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的财务信息化实际上就是将国库集中支付中心传统的会计业务模式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利用先进的电子化信息技术手段,充分发挥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优势。本文首先分析了国库集中支付中心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其必要性,然后结合国库集中支付中心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优化策略,希望能为国库集中支付中心管理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国库集中支付中心;财务管理信息化;电子化支付
  引言
  实行国库集中付制度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够有效改革传统的财政资金支付和管理方式,通过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国库支付中心能够有效提升管理效率,加强对财政资金的管理。国库支付中心进行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既是财政管理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深入改革国库管理制度的关键手段,所以国库支付中心在进行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须重视其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解决问题,保证国库支付中心顺利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并充分发挥其作用。
  一、国库集中支付中心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其必要性
  为了更好地落實国库集中支付财务信息化管理,国库集中支付中心在前期首先选择了几个一级预算单位作为试点单位,通过清理银行账户,构建了国库单一账户体系[1],将所有的财政资金涵盖在内进行统一管理。然后进一步优化了业务工作流程,建立了业务岗位责任管理机制,明确了财务信息化管理下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岗位的权责划分,为之后相关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目前国库集中支付中心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建设过程与集中支付目标不相符、财政部门的成本支出增加、存在较大的风险等,财政部门需要对国库集中支付中心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及时发现及时解决,避免给财政部门的工作造成较大的不利影响。
  国库集中支付财务信息化管理借助电子信息化技术手段帮助国库集中支付中心实现了全链条的管理[2],从根本上保证了财政资金数据在传递过程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通过安全支撑控件,防止信息被恶意查看或修改,降低了业务人员违规违纪的风险,有效地保障了财政资金安全。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财政、银行以及预算单位的业务工作量大幅上升。手工签章、往返跑单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通过财务信息化,实现电子化管理,不仅能够提高业务工作效率,有效降低行政成本,还能更好地满足国库集中支付中心的业务服务能力,提高单位的经济及社会效益。通过财务信息化管理,可以最大程度上突破国库集中支付管理模式的空间以及时间限制,进一步深化落实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财务信息化管理还可以有效地解决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问题,通过对接系统数据,整合业务系统,将国库集中支付的业务流、资金流以及指标流等都通过信息化的手段集中到电子凭证这个载体上,实现了不同部门之间的深度数据共享,全面提升了国库集中支付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二、国库集中支付中心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策略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制度建设
  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建设作为财税体制改革的重点,时间紧、任务重,各级财政等相关部门都高度重视。因此,事业单位为了加快推进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改革,要成立专门的改革工作组,负责统筹国库集中支付支付下各种计划方案的制定和落地实施,做好部门间的协调、业务流程设计、技术服务指导以及网络系统安全等相关配套工作。单位领导要主动抓建设,积极推进电子化改革,通过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确保按期完成改革任务。
  可将改革任务分为系统改造阶段、制度建设阶段、业务培训阶段、上线运行阶段、正式实施阶段等多个阶段内容,逐一明确各个阶段的改革重点以及各个岗位责任分工,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可通过对传统模式下的单位业务流程深入分析,如票据单证的打印、盖章送单、手工核单等,研究制定电子化业务程序,以电子签章认证、电子审核检验等流程,全面提高事业单位业务流程处理效率。
  为了规范电子化改革运作,确保各项工作的开展有据可依,有规可守,单位要出台专门的《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改革暂行管理办法》;要严格按照上级财政部门规定的电子化信息系统业务接口标准以及相关的技术要求,制定收支业务电子化签名确认协议,建立相应的电子签章数据库;为了更好地落实各方责任,要针对电子化业务办理协议,制定管理细则,建立业务应急处理预案以及差错处理办法;要建立相关的电子签名及印章管理办法;要制定电子化业务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办法;要针对电子化业务设置专门的操作岗位,明确不同岗位的操作权限以及操作规程,制定相应的不相容电子化责任岗位管理制度,依靠电子化系统强化岗位操作流程制衡监管约束,有效堵塞财政资金管理漏洞,强化廉政风险防控。
  (二)细化部门预算,优化业务流程
  各级部门应规范预算编制行为,借助信息化系统实现资金的统一集中管理。明确规定各项基本预算支出额度,按照项目重要程度进行预算支出排序等,来进一步优化预算结构,强化支付制度改革,同时也为各部门公开、透明的编制部门预算夯实基础。
  为了实现全流程的电子化,要加大原始凭证上传模块功能的开发力度[3],从票据凭证的审核到支付全过程都通过信息系统进行操作,同时系统可以自动地保留凭证,任何修改更换行为都会被系统详细记录下来。这样做可以有效地避免业务人员违规进行资金拨付,确保各项操作有据可查,从而进一步强化了资金安全防护,规范业务操作行为。
  (三)取消纸质凭证流转,建立安全电子凭证库
  电子化改革后,取消了传统的纸质凭证,极大地降低了行政体制运行成本。各个预算单位通过预算执行系统就可以直接发送电子数据来进行资金的转账和清算,从业务数据的录入到最终成功支付只需要几分钟的时间,而且银行与国库之间也不用再进行烦琐的单据凭证核对,业务办理时间缩短,业务效率明显提升,行政运行成本也显著下降。
  根据2016年最新修订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所有的电子会计档案,都必须严格入库。电子凭证作为国库集中支付下纸质单据凭证的替代,也需建立相应的“电子凭证库”,为了确保该凭证的安全,需要考虑引进一些防伪技术,对电子凭证库中的所有凭证使用特殊的电子签名或电子印章进行发票盖印,以解决电子支付环境下的票据违规问题。   (四)完善电子信息共享流程,加强部门协作配合
  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包括银行、税務、财政、国库支付中心等在内的许多部门之间的信息是相互关联的,因此,需要构建一个一体化的电子信息共享系统,以实现不同机构部门之间信息的共享和传递。通过电子信息的共享,能够及时了解到财政资金是否到位完全,能够动态监管国库资金的流向,能够确保电子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各单位也要相应地逐步建立和完善适应该系统的电子信息共享流程,分类汇总各种财政经济信息,全面落实电子集中支付制度,从而更好地推动国库集中支付支付下的财务信息化改革进程[4]。
  国库集中支付中心实行电子化改革能够突破传统的“区域”以及“时间”限制,尤其是克服了县乡一级银行网点少、清算时间受限制等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瓶颈,有效解决银行、支付中心、财政部门等信息不对称现象,从而更好地促进信息共享,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各机构部门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以及联合检查机制,在日常工作中,强化工作调度,共同研究制定工作方案以及时间进度日程,落实各方管理责任,确保按时保质地完成改革任务。同时借助电子信息化系统加强沟通交流,促进各项业务流程的无缝对接,提高单位的业务工作效率和质量,确保财政资金高效运行。另外,各部门可通过对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信息系统定期地风控检查,及时准确的发展异常风险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和完善。
  (五)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人员信息化业务操作水平
  单位要加强对财务人员以及代理银行人员的业务操作培训,可通过现场指导、建立QQ、微信交流群以及内网实操等形式,帮助单位财务人员和代理银行工作人员熟练掌握信息化业务操作程序,加强其对系统电子凭证库、电子印章等部署的了解,逐一地进行系统内容讲解,开展细致入微的培训指导,建立有效的答疑机制,及时解决试点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全面提升业务人员的信息化业务操作能力水平,促进国库集中支付财务信息化改革的顺利实施。
  (六)制定电子化实施方案,加强系统安全保障
  国库集中支付中心要制定完善的电子化实施方案,包括制度、流程、业务规范、人员安排、技术维护、电子化档案管理等多个方面的内容,逐步更新财务信息化系统下国库业务的审核方式、账务处理方式、凭证以及印鉴管理方式等,建立电子验章、动态校验、自动对账、过程跟踪等的新型业务模式,全面提升财政资金集中管理的自动化水平,提高财政预算执行效率[5]。
  单位要加强系统安全保障,严格限制系统操作权限,规范电子钥匙的领取及管理,做好相关备查账簿的详细登记,不断地完善电子信息化档案管理办法,加强电子信息数据安全防护。通过设置防护墙以及安全杀毒软件等强化安全支撑体系,为国库集中支付财务信息化系统的业务操作和电子化办公提供安全保障。同时代理银行要对国库管理相关政策进行学习和理解,正确区分一般存款与财政资金。代理银行要对通过银行流出的资金进行有效监管,强化对资金的管理。财政部门不仅要加强国库集中支付财务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还需要提前制定国库集中支付应急方案,保证在信息支付系统发生故障时能够及时采取应急措施进行解决,避免给单位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七)加强内部控制管理
  财政部门要明确签章的具体业务节点以及岗位权限,可以按照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原则设置岗位,保证关键岗位不会出现职能交叉的现象,岗位能相互制约平衡,各岗位人员要承担应有的职责。比如财政部门的直接支付业务,该业务需要经过预算单位、国库、支付中心、代理银行以及人民银行各个机构,在业务进行过程中,每一环节都必须由专人负责,根据严格的规范完成工作,其他人员不得对该业务进行干涉。
  结语
  综上所述,国库集中支付中心实行财务信息化改革是落实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制度的必然选择,是深化党中央、国务院“放管服”的重要举措,不仅极大地提高了财政资金的支付效率,提升了政府职能,还有效保障了财政资金安全,降低了资金支付风险,确保了财政资金的高效、安全、稳定运行。财政部门要加大对国库支付中心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提高对国库支付中心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夯实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基础,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工具对财政资金进行管理,保证财政资金能够安全合理使用。
  参考文献:
  [1]马岩.关于当前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现状分析及改革策略探讨[J].纳税,2019(32):246+248.
  [2]周光江.县级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预算管理与会计,2019(08):27–29.
  [3]曾宏毅.关于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发展的思考[J].教育观察,2019(19):32–33.
  [4]李瑞红.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支付实施困境及突围方法研究[J].财会学习,2019(19):128+130.
  [5]齐丽梅.对基层财政推进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改革的思考[J].财经界,2019(07):79–8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2843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