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区位熵的辽宁省科技服务业集聚发展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科技服务业在加快我国经济转型与建设创新型国家步伐中的作用日趋明显,其集聚发展模式,是增加规模效益、提升生产率、扩大竞争优势的方法和趋势。以辽宁省科技服务业为研究对象,结合当前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综合考虑辽宁省各区域资源投入、区位因素及政策导向,运用区位熵来评价和分析其集聚发展程度、特征和趋势。结果表明,辽宁省科技服务业存在较明显的集聚发展态势,沈阳、大连较为突出,且正在向沈阳经济区和沿海经济带汇聚,集聚程度较低的区域为辽西北地区。最后,提出具体对策建议。
  关键词:区位熵;辽宁;科技服务业;集聚
  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经济结构不断调整,科技服务业服务的行业越来越多,形式越来越多元,但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同时也是一个蓬勃的发展阶段。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集聚发展的态势得以呈现。集聚发展总体来看是时间与空间动态的演变历程,不断的整合扩大,而后在区域空间内呈现出集聚发展态势。
  辽宁省明确了要提升科技服务业在GDP中的占比,利用科技服务业的发展促进服务业的优化升级。为把握当前趋势,本文采用区位熵指数测量辽宁省科技服务业集聚程度,分析其发展现状及特征,最后给出具体对策与建议。
  一、发展现状
  遼宁省目前有1 763家科技研发活动机构,有175家科学研究和实验发展机构,15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6家国家示范技术转移单位。拥有科技情报研究所15家、专利事务所40余家。随着基础设施和平台的增多,科技服务的体系将会进一步完善,将为科技服务产业发展提供诸多便利。
  (一)投入状况
  辽宁R&D经费内部支出先上升,后有所回调。科技服务业的投入更多的分布在沈阳、大连、鞍山等一些创新资源丰富密集的地区,且各地区之间的投入情况相差较大。2015年沈阳、大连的科技活动人员远远高于其他各市,科技活动人员最少的地区为葫芦岛市,仅为3 092人。R&D人员全时当量呈上涨趋势,2014年创最高。
  (二)产出状况
  辽宁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专利申请总量呈先稳步增长后有所回落趋势,2015年为9 190件。自2013年起,发明专利所占比重呈现显著增长趋势。创收方面,以沈阳为例,沈阳市科技服务业2008年总收入1 17.47亿元,与其他城市相比,创收能力方面显示不足,也成为导致缺乏对人才吸引力的一个重要因素。辽宁省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呈先稳步增长,后回调再增长的趋势。
  二、科技服务业集聚发展情况分析
  本文以区位熵作为测算指标,分析辽宁省科技服务业集聚发展情况。
  计算2006--2015年辽宁省14个城市的区位熵,用所得数值的大小来体现高低集聚发展程度。公式如下:
  式中,xi为区域行业从业人数,x为辽宁省行业从业总人数,Ti为区域就业人数,T为辽宁省就业总人数。
  2006至2015年,除沈阳、大连、本溪之外区域的区位熵,均大体分布在0-1之间,结果如表1、图1所示。此3个城市科技服务业集聚现象最突出,囊括了辽宁省科技服务业大部分的发展成果,专业化水平较高并具有发展优势。城市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比较优势,沈阳和大连受地理条件和区位因素的影响较大,均位于中部平原地区,拥有平坦的地貌和便利的交通,多年来积累了良好的发展基础,为辽宁省科技服务业具有优势城市。沈阳的区位熵大于2,处于辽宁省领先水平。大连的区位熵自2013年起提升较快,集聚水平迅速提高,很大程度得益于其丰富的资源以及沿海经济带战略规划的驱动。以上结果有助于提醒优势区域的科技服务机构充分利用本区域要素优势,需要注意的是,集聚导致的发展不均衡也会对辽宁省整体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与沈阳和大连等地区相比,葫芦岛、阜新、朝阳等市的科技服务业集聚水平还比较低,导致全省行业发展受到影响,经济社会发展也无法从行业发展中更好受益。
  可将空间集聚的演变概括为4种模式。“高一高”集聚模式主要体现在沈阳、鞍山等经济与科技水平发达地区,说明科技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与其经济发展水平是相互影响和联系的。“低一低”集聚模式的市主要体现在辽西北经济区,2006-2015年间,辽西北经济区两市均呈现“低一低”模式。“高—低”、“低一高”集聚模具有空间推动力,其发展具有蔓延特征。“高—低”集聚模式主要包括本溪、锦州等市,说明其科技服务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高一低”模式的城市数目在增加,说明总体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且对周边地区具有扩散效应。“低一高”集聚模式同样具有向周边地区蔓延的趋势,主要包括大连、抚顺等市,此模式增加城市如营口市。
  三、科技服务业健康可持续集聚发展对策建议
  (一)加大对科技服务业的投入与支持
  科技服务业作为一个高风险、高回报的产业,不确定因素多、资金需求大。资金的缺乏是制约其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加大对科技服务业的资金扶持力度,并出台相应政策,确保财政资金对科技服务业的投入程度与财政收入的增长程度相适应。与投融资机构的常态化合作机制,可以帮助构建完善的资金支持体系,也有必要增加设置专项发展基金。政府应全面细致的进行规划,不断建立特色鲜明、可持续发展的科技服务业集聚区。
  (二)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机制
  应充分发挥辽宁省高校资源优势,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增加紧俏专业、交叉专业设置,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做到产学研融合,校企合作。改进从业人员的培训体系与资格准入,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具有针对性的培训中心。派遣专业人员赴国外留学或深造。根据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采取各种人才引进和奖励措施,高效率、分层次、多方位的吸引优秀人才聚集。
  (三)加快弱势地区发展
  科技服务业发展弱势地区,应提高重视程度,对城市规划进行合理布局,充分研究利用本区域的资源优势,促进科技服务业集聚。扩大开放程度,加强城市间的双向合作机制,通过多样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学习方法与经验。对接和整合利用创新资源,努力打造具有本区域特色的科技集聚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2997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