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金融衍生品市场风险管理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也逐渐发展起来,各类期货产品等金融衍生品纷纷上市,并取得了较大的市场份额。本文从金融衍生品市场风险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出发,从金融监管、风险管理人員以及利率风险三个角度分析了金融衍生品市场风险管理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具体的金融衍生品的风险管理策略。
  关键词:金融衍生品;风险管理;商业银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资本极度稀缺的国家转变为资本较为富足的国家,并且金融衍生品市场也逐渐发展起来。我国金融衍生品业务主要由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主导,金融衍生品产生的目的也是为了平抑远期波动,缓释风险,这也就意味着我国对金融衍生品的定位并不是以高波动吸引国际市场买家为目的的,而是为了平抑市场波动风险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如我国铁矿石期货、原油期货等金融衍生品产品都取得了不错的反响,有效平抑了相关企业生产原料波动的市场风险,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市场上风险事件众多,市场上各种信息难以直接证伪,导致金融衍生品市场依然存在较大的波动性和较大的风险性。因此,本文从金融衍生品市场实际的风险管理问题出发,对金融衍生品市场风险管理策略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一、当前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业务特点
  1.产品种类多样化,但产品同质性高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逐渐开放,我国确定并经营的金融衍生品业务种类增加,应用范围也扩展到多个领域而不仅仅限于股市、汇市等较为单一的领域。虽然我国金融衍生品产品种类逐渐多元化,但我国金融衍生品产品的同质性也较高,尤其是和其他国家金融衍生品产品有较大的交叉。这说明我国金融衍生品发展依然体现在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对于金融衍生品种类创新,监管创新等都较为落后。就目前而言,由于我国制造业大国地位,在金融衍生品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尤其是在商品期货定价权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又由于我国金融监管限制以及其他国家在金融衍生品上的长期经营,这种优势还没有为实体经济提供较大帮助,大部分情况下,我国衍生品产品价格从属于国际市场相关衍生品价格,还未走出独立行情,也就无法体现出我国在特定产品上的定价权优势。
  2.产品市场前景大,但利润贡献率低
  金融衍生品引进的目的是平抑远期价格波动的影响,但实际上,金融衍生品交易市场上有很多交易者本身对于相关衍生品产品并没有真正的需求,他们在金融衍生品市场上对衍生品产品价格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导致衍生品的价格不仅得不到平抑甚至在短时间内大涨大跌,无助于企业稳定产品原料的成本。另外,我国企业虽然对金融衍生品有较大的需求,但企业通过金融衍生品交易获得的利润偏低,如三菱商社某石油交易员曾在期货市场上违规做多导致企业蒙受3.2亿美元损失等新闻并不鲜见。企业利用好金融衍生品可以远期交易的特性的确可以平抑商品价格的远期波动风险,但企业自身可能并不能确定衍生品的远期价格走势,这也是导致金融衍生品对企业利润贡献率较低的重要原因。
  3.金融衍生品规则漏洞产生的风险可能被市场放大
  金融衍生品虽然有平抑远期交易风险的作用,但进入衍生品交易规则的漏洞产生的风险也更容易被市场放大。尤其是在供需极端扭曲的情况下,金融衍生品反映出的商品价格会极大地偏离其实际价值,1%的供需缺口最后可能在金融衍生品市场上表现出50%以上的价格波动,而这对于任何金融衍生品的参与者都是一种极大地风险。尤其是部分金融衍生品对应的原材料并不由我国生产,这种金融衍生品导致的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很可能使企业几年的利润被掠夺。因此,如何从金融衍生品的源头保证相关产品的稳定十分重要,这不仅需要经济实力作为保障,还需要强大的军事实力背书。
  二、金融衍生品的风险管理问题
  虽然金融衍生品项目波动率较高,但伴随金融衍生品的风险市场风险也不容忽视。从我国近20年来金融衍生品交易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商业银行在金融衍生品的风险管理上依然存在部分问题。
  1.金融监管力度较弱
  我国虽然对金融开放持积极态度,但在具体行为上却十分保守,尤其是3.27事件之后,由于金融衍生品制度规则的顶层设计并不十分完善,以及金融监管力度较弱,导致我国实际金融衍生品市场开放的步伐较为缓慢,我国的国债期货直到2013年9月6日才正式上市。我国金融监管力度较弱不仅在金融衍生品市场表现明显,在其他金融领域如股市领域也有较明显表现,如乐视网、康美药业等上市企业早在2012年前后就有人公开发文举报,但实际上这两家公司“暴雷”到证监会出具处罚通知过去了近7年,这样的监管效率导致金融市场上的违法违规问题屡禁不止,相关问题的责任人可能在监管结果出具时已不在国内,不仅无法挽回投资者的损失,也无助于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2.专业风险监管人才稀缺
  我国在专业监管人才上较为稀缺。风险管理是各金融机构都关注的问题,然而具体到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较小,专业化的风险监管人才薪资相比于金融机构的其他岗位偏低,风险管理经验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很多风险预案都不具备较大的实际操作空间,导致风险发生时遏制风险因素蔓延的能力不足。另外,风险控制需要协调的部门众多需要较高的管理权限,而这都是底层的风险监管人员不具备的,大部分风险监管人员只具备风险上报的权利,在实际阻止风险事件影响蔓延上的操作空间较低。
  3.利率风险管理机制欠缺
  我国商业银行在利率风险管理机制上也较为欠缺,主要表现在利率风险把控思维固化,金融市场竞争激励等方面。由于我国存贷款利率由中央银行把控,当下调存贷款利率时,企业往往会习惯性提前还贷然后再以较低的利率再次借贷,这种操作将导致企业的实际利息收入降低。但由于商业银行之间竞争较为激烈,且其往往有为地方经济服务的义务,这种操作也导致地方政府能够以较低的利息成本调整债务空间。
  三、金融衍生品的风险管理策略   金融衍生品的风险管理是保证金融衍生品市场不出现重大风险,保证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利益,保证我国经济平稳有序进行的重要途径。因此,我国可以采取的金融衍生品的风险管理策略具体有以下几点:
  1.加强金融监管力度
  加强金融监管力度是降低金融衍生品市场风险的重要途径,具体首先应加强对市场相关主体的监管,并要求相关主体对具有争议的市场操作做出补充说明,以增加市场的公开透明度。其次,应加强对金融衍生品工具创新的监管,允许金融衍生品工具的创新,但在其发展初期严格限制其规模,避免相关工具因规模较大而导致难以处理的长尾风险。最后,应增加监管机构的人员,加强对金融监管从业人员的资格审核,以提高金融监管的效率和效力。
  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
  加强风险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首先,应加强对高校金融风险管理人才风险识别和风险控制实践能力的培养,具体可以以模拟实训和对抗实训的方式展开。其次,应推动金融监管机构与风险管理机构人员的沟通交流,促进相关单位之间的人才流动,使金融衍生品风险管理人员具备宏观风险把控的思维和经验。最后,应提高风险管理岗位的应急管理权限和薪资水平,使风险管理岗位能够留住人才。需要注意的是,选拔监管人才的方式不仅要从高校选取更应该从社会金融企业中选取,只有在社会资本市场中摸爬滚打过的人才更清楚市场中极端情况可能对金融市场带来的冲击,才有魄力在金融机构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3.完善利率风险管理机制
  完善利率风险管理机制对于商业银行等金融衍生品相关机构而言是较为困难的,尤其是虽然我国开展了利率市场化操作,但实际上我国存贷款基准利率依然由央行定价,对于利率风险的管理更多的需要风险管理人员以及金融产品利率的制定者对宏观经济走向及市场利率有较为准确的预期。完善利率风险管理机制应从宏观经济走势研判,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以及同类金融机构利率定价策略三个方面入手,大部分情况下,在保证自身利率与其他同类机构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利率风险都可以控制在可控的范围内。
  四、结语
  我国金融衍生品发展时间较短,开放步伐也较为审慎,但并不意味着其中的风险被完全隔绝,尤其是很多商品期货的源头并不由中国把控,这导致我国部分金融衍生品的生产源头并不由我国企业掌控。虽然我国企业在其他国家也并购了部分原材料生产企业,但由于我国军事力量辐射范围有限,在极端事件发生时是否有能力保障商品生产源头的稳定值得商榷。因此,除了上述针对国内的金融衍生品的风险管理策略外,我国还应进一步加强军事力量的扩张,以保证我国的金融稳定和海外利益。
  参考文献:
  [1]杨涵秋.對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信用风险管理的几点探讨[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9(10).
  [2]温丽君.浅析当前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相关问题与对策研究[J].纳税,2019,13(19).
  作者简介:凌成君,男,江西吉安人,学历:本科,单位:南昌大学抚州医学院, 主要从事医学检验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2074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