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德清地理信息小镇全产业链构建及创新要素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陈文伟 严华丽

  摘要:本文首先对德清地理信息小镇产业发展情况进行简要分析,重点研究小镇地理信息产业如何打造全产业链,构建产业链闭环结构;其次分析地理信息小镇发展如何融合创新要素,将特色创新要素与全产业链闭环结构相融合,形成创新组合体系,具体将从生产要素的组合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以及空间布局创新三个方面来展开。最后,针对小镇全产业链构建中所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可持续发展建议,为其他省市特色小镇的发展提供积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地理信息 全产业链 创新要素
  一、德清地理信息小镇产业发展概述
  作为首批进入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的德清地理信息小镇[1],着力打造产业特色鲜明的国际化创新示范区,促进德清核心产业以及地方经济的飞速发展。小镇坚持高标准招商引资,高质量引进地信企业与相关海内外人才,建设宜居宜业的特色先行区。目前已有百余家地理信息相关企业,除了地信企业,还有金融、三产服务等企业入驻,初步形成一条地理信息完备的产业生态链,包括最初的数据取得,并经过处理、分析,应用于生产、服务等方面,通过加快地理信息核心产业发展,融合创新功能要素叠加,结合自然生态与历史人文等多方面建设,将 “产、城、人、文”四方融合,从而突破传统产业园区建设的局限,打造以地理信息核心产业为主导,多功能要素融合发展的创新驱动发展模式[2]。
  二、德清地理信息小镇消费者交互式全产业链闭环结构
  小镇培育地理信息特色产业,应用全产业链思维,培育消费者交互式全产业链体系,形成规模优势。如图1所示,通过四个中间环节,将地理信息核心产业从芯片研发到信息服务环节紧密联系起来,形成闭环结构,消费者通过亲身体验或反馈机制促进芯片研发、产品开发、软件研制三个环节,并与信息服务环节交互,参与产品设计和生产、交付,形成供需平衡一体化发展,构成消费者交互式的新型全产业生态链[3]。
  (一)芯片研发
  通过奖学金、人才交流协会组织等推进人才引进,为德清地理信息产业芯片研发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与智力支持。在引进国内外各方面人才的同时,小镇也吸引了一批引领行业发展的企业,如中国四大北斗芯片厂商——中科微电子企业等,小镇可借助其先进的技术优势,进行产品研发。
  (二)装备制造
  小镇地理信息产业装备制造基础坚实。一核两翼协同互动,相互配合,着力夯实小镇地理信息产业的装备制造基础。地理信息核心产业园,主要包括地理信息产业相关企业和研发中心,着力打造跨越崛起的先行区,其功能是地理信息产业的主要空间载体;左翼的北斗导航装备制造园服务于“一核”,主要包括北斗基地全国“一张网”建设方——千寻位置、农业植保机的引领者——极飞地理等企业;右翼指的是临杭工业区南部的遥感测绘装备制造园,主要包括中科院遥感所、全产业链商业航天遥感卫星企业——长光卫星等企业。
  (三)生产开发与研制
  德清地理信息技术在芯片研发、装备制造、数据生产三个环节之后通过开发新产品来拓展领域,参与智慧城市建设,促进小镇产城融合。在智慧生活方面,企业根据用户的需求,成功研发出德清跑步节APP、推出爬山趣户外徒步运动导航软件;在智慧交通方面,利用信息化和智能化手段,对动态和静态交通进行智能化治理,打造可查询拥堵路段的便民服务APP,设立智慧运管信息指挥中心,建立公众信息服务体系。
  (四)信息服務
  地理小镇以地理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整合地信产业相关产品与信息技术优势,建设地理信息共享服务大数据体系,致力于为政府决策、应急管理以及社会公益做出贡献,为政府、企业、公众提供丰富的地理信息应用服务与便利,以满足生产、生活等方面的需求。
  (五)消费者交互
  通过APP、网络平台等构建,将消费者与芯片研发、产品开发以及软件研制建立联系,形成消费者反馈机制,加强消费者体验渠道开发与利用,例如地理信息展馆、VR技术融合莫干山生态以及地信产业园区开放等等,实现消费者需求,形成供需平衡一体化发展,促进最终地理信息产品以及服务质量水平的提升。最后将消费者反馈信息通过信息服务平台共享,使资源利用最大化效率。
  三、德清地理信息小镇融合创新要素发展研究
  (一)生产要素创新
  德清地理小镇以地理信息产业发展为主,融合多种业态,整合多种生产要素投入,如资本、人力、技术、信息等,通过政策、技术、人力要素的创新,利用政府、社会、企业三方合力,形成全产业链创新发展组合,创造出生产要素融合全产业链的创新组合体系,如图2所示。
  对于政府、社会、企业形成的三位一体组合具体表现方式来说,在政府方面,完善各类投资风险的分担机制、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维护地理信息相关产品开发与设计,改善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环境,加强政府扶持力度,推动高级地理信息IT等研发工程技术人才的成长与流动。社会方面,构建创新金融机构,科研机构,加大地理信息知识产权保护与科研投入。企业方面,利用资本市场进行重组并购,提升企业价值和实力,可进行强强联合或大企吞并小企,促进地理信息产品服务创新,如图3所示[4]。
  (二)商业模式创新
  德清地理信息小镇以地信产业为核心,产业跨界发展、注重优化内部生态,同时,积极和外部生态对接和融合,延伸到其他产业,加强不同产业的沟通与交流,优势互补,互通有无,进而提升全产业链的整体运作效率,创新出效率高、成本较低的地理信息+的新型商业模式。
  通过互联网技术,搭建地理信息产业商业交流平台,优化商业合作,重塑商业文明,不仅可以更好地分享与利用各方资源,加快信息流动,促进技术进步,为全球各地的地信产业提供建议与帮助,也可以帮助德清自身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帮助全产业链实现自我净化与良性循环。
  为促进地理信息产业集聚,小镇不断推动招商工作,做到精准招商、坚持推介招商、贯彻以商引商,进一步推动地理信息产业集群式发展;通过协调发展理念联合产业链相关企业共同发展,共同进步,从而推动全产业链的不断前进,激发并放大创造性,创新社会价值[5]。   (三)空间布局创新
  优化空间布局,以实现小镇产城融合发展模式。通过功能要素多元化叠加,创新的产业机构服务于新型城市建设,实现产业发展促进城市经济,城市建设反推助力产业升级,以多样化合理空间布局来创造新型产城融合发展生态系统。
  三个不同的主要功能区构成了小镇的复合空间布局体系,分别为人才区,产业区以及综合区,共同协调发展,融合创新发展元素。产业发展方面,产业区通过制造产业生态圈加强产业集聚,完善产业结构,吸引相关人才流入。培养人才方面,人才区加大高端人才引进,提高核心竞争力,促进产业区优化发展,增强地信产业集聚。综合创新方面,以人为本,为人才区产业区打造完备配套设施,统筹城市公共服务管理,融合生态文明建设,协调产业区人才区一体化发展,推进三区的良性循环复合发展体系。
  人才区、产业区、综合区三区的具体功能的实现途径如下阐述,如表1所示[6]。
  1.人才区。首先,德清县积极建设创新人才团队,吸引具有专业背景的高层次研究人才,围绕县域中心,打造德清新型智库,为德清高效发展做好人才储备,促进德清未来地理信息的发展。
  其次,小镇加强平台建设,为创业人才打造地信梦工场,群集智慧与灵感,依托德清地理信息产业园的丰富资源,帮助创客实现创业理想。通过整合自身优势,打造地理信息平台,吸引国内外人才,打造地理信息人才洼地。
  另外,还有云计算中心、微软淡竹科技园,给德清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保障。
  德清地信小镇不断深化产学研合作,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与乾元企业德成立的“科研生产联合体”,深化科技成果转化,由此促进了乾元与上海大都市的合作与交流,促进了德清的进一步发展,深化德清产学研合作,加强与长三角城市群的联系。
  2.产业区。产业区布局围绕地理信息产业生产制造展开,通过培育核心产业、衍生产业以及配套产业的,打造三圈融合的创新产业生态圈,如图4所示。
  小镇的核心产业,主要指装备制造业,包括GIS产业、航空、卫星等方面。GIS龙头企业有超图软件;卫星产业方面,主要引进企业中科微电子,并有全国首个民营企业作为投资主体的雷达卫星地面接收站投入运行,另外,“德清一号”遥感卫星成功送入太空;航空遥感产业吸引了北京国遥、山东正元、中科院遥感所、长光卫星等知名企业;测绘产业的企业有南方测绘、极飞地理等。
  小镇不断发挥核心产业的优势,通过核心产业的发展带动衍生产业发展,地理信息技术被应用于农业,推进小镇打造智慧农业。另外在日常生活,如交通、定位等方面,通过结合新型城市建设来打造智慧城市。主要入驻企业为正元公司,通过远程监测,服务于地下网管,操控远程机器人对网管做清理。
  配套产业通过协同效应,带动衍生产业和核心产业协调发展。地理小镇承办全国各类大型会展,依托联合国德清论坛辐射优势,融合周边莫干山等优美生态环境,将科技与自然相交融,打造“城—山—湖”旅游生态会展一体化中心。
  3.综合区。德清不同于其他小镇的先天优势在于优美的自然环境,坐拥莫干山,自然资源丰富。后天资源方面,加大三产服务、金融公司的吸引入驻,整合地信小镇的平台优势,为企业融资服务创造优越条件,同时完善在公共服务方面如交通、居住、休闲等方面的服务与政策,助推德清地理信息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一体化融合发展。同时给科研人员提供更宜居的居住环境,完善城乡基础设施,改善创业环境,构建城市新区域,以城促产、宜居宜业,德清科技新城拥有超高标准配置的高速网络服务,双变电所,双回路供电,很好保障了地理小镇产业平台运行高峰所需。
  地理小镇为打造新一代人工智能应用县,筹建智能生态城,建成综合智能区,例如集人工智能应用展示、办公、路演、商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小镇客厅。另外,地理信息产业结合农业、交通、教育等领域,发展新型智慧农业、智慧交通等,促进产城融合、产业创新转型升级,叠加复合功能要素,助力新型生态文明城市建设[7]。
  四、德清地理信息小镇打造全产业链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产业集聚度较低,核心企业较少
  产业集聚度是小镇发展特色产业,产业园产业集中程度的主要指标。德清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截止目前,全县两千多家企业,年收入超亿元企业不足200家,50亿以上兩家,德清地理信息小镇超大型企业大型企业较少,缺乏带头引领作用的标杆企业。德清整体工业发展较为宽泛,地信产业集聚度不够高,重点不够明确,核心竞争力有待提高。产业优势未能有效集聚,资金、人才、科技、信息等“横向”要素聚集效应较弱,阻碍了地理信息产业的进一步集聚,不利于全产业链闭环结构的建设与巩固[8]。
  (二)资源集约效应不高,建设规划不系统
  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是构建小镇各类产业的集约化发展模式,增强产业组合聚集的“溢出效应”。德清规划布局产业和城镇建设具体执行中,有效资源整合效率较低,存在如产业、城市分离的现象,缺少整体统筹规划,一体化建设思想,工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相互分离、独立,导致小镇平台整合效率低下,资源集约效应低。另外,缺乏完善的综合评价体系,科学的土地扶持政策,以及合理的整体运作模式等[9]。
  (三)产业线性发展,横向创新受限
  首先,地理信息产业园将生产主要局限于“制造”环节,各个空间布局的融合性较低,着力集中于打造全产业链闭环结构,从而限制了其他的创新空间发展。例如,自然生态、人文旅居,商业会展的创新功能实现未能有效叠加,复合空间的整合度不高。
  其次,德清地理信息的横向发展与纵向发展相隔离,产业链式结构的纵向空间组织不利于信息的横向流动。例如,产业链之间的数据等资源未能通过信息处理或交互反馈式等平台有效整合,从而在各个环节间的流动速度、处理效率较低,整体联合、聚集度不高。德清地理小镇的产业聚集主要表现为单一的纵向聚集,信息化协同发展水平较低,还未达成垂直与水平相结合的一体化网络结构。   五、未来发展建议
  (一)完善政府制度供给
  政府部门对于德清地理小镇发展规划应坚持以地理信息产业明确为首要工业发展目标,推动提高通用航空、高端制造、新能源汽车的协同发展。以工业园集群式发展为导向,地理信息为特色,大力发展地理信息产业群,提高地信产业园集聚度。同时应当加强小镇的整体规划,减少产城分离,结合合理评估体系,完善对特色小镇的定期考察与督促。另外,政府应完善并优化各项高端人才支持与引进政策以及金融机构投融资服务政策,促使小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品牌为要点,以创新为指引,完善产品功能,不断提升小镇人气,提高地理信息产品与服务的品质,打造国际化德清品牌效应。
  (二)树立网络组织模式
  地理小镇本质上属于制造业特色小镇,在信息化融合发展的道路上,未来应强化网络化分工与协作,突破产业链的固定框架模式以及纵向的简单延伸,构建网络型新型产业组织形式。从低端跨越发展到高端化制造集群,不能把产业生产简单的看作生产制造的流水线,而应抓住工业4.0的发展机遇,迎合大数据时代,将云计算与制造业相融合,充分提高地理信息制造生产中的数字化、信息化以及人工智能化,打造个性化、创新化的便民產品服务,助推地理信息小镇的创新生态系统构建。
  (三)强化内部发展动力
  地理小镇企业应坚持以技术研发为重点,加强现代化创新管理,借助产业园平台优势,集聚先进生产资源,创造协调、共赢的创新发展机制,提高地理信息产业集聚。为增强小镇内部的自我发展动力,创造成熟的创新生态发展系统,就要加快转换,使得市场力量为主导,强化企业间合作与良好竞争关系,推动人才、资本等要素良性循环流动,建立新型生态市场体系,给小镇未来多维化发展奠定良好的产业基础并带来可持续增长动力[10]。
  参考文献:
  [1]德清县委政研室.德清:打造具有鲜明科技特征的地理信息小镇[J].政策瞭望.2015:33-34.
  [2]张蓓.浙北小县德清如何崛起世界级大产业[J].决策.2018:54-56.
  [3]彭曲珊.地理信息全产业链一站式服务[J].测绘地理信息,2012,37(05):79-80.
  [4]方春妮.论政企合作模式下的我国体育特色小镇之创新发展[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8,33(01):29-32.
  [5]王子越.全产业链跨境电商生态系统构建研究[D].浙江大学,2017.
  [6]林峰.特色小镇全产业链全程解决方案[J].中国房地产,2017(02):47-50.
  [7]宁津生,何保国.“数字湖北”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总体设计与实现[J]地理空间信息.2013:31
  [8]薛珂.产业集聚视角下我国特色小镇发展路径研究[D].天津城建大学,2018.
  [9]霍伟,李超,王梦然.浙江省创新创业驱动的特色小镇规划思考——结合特色小镇调研总结.[J]中国名城.2017:18-23
  [10]袁成达.特色小镇需全产业链共谋“可持续”[J].浙江经济,2017(17):14-15.
  基金项目: 2019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创新训练项目,编号:201910354002)。
  作者单位:嘉兴学院商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2102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