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基于风险防范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我国经济已经步入了飞速发展时期,而事业单位也在经济的不断变革中面临着诸多风险和挑战,由于事业单位传统的财务管理已显落后,所以有必要对其模式进行革新,让事业单位能通过完善的财务管理顺利提升经济效益,确保事业单位能在市场上有立足之地。其中防范风险对事业单位而言是财务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据此本文将根据造成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风险的原因,并针对这些问题从合同、预算、收支、资产、资金等方面加强事业单位风险防范和财务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风险防范;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事业单位有必要适应我国的新经济形势,把握未来的发展趋势,事业单位中的财务管理工作者也应当认清现实经济状况,从而更有序合理地做好财务管理。事业单位的运营大部分依靠政府的财政扶持,但是在现今的经济现实情况下也需要开展经营活动,然而由此导致的资金来源多样化增加了财务管理难度和财务风险。因此有必要研究事业单位基于风险防范的财务管理。
一、造成财务管理风险的原因
(一)非盈利性与发展性矛盾
事业单位为了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就必须对资金进行科学的财务管理,这样事业单位才能实现总体目标并维系自身发展,让资金尽可能地发挥社会效益。然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目标和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有着相当大的区别,有着为了促进社会公益的特殊使命,即以发展科教文卫为基本目标,而将自身的盈利和发展放到次要位置。针对事业单位的非盈利性,在新的会计准则中对此有相关规定,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市场影响,特别是自收自支类事业单位必须考虑到如何盈利,以保障自身的发展。折旧造成了事业单位非盈利性与发展性的矛盾,这一矛盾使得事业单位的战略目标开始变得混乱,并增大了财务风险。与此同时一些事业单位还存在着无法对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忽视结余的问题。
(二)行政职责导致的风险
事业单位的行政职责可能会导致政企不分或者是政事不分的问题,这使得事业单位的领导者在重视事业单位能否顺利实现科教文卫公益目标的同时,却忽略了事业单位在市场竞争中的生存能力和由此带来的财务管理方面的风险,让事业单位难以适应竞争残酷的市场,难以可持续的发展。
(三)国有性和规模导致的风险
由于事业单位具有国有性且往往有着较大的规模,这也导致了事业单位具备业务较为复杂的特点,也加重了取得财务资源的难度,并且存在着难以把控财务信息系统的问题。与此同时事业单位的各部门和上级单位之间往往难以实现权责利一致,在资金、收入以及成本方面难以进行合理的协调,这也导致事业单位的资金利用率低下,无法很好地杜绝资产风险,并保障资产的合理分配。而系统内各部门的财务关系、财务权限混乱的状况也会给事业单位的财务带来极大的风险。
(四)工作人员素质不高导致的风险
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存在缺乏高素质人才的问题,很多员工都缺乏节约成本、审计监督等预防财务风险的意识。而事业单位的监管部门数量较多,管理制度较为复杂,且更新频繁,也使得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具有相当大的难度,再加上不少事业单位没有建设完善的风险体系,使得事业单位的员工常常会在工作中出现失误。
二、财务管理的风险防范途径
由于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在政策上难以控制,所以重视对可控部分加以防范,例如合同、财务、监督等部分。把握好这些可控且关键的部分,就能有效提高事业单位的经营水平。具体而言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合同管理环节
要保障事业单位对外经济行为的安全性,就必须订立合同,合同是防范财务风险的基础,能有效确立各方的经济权利和义务。由于合同制度的完善再加上合同的拟定和审批环节的严密合法性,因此能财务风险方面进行有效预防。
(二)预算管理环节
作为控制经济让其为事业单位经营有效提供推动力的环境,财务预算管理在预算编制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有效解决诸如审批流程、指标分解、预算计划等方面的问题,具体而言需要做到规范预算的各项环节,完善编制方法。事业单位还应当利用全面预算管理来预测风险,从而对风险进行有效防范,并注意要对预测出的风险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并据此制定出有效的防范措施,提升事业单位在财务预算环节的风险抗性。例如在销售、支出和现金预算中可能有现金不足的风险,因此就要在编制前两种预算时留出一定的空间来防范不可預测的风险状况。
(三)财务收支环节
第一是在这一环节中审批部门和业务经办必须确保收支行为的真实合理,因此应当严格审查票据,从而确定金额的数量和用途是否真实,从而有效防范财务收支环节的风险。第二是要确保资源配置是否有效,要充分考虑如何让事业单位有限的资金在保障了收支行为真实性的前提下,进行科学合理规划资源,从而避免资金受到浪费,要尽可能履行单位职能合理规划资源分配。一旦对资金进行了错误的规划或配置,就可能会导致效益高的项目缺乏资金的后果。除此之外还应当警惕环节过多导致的效率低下。
要对事业单位的收支业务进行内部控制的设计,并结合经济规律重点把控易出问题的薄弱环节,实现专款专用。例如在人员经费支出方面,应严格以预算为导向,以新会计准则为标准入账,并区分基本人员和专项人员的经费。为避免吃空饷的问题,有关部门还要按照制度加强对经费的审核。在基本业务支出方面,要按照事业单位的管理制度严格把控“三公”经费,执行集体决策审批制度。并且也要重视公务卡、购置项目、建设项目等方面的经费管理。
(四)资产管理环节
新会计准则有效规范了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环节的多个方面,从而降低了这一环节的风险。比如在新会计准则中的折旧和摊销能够避免资产到期后的盲目报废问题。与此同时事业单位还应当明确各部门账务管理、财务管理以及资产利用的职责。在购置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采购目录和采购流程,为避免出现的报销账外资产的现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必须在进行实物验收登记后再报销。要进行审批才能动用维修保养资产,报销应当根据原始单据。调拨固定资产时需要填写调拨单。进行资产报废时要严格遵照流程,让管理部门审批,审批通过后再进行拍卖,并让残值入账。有必要定期盘点固定资产,有效避免“账账不一致”的问题。
(五)资金管理环节
在资金管理环节,事业单位应当避免资金短缺,或是资金被擅自挪用的风险,因此必须规范资金调度过程中的各项管理和审批制度并强化流程,实现资金管理的内部牵制。与此同时还要严格遵守“职务分离”原则,不让同一个工作人员负责会计和出纳工作,或是不能由同一人管理财务票据和印章。并且要保障资金的调度和使用能够符合制度,有根有据,这样事业单位就能有效降低资金被擅自挪用的风险。而在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中,更可能会出现资金短缺的危险。
(六)财务预警环节
事业单位应当借助现代的技术手段建立起监控风险和进行预警的系统。将系统中的数据进行比较,从而发现财务运转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并发出警报,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控制。要建立系统的包含编制、调整、审批和治理在内的控制程序,从而有效降低资金的风险。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需要不断完善事业单位的各项制度,从而尽可能地降低管理过程中可能会有的各种财务风险,让事业单位能够得到健康发展。而加强对财务风险的预测和应对则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事业单位应当完善财务管理在合同、预算、收支、资产、资金这些方面的风险预测和处理机制,从而尽可能地降低财务风险,由此事业单位便可以不断顺应新的经济形势得到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程淑平.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内控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故宫博物院为例[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7 (22):100-101.
[2]蔡颖.财务管理体系信息化探索——以A事业单位为例[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9 (01):47-4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1583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