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网络购物中第三方认证信用问题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第三方认证可有效降低信息不对称并有效满足网络购物需要,但是民众对于第三方认证机构的信任度普遍不高。通过对我国的第三方认证机构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为优化网络购物环境、促进网络市场稳定健康发展提供合理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网络购物; 第三方认证;质量
  [中图分类号]F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9)10-0087-03
  About Network BBB  Third Party Authentication Credit Problem
  Liu Jie
  (Harb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Harbin Heilongjiang  150000)
  Abstract: Third party certification, as a need to reduce information asymmetry and promote shopping network, has been all over the corner of China's economy, but the public's trust in third party certification agencies is generally not high.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duction of third-party certification credit in China, aiming to provide reasonable and feasible suggestions for network shopping environment and promote the st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network market.
  Keywords: The Network Shopping;Third-party Authentication;Quality
  [作者简介]刘杰(1992-),男,汉族,山东菏泽人,硕士,研究方向:产业组织理论。
  一、前言
  认证是指由政府或者民间公认机构按照一定标准出具证明文件的一种证明行为,是由认证机构证明产品、服务、管理体系符合相关技术规范、相关技术规范强制性要求或者标准的合格评定活动[1]。而第三方认证独立于第一方和第二方,是由经过权威认证的第三方机构进行的质量合格的评定活动[2],具有证明、提升、传递和引导功能,起到提高产品质量、促进市场交易、保护消费者权益作用。究其实质就是“向信任者承诺了什么”。本文所讲的第三方认证主要是產品认证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我们知道,由于第三方认证机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消费者往往会出于对第三方机构认证结果的信任而相信某个商品的质量水平。所以说在一定程度上,第三方认证机构为提高品牌信用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质量信号,从而降低选择成本并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第三方认证可以从生产商品的流程上来规范生产标准,从而提高产品质量、确保产品的质量安全,这样有利于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产品的品牌力量、维护市场的正常秩序、进而提高商品的流通速度、促进贸易的蓬勃发展、保障社会的协调稳定和信用体系的良性循环、最终维护国家利益。第三方认证是稳定网络市场经济建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因此,对于第三方认证的研究也就成为了必要。
  二、第三方认证机构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网络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世界网络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第三方认证机制成为网络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制度安排。然而,第三方认证在为消费者提供质量信号以及降低在网络购物中出现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比如:政企不分、分布不合理、监管不力、处罚较轻、审核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如果第三方认证机构不能为消费者提供公平正确的鉴别,就会为他们提供错误的信号,从而误导消费者,扰乱市场正常的运行秩序,进而扭曲社会资源配置。
  (一)认证机构地区分布不合理
  由于我国近几年市场经济发展比较迅猛,沿海地区依靠地理优势经济发展比较快,而内陆地区经济发展比较缓慢,贫富差距比较明显。绝大多数认证机构都分布在我国相对来说比较发达的沿海城市, 比如:北京、上海、深圳;而相对落后的城市,比如:西藏、青海、新疆等认证机构的分布则显得偏少。我国沿海发达城市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相比相差甚远, 而我国落后地区的认证机构则更是少之又少。我国的认证机构主要集中分布于沿海以及经济发达城市, 导致认证机构的分布不大合理,因此处于偏远地区的认证业务数量不多,认证的质量水平也相对较差,自愿申请加入认证的组织机构更是偏少,这就严重阻碍了当地经济发展。认证机构不合理的地区分布,也是我国认证机构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容忽视的问题。
  (二)第三方认证机构服务质量良基不齐
  我国第三方认证行业虽然具有了较快的发展速度,但是认证质量却让人担忧。认证质量水平不高会使得消费者对认证信用降低,会让消费者无法信任市场,就会降低市场的交易量导致市场萎靡。认证信用低下,不仅会影响我国认证行业的发展,也会严重阻碍经济的未来发展。在我国网络市场上有众多认证机构,但都参差不齐,由于对认证机构的质量缺乏一套统一、规范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所以众多的认证机构的认证质量水平也就良莠不齐。相对于发达国家, 我国认证机构的服务质量水平较低,不及他们的中等水平。并且, 我国的认证市场上也出现了众多不良现象, 比如虚假认证、随意向认证机构颁发认证证书、暗箱操作等, 甚至有些落后地区认证机构的审核人员与相关企业勾结,蓄意伪造虚假文件、刻意贿赂认证机构的人员等, 以骗取认证。再有,由于认证机构良莠不齐, 直接导致不同的认证机构的审核人员对同一企业的认证审核结果不同, 造成相关企业在运行过程中出现重大安全质量问题。并且,由于认证机构的服务质量水平低下, 人们对于认证的信任感普遍不强, 这就降低了认证机构存在的真实价值, 使得认证这一行业在中国的发展举步维艰。因此,不断提高认证机构的服务质量,是改善我国认证机构管理水平的关键一环。   (三)第三方认证机构监管法律法规不完善
  由于我国的网络市场发展起步较晚,对于相关认证机构监管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虽然有法律方面的专家努力查缺补漏,但是仍然有许多的漏洞。较多认证机构中的人员与部分审核人员的认证操作步骤并不符合相关的认证标准, 例如:许多认证机构使用的检测方法已经过时,无法有效的检测商品质量,以及工作人员不能严格按照检测的步骤来操作等。同时认证机构间的过度竞争也降低了认证的可信度和公信力。例如:有些认证机构为了谋取更多利益,通过不断降低认证标准的方法来吸引拉拢客户,从而增加认证机构的收益。同时我国对于第三方认证机构失信行为的处罚不够,其最高处罚也不过是撤销该认证机构的职业资格并且五年内不得申请注册。而且公信力的不断下降,使得个别企业无视认证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以致出现了不经过认证就直接盗用认证标志的恶劣行为。
  (四)存在机构和企业“合谋”现象
  在我国,第三方认证机构并不是由国家来统一管理的,既可以是政府,也可以是相关的民间组织。而我们认为第三方认证机构应该是独立、客观和中立的,不应该与企业、政府有任何的联系,并且政府和民间的第三方认证机构的出发点是完全不同的,与政府相关的认证机构主要强调公益性和强制性,而民间的认证机构则以自愿性和专业性为主。一般认为在政府与第三方认证机构之间可能存在利益关系,但是仍存在一定的投机性,从而使得强制性认证的实施效率低下。当企业委托第三方认证机构进行认证时,有可能会出现企业与认证机构进行“合谋”,向消费者传递一种虚假的市场信号,从而达到欺骗消费者的目的。因为这种合谋会使得双方产生“双赢”,而这种行为被发现的可能性很小,从而使得政府与相关认证企业的这种合谋行为经常发生。而合谋背后造成的后果就是:厂商会巧妙地利用这种虚假的市场信息来误导消费者,从而造成市场对产品的不合理评价和最终的决策失误。而在认证市场上,如果无法区别不同认证机构的差异,就会让消费者感觉,所有的第三方机构几乎相差无几,第三方认证制度应有的“公信力”就会下降,认证机构的信号作用就会减弱。
  无信用的第三方认证不仅没有任何存在价值,还会对消费者以及社会造成极大的损失。首先,第三方认证机构提供的虚假的质量信号会误导公众,增加消费者的选择成本,误导消费者的选择,造成消费者权益的极大损失。其次,信用低下的认证会降低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挑战我国政府的公信力,造成社会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因此,第三方认证的信用问题亟待解决。
  三、对策建议
  (一)通过政企分开,实现有效监管
  要保证认证机构具有独立的法律地位,能够公平、公正地开展认证工作,而不能与其他部门有过多联系。只有实现政企分开,第三方认证机构才能有效地进行规范认证;只有实现认证监督机构的独立,才能提供公平的监管环境,进而不断提高认证监督机构的监督信用。要对认证机构进行信用等级划分,剔除信用等级低下的认证机构[7]。同时需要对认证机构的收费制度进行改革,摒弃原来“一刀切”的简单收费标准,建立一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有效的收费制度。另外,不断强化认证机构的自律性,加强对认证机构的有效监管,严厉打击恶意的違法违规行为。同时,加强认证许可方面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实行连带责任,增加第三方认证进行认证的风险,提高造假成本,增强对违规认证机构和相关人员的惩罚力度;实现信息公开,设立赔偿基金制度以保证第三方认证制度的正常运行[5]。
  (二)促使认证机构地区分布、认证业务趋向合理
  认证机构与当地政府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积极探讨出适合本地的认证机构,比如对在偏远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开展认证业务的机构进行政府补贴、税收减免或费用补偿等措施来调控认证机构的地区分布, 引导认证机构向西部偏远等经济不发达地区拓展业务, 促使其业务由原来的第二产业向第一、第三产业方向发展[4]。其次,鼓励其它行业也采用第三方的认证结果, 引导认证机构积极拓展一些新兴业务,例如:良好农业规范认证、有机产品认证、食品质量认证、绿色食品认证、服务认证、能源认证等认证业务, 更好地发挥认证机构的作用。
  (三)建立统一的认证机构指标评价系统,提高服务质量
  建议市场监管的相关部门,能针对不同类型的认证机构, 建立一整套科学、统一的指标评价体系, 对各个机构的服务质量进行评价, 划分各认证机构的信用等级并公布出来, 排除信用等级低下的认证机构, 便于认证组织对认证机构的选择和评价,也可不断加强各认证机构的自律性[3]。只有服务质量提高了,才能提高认证机构影响力,促进网络市场的交易量,扩大市场的需求量,提高社会福利水平。
  (四)有效运用激励机制,建立多层次的监督体系
  要积极采用以市场为导向的机构监督体制,加强监督机构以及人员的组织化、专业化建设。对稽查“合谋”行为的稽查者必须给予适当的物质激励,激发监管者稽查“合谋”行为的动力[2]。其二,发挥多重外部监管的作用,利用网络、媒体等外部手段,公示各能效项目的认证报告,鼓励社会公众和行业内部人员积极参与监督,并予以相应的物质激励,从而建立起一整套立体的、全方位的监督体系,大大增加合谋被发现的几率。通过技术进步,保证认证标准和检测手段的科学性以及通过网络媒体和外部监督手段,提高第三方认证的有效性。
  (五)多方开展国内认证机构和国际认证合作活动
  相互交流、吸收发达国家相关经验,再结合本国网络市场环境,发展符合本国的认证机构,促进我国第三方认证机构健康稳定发展。同时还要积极向国际认证机构学习先进经验,提高我国认证机构的管理水平,并进一步提高我国第三方认证品牌的公信力,实现市场经济的合理发展[6]。同时还要发挥政府的领导作用,确立第三方认证的未来发展方向,积极引导网络市场经济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拓展认证及其他相关机构的业务范围,促进机构的发展壮大,力争形成认证结构合理的组织结构;最后,努力培养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政府或者民间认证机构,最好是独立、客观、公正,形成具有较高声誉和权威性的国家认证机构,能够充分发挥认证机构市场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那贵昇.新形势下我国认证机构管理存在问题简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24):179.
  [2]樊根耀.第三方认证制度及其作用机制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7(2):18-20.
  [3]王晓丽.新形势下我国体系认证机构发展思考[J].质量技术监督研究,2009(5).
  [4] 黄学良.认证机构的风险管理[J].中国船检,2012(2).
  [5] 张锐.第三方认证机构在我国的发展[J].北方经济,2008(4).
  [6]那贵昇.关于认证机构未来发展的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8(10):137.
  [7]叶启备.论价格认证机构对价格评估机构的“放”与“管”[J].中国经贸导刊, 2015(23).
  (责任编辑:顾晓滨 马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1638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