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全产业链布局推进中国棉花提质增效及提升国际竞争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棉花产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国内棉花产业大而不强,高品质棉花严重缺乏,不能满足纺织企业生产高端产品的需求。推进棉花“由量向质”转型,是全面提升其竞争力、保障国家棉花产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必经之路。笔者分析了国内棉花品质差的主要原因,阐明了进行棉花全产业链布局,发展订单生产、规模化种植是发展高品质棉花的有效途径,同时,成立生产链发展基
   金及CCIA棉花交易市场,确保订单生产的有效运行和实施。
   关键词:高品质棉花;订单生产;规模化生产;信誉机制;生产链发展基金;提质增效
   中图分类号:S562    文献标志码:A
  China's Cotton Industry Through Construction of the Whole Industrial Chain:
  Improving Quality and Performance and Enhancing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Li Fuguang
   (Institute of Cotton Research of CAAS, Anyang 455000, Henan, China)
   Abstract: Cotton industr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hina's economy. However, China's cotton industry is large but not strong, and the lack of high-quality cotton cannot meet the needs of textile enterprises to produce high-end products. We should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cotton industry from quantity to quality to improve its global competitiveness. The authors analyzed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low quality of cotton in China, and expounded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whole industrial chain, the development of order production and large-scale planting were the effective ways to develop high-quality cotton. Moreover, the production chain development fund and CCIA cotton trading market should be established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oper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order production.
   Keywords: High Quality Cotton; Order Production; Scale Production; Reputation Mechanism; Production Chain Development Fund; Improving Quality and Performance
   0  引言
   自2002年加入WTO至2017年,中國棉花累计总产9833万t(年均615万t),占全球的29%。同期,中国累计进口原棉3673万t(年均230万t),占全球进口量的30%;纱产量累计总量39942万t(年均2464万t),占全球的63%;纺织品服装出口额累计31259亿美元(年均1954亿美元,2017年为2669.5亿美元),占全球38%。棉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7/2018年度中国棉花总产550万t,约占全球1/5的比例。然而,据中国棉花协会统计,2017年,国内纺织企业对中高端原棉[纤维长度28.5mm,比强度28.5cN/tex,马克隆值A或B2级(3.7~4.6)]的需求量约300万t,而中国达标产品仅99万t,缺口201万t。为提升纱线等产品质量,纺织企业宁愿高价争抢澳棉[纤维长度29mm,比强度29cN/tex,马克隆值A级(3.7~4.2)],也不愿采购国产“劣质棉”。2017年,进口原棉与国产原棉倒挂价高达3276元/t。事实上,中国棉花产业规模很大,市场竞争力很弱,毫无国际话语权。
   按照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要求,当务之急是推进国内棉花“由量向质”转型升级,全面提升其竞争力,保障国家棉花产业健康稳定发展。棉花“由量向质”转型升级的关键在于生产链(种—水—肥—药—械)的一体化,而竞争力的提升则在于产业链(科研生产—加工流通—纺织服装)的融合发展。
   1  新疆棉花品质差的原因
   新疆棉花在中国己占主导地位,对国际棉花市场的影响举足轻重。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7/2018年度新疆棉花总产408万t,占全国的74%,占全球比例约14%。“世界棉花看中国,中国棉花看新疆”的局面已形成。21世纪初,新疆棉花曾是“优质”的象征,而今天却成为“劣质棉”、“垃圾棉”的代名词。北疆棉花品质相对较好,但其“主体品质”也仅为“双28”标准[纤维长度28mm,比强度28cN/tex,马克隆值B2级(4.2~5.0)];南疆棉花品质基本上都在“双28”标准以下、马克隆值B2或C2级(>5.0)[2]。新疆棉花品质难以满足国内纺织企业生产高档纺织品的需求[3]。分析认为,新疆棉花品质下降是由多因素综合造成的。    1.1 生产品种多乱杂,棉花品质一致性差
   据不完全统计,新疆种植的棉花品种达300余个,缺乏大规模种植的主栽品种或主导品种,棉花品质良莠不齐,一致性差[4]。
   1.2 机采棉“农机农艺”不配套
   当前,因劳动力成本上升,新疆大力发展机采棉,但机采通常会导致纤维长度损失1~2mm。此外,机采棉要求集中吐絮,棉农会提前25~30天喷施脱叶剂,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棉纤维发育,导致成熟度不足,比强度下降[5]。
   1.3 极端气候加剧棉花品质波动
   近年来,新疆出现极端气候的频率有所增加,对棉花品质影响较大。例如,南疆7—8月高温天气导致花粉败育,中部蕾鈴脱落严重;然而,后期气温下降过快或喷施脱叶剂,导致保障产量的秋桃(又称盖顶桃)成熟度不足,影响品质。
   1.4 品种品质区划滞后
   喀什地区21世纪初棉花种植面积14万hm2,2014年增涨到52.5万hm2;阿克苏地区2002年棉花种植面积14万hm2,2014年增涨到53万hm2;巴州2002年棉花种植面积5.5万hm2,2014年增涨到30万hm2。十几年来,新疆地区棉花种植面积大幅增加,但品种熟性与品质区划却未及时跟进,未能合理划分品种适宜棉区、次宜棉区、风险棉区指导生产,棉农选择品种存在盲目性,这也是新疆棉花品质下降的因素。
   1.5 临时储备政策加剧棉花品质下降
   2011—2013年国家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刺激了棉农植棉积极性,也是导致棉花品质下降的催化剂。临时收储基本上按衣分分级定价,无法做到优质优价。在利益驱动下,棉农只关注产量,不断追逐“高产再高产”的棉花品种。但产量与品质通常存在负相关,产量越高品质相对越差,加剧了新疆棉花品质下降。
   1.6 生产与加工环节利益不一致
   棉花生产者与轧花企业没有共同利益,棉农为增收只追求产量,而轧花企业为追求利益最大化,或多或少存在压级压价行为,甚至出现混收、混堆、混轧现象,导致部分原棉公检结果与实际品质不一致,严重影响新疆棉花品质。
   1.7 “三丝”含量超标
   “三丝”含量超标是纺织企业不愿采购新疆棉花的主要原因之一。机采棉的“三丝”来源主要是地膜、滴灌带、塑料篷布等,而这些又是新疆棉花生产和运输中最为常见的设施条件,手采棉的“三丝”来源主要是人畜毛发和塑料制品等[6]。
   2  中国可生产超越澳棉标准的高品质棉花
   品质是棉花产业竞争力的核心。2016年,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以下简称中棉所)按照订单生产的模式,在新疆精河县试种了高品质棉花品种‘中641’,生产高品质原棉约150t,公检结果(批次号65219161061)为纤维长度33.2mm、比强度31.2cN/tex、马克隆值A级比例96.5%,河南同舟棉业有限公司加价1000元/t全部收购。2017年,中棉所继续订单生产400t,公检结果(批次号65219171070)为纤维长度32.7mm、比强度32.5cN/tex、马克隆值A级比例59.7%、B2级比率40.3%,雅戈尔集团加价1000元/t全部收购并进行试纺。试纺80支棉纱的结果表明,条干有所改善,强力与50%长绒棉+50%细绒棉混配棉的强力相当,可替代部分长绒棉。‘中641’公检结果高出新疆棉花主体品质多个档级,全面超越澳棉标准,表明在新疆可以生产高品质棉花,而且得到了企业的认同。
   然而,2017年全疆获得“双29”高品质棉花补助(每千克籽棉加价0.2元)的籽棉仅5285t。精河县为989t,其中900t来自中棉所示范的棉花品种,另89t来自他人种植的早熟长绒棉。可见,在新疆发展高品质棉花依然任重道远。
   3  订单生产是发展高品质棉花的有效途径
   好棉花是生产出来的。如何保障或提高棉农种植高品质棉花的比较效益,让其愿意种植高品质棉花,是全面提升新疆棉花品质的关键。
   雅戈尔集团与河南同舟棉业有限公司试纺‘中641’高品质棉花后,均明确表示,可进一步加价到1500元/t收购高品质棉花,但必须大规模持续供应,以便其调整棉纱纺织生产方案。
   虽然‘中641’品质优良,但与高产品种相比,其产量一般会降低5%~7%,而轧花企业是按“衣分”即产量收购籽棉的,棉农若种植高品质棉花,就会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此外,政府补贴未完全推行“优质优价”,也未有效发挥杠杆作用。因此,棉农主动种植高品质棉花的积极性几乎为零。
   因此,要确保高品质棉花的有效供给,就必须推行订单生产,而且要充分发挥“优质优价”政府补贴的杠杆作用。高品质棉花可及时“高价”销售变现,既有利于保障棉农收益,又有利于缩短库存周期。这与农业农村部《2018年种植业工作要点》第20条提出大力发展订单生产,推进按标生产,促进棉花质量效益提升的要求是一致的。
   4  规模化种植是确保高品质棉花订单生产的重要举措
   高品质棉花产品可使纺织企业利润翻番,甚至得到更高回报。因此,纺织企业宁可高价抢购澳棉等高品质棉花,也不愿购买国内“劣质棉”。一家5万~10万锭的中型纺织企业原棉需求量约5000~10000t/年,需要4万~8万亩种植规模的品质优良、一致性好的棉花予以保障。因此,要让纺织企业下决心调整其生产线,首先关注的是高品质棉花能否持续稳定供给。
   高品质棉花销售时的市场价值不是以“优”的占比确定,而是以“差”的占比为标准进行核算。纺织企业认定的高品质棉花的基本特征为组织化生产、规模化种植、一致性好、档级高。只有规模化种植高品质棉花,才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棉农的比较效益,同时有利于大型棉纺企业或流通企业跟进订单。所以,发展高品质棉花的有效途径是订单生产,规模化种植则是保障订单生产的重要举措。    5  信用机制是高品质棉花规模化种植的关键保障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无法要求兵团团场、大型农场、农民合作组织等单位(以下简称生产方)按照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要求,主动大规模种植高品质棉花,促进国内棉花“由量向质”转型升级,满足国内纺织企业(以下简称需求方)需求,提升中国棉花产业竞争力。
   目前,如果没有实施订单生产,规模化种植高品质棉花将面临巨大风险,也难以推进。生产方担心大规模种植的高品质棉花需求方不能及时收购。所以,为保障自身利益,生产方希望需求方“先下定金”,再安排生产。需求方则认为,原棉市场供应充足,无须“先下定金”,同时更担心“下定金”后,生产方提供的高品质棉花不达标。生产方与需求方的互不信任是高品质棉花难以规模化种植的症结所在。只有按照市场规律,在生产方与需求方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信用机制,才能确保生产方规模化种植高品质棉花,也才能为需求方提供持续稳定的供给。
   6  国家棉花产业联盟将为信用机制搭建可操作平台
   在农业农村部支持下,2016年11月28日,中棉所牵头国内棉花“科研生产—加工流通—纺织服装”全产业链的208家企事业单位,在北京成立了国家棉花产业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旨在从需求方入手,以高品质棉花为抓手,按照需求方需要什么、生产方就生产什么、种子企业就提供什么、科研单位就研制什么的基本思路进行棉花全产业链布局,推动“技术方+生产方+需求方”一体化布局。联盟目标是力争用5~10年,建成500万~1000万亩,产能60万~120万t(相当于1~2个澳大利亚的棉花产能规模),达到或超越澳棉水平的高品质棉花生产基地,推动新疆乃至全国棉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2017年12月,联盟理事长单位中棉所与常务副理事长单位兵团七师,决定在联盟框架下共同打造七师高品质棉花生广基地,探索联盟“技术力+生产力+需求方”一体化实施方案。因此,双方在127团共建了高品质棉花生产示范园。中棉所负责制定“良种+良法”技术方案,七师负责出台相应的“优质优价”补贴政策,127团及有关团场按确定的技术方案负责规模化生产。目标是用5年时间,使七师高品质棉花覆盖率达到50%以上,为吸引更多纺织企业或流通企业将七师确定为高品质棉花订单生产基地奠定基础。
   联盟已制定棉花生产与加工技术指南,将按年度为有条件、有意愿加盟且自律性强的生产方授予“联盟高品质棉花生产基地”信誉单位,逐步制度化,以期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提升品质一致性,减少“三丝”含量,并通过联盟平台将信誉单位生产的高品质棉花推介给需求方。同时,联盟也同步推进建立需求方通过该平台“提前下单”高品质棉花、生产方“自愿接单”的网络信誉制度,推动高品质棉花规模化生产,合力打造联盟棉花“CCIA”国家品牌。
   7  全产业链布局是联盟平台健康稳定发展的有力保障
   棉花产业链涉及“科研—生产—加工—流通—纺织—服装—贸易”等多个环节,至少9個部委或部门管理着棉花产业相关环节。因此,通过行政手段,在体制内解决棉花产业面临的诸多问题,困难重重。
   多年来,兵团在棉花生产过程中推行的种子、农资、技术、农机、产品等方面的“五统一”,为新疆棉花产业发展尤其在产量提升方面,做出了历史贡献[7]。但因其是按“行政手段”主导实施的,导致一些弊端出现,未能持续发挥作用,令人遗憾。
   推进棉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障其“由量向质”转型升级,必须遵循市场规律。通过联盟平台,为生产方与需求方之间构建供需信用机制,以需求为导向,以科技为引领,结合“优质优价”政府补贴的调控政策,进行棉花全产业链布局,促进各环节协调发展,有利于棉花产业转型升级。供需双方相辅相成,也有利于联盟平台健康发展。
   8  依托联盟平台布局生产链发展基金
   植棉效益增加,棉花产业竞争力自然会提升。但如何“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比较效益”是关键。为此,根据兵团科技局精准扶贫要求,经推荐,联盟选择兵团生产水平最低的三师51团作为试点,由新疆中农优棉棉业有限公司牵头,负责品种及栽培技术实施,组织沃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石达赛特有限公司负责全程水肥运用,疆天航空公司负责航空植保及大数据服务,图木舒克银丰农机公司负责棉花全程机械服务,按照市场规律,采用兵团“五统一”生产方式,创建“众筹合作、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新模式,在51团4连流转土地87hm2,共建“南疆优质棉实验示范基地”,探索“种—水—肥—药—械”一体化操作实施方案。尽管面临最贫困团场、兵团改革、民族兄弟语言不通三重困难,生产中又出现极端恶劣天气等问题,但示范基地依然按计划推进,在南疆生产出了“双30”标准的高品质棉花。
   该示范基地的成功实施,为南疆棉花“提质增效”探索出了新途径。进一步推而广之,有利于精准扶贫工程落地,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但紧靠企业自主推进,其效果和进程难尽人意。建议以联盟为平台,成立联合“联盟+企业+银行+政府”的棉花生产链发展基金,整合有利于国内棉花“提质增效”的“种、水、肥、药、械”相关企业,使其按照市场规律,以企业为主体,推行兵团“五统一”种植模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比较效益,提升中国棉花产业竞争力。
   9  借助联盟平台筹建CCIA棉花交易中心
   棉花生产链发展基金的成立与实施,有利于进一步提升联盟平台的有效运作,会加快“种、水、肥、药、械”一体化实施进程,推进棉花生产回归以企业为主导、按市场规律运作的“五统一”种植模式。届时,供需“信用机制”、“规模化种植”、“订单生产”都将按照市场规律,成为国内棉花发展过程中的常态,进一步提升中国棉花竞争力,达到全面提质增效的目的。
   新疆棉花规模巨大,2017/2018年度其总产占全国的74%~82%,占世界的14%(约1/7),主导地位已经形成,而且这一现象也是今后相当长时间内的常态。因此,建议借助联盟平台,并通过与郑州棉花交易市场等合作,适时批准成立新疆棉花交易中心或CCIA棉花交易中心(以下简称交易中心),参与全国乃至全球棉花流通领域相关工作,进一步扩大新疆棉花在全国棉花产业甚至全球棉花产业发展中的话语权。    国家棉花产业联盟,以及由理事长单位中棉所、常务副理事长单位昌吉农业园区、兵团七师共同组建的联盟平台公司均落地昌吉,将会对交易中心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棉花产业发展基金及交易中心的运转与实施,需要国家农业政策性银行金融支持,以促进棉花生产链与产业链的一体化融合发展。交易中心若以高品质棉花为主运作,当交易量达到或超过澳大利亚原棉数量(50万~60万t)时,世界棉花的定价权可能将由中国主导,有利于国内棉花“由大变强”,促进新疆成为全球棉花生产中心。
   10  品种区划是局品质棉花生广的基础与保障
   国内棉花品质下降是多种因素综合造成的,品种多乱杂、缺乏大规模种植的主栽品种或主导品种是主因。中国棉花主产区新疆地域广阔,生态类型多样,环境条件复杂,各地区对品种熟性及其内在品质要求不同,客观上也为主栽或主导品种的确定造成了困难。
   因此,建议首先在新疆开展棉花品种熟性与品质区划调查及相关基础性研究工作,明确适宜棉区、次宜棉区、风险棉区,供政府宏观调控参考;同时,提出不同类型棉区适宜种植的棉花品种类型,指导棉花生产,降低生产风险,减少“劣质棉”数量[8]。建议政府出台配套政策,让风险棉区逐步退出市场,既有利于减少“低等级”棉花数量,也可大量节约农用水,改善生态环境。建议研制推广“无膜棉”或生物降解地膜,减少白色污染,降低“三丝”含量。
   此外,鉴于中亚地区为传统植棉区,其生态环境与新疆類似,建议借助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发挥喀什自贸区及中吉乌铁路优势,加快新疆与中亚地区棉花产业一体化布局,为推动新疆成为全球棉花指挥中心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毛树春,谭砚文.WTO与中国棉花十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
   [2]白小文,刘忠堂,胡爱芝.新疆喀什地区棉花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国棉花,2016,43(10):43-44.
   [3]李雪源,王俊铎,梁亚军,等.新疆棉花质量效益规模分析与发展适度规模下的质量效益型棉业[J].中国棉麻产业经济研究,2016(6):26-40.
   [4]邓福军.新疆棉花主栽品种及其良繁体系建设现状与建议[J].新疆农垦科技,2013,36(1):3-4.
   [5]余渝,孔宪辉,刘丽,等.新疆兵团机采棉发展现状与建议[J].塔里木大学学报,2018,30(3):57-61.
   [6]马玄,陈胜辉.新疆原棉“三丝”问题成因分析及应对措施[A].中国棉花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七次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06:10-11.
   [7]景岩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棉花产业发展及其在改革转型期的对策[J].中国棉花,2018,45(8):43-44.
   [8]李雪源,马玄,吐尔逊江,等.发挥新疆棉区生态品质多样性优势科学品质布局[A].中国棉花学会2005年年会暨青年棉花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41-4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943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