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公共图书馆财务管理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王蓉蓉
摘要:大数据引领了数据革命,改变了各行各业的管理理念和模式。本文介绍了大数据背景下公共图书馆财务管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财务管理信息化,充分利用和分析公共图书馆大数据,加强公共图书馆网络环境风险管控等方式,希望提升公共图书馆财务管理水平。
关键词:大数据背景 公共图书馆 财务管理
在大数据背景下,一切事物都不再是秘密,通过数据分析,得出最精密的结论,帮助人们制定更加合理的方案正在成为常用工作方式。公共图书馆对提高我国国民知识储备,形成良好阅读习惯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环境下,在公共图书馆财务管理中引入大数据分析方式尤为必要。
一、大数据背景下公共图书馆财务管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公共图书馆财务管理在大数据背景下面临的机遇
目前我国拥有超过3000家公共图书馆,在2012年之前实现了全国公共图书馆无障碍、零门槛进入。曾几何时,互联网技术使“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成为现实,在很大程度上冲击了公共图书馆的发展,读者数量减少,使图书馆经营举步维艰。随着知识产权保护理念逐渐深入人心,通过网络搜索免费获取众多资料的时代一去不复返,收费模式的普及使公众目光重新汇聚在公共图书馆。只要读者缴纳入馆费,海量资源任选。现代图书馆构成不再是以纸质书籍为主,古籍文献等均由专业人员录入计算机形成电子文档,而需要产权付费的专业文献、期刊资料早在图书馆收录时便已经付清版权费,因此读者在查阅资料时不必担心任何产权纠纷。相较于个人单独支出资料费用,公共图书馆能够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读者只需要付出极小的代价就能获取所需文件,通过大数据分析,切实了解读者目标,能够使公共图书馆管理人员即时调整发展战略,不仅提高财务管理效率,还能促进全民文化素养的提升。
(二)公共图书馆财务管理在大数据背景下面临的挑战
我国公共图书馆由中央或地方政府出资管理,负责人基本为政府单位行政人员,由于缺乏服务意识,公共图书馆的经营情况不甚良好,财务预算存在较大局限性,不能及时获得读者需求信息,馆内资料收集稍显滞后。在大数据背景下,公共图书馆需要改变传统的经营模式和财务管理模式,通过“一体化”“算大账”的方式,使以图书馆为核心的区块实现营收。固有经营模式转型过程势必面临众多挑战:第一,对财务人员的要求不再局限于月度、季度等周期结束后进行财务核算工作,而是通过计算机以及互联网相关应用软件,实现馆内藏书、文献转化;对读者需求进行全面数据统计分析;在资金投入有限的情况下做出合理的财务预算。第二,公共图书馆财务管理人员对预算的认知程度不够,在传统工作模式中,没有精确的数据分析,随意性非常普遍,简单上报少量数据就算完成任务,甚至存在多报、乱报、谎报、漏报等情况。在大数据环境下,一切数据务求真实有效,财务人员必须结合自身业务发展需要,整理出有参考价值的财务报表,对读者需求、书籍借阅品类、特定人群阅读喜好等均需要精确掌控,制定出符合社会要求的财务制度。因此,公共图书馆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是艰巨的,财务人员要敢于接受挑战,尽快调整工作方式、提升自身业务水平,使公共图书馆时刻经受社会监督[1]。
二、大数据背景下公共图书馆财务管理方式
(一)财务管理信息化
公共图书馆旧有财务管理工作主要是统计读者缴纳入馆费、借阅证办理费等资金收入以及书籍、资料购置费用,整理成财务报表之后按时上报即可,工作内容略显单调且强度较低。在大数据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经营模式已经发生革命性改变,因此财务管理信息化势在必行:
第一,引入基于计算机的财务管理软件,传统的人工记录方式虽然早已被社会淘汰,但是财务人员工作思想还没有彻底转变,因此需要对财务人员明确,一切收支记录必须通过财务管理软件,清晰记录一切痕迹。
第二,各类信息呈分散状,不利于管理,因此财务管理系统需要收集一切数据,统一管理,根据层级数据分析出读者的不同需求,提供给管理者,制定出切实有效的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方案。
第三,实现信息共享。我国现有藏书数量相对较少,随着读者数量增加,资源短缺的情况必然发生,因此图书借阅管理部门、维护部门等需要与财务部门共享数据信息,当某种文献材料存量较少无法满足广大读者需求时,财务部门能够第一时间获悉,立刻制定采购计划,最短时间内提供给读者。图书维护人员针对书籍损坏程度做出评价,及时联系财务部门,就图书维护费用、重度损坏需要赔偿等事宜与读者协商,尽快达成一致,提升服务效率。
第四,在月度、季度、年度等周期结束后,形成总体财务报表,内容除了收入支出、政府划拨款项等常规数据之外,还应该包含读者年龄分布趋势、书籍借阅品目、古籍借阅数量等能够切实反映当地社会整体阅读水平的数据信息,不仅能够为公共图书馆制定下一周期工作计划制定、资料更新等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还能够使地方政府详细掌握人民综合文化需求,从政策上多加引导,进而提升全民文化水平。
(二)充分利用和分析公共图书馆大数据
利用和分析大数据是公共图书馆财务管理创新的必备方式。在信息时代,数据分类没有明确界限,换句话说,数据是共通的,通过其他部门的数据分析财务管理工作具有内在的科学含义。财务跨界,即财务管理不局限于财务数据,“跳出财务看财务”使财务数据深入其他工作,在日常管理中逐渐积累,形成一定规模后,不但提高财务管理工作准确性,还能缩减工作时间,可谓一举两得。在大数据时代,财务数据分析方式多种多样,可以从不同角度出发,只要最终结果符合市场运行规律,能够清晰呈现运转情况,帮助管理者制定合理方案即可。比如借阅文献资料的读者多为高校学生以及在职读研的社会精英,此类人群理论基础强,对文献资料查阅方向掌握能力较高,他们不需要相对复杂的服务,只需要提供相对安静的环境,通过数据追踪后,总结其来馆时间,预留出合适的座位,帮助他们更好完成论文撰写工作,从而在无形中增加他们来馆借阅次数。对公共图书馆来说,将此项工作长期进行,通过客户行为习惯分析出潜在消费能力,从而使场馆运行工作和财务管理工作良好结合,完成一项工作时,另一项工作随之完成,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通过数据分析,还能为城市建设工作提供重要参考,图书馆内部原则上不允许携带饮料、食品,可以以图书馆为中心,在周边建立咖啡厅、饭店、冷饮店等配套设施,从而使图书馆财务管理跳出自身,延伸到更加广阔的范围,全面实现营收[2]。
(三)加强公共图书馆网络环境风险管控
大数据分析离不开计算机设备及网络通信技术,因此加强网络环境下风险控制,是公共图书馆财务管理工作重点。一旦遭受电脑病毒入侵、黑客攻击或者人为盗取数据,处理不善会损失大量信息,不仅给财务管理工作带来困难,严重者还会影响图书馆的正常经营。目前社会存在“拔草”现象,通过网络漏洞等方式,在经营者不注意的情况下,抓住工作失误不放,造成毁灭性打击。如果公共图书馆财务数据分析信息被盗,网络黑客会通过采购信息了解地区整体文献需求情况,通过恶意抬价等方式,阻断图书馆文献采购渠道,不仅有损图书馆声誉,还会使读者产生消极情绪,进而全面影响社会整体阅读水平,此种损人利己的恶性行为根源在于数据失窃,因此公共图书馆必须增加数据保护强度。具体方式为使用正版计算机系统软件与杀毒软件,定期对系统进行更新升级,一旦计算机或网络系统出现疑似故障,立刻请专业人士检查维修。在日常财务管理工作中,注意定期进行数据备份,俗话说“狡兔三窟”,将防护工作做在前面,有备无患[3]。
信息時代,一切事物均能数据化,通过详细的数据论证,挖掘出隐藏在数据背后的客观规律,制定合理的财务管理方案是公共图书馆在新时代的改革思路。现代社会强调“一体化”,财务管理工作不再独立,通过数据信息将所有工作通盘考虑,使公共图书馆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雅坤,方自金.我国公共图书馆财务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17):267-268.
[2]顾维萍.大数据背景下公共图书馆财务管理探析[J].西部财会,2019(06):35-37.
[3]陈燕.公共图书馆财务管理工作难点与对策研究[J].会计师,2018(23):36-37.
作者单位:南通市图书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2099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