;问题;策略
一、中小学加强财务内控的重要作用
按照2014年1月1日起实行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相关规定,要求包括学校在内的所有行政事业单位要逐步地建立健全财务内部控制体系[1]。财务内控作为中小学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能够有效提高学校的资金使用效率;能够规范学校的各项经济业务活动,防范违规现象的发生;能够提升学校的财务管理水平,提高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的有效性;能够完善学校各项管理制度和流程标准,确保教育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
二、中小学财务内控存在的问题
根据《规范》要求,一般将事业单位的财务内控分为单位和业务两个层面的内容[2],单位层面实际上指的就是制度体系、组织结构等方面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依靠内控环境改善以及机制体系的健全等来实现,而业务层面则包括预算、收支、政府采購等多个方面。虽然相关的内控制度规范已经颁布多年,但由于一些中小学校管理者对其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学校的财务内控体系一直未能有效建立。从单位层面上看,一些学校也建立了财务内控制度,但是制度缺乏细化的执行标准,可操作性不强;许多学校尤其是中小学没有设置专门的财务内控岗位,财务内控工作多为出纳或者财务会计人员兼职担任,大多数财务内控人员对内控知识知之甚少,业务能力水平参差不齐,极大地影响了学校财务内控工作的开展;部分学校缺乏独立的审计监管部门,在内控方面没有开展实质性的检查与监管工作,许多财务内控措施流于形式,管理成效不佳;中小学目前所使用的财务信息化系统功能较为落后,无法满足学校实际的财务内控需求,限制了学校财务内控效率的提升。
从业务层面上看,学校在开展预算业务时,各部门参与程度较低,没有严格遵循“二上二下”的基本流程;预算编制不科学、不规范,导致后期出现较大执行偏差;预算支出与审核等岗位实现分离,预算支出过程监管不到位,导致产生了大量的预算外支出和预算超支行为。在开展收支业务时,业务归口责任不明确,权责不清晰;票据凭证管理较为混乱,票据的领用、保管以及核销等均有一人保管,部分国有资产有偿使用的收入诸如房租、设施出租等收入也未能足额上缴财政;在办理支出业务时,存在手续流程不规范、票证单据不齐全,甚至虚开发票等现象;收支事项的经办与审核岗位未实现完全分离;一些公务差旅费、接待费、培训费等也未严格使用公务卡进行结算;学校从上级财政部门获得的专项财政资金未按规定用途使用,存在挤占和挪用现象。在开展政府集中采购业务时,程序不规范,采购全程由一人负责,缺乏采购过程监管,采购验收不到位,给不法分子谋取私利创造了有利条件。在开展资产业务时,“重购买,轻管理”思想根深蒂固,资产购置后的闲置、浪费现象较为严重,资产信息不准确,账实不相符。另外,学校在开展基建等相关业务时,由于资金交易往来较为频繁,过程中存在较多的风险隐患,如果不能有效地进行监管控制,可能会给学校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三、中小学财务内控优化策略
(一)单位层面
1.改善内控环境
中小学领导首先要提高自身的财务内控意识与内控认知水平,积极推进单位财务内控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可在全校范围内加大对财务内控的宣传教育,鼓励全员参与和配合好财务内控相关工作的开展。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财务内控目标,将目标逐级地分解和细化,落实到各个具体的部门及岗位,通过建立岗位经济责任考核制度,来强化单位人员对财务内控的认知,主动地提高财务内控管理水平。其次,学校要加强财务内控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积极引进专业的财务内控人员,优化学校的财务人才结构,另一方面加大对单位内部财务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鼓励其学习和掌握管理会计相关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等的方法工具,积极参加职业技能考试,提升自身的综合业务能力水平,从而更好地保障和促进财务内控相关工作的开展。
2.完善内控体系
学校要完善财务内控制度,健全和细化相关的制度条例,如授权审批控制制度、业务流程管理制度、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等。通过制度的完善,强化财务内控刚性约束,确保各项财务内控活动有规可守、有据可依。要优化组织结构,严格按照不相容岗位分离原则进行岗位设计,确保形成相互制衡、互相约束的岗位组织结构。要畅通内控信息的沟通交流渠道,通过交流平台的建立促进网格化财务内控治理组织体系的形成,提高财务内控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3.健全监管机制
学校要在确保内审独立性和权威性的基础上,针对财务活动开展日常审计和不定期专项审计活动,形成常态化、动态的监督检查机制,同时配合好上级有关部门的监察管理工作,避免财务内控流于形式。
4.加快财务信息化系统建设
学校要加快财务信息化建设,通过财务系统与业务系统的数据对接,自动地实现财务数据的归集和统计,减轻财务人员的工作负担。建立信息化的财务内控流程,在财务内控关键环节加强节点控制,规范业务操作行为,强化财务监督管控。
(二)业务层面
1.预算业务
学校要严格按照“两上两下”的预算程序编制预算,遵循“先预算、后支出”的基本原则开展预算业务,要规范预算支出流程及报销标准,明确预算支出审批责任,实现预算申请、审批、付款等岗位的分离,强化预算支出过程监管。在使用专项资金时,要专款专用并单独核算,对于未按规定执行的部门及岗位人员加强责任追究,杜绝资金随意支出行为。 2.收支业务
学校要严格按照“收支两条线”的原则强化收支业务管理。将收款业务统一集中在财务部门,明确各个部门的业务收入归口管理责任。要严格执行公务卡管理制度,细化制度操作范围,将公务差旅费、培训费以及接待费等使用公务卡进行结算。要求财务部门定期核查财政收支票据,详细记录票据审查结果,并将结果上报给学校领导部门进行审批。要求要实现票据的开具、审核、收款以及清查核对等不同岗位的分离,明确各岗位财务内控责任,避免出现差错后出现互相推诿扯皮的现象。
3.政府采购业务
学校要严格遵循政府集中采购相关规定程序执行,结合学校的物资采购需求,合理地制定采购计划。要严格控制采购权限,加强采购过程监管,对采购物资、耗材的数量及质量进行全面验收,防止不法分子利用职务之便以权谋私,损害学校利益。
4.资产业务
学校要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对于大宗资产的采购要组织多部门进行联合讨论审批,结合学校的财政实际分析资产投入的产出效益,注重社会与经济双重效益的考察[3],确保资产采购的合理性、科学性,避免資产采购后的闲置与浪费现象。同时要提高学校资产的配置效率,促进资产在校内的有序流转和高效使用,定期进行资产的清查盘点和保养维护,制定规范的资产调拨与处理程序,确保资产账实相符。
5.其他业务
对于学校拟开展的基建业务,要求必须要有上级相关部门的审批文件。同时基建项目要进行公开招标,要确保招标过程公正、公开、透明,同时要将相应的项目经济建设合同上报给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进行审查并备案。要对整个基建活动过程进行监管控制,重点加强对关键业务环节及岗位人员的监控,如资金支出岗、合同审查岗、工程施工验收岗等,通过全面的财务内控管理,提升学校的财务内控水平。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小学等教育单位管理人员一定要对财务内控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快建立和完善单位的财务内控体系框架,细化相关的制度条例,通过做好财务内控工作,更好地保障单位各项管理活动的高效、有序开展,为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王立志.基于内部控制的中小学财务管理探讨[J].中国总会计师,2017 (3):140-141.
[2]肖艳红.内部控制视角下中小学财务管理相关问题浅析[J].当代会计,2019 (2).
[3]庄光成.内部控制视角下中小学财务管理的完善研究[J].纳税,2019 (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1383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