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实际执行中的流程及范围缺陷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近些年,随着高校内外的快速发展,经济责任审计越发的受到重视,该审计是依据我国经济发展情况而产生的一种有特色的约束机制,并有效的运用到高校审计管理中。基于此,文章在我国高校经济责任审计意义和目的基础上,提出了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防范对策。
  关键词:高校;经济责任审计;问题及对策
  一、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含义和目的
  经济责任审计是指由具有独立性的审计部门,根据高校的管理制度以及国家的政策法规,结合相关的审计资料与数据,对经济关系中涉及的主要负责人或特定个体进行监督、检查与评估的审计过程。经济责任审计旨在明晰高校相关责任人于在职期间所参与的经济活动中所承担的相关责任。明晰经济责任将有助于国家相关部门对有关责任人的考核与评价,同时也能够针对国有资产进行有效的监管与保护,避免损害国有资产价值的经济案件的发生。
  二、高校经济责任审计执行流程中的范围缺陷
  (一)“先离后审”使审计失去原本的意义
  随着我国高校内外的不断发展,高校的经营模式也在不断的转型升级,而经济责任审计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现阶段,高校对于经济责任审计还存在执行的上偏差与惰怠,仍然存在"先离任后审计"的问题。国家有关部门针对高校领导离任的审计问题早在2011年便出台过相关的文件,即《关于贯彻实施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意见的通知》(审经责发[2011]92号),该文件中明确规定了在未经过离任前经济责任审计的高校领导干部,不得批准办理离任手续。因此,“先离任后审计”本身已是原则性问题,应该予以杜绝。
  (二)高校领导对于经济责任审计界限划分不清
  根据《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的规定,高校领导人员在任职期间如果存在经济责任方面的问题,应主要包括两种类型的经济责任:直接责任和领导责任。但在工作实施中却存在经济责任界线划分不清晰、确认困难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前任与后任责任划分不明确。二是集体与个人责任划分不明确。现在高校制度的建立普遍存在一个实际问题是形式上以集体决策为主,高校重大决策流程中都具有集体参与的环节,但实际领导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和决策权,这就会给审计人员的工作增加难度,表面和实际不符,领导恰恰利用了集体决策的幌子规避了经济责任的追究和处罚。而且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局限于财务审计,对于高校基建、相关环境治理、学科建设、科研经费使用效益等非财务方面的内部审计尚未建立起来,尤其是新兴领域,更是缺少内部审计参与。而且相关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也多局限于定性指标,量化指标缺乏[1]。
  (三)审计关系复杂,缺乏独立性
  高校的审计机构是一个重要的职能部门,从组织框架和体系来看,有的是由上层领导直接任命,还有的是在高校工程、合并、等一系列业务后,出于管理需要而形成的,这样就会使高校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增加更多、更复杂的内部影响因素。一般情况,审计人员都是由上层领导直接安排岗位、薪资、升职等,这在审计的过程中就会面临来自上层领导的压力或者干扰,审计人员碍于情面和自身的利益关系就会回避重点,走形式,将经济责任审计同一些财务或管理类审计相混淆,影响审计的独立性,审计数据的准确性也无法得到保证,造成审计结果出现问题,达不到预期的审计效果。
  (四)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及职业素养有待提高
  高校审计人员少,时间紧,很难保证有充足时间去收集数据,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政策性强、要求高、责任重大,客观要求审计人员具有高水平、高能力。但是,现阶段高校的审计人员整体知识水平和能力还有待加强,高校审计工作专业化程度还有待提高,而且审计内容繁多,审计时间不固定,相关审计人员难以完全掌握节奏。此外,高校发展模式多样化,营运发展环境复杂,管理和责任划分不明确,也增加了审计人员工作的难度。高校的审计人员面对当前的经济责任审计环境,以原有的知识点和能力已经难以开展高效率的审计工作,这就造成审计人员为了完成审计工作,与财务人员相配合修改相关财务数据以减少问题矛盾,或者因为审计时间不充分,审计人员为了赶进度而草草了事,很难发现实质性问题,这些最终都会造成经济责任审计质量下降、流于形式,无法发挥审计的本质作用[2]。
  三、高校经济责任审计执行中问题的对策
  (一)坚持先审计后离任原则,用好审计结果
  首先,要确立“先审计后离任”的任免制度体系。高校相关部门要把“先审计后离任”作为相关领导人员离任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从制度层面硬性规定离任流程,坚决杜绝不经审计就离任的问题发生。其次,落实相关文件的要求,在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各级单位应有计划、有目的,实行跟踪式审计工作,对高校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发生的高校经济事项进行审计与复核,减少审计差错,保留相关审计结果,为以后的离任审计提供参考依据,进而提升审计效率,降低审计风险。最后,国家相关责任部门应进一步明确及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在高校领导任免过程中的重要性及相关制度规定,充分发挥监督管理的作用,有效杜绝经济责任问题的发生[3]。
  (二)扩大高校经济责任审计范围
  依法公正界定高校领导人员经济责任的范畴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责任的时点界定要划分清晰,不能避重就轻或为弱化矛盾而混淆现任与前任的功与过。其次,责任主体类型要界定明晰,即个人责任与集体责任要明确区分。审计中必须杜绝出现个人责任混为集体责任逃避过错,或者将集体功劳归为个人功劳制造虚假业绩。正确的责任界定是审计公平公正的体现,是对责任人、高校以及国家利益负责。另外应当扩大高校领导人员的经济责任审计范围,应当扩大到其所经手的科研项目、高校擴建、环境治理、科研经费使用等方面,应增加经济效益审计,并增设内部审计量化的评价指标体系。
  (三)多管齐下,提高审计机构的独立性   审计的结果是为了找到被审计单位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审计机构是一个重要的职能部门,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要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将直接的相关部门代表组织起来,构成联席会议制度。涉及审计的相关部门在整个审计过程中应做到信息沟通顺畅、及时,职能分工明确,资源配置合理,以达成最終审计目标。这样不仅可以确保经济责任审计的公平性、独立性,也可以有效保护领导干部,加强监督效应。另外,在实际工作中,要逐步的推进审计工作的深入进行,在审计结果的基础上进行反馈,并向上级领导报告,由上级领导确认审计重点,并进一步给出具体的建议或意见,进而帮助审计人员能够更深入的开展审计工作。
  (四)提高审计人员业务能力,重视审计资源建设
  由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敏感性与特殊性,对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对政策的熟练运用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审计人员要紧跟政策与经济形势,不断学习新知识,做到与时俱进,这样才能更好的了解高校内外环境的变化,使自身能够更好的适应当前审计工作发展的需求,为确保审计工作顺利进行,有效完成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任务提供专业能力基础。同时,高校还应着重建设一支素质优良、业务性强的专业审计团队。通过高效管理,重视业务水平培训,加强责任意识与法制教育,持续规范审计行为,以达到建设完善审计资源的目的。
  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对高校领导干部的管理与监督,构建有效的制度体系框架确保经济责任审计的有序有效开展,也会从客观上与制度上督促着高校负责人遵纪守法,恪尽职守,确保国有资产价值得到充分发挥。尽管在经济责任审计落实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但随着高校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相关制度的不断完善,在审计思路上的不断探索,以及在审计方法上的不断创新与发展,未来必会借以审计工作的特有职能,为高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束国辉.对高校内部管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几点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9 (20):175+177.
  [2]韩晨曦.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其措施分析[J].纳税,2019,13 (29):190+192.
  [3]管颖妍.内部管理视角下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研究[J].中国总会计师,2019 (10):90-91.
  [4]田园,刘洋.反腐倡廉视角下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思考[J].财务与金融,2019 (05):40-4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2033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