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EPC模式在高校基建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双一流大学建设进程,国家对高校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大,建设任务重、投资高、工期紧,对基建管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高校基建工程采用工程总承包(EPC)模式,从工程的内容策划到设计、采购、施工等若干环节由总承包方统一管理,能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有效控制建设投资。本文探讨了EPC模式运用于高校基建工程管理的特点和风险,为今后高校基建采用EPC模式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基建;工程总承包EPC模式;应用;风险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工程总承包 (Engineering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EPC)模式于20世紀80年代传入我国,仅有少数几家公司开展业务,市场推广运用率不高,自“一带一路”逐渐落地,为加强与国际惯例接轨,国家的推广力度加大, EPC总承包模式实现高速发展。我国建筑法规定建设单位可将勘察、设计、施工、设备采购的几项或全部发包给一个总承包方。与传统模式相比,EPC模式在成本、进度和质量控制上有明显优势。
  自2015年围绕双一流大学建设以来,高校不断扩招,为给师生开展教学科研提供一流的条件保障,高校需升级办学水平、扩大办学空间,国家对高校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不断加大,基建管理工作任务重、时间紧。采用EPC模式有助于解决高校基建管理工期紧、投资管控难度大、管理人力不足等问题。但当前EPC模式还不完善,在规章制度、标准合同、管理模式等方面还需深化研究。本文对EPC模式在高校基建管理中应用的特点和风险进行分析,为今后高校基建采用EPC模式提供参考。
  1 EPC模式在高校基建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近几年国家不断出台政策,国家标准《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规范》新版GB/T50358-2017自2018年1月1日起实施,欲加速EPC模式在全国建设工程上的应用,加强建设投资控制、提高建设效率。高校基础设施建设在全国基建工程中占有重要地位,EPC模式在高校基建的应用越来越多。双一流大学建设以来,高校基建项目呈现出工期紧、投资高、体量大、管理复杂等特征,采用EPC模式有助于高校基建部门控制工程造价、提高工程质量、保证工期,是助推建设一流校园环境的重要技术保障。根据高校基建工程的不同建设内容、规模,EPC模式应用可采用不同的结构形式,通常有交钥匙总承包、设计-施工总承包、设计-采购总承包、采购-施工总承包。在EPC模式中,高校基建部门一般不参与管理,但会委托具备资质的监理单位对总承包方的建设过程进行监督。
  2 高校基建工程管理采用EPC模式的特点
  2.1简化招标的前置工作
  基建工程进行EPC招标前只需明确工程的预期功能、工期、质量标准等具体目标,勘察、设计、施工整个过程的全部工作可都由总承包方完成,不需编制清单控制价招标,不需进行施工图设计,大大简化了施工招标前的各项复杂的前期工作,避免学校基建部门因建设时间紧而降低前期准备工作的质量。
  在招标前明确工程的各项具体目标需制定明确的目标任务书,组织拟入驻的学院和校内职能管理部门,明确建设项目的用途、功能需求和使用要求,委托专业的咨询单位进行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投资估算等,招标文件需对项目的背景、目标、需求、功能、经济指标、设计标准等作出详细阐述,确保招标文件能够充分体现学校拟建项目的要求,为EPC总承包投标单位制定投标文件提供重要依据。
  2.2简化合同关系、减轻基建部门的管理任务
  采用EPC模式,高校基建部门招标一次就可完成主要招标任务,合同关系简单明了,把对多份合同多个承包方的管理减少为对一份合同一个承包方的管理,把建设过程中原本多个承包商之间可能存在的利益博弈转化为EPC总承包方的内部管理,强化建设项目内部的协调作用,总承包方承担了大部分的协调工作和投资风险,减轻建设单位管理任务及管理风险。近年来,高校基建工程项目多、投资高、体量大,高校基建管理人员编制缺口大,在EPC模式下,管理任务减少,管理重心集中于对最关键的总承包方的管理,高校基建部门就可利用有限的管理人员同时推进多个重大项目的建设,从技术上缓解了高校基建管理人员紧缺的问题。
  2.3提高高校基建工程建设效率、缩短工期
  在EPC总承包方的牵头作用下,对整个建设过程中各环节进行统筹规划,形成清晰、环环相扣的建设步骤,提高工程建设效率,缩短至少3-4个月的建设周期[1]。传统的高校基建工程建设模式将勘察、设计、施工分开依次招标,各环节之间缺乏紧密衔接,从立项审批完成到施工进场跨度时间长,其中施工图设计完成到施工招标间隔时间长还会造成施工和设计环节脱节,施工时会发现当初的设计理念已不能满足当下的需求甚至最新规范要求。EPC模式将几个环节整合到一份合同里,各环节紧密结合,设计图审完成后立即进入施工阶段,缩短建设周期,建设进度大大提前。
  在施工过程中,EPC总承包方对资源进行统一调配、统一管控,设计和施工两个环节密切配合、深度交叉,解决了传统施工过程中设计变更与现场实际情况不符的问题,减少设计施工之间互相推诿而影响后续施工的情况,原本需高校基建部门和监理单位协调解决的外部问题变成了内部问题,设计理念和预期目标在总承包方牵头下能够一以贯之,简化了基建部门与各承包商之间的流程手续,管理更高效。
  2.4有效控制建设投资
  在EPC模式下,不存在多个承包商单独向基建部门提出增加费用、延长工期的情况,总承包方会在各个阶段充分考虑造价成本的问题,牵头进行设计和施工方案优化,减少变更和返工等会导致造价成本和时间成本增加的情况。此外,EPC合同多为固定总价合同[2],总价控制、限额设计、超额不补,工程造价能得到有效控制。
  2.5对基建管理人员提出更高要求
  采用EPC模式减轻了高校基建部门的管理任务,却对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基建管理人员要加强对EPC模式的理论和经验学习,探索研究新模式下的工程管理方法,充分发挥出EPC模式的优势,规避其应用上的风险和局限性,提高高校基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 高校基建工程采用EPC模式的风险防范
  EPC模式目前在我国还处于推广阶段,配套管理规章制度还不完善,高校基建项目采用EPC模式发包还存在很多风险,要求高校基建管理部门提高管理水平,做好风险点防控。
  3.1招标风险
  高校基础设施建设采用EPC模式发包的一般多为投资高、体量大,建设周期长、管理复杂的项目,因此总承包方的选择尤为重要,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尽可能选择实力强经验丰富的大企业,确保中标方具备资质和能力承担EPC项目的全部任务。只与总承包方签订合同,将合同风险降到最低且集中在一份合同上,因此合同须严谨、全面、准确。但当前EPC模式还不完善,EPC合同多采用的是施工总承包合同的样本,用施工总承包合同来规范EPC总承包方有一定的风险。
  3.2编制合同总价的风险
  EPC合同一般采用总价包干的计价方式,难点就在于总价的确定,应在充分竞争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委托专业的造价咨询单位编制的控制价应尽量准确,符合市场水平。若总价编制过高,会给学校造成经济损失,若总价编制过低,总承包方无利润空间甚至亏损,基建过程将会严重受阻,无法完成建设任务。如前期准备不充分,条件不具备,也可采用施工图限额设计,主材控制,暂定总价,以单价按实结算但不超过暂定总价的合同,这样既能保证工期又能使造价不超概算。
  3.3设计阶段管理风险
  要审查总承包方是否按照招标文件和合同约定进行设计,设计文件是否完整、是否满足校内使用单位和职能管理部门提出的各项功能需求,要防止总承包方为追求高利润,缩小设计范围,降低设计质量。其次,要防止总承包方为追求经济利益而采取高标准设计,低标准施工的策略,即要防止总承包方的设计单位采用高利润的设计方案。高校基建部门应参与总承包方的设计方案确认,督促监理单位对总承包方的设计方案进行监督管控,及时掌握设计进展,并委托具备资质的单位对设计文件和图纸进行审查,确保符合技术安全经济要求。
  3.4施工阶段管理风险
  EPC模式下,高校基建部门对现场管理的参与度降低,为确保工程质量及资金安全,会委托专业的监理单位,对施工的进度、质量、安全进行监督管理。在材料管控方面,基建部门需督促监理单位严格执行材料进场验收制度,监督核对主要材料是否符合招标文件和合同要求的品牌范围,材料是施工质量的保障,要杜绝以次充好的现象发生。此外,高校审计处会委派专业的人员过程跟踪审计单位,对工程建设的业务活动,包括合同、施工图预算及施工过程中的隐蔽验收、工程质量、工程款支付等进行监督审计,还会对基建部门、总承包方和监理的管理行为进行监督评价。
  3.5验收、结算审计阶段管理风险
  在EPC模式下,高校基建部门对工程建设的控制减弱,对总承包方的约束较低,会出现信息不对称,因此在竣工验收阶段需严格把关,按照合同和竣工图,核对完成的工程内容,进行试运行试验,检验是否完成全部设计内容达到功能目标。
  结算阶段,总承包方需提交完整的结算资料,报学校审计处委托专业的审计单位进行结算审计,对于投资高的项目,在竣工结算时可进行二次审计,以督促过程跟踪审计单位认真履职。虽然EPC模式在造价控制和建设周期上具有显著优势,仍应警惕因预算编制不够准确或因工期延长,双方争议不能达成一致,造成结算审计无法办理进而影响学校投入使用的情况发生。高校审计部门应推进审计创新,研究EPC模式适用的审计制度,完善校内审计,为高校基建项目建立规范的内控制度。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基建项目采用EPC模式发包,能简化合同关系,将基建项目建设交由更专业的总承包方统筹管理,减轻基建部门繁重的工作任务,提升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缩短建设周期,确保工程造价能得到有效控制。但在利用EPC模式的优势同时,需完善风险点防控措施,在招标、设计、施工、验收、结算等环节加强规范化制度建设、加强审计监督,才能充分发挥EPC模式的优势,保障实现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何充分发挥EPC模式的优势,是高校基建部门、EPC总承包方及政府职能部门还需继续探索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张艺川,王月明.EPC模式的优势及业主风险探究——以某高校学生公寓项目为例[J]. 工程經济,2016,26(4):65-68.
  [2]  谭忠杰,宋阳.EPC模式下的合同价款确定方式分析[J].建筑经济,2019,40(3):50-5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3542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