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有企业产权登记管理工作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作为国有企业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之一,产权登记工作与我国经济发展、国企改革等均具有密切的关系。本文从国有企业产权登记管理工作角度出发,先从三个方面阐述实行国家出资企业产权登记工作的必要性,然后分析现阶段产权登记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关的解决建议,旨在为规范、强化我国国有企业产权登记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产权登记;国有企业;必要性
近年来,我国国有企业不断优化体制机制、提高运营效率,在此背景下,国有企业不仅发展态势稳定向好,而且还有力促进了中国经济的稳健前行。现阶段,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正在持续推进,国有企业通过采取“瘦身健体”、清理僵尸企业等一系列措施,夯实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基础。国有企业产权登记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因此,如何规范、加强国有企业产权登记管理工作成为当前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实行国有企业产权登记工作的必要性
(一)是响应国家号召的需要
在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曾提出要求企事业单位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具体要求是“归属明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1]。随着国企改革制度的不断深化,国资委越来越认识到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的重要性。2012年国务院国资委出台《国家出资企业产权登记管理暂行办法》(国资委令第29号),拉开了新一轮的全面产权登记工作的序幕。在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由此可见,实行国有企业产权登记工作,是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的需要。
(二)是加强国有资产基础管理工作的需要
随着国有企业混改的不断深入,企业经济性质呈现出多样化发展模式,其中以公司制、股份制为主。作为国资委“摸清家底”的一个基本工具,产权登记工作可以全面、迅速掌握国家出资企业、国家出资企业拥有实际控制权的境内外各级企业及其投资参股企业的企业层级、行业分布、注册日期、企业性质、注册资本、出资比例、工商登记日期等基础信息[2]。其中,作为集团型一级国有企业,更可以通过产权登记,认真细致的画好“框架图”,为管理层迅速理顺各企业之间的隶属关系,明晰产权关系,有效落实权责利,从而提高一级企业管控能力。
(三)是确保国有资产的增值保值的需要
目前,在国有产权的流转环节中,具有方式多样、程序复杂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产权管理工作的难度[3]。实行国有企业的产权登记工作,可以规范产权流转的监管工作,实现国有资产的增值保值,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比如在产权登记中,对于有产权变动的情况,可以做到全过程的监督,包括国有资产审计与评估环节、交易情况等,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二、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对产权登记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在当前阶段,国家非常重视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工作。但是,还是有部分企事业单位没有充分认识到产权登记工作的重要性。究其原因,主要是产权登记工作是一项基础性、日常性的工作,其经济价值难以直观地展现出来,极易被领导者所忽视。鉴于此,大部分企事业单位的产权登记工作最终只是流于表面。同时,由于未能设立专门的部门,甚至工作人员都是处于一种兼职状态,这些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匮乏、工作经验缺乏,且未能有效处理国有企业产权登记中遇到的问题,大大降低了产權登记工作的效率。
(二)产权登记内容存在局限性
实际上,产权登记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对约束企业资产变动、规范资产管理等均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其作用难以得到有效发挥,主要在于产权登记内容不全面,基本都是涉及企业注册资金等工商登记信息,没有涵盖企业的具体标的物。如此一来,一旦企业要实行资产变动,其约束力就大打折扣。
(三)产权登记时间相对滞后
首先,目前大部分企业产权登记所涉及的占有产权登记、变动产权登记和注销产权登记三个事项往往是在事后进行补录登记,与工商登记办理脱节,容易出现企业的实收资本与注册资本不相符等情况;其次,由于重视程度不够,一些企业不能及时、全面地开展产权登记工作,甚至部分企事业单位只是在年终集中办理;再次,鉴于产权登记需要逐级审批,对于三级甚至四级以下企业,其报批时效也滞后许多;以上因素导致产权登记相关经济行为未能及时办理,并大大弱化了国有资产监管部门的作用,限制了其职能的发挥。
三、加强国有企业产权登记管理工作的建议
为了充分发挥出国有企业产权登记工作的作用,企业需要结合自身所存在的问题,采取以下措施予以解决。
(一)提高国有企业产权意识
第一,企业管理者应提高国有企业产权意识,重视产权登记工作的顶层设计,从长期着眼,从实际出发,把产权登记的过程作为盘活资产、调整国有资产布局的基础,完善相应机构设置,精简内部审批流程,建立产权登记真正的“长效机制”,并在日常的国有企业产权登记工作中,认真遵守并执行相关规定。第二,重视档案管理工作。针对产权登记工作涉及的所有纸质材料,也要做好相关管理工作,包括资料的建档、归档,与此同时,定期进行核查,确保其完整性、准确性。
(二)加强国有企业产权登记工作人员队伍建设
第一,设立专职专员。为了确保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得以有效地开展,企事业单位除了提高思想认识外,还要设立专门的机构,并且配备专门的人员,专职负责产权登记工作,杜绝实行兼职制。第二,加强人员培训。配备相应的人员后,还要对工作人员开展培训,比如岗前培训,岗中进修等,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工作技能。值得注意的是,针对在岗期间的工作人员,应实行定期考核制,并根据考核结果,予以一定的奖励或是惩罚,杜绝在工作中出现散漫、不负责的情况。第三,重视高素质人才的引进。企事业单位应结合自身发展和未来规划等,有计划、有步骤地引进高素质人才加入到产权登记管理工作中来。比如采取高薪吸引、住房补贴、良好的职业上升机会等措施,重点引进高素质人才,形成一支专业知识扎实、工作技能熟练、综合素质高的队伍。
(三)强化国有企业产权登记工作
第一,增加产权登记工作的覆盖面。除了资金方面,还要将企业的具体核心资产和主、辅业纳入登记范围内,从而更好地调整国有资本布局和产业结构。第二,加强产权登记部门与工商登记部门的沟通,促使二者的良好衔接。这就需要国家相关部门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加快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与颁布,要求在企业工商登记、变更、年检及注销过程中,应出具产权登记的相关记录和证明。如此一来,当企业想要进行工商登记时,就要同时变更产权登记,避免企业基本信息与工商登记信息不一致情况的出现。第三,加强信息共享。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并被应用到各行各业的今天,产权登记管理工作应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的优势,加强研发,不断优化产权登记信息管理系统,拓展功能,实现信息共享。比如在产权登记管理工作中,通过信息共享,加强它与行政部门、财务部门的沟通,实现部门之间的良好配合,提高产权登记管理效率,最大程度上发挥出产权登记工作的作用来。
四、结语
总之,国有企业产权登记管理工作是一项长远的工程,任重而道远,不能一蹴而就。实行国有企业产权登记工作,既是响应国家号召的需要,也是提高产权意识的需要,更是确保国有资产的增值保值的需要。因此,针对企业中存在的对产权登记认识不足、内容存在局限性、登记时间相对滞后等问题,应从以下三个方面予以解决,即提高国有企业产权意识、加强国有企业产权登记工作人员队伍建设、强化国有企业产权登记工作,从而充分发挥出产权登记管理工作的作用,促进我国国有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静.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管理工作分析[J].现代国企研究,2019(12):417.
[2]顾艳君.关于进一步提升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管理工作的建议[J].财会学习,2019(26):213+215.
[3]张婷婷.浅析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管理工作[J].经济师,2016(06):289-29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2616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