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建设路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目前,在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过程中,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素,各类突发事件极有可能出现,因此,从城市建设经验看,必須从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从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出发,切实有效地构建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确保应急管理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确保城市化进程顺利推进,使人民群众能够安居乐业、国家长治久安。基于此,本文重点探讨和分析了我国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建设路径等相关内容,希望为相关人士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参考。
[关键词]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0.10.096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20)10-0-03
0 引 言
结合实际情况更好地构建我国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系统,促进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提升,对我国城市化进程顺利推进具有至关重要的直接影响。从实践中看,在城市的发展进程中,各类突发事件屡有发生,而此类问题对我国城市顺利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十分严重的负面影响。所以怎样有效控制好突发事件的发生概率,进一步维持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着重提升政府的应急管理能力,是当前党和政府持续关注的焦点问题。针对这样的情况,本文着重针对加强我国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策略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 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有效强化全民应急危机意识
从整体情况看,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存在比较明显的“重经济工作、轻应急管理”的倾向,在实践过程中并没有从真正意义上转变思想观念,往往没有把更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突发事件当作一项经常性、保障性和系统性的工作,这也是应急管理领域存在的重大隐患。针对这样的情况,需要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1.1 确保相关领导干部积极有效转变观念
从我国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突发事件的危害情况看,一系列的突发事件对我国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都带来了十分严重的危害,出现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要通过一系列案例痛定思痛,进一步引导和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到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构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充分认识当前的形势,从根本上有效规避松于管理、延时治理等相关方面的错误倾向,杜绝思想麻痹问题,在实践过程中,充分落实应急管理工作的各项内容,更新理念,把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充分增强应急管理的责任意识和危机意识,并在实践过程中扎实推进。
1.2 及时有效做好宣传和教育工作
对于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而言,要切实有效地做好当前应急管理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并融入重要日程中,从整体上安排,进一步引导和组织各个部门把应急管理形式宣传教育当作必修课,融入各级别的领导干部培训规划中,相应的应急主管部门要最大限度地落实好全社会应急宣传教育工作,并和相应的新闻媒体和主管部门通力合作,协同配合,确保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相关内容和教育形式得到不断创新和优化,实现层层执行,贯彻落实,确保在全社会能够营造出应急危机教育的浓厚氛围,运用多种形式,采取线上和线下联合宣传推广的方式,针对各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知识和技能进行广泛宣传和教育,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在危机状态下实现自救和互救。
2 确保基础夯实,预防为主,有效构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
在实践过程中,把握中央的大政方针,切实有效地贯彻落实以预防为主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原则,确保预防和应急充分融合,把预防工作放到首位。相关单位要想做好预防工作,应建立健全系统的应急管理机制。
2.1 设立城市应急管理领导机构
目前,从政策看,我国已经初步构建以政府为领导、相关部门积极参与和各级政府各司其职,教育组织和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应急管理机制。特别是2003年非典之后,我国成立了应急办公室,然后各个省市相继建立了应急管理委员会和应急管理办公室等。从整体上看,已经初步形成了自上而下的应急组织和体系。然而从实践看,相关应急办事机构在具体的运行过程中仍然存在某方面的问题或者不足,例如,相应的行政级别比较低,无法协调和处理相关工作,相关办公室的人员编制比较少,欠缺完成应急管理任务的能力;在法律法规层面,并没有充分明确具体的指挥协调的相关权限和职责等。所以如果发生城市突发事件时,在实际的应急处置过程中,会出现比较明显的沟通不畅、协调不力等相关方面的问题,这样的情况特别容易导致突发事件出现,丧失最佳处置时机,严重危害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要在法律层面进一步明确应急办公室的协调指挥职能和权限,确保应急办公室的行政级别得到显著提升;结合具体情况,有效扩大机构人员的编制范围,确保主管领导组织稳定,全面提升应急办公室的协调和指挥能力,完善应急管理机构,并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2.2 进一步健全城市应急管理联动指挥机制
为了从根本上有效突破“条块分割、各自为战”的应急管理格局,实现信息资源高度共享和深度应用,保证整体应对、协同作战的处置效率,需要构建政府统一指挥、全社会共同参与、各个部门协调配合的应急联动管理机制。进一步有效构建以市级应急委员会统一领导为基础的城市应急联动指挥中心,同时也要针对性地提升指挥中心的行政级别,使其权限和职能得到进一步增强。另外,也要下设指挥调度、应急处置、信息综合等相关方面的资质机构,并逐层下沉,有效形成各个区县市政府共同参与的联动机制,针对突发事件进行前期分析和探究,做好相对应的应急处置方案,并协同各个级别的政府,有效开展紧急处置工作,进一步加大演练和实践力度,防患于未然。 2.3 进一步强化和优化应急日常管理机制
目前,在各地方的应急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对应急事件反应比较迟钝、预案老化、演练不够扎实等相关方面的问题,针对此类问题,相关应急主管部门要集结全部力量,做好切实有效的整改工作,力争在更短的时间内有效构建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的应急日常管理机制。
2.3.1 进一步建立健全更加规范化、法制化的应急管理机制
以《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指导意见》等相关规定为基准,确保市级应急主管部门针对相关内容科学合理制定工作,并使具体的内容在法律层面拥有更大的强制力和约束力,由此推进相关方面的地方性法规等不断完善,具备法律效力,推进应急管理工作,真正意义上走向规范化、法制化的道路。
2.3.2 强化应急监测和预警机制
在应对突发事件的过程中,第一道防线就是预警机制。预警机制是确保政府从被动性应付突发事件向主动性防范突发事件转变的基本前提。切实有效地分析和把握相关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延伸规律,并构建各类隐患的排查、登记、评估、监控制度,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的监测预警信息网络,实现相关信息共享、共用和传递,提升综合的监测预警水平。
2.3.3 强化应急预案管理机制
强化应急预案管理机制是应对突发事件的第二道防线。市级应急主管部门要纵观全局,在宏观层面组织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针对自身制订应急预案,并不断完善和优化,着重做好对各级应急预案的指导、检查、验收工作,着重做好预案的实战演练工作,确保应急预案和实战演练充分融合。同时,结合方案内容做好演练工作,创新应急演练方式,有效评估和总结各项实战演练的内容,做出科学考核,最大限度地推进各项演练活动能够取得实效,充分满足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实战要求。
2.3.4 完善物资储备保障协同机制
完善物资储备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此为突发事件处置提供物质保障,这也是针对突发事件进行应急管理的第三道防线。在这个过程中,一要进一步明确市级应急主管部门具备的统一管理权、协调权和调度权,针对应急物资做好优化配置工作。二是有效明确各个地区和部门的储备任务和管理责任,从根本上有效构建三级储备体系。三要建立健全更系统完善的应急物资储备统一管理档案和数据库,确保应急物资实现信息化管理、各类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四是完善应急管理能力的培训机制,对于各级领导干部而言,具备更加专业的应急处理知识,是应对突发事件必须配备的基本能力,因此,有关单位应对领导干部开展应急管理培训。如果领导人员缺乏应急管理知识,没有开展应急管理专业技能培训,特别容易在突发事件出现时产生恐慌心理,往往对该事件束手无策、顾此失彼等,或者在实践的过程中瞎指挥,延误了处置突发事件的最佳时机,对全局工作造成十分严重的危害。所以针对这种情况,市级应急主管部门要最大限度地提升各级领导干部的应急管理能力,融合政府、社会等相关方面的教育资源,真正意义上有效构建以政府为主,各个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和院校协同配合、互相支撑的应急能力培训体系,构建更高效的联动机制,着重培养领导干部的敏锐洞察力、驾驭全局的能力,增强应急事件快速反应能力。着重做好综合性培训,真正意义上增强相关领导部门和人员的综合实力,在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够得到科学合理地处理。
3 从实际出发,以长远发展眼光完善应急管理基础设施
目前,从整体上看,我国各级政府都进一步加大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然而在某些欠发达地区,因为财力和物力比较有限,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应急管理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和建设步伐,且欠发达地区应急基础设施相对来说比较薄弱,无法真正意义上满足人口避难的场所需求,在发展过程中面临很多问题,应急管理工作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实现现代信息化、网络化管理,相应的硬件和软件装备比较落后,相应的应急物资储备能力不足。针对这样的情况,需要从实际出发,把握具体问题,以长远的发展眼光,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推进市级应急基础设施建设,使其建设质量和建设效率得到全面提升。第一,从现实需求出发,着重把握防灾防控等相关方面的特点,并着眼于未来战争的特点,建立健全更系统、更完善的避难疏散空间体系。第二,进一步改进现有的防空技术设施,在原有的基础设施基础上,对其进行有效改造和综合利用,并构建完善的防空避难设施平时演练和战时使用启动程序机制。第三,充分融合公共场所、娱乐休闲以及避难设施,使其实现一体化,改善多功能的基礎设施,使其在必要的时刻作为应急管理设施,发挥功能性和防范性作用。第四,着重加强应急管理信息化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有效加强应急主管部门、应急指挥平台、指挥中心的信息装备建设,提高应对城市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第五,有效构建政府为主,社会各个方面互相融合,全民共同参与、共同建设的应急基础设施建设体制。
4 有效构建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基层网络
充分构建预防为主的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上游、下游机制等,确保预防工作能够充分融入城市发展战略和规划中,进一步渗透教育、科研、监测、预警、媒体和社区等一系列相关领域和各项工作内容中,形成系统完善的应急管理基层网络,最大限度地消除隐患,创造出更加良好的人居环境;降低救灾成本,确保应急管理从被动应付型向主动预防型转变。与此同时,有效构建“社区为轴”的城市灾害应急管理基层网络,社区作为推进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事务的组织细胞,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有效落实的支点。此外,还要确保社区等基层部门的应急管理功能被激活,以国家综合性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战略为指导,因地制宜,有效完善基层防控网络,真正意义上实现互联互通,防患于未然。
5 结 语
在新时期,要着重做好我国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系统的构建工作,最大限度地提升我国城市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针对实际情况着重分析、深入把握,确保各项构建策略扎实推进,最大限度地提升其管理效益。
主要参考文献
[1]范维澄,刘奕.城市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的思考[J].城市管理与科技,2018(5):32-34.
[2]杨用君,刘祖德.新形势下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探讨[J].中国公共安全,2017(2):50-52.
[3]刘茂,赵国敏.建立城市公共安全系统的研究[J].中国公共安全,2015(6):10-18.
[4]郑豫家.我国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体系研究[J]西安:西北大学,2018.
[5]顾林生,陈志芬,谢映.试论中国城市公共安全规划与应急管理体系建[J].安全论坛,2017(11):1-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2291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