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国与印度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比较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静

   摘 要:中国和印度两个国家利用外资的背景、原因、特点、规模等方面存在不同。比较两个国家利用外资的现状,中国在流入量上远超于印度,但是在流入的产业结构上和侧重点上印度在一些方面优于中国。与印度相比,虽然中国吸引了更多的FDI(外商直接投资),但其对FDI的使用效率明显低于印度。因此,中国应当借鉴印度的经验――通过政策引导、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培养高素质人力资本来提高FDI的质量与吸收能力,以便在利用FDI过程中获取更多的收益。
   关键词:中国 印度 外商直接投资 比较
   中图分类号:F83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12-066-03
  
   在发展本国经济的要求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和印度先后逐渐认识到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是发展本国经济的重要条件。对于资金相对稀缺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全球化意味着外资流入的机会大增。在全球化时代,资本的跨国界流动性大大增强,因此,更容易与本土廉价资源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相结合。吸引外资成了中印两国在发展本国经济方面的共同选择。
   一、中印吸引FDI的原因及特点
   (一)中国吸引FDI的主要原因及特点
   1.经济的发展与环境。中国自身经济的发展与环境使外商看好中国市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30年持续快速地增长,极大地提升了经济发展水平。而一国对国际直接投资的吸引能力,正取决于经济发展程度,所能创造的国际直接投资激励结构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这种发展缩小了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使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客观上为外商提供了更多的市场机会。
   2.劳动力资源。熟练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是外资进入中国的重要因素。由于发达国家的劳动力成本日益增加,在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制造业的成本优势丧失殆尽,迫使传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纷纷转向发展中国家。
   3.中国拥有庞大的潜在市场。邓宁的国际生产折中理论指出,市场因素主要为市场规模、市场增长、市场的格局及顾客的类型,是跨国公司选择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因素。中国是世界第一大人口国,拥有13亿多人口,市场庞大,投资有利可图。中国的经济总量在快速增长,世界排名快速前移。
   4.加入世贸组织为外商提供了更大的进入空间。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来自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开放新的投资领域:中国入世以后,进一步开放服务业、金融、证券、商业等跨国投资集中发生的领域,因此,吸引外商投资的潜力很大。二是开放新的投资方式:中国以往吸引外资以设立新企业为主,包括设立新的独资企业和设立新的合资企业。入世后逐步放开外商以收购兼并方式进行的投资。三是取消某些限制:原来中国政策的外资政策中,还存在一些对外商投资企业的非国民待遇问题,例如:不允许外商投资企业在注册地之外设立分销企业等。入世以后,这些限制逐步取消,有利于吸引新的投资者。
   (二)印度吸引FDI的主要原因及特点
   近年来,印度成为世界最具吸引力的外国直接投资目的地之一并非偶然,而是印度国内各种因素合力的结果。
   1.经济的高速发展为外国直接投资奠定了坚实基础。进入新世纪以来,印度经济以6%~7%的增速发展。一些投资机构出版了关于印度的研究报告,研究证明印度经济增长具有内在的动力,并证实印度具有经济潜力。经济的突飞猛进和强大的经济基础,一方面为基础设施建设、国内投资环境改善等提供了重要保障;另一方面加强了外国投资者的信心,使印度成为跨国公司关注的对象。
   2.印度政府利用外资政策法规进一步自由化、规范化、简单化。1991年经济改革后,印度政府改变了对外国直接投资的限制,在管理上采取松绑政策,外资比例进一步放松,允许进入的部门继续增多。90年代,印度政府设立三人投资小组作为政府和投资者之间的“接口”。因此,印度被美国新闻周刊评为对外国投资者来说“最好的国家”,而“成熟的政府机构”是该评选结果的一个重要理由。2010年,印度政府进一步放宽对外资限制,允许本国零售商从自己的合资批发商那里采购商品并进行销售,取代之前“内部采购”只能进行“内部使用”的限制措施。此外,印度允许100%的外资通过自动许可的方式进入房地产领域。政府还放松对投资额达500万美元以上的全外资非银行、金融类企业的限制,允许这类企业在不进行额外投资的情况下,在印度建立分支机构。
   3.印度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为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奠定了人才基础。印度作为发展中的大国,人力资源丰富。印度研发机构的从业人员达30万人,其中30%从事研发工作。印度拥有工程师类技术人才约200万,每年还有30万工程师从技校毕业,居业界第三,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另外,英语是印度的商业语言,会讲英语的人数居世界第二位。印度的外资来源国主要是欧美发达国家,这也凸显了拥有英语这个世界通用语言的优势。印度丰富的人力资源尤其是工程师和科学家等高科技人才, 是许多发达国家对印度投资产生浓厚兴趣的重要原因。
   4.印度IT业一支独秀,拉动了外国直接投资在印度的发展。IT业作为印度经济发展的引擎,是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行业。近年来印度一直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软件出口国,仅次于美国。正因为印度软件业的蓬勃发展,使世界各国IT业群聚于此。世界上许多著名的信息产业公司,如摩托罗拉、得克萨斯仪器公司、太阳公司等都在印度设有研制中心和生产基地。印度的班加罗尔获得了“亚洲硅谷”的美誉,有力地拉动了外国直接投资在印度的发展。
   5.印度巨大的市场潜力也是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一个重要原因。作为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印度拥有约12亿人口,市场庞大。而印度中产阶级人数接近4亿,极具购买力。随着印度经济突飞猛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将产生更大的购买需求。欧美作为印度最大投资伙伴,其对印度直接投资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开拓、占领印度巨大的市场,并把在印度投资的企业纳入全球生产、营销网络体系中,实现全球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可以说印度巨大的市场潜力是众多跨国公司争相直接投资的重要原因。
   二、中印两国利用外资的比较
   (一)两国利用外资的背景
   中国从1978年最早开始改革开放,致力于改革经济体制和调整经济结构,同时,中国也最先认识到吸引外资给国内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并积极加以利用,大力引进外资和开展外贸。而印度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才开始了在“华盛顿共识”框架下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积极引进外资。中国和印度在利用外资的背景方面共同之处有:一是两国独立建国以来的既有经济发展模式都走到了尽头,迫切需要寻求新出路。印度独立后,追求民族自主性,成为一个市场封闭的国家,片面强调重工业的战略引发了粮食危机、财政赤字居高不下以及经济结构失衡等一系列问题。二是两国都看到了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发展机遇,并且积极把握这个机遇。印度为了与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相配套,强调实行出口导向战略,并开放了资本市场。中国实行的是进口替代与鼓励出口并举的外贸政策。进口替代政策的目的是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实现工业消费品的进口替代,促进本国工业发展,推动工业化进程。鼓励出口的政策目的,初期是为了解决外汇短缺的问题,随着开放进程的加速,逐渐形成了通过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发挥比较优势,参与国际经济循环的战略思路。

   (二)两国利用外资现况的比较
   1.中国FDI流入量远远多于印度。中国FDI流入量增长很快,从1990年FDI流入量为35亿美元,到2009年该数字达到950亿美元,并在2010年超过了1000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二,发展中国家第一。印度吸引FDI流入量在1990年只有4亿美元,在2009年达到366亿美元,但2010年又降到240亿美元。印度引进外资不论从流量角度还是从存量角度都远远少于中国。
   2.中国和印度FDI流入产业结构不同。在中国,外资更多流向硬件制造部门。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购买力增大,对各类家用电器、小汽车等耐用消费品以及日常非耐用消费品的需求激增,对市场寻觅型FDI有巨大的吸引力。近年来,中国越来越重视服务业,FDI在服务业的比重有所上升。在印度,FDI更多流向软件部门,流向离岸服务业。跨国公司最初主要在服务领域,特别是在信息和通讯技术领域活动。印度的呼叫中心、共享服务中心、IT服务业和研究与发展项目等格外发展。印度的制造业一直保持依赖国内市场的模式,制造业领域很少有外资进入,主要是国内企业在从事经济活动。20世纪90年代初期,与FDI相关联的出口只占印度制造业出口额的3%,但是近些年,印度正大力发展制造业。
   3.中国和印度总体引资环境差距较大。中国的引资环境总体好于印度。中国从1979年开始进行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改革。改革30多年来,经济得到飞快地发展。此外中国还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物质基础设施也具备较强的竞争力,特别是在东部沿海地区。印度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才开始逐步启动经济改革。
   (三)中印利用FDI规模的比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年均GDP增长率超过8%。中国自1992年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形成以来,一直是吸引FDI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印度自1991年开始经济改革至今,其年均GDP增长率达6.1%,最近两年其增长率也高于7%,这一经济增长率已非常接近中国的水平。虽然印度同样采取了一系列积极利用外资的政策措施,明显加快了利用FDI的步伐,但在绝对数量上,中国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额接近印度的10倍。
   表1给出了中国和印度1991-2010年FDI、FDI/GDP两个指标的值。
   从表1中可以看出,印度实施经济改革之后,FDI流入量无论在相对规模还是绝对规模上均远远小于中国FDI流入量,可以说从整体上中国在吸引外资效果上优于印度;同时中国的FDI/GDP,这个相对规模指标呈现下降趋势,FDI/GDP在1994年达到最高峰6.2242%,2010年只有2.8571%;而印度则呈现上升势,FDI/GDP由1992年的最低谷0.087%上升到2007年的2.0642%,这一数值已经接近中国。
   印度在吸收FDI规模上目前与中国仍有较大差距。印度经济改革起步较中国晚,因此在投资的“硬环境”――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等方面不如中国,在吸引外资的效果不如中国;而印度在吸引外资潜力方面较中国为高。随着印度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印度的投资环境正逐步改善。
   (四)中印两国利用FDI方式及优劣势比较
   中国利用FDI的形式以绿地(Green field)为主,而印度则更多地利用了兼并和收购(Mergers and Acquisitions)。M&A模式要求外国投资者具有较大的资本规模和较高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发达国家80%以上的FDI都采取并购的方式。流入我国FDI中M&A模式较低,说明流入我国的FDI总体上资本规模相对较低,技术水平较弱。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FDI对中国经济增长拉动作用高于印度,是由于中国制定的引资政策更符合本国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比较优势。中印两国均属人口大国,农业经济曾长期在经济中占据支配地位,因此都有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中国更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劳动力教育水平总体上也较印度为高,因此在适当的优惠政策下可以吸引大量来自华人经济圈的FDI。
   中印两国引进外资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通过技术溢出效应促进本国民族经济的成长。影响技术溢出效应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根据国际上普遍认同的观点,在本国企业的竞争力很低时,技术溢出效应也很低。资本市场的效率越高,技术溢出效应也会相应加强。印度在这些软环境上优于中国,加之选择开放行业较为得当,因此技术溢出效应相对较高。再者,未来印度的优势较中国更容易维持;印度同样是一个劳动力资源大国,对于中小型跨国公司同样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印度政府通过对引资政策的适当调整,很容易吸引更多的印度侨民回国投资。而软环境的改善则相对困难,培育企业竞争力、完善法制和健全资本市场都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印度在不远的将来不但可能在引进FDI的数量上有很大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很可能在引用FDI的效率上赶上甚至超过中国。
   三、印度利用FDI对中国的启示
   通过以上比较可以看出,印度在一些微观指标如FDI的来源结构、产业结构、人力资源构成等方面都较我国相比有一定优势。为了继续保持我国吸引FDI的优势,应在以下方面借鉴印度的经验。
   (一)目标定位
   作为像我国这样的大国,通过政策导向吸引FDI流入会给我国带来诸多方面的好处是勿庸置疑的,但如何针对我国的发展目标针对特定产业引导FDI流入则是我国应该努力进行探索的重点,即如何对FDI的流入进行目标定位。目标定位是将促进投资的资源集中用于吸引特定的FDI的流入,而不是吸引一般意义上的FDI。目前,与印度相比,我国在吸收FDI的总量上具有绝对优势,但印度吸引的FDI更集中――主要集中在软件业,但我国FDI过于集中在制造业的事实与我国目前的发展目标并不相符合。由于目前多数制造业领域生产能力供过于求,而服务业相比之下则具有潜在需求大、发展空间广阔、扩大就业、促进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等优势。在此形势下,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心已开始由原来的扩大生产能力转为提高有效供给能力,因此,吸引外商投资的产业政策中心理应转变为能够提高经济增长效益的外商投资,即关联效应强的服务领域和农业领域的外商投资。因此我国有必要采用行之有效的目标定位的贸易分析工具,将流入我国的FDI积极引导到服务行业中来。
   (二)加强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力度,重视人才培养
   早在1948年的工业政策中,印度就强调引导外资流向技术和知识行业,1977年的《政策声明》指出在主要面向尖端技术领域做变通处理,以便吸引外国直接投资。1991年,印度政府声明对雇请外国技术人员和利用外国人进行国内技术开发的合资企业可自动许可。长期以来,对投资于技术和知识性行业的外国直接投资,印度政府不断提高其投资可占的比例、增加对其的优惠措施和减少对其的限制条件。与印度相比,我国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外资引导从政策上到力度上都有待加强,以保证我国FDI流入的可持续发展。
   (三)重视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
   印度引进外国直接投资过程中不同于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十分重视引进外国高新技术,限制国外“夕阳工业”的转移。近两年来,中国引进的外商直接投资中技术含量在提高。但总的以我国港澳台为投资主体的技术层次低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夕阳工业”和污染性工业转移到国内的问题必须制定较为具体明确的政策和措施来加以限制。我国目前投资主体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真正推动作用甚为有限,带来的先进技术则更是寥寥无几。因此,我国政府应加强对这部分外资的监控,吸引更多来自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先进外资,以期达到真正推动我国发展的目的。

   (四)制定符合WTO规则的详尽、具体、可操作性强的法律制度和政策
   确保法律制度和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透明性和有效性,为消除各种社会信用风险提供基本制度保证。印度的法律制度沿用英国的体系,因此西方发达国家很容易接受。为了更好地吸引FDI,我国应抓紧建立与国际制度接轨的法律制度特别是知识产权保护法,并严格依法行事,坚决打击破坏市场信用的各种违规违法行为,积极建立良好的市场环境。
   (五)重视但不完全依赖FDI的增长
   印度发展FDI的做法的关键在于:坚持自主发展经济的道路,实现科学技术自立,不断扩大对科技研究开发的投资力度,并且重视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我国在技术创新和消化吸收方面做得比较薄弱,应下大力气扭转这一局面,使FDI真正为我所用。
   综上所述,在FDI方面,印度对于我国的借鉴不但体现在数量上,更主要的是体现在质量上。虽然我国FDI利用的总体效果好于印度,但中国在FDI的资金来源和行业结构投向上明显劣于印度。对比发现,印度在利用外资的成效上较中国为佳。由于印度企业的自身实力较强,以及政策有意识地引导外资投资于较易产生技术溢出效应的行业,使得印度本土企业成长的速度高于中国,较中国企业更具有国际竞争力。因此,我国在判断外商投资企业准入标准时,必须从技术溢出效应的角度进行考虑,使我国本土经济得到长足发展。所以,中国需要将发展的重心从现有的优势领域――制造业转移到利润更丰厚、附加值更高的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领域。为此,我们未来的FDI政策导向应该是在积极利用中国的比较优势的同时,努力以政策推动提高FDI的利用质量,大力发展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服务业,及时调整和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利用FDI推动和实现国家整体产业结构升级。
  
   参考文献:
   1.杨永红.戴月.外国在印度市场上直接投资的现状分析及对中国的启示.东南亚纵横,2004(2)
   2.冯媛媛.中国与印度利用外资比较探析.北方经济,2007(2)
   3.王霞,陈柳钦.中印利用FDI比较研究.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4.钟宋文.合作与平衡:中国对印度的战略选择.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5.石林.中印产业发展模式比较研究.吉林财经大学,2010
   (作者单位:东北财经大学职业技术学院 辽宁大连 116023)
  (责编:贾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306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