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集团如何有效加强子公司管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篇文章首先对国有企业集团管控现状进行阐述,从治理结构问题、权责分配问题、信息交流问题等多个方面,对国有企业集团对子公司管控存在的问题进行解析,并以此为依据,提出国有企业集团有效加强子公司管控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国有企业集团;子公司;管控
随着我国国有企业重组改革机制的全面推行,给国有企业运营发展提供了机遇和考验,国有企业集团如何才能实现对子公司的科学管控,成为了现阶段国有企业集团重点关注的内容。尤其是当前国有企业集团运营规模的逐渐扩充,其业务涉及范畴更加广泛,导致企业在管理内容和方式上发生了巨大改变,所以,国有企业集团需要根据企业现有框架下,实现子公司的规范管理,加大管理力度,提高企业集团整体管理水平,这对国有企业集团今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国有企业集团管控现状
从国有企业集团自身角度来说,怎样才能实现子公司的合理管控是非常重要的。国有企业集团作为把控股子公司为核心,从事国有资本运营管理等工作的机构,要想实现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需要通过加强对子公司的管理力度来完成。现阶段,国有企业集团在对子公司管控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具体展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管理过于随意,尤其是对于部分转制成立的国有企业集团,受到传统运营管理理念的影响,企业集团对子公司管理比较偏爱采用行政管理模式,存在企业集团过多干涉子公司经营业务的状况,在这种情况下,使得集团企业和子公司之间职责分配不合理,工作效率低等状况,影响企业集团未来发展。另一个是管理过于松懈,尤其是部分新划转到企业集团的子公司,时常会出现管控不到位、各自为政等状况,影响企业集团协同效应的发挥。
二、国有企业集团对子公司管控存在的问题
(一)治理结构问题
从国有企业集团自身角度来看,如果企业集团没有在内部组建完善的治理结构,将会给国有企业集团对子公司管理的实效性带来直接影响,造成管理混乱。现阶段,大部分集团企业在治理结构上需要进一步优化改革,在股东大会、董事会等之间没有形成合理的制衡体系,无法给国有企业集团运营发展决策制定提供数据支持。当前,我国部分国有企业集团在法人治理结构上缺少完善性,具体展现在两个方面。首先,独立董事作为处理一股独大问题而使用的,但是其作用没有实现全面激发,由于独立董事的权限通常由董事长或者总经理掌握,受到熟人等因素影响,使得董事缺少独立性,无法真正做到秉公办事。其次,大股东问题,控股股东实际掌管股东大会、董事会控制权限,一股独大使得部分中小股东利益无法保证,并且监事会独立性也会受到影响。
(二)权责分配问题
国有企业集团需要和子公司之间做到职责的科学划分,这也是保证国有企业集团管控顺利进行的前提依据。但是在当前,部分国有企业集团内部权责分配缺少合理性,具体展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国有企业集团对其总部功能定位缺少全面了解,使得国有企业集团内部管理较为混乱,并且无法实现对子公司职权的科学划分。国有企业集团需要对今后管理要点有深入的认识,其中包含战略投资、财务管理、运营管理等,能够将其当做权责分配的基本内容。其次,国有企业集团和子公司间由于缺少具体的职责分配目标,导致企业集团在对子公司管理過程中,整个管理过程过于随意,集团企业和子公司在业务发展上存在冲突,引发各种管理矛盾,从而影响国有企业集团今后发展。例如,由于缺少具体的职责分配要求,在部分管理问题上,部分情况下国有企业集团需要负责管理,部分情况下又授权给子公司自行处理,导致两者之间分工不具体,管理职责不明确,这样不但会阻碍国有企业集团和子公司运营发展,也会影响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
(三)信息交流问题
由于国有企业集团内部结构体系比较繁琐,国有企业集团和子公司之间管理内容繁多,集团企业在与子公司管控过程中,如果缺少合理的信息交流渠道,将会发生国有企业集团和子公司信息传递缺少实时性的状况,国有企业集团将不能精准的掌握子公司实际运营状况,不利于对子公司的科学管理。由于国有企业集团和子公司之间信息交流不足,无法及时获取所需信息,不利于国有企业集团管理决策制定,制约后续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四)文化建设问题
国有企业集团要想实现稳定发展,应结合企业发展要求,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国有企业集团在对子公司进行管控过程中,通常把管理重心放置在人员管理上,如果没有科学构建完善的管理体系和企业文化,就无法让企业职工从内心给予国有企业集团管控工作开展高度认可和支持,从而影响国有企业集团管控质量。现阶段,部分国有企业集团在建设企业文化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国有企业集团现有的企业文化及文化建设不强,另一方面国有企业集团和子公司在企业文化建设上存在分歧,没有实现充分融合。虽然国有企业集团文化建设在表现上不是其运营重点,或者和投资筹划、战略部署等当作企业运营发展要点,但是作为企业文化管理的基础,国有企业集团在对子公司管控过程中,应该注重企业文化建设,防止由于文化差异,影响企业管理效率,让集团企业面临严重的运营风险。
三、国有企业集团有效加强子公司管控的相关建议
(一)完善企业治理结构
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作为在股东大会、董事会等之间形成的一套完善的制衡机制,在该机制的配合下,能够便于国有企业集团科学制定发展决策,实现对子公司运营情况的科学监管,从而实现国有企业集团的稳定发展。从国有企业集团角度来看,其可以通过完善治理框架,实现对子公司的科学管理,及时找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改进。由于每个子公司均是以独立的形式出现,具有独立法人,国有企业集团通过组建专业的管理机构,实现对子公司的规范管理,从根源上防止出现子公司管控不全面的状况。此外,国有企业集团应该明确董事会、股东大会等职责,真正实现各司其职,相互监管。并且,总经理需要向董事会负责,但是针对总经理职责范畴内的工作内容,董事会等部门不可随意干预,国有企业集团日常管理工作应该由总经理全权负责,董事会不可越俎代庖。而董事会应该适当对管理层进行科学管控,企业日常经营所需管理处理事务比较繁琐,需要相关部门妥善处理,全面解决董事会和总经理之间信息交流不深入的状况,提升国有企业集团管理效率,保证国有企业集团管理目标顺利实现。 (二)合理划分企业权责
国有企业集团应该科学细化管理职责,科学制定相应的管理职责,从而提升国有企业集团对子公司的管控水平。首先,国有企业集团需要明确划分职能,这也是权责合理划分的基础,例如国有企业集团可以把价值创造为根本,结合集团企业实际情况进行服务、业务支持。其次,为了实现对子公司的科学管理,国有企业集团需要从融资决策、财务管理、风险防范等方面入手,明确自身和子公司之间的职责和义务。只有对管理权责进行具体划分,才能实现国有企业集团和子公司之间的科学协调,防止管理混乱,影响管理水平的提高。最后,通过细化管理职责,便于国有企业集团对子公司进行绩效考核,规范子公司运营发展,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
(三)拓宽信息沟通渠道
首先,国有企业集团需要科学建设信息交流系统,在网络技术的配合下形成一个专业的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实现国有企业集团和子公司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传递,便于各部门及人员及时掌握企业集团和子公司运营状况,从而便于企业管理层制定发展决策,实现企业的健康发展。并且,通过促进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规范企业日常业务,在企业内部创建良好的工作氛围,便于企业更好发展。其次,积极引进ERP系统,通过系统管理,及时追踪和监管子公司运营状况,让其能够实现系统分析,辅助子公司可以找出运营发展中各个问题并处理,实现风险防范,降低给企业运营发展带来的影响。
(四)统一建设企业文化
国有企业集团对子公司管控作为一个漫长的工作过程,所以需要在适宜企业文化带动下进行管理。企业文化建设不但能够有效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让职工工作行为由被动变为主动,让职工能够从内心给予企业理解和支持,在职工文化思想与国有企业集团文化思想高度统一的情况下,能够便于国有企业集团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从而获取理想的工作效果。基于此,集团企业在对子公司进行管控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科学构建企业文化,尤其是关注在企业管控中各个类型子公司运营要求,协同一起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形成统一的文化机制,给国有企业集团及子公司运营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保证企业整体管控水平的提升。国有企业集团可以从战略导向、组织管理等方面入手进行企业文化建设,让企业集团和子公司积极配合,实现共同发展。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国有企业集团运营规模的逐渐扩充,在国有企业集团运营发展中,如何实现对子公司的科学管控,成为了国有企业集团重点关注的内容。鉴于现阶段国有企业集团在对子公司管控中存在的问题,应该结合不同问题提出相应管理措施,选择合理的管理模式,充分发挥管理作用,强化企业集团和子公司之间关系,提升集团企业整体管理水平。为了全面处理国有企业集团对子公司管控中各个问题,需要国有企业集团给予子公司管控工作高度重视,科学构建管理机制,合理划分管理权责,拓宽信息沟通渠道,科学建设企业文化,拉近集团企业和子公司之间的距离,实现对子公司的高效管理,提高国有企业集团管理效率,从而促进国有企业集团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雪梅.探析集团企业对子公司的内部控制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2019 (12):114.
[2]劉新君.集团企业对子公司管控措施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 (24):55-56.
[3]梁公振.如何完善集团公司对子公司内部控制的措施[J].时代经贸,2019 (14):56-57.
[4]徐永强.基于集团管控模式的子公司关键绩效考核指标设计[J].商讯,2019 (20):79-80.
[5]肖忠文,邵洁,张俊杰,崔博筠,耿弼博.集团企业资金集约模式下子公司的资金集中路径研究[J].中国商论,2019 (19):120-121.
[6]刘小琴.探究大数据时代集团公司如何提升对子公司的财务管控能力[J].当代会计,2019 (06):143-14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2034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