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在医疗体制改革逐步推进的背景下,我国公立医院现行的内部管理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医院发展的需求。加快现代化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已经成为公立医院转型升级、长效发展的必经之路。内部控制作为一项系统化的管理工具,不仅能够提高公立医院的运行效率,也能够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基于此,公立医院搭建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势在必行。
  关键词 公立医院 内部控制体系 策略分析
  一、公立医院开展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医疗体系改革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医疗行业的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公立医院能够重视内部建设工作,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优势。[1]具体来说,公立医院开展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利于实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服务目标。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能够对公立医院的各项业务流程和资源存量进行统筹规划,将更多的资源投入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关的价值链环节,进而有效提升医院的公共服务质量。二是有利于提升公立医院的管理质量。有效的内控体系能够及时識别公立医院运行过程中的风险隐患,不仅能够规范各科室及部门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还能够最大限度地预防贪污舞弊等问题的发生,从源头上优化内部控制体系设计,提升医院的管理质量。
  二、公立医院实现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建设的策略分析
  (一)优化内部控制实施环境
  首先,医院管理层人员要在思想意识上达成共识,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实施对于医院经营管理的重要性,并积极学习国家相关政策,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指引下,结合行业整体发展趋势,积极推动内部控制工作的有序开展。其次,在公立医院范围内开展内部控制文件及政策的学习和宣传工作,让基层人员能够明确自身在内部控制建设与执行过程中的重大责任,在自上而下的内控文化氛围内逐步完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最后,在公立医院管理层的领导下,医院还需要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针对医院的经济决策、业务活动、职能履行、财务报表等内容进行定期审计监督,及时发现违法违规或贪污舞弊等风险事件,并做好后续的追责工作和整改工作,将内部控制工作落到实处。
  (二)规范内部控制组织结构
  依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应用规范,公立医院在建立内部控制体系的过程中,要注意顶层设计环节,分离不相容岗位,保证各职能科室、关键岗位之间形成稳定的监督制约关系。也就是说,公立医院要针对内部组织结构进行改革和优化,依据管理及业务需求合理设置岗位,明确关键区域的权力、责任和利益,建立科学的权责分配体系。[2]在这一过程中,公立医院一方面要完善决策机制,贯彻落实“三重一大”的会议要求,医院一切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奖惩、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都要经过集体决策才能执行落实,通过限制决策层的权力以达到提升经济决策科学性的目的。另一方面,对医技科室、医护部门以及其他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进行明确界定,尤其要针对财务部门建立严格的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和岗位轮换制度,避免职能重叠现象,提升财务管理质量。
  (三)建立有效的决策追踪机制
  公立医院的经营业务较为复杂,决策的执行结果受执行过程影响较大。因此,公立医院应当建立决策追踪机制,对决策执行的每一个节点进行追踪,在决策提出者、通过者、执行者以及考核者的共同参与下,保证公立医院每一项决策都能够有迹可循,贯彻落实。以公立医院的医疗设备采购项目为例,部分价值较高的医疗设备需要耗费大规模的资金,但市场上大部分医疗设备生产机构参差不齐,且在价格方面差异性较大。这时候公立医院就可以发挥决策追踪机制的优势作用,从设备采购环节入手,实时记录采购决策提出、申请、审批等流程的相应时间。在执行采购任务过程中,不仅要针对招投标、评标文件、合同文本、质检验收等业务环节进行信息追踪记录,还要组织审计部门对设备采购的质量、规格、价格等内容进行考核。有了完备的采购记录,后期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当中,无论是出现设备闲置还是设备质量不符等问题,都可以向相关责任人追究责任,也能够有效避免采购环节中徇私舞弊现象的发生。
  (四)完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
  1.严格支出审批制度
  从资金支出审批的角度来看,公立医院应当强化对资金支出关口的控制工作,制定严格的资金审批权限、支出审批流程等。一方面,当公立医院出现一些金额较大的经济业务支出时,需要经过医院管理层人员、院长以及管理会计的共同商议决策,谨慎开展资金支出活动。另一方面,将财务支出审批权限和责任落实到财务总监、财务负责人、会计人员的岗位层面,要求审核人员对每一笔财务支出的合规性、合理性和真实性进行审核,把握支出标准。对于超出审批权限的,则需要按照医院相关规定由上级领导的书面授权或批复为依据,予以支出办理。
  2.加强预算控制
  以预算控制为核心,将公立医院一切支出、收入以及现金流等全部纳入预算控制范围之内。对于预算外开支、临时调整开支等,都必须要经过严格的审批流程以后,才能落实到实际预算执行过程当中。同时,公立医院还要发挥预算分析机制的作用,定期对各科室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对比,了解预算执行差异产生的根本原因,判断医院财务管理的有效性,也能够为后续的预算调整及部门整改工作提供依据。
  3.加强成本费用控制
  公立医院应当针对成本核算建立基本工作流程,以收支管理作为核心,在成本管理小组的牵头引导下协调各科室部门之间的关系。同时,依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成本控制制度规范,联系分级预算相关数据开展成本核算工作,为成本控制提供数据支持。另外,依据成本核算报告对各项业务活动设置成本额定标准,即对各科室的成本费用支出设置上限,在避免超支行为的基础上,也能够提高医用耗材及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率。
  4.加强物资控制
  公立医院一切固定资产、医用耗材、药品等资产需要从采购环节入手,建立严格的资产管理、使用及报废处置制度,做到物资控制有章可循。同时,任何固定资产入库之前都应当由采购部门、使用部门及财务部门联合开展质检验收工作,以保证资产入账及入库等数据的有效性。
  5.建立健全医院价格制度体系建设
  为规范医院收费行为,维护广大群众利益,医院要建立健全价格管理和运行机制,成立价格管理委员会,制定医院价格管理方面制度、流程、管理办法。价格管理委员会要在相关制度建设、价格管理、培训考核方面起主导作用,同时要督促协调相关职能、临床、医技科室在价格公示、收费复核、投诉、咨询、费用清单等方面的制度落实,保证医院在制度体系的控制约束下,发挥经济效益的同时回归社会公益属性,提升公立医院整体的社会效益。
  (五)重视风险评估环节
  新医改政策的落实,使得公立医院逐步走向严峻的市场竞争环境。为了加强风险管理工作,建立风险管理体系是医院开展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在这一过程中,公立医院需要全面分析自身的风险环境和管理目标,并借助信息技术建立风险预警机制、风险评估体系和风险数据库。在风险评估环节当中,以财务风险、医疗事故、公共卫生事件、政策更新以及网络信息泄露等事件作为风险评估的主要因素,并发挥风险数据库的作用,完善应急预案,有效增强公立医院的风险抵御能力。
  三、结语
  公立医院开展内部控制工作是医院适应外部政策环境的必要举措,也是医院提升综合竞争优势的有效方式。因此,公立医院上下应当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应用的重要性,逐步搭建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促进公立医院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为潢川县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 佘磊.关于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探讨[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
  [2] 范妍妍.浅谈公立医院内部控制情况[J].财会学习,2019(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2581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