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竞争力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韩淑慧

  摘 要: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然而,中小企业在自身的发展中面对着快速的社会发展变化和种种竞争阻碍。产业集群是指相同的企业高度集中于某个特定地区的一种企业成长现象,产业集群在企业竞争力上形成独特的优势,中小企业在产业集群中如何凭借自身优势借势发展,文章提出了一些看法,给出了几点具体的对策。
  关键词:产业集群 中小企业 竞争力 优势 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8-059-02
  
  一、产业集群竞争力分析
  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是1990年迈克・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首先提出的对集群现象的分析。波特通过对多个工业化国家的考察发现,产业集群是工业化过程中的普遍现象,在所有发达的经济体中,都可以明显看到各种产业集群。不同产业集群的纵深程度和复杂性相异,代表着介于市场和等级制之间的一种新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因此,产业集群超越了一般产业范围,形成特定地理范围内多个产业相互融合、众多类型机构相互联结的共生体,构成这一区域特色的竞争优势。产业竞争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对于该国或该地区资源禀赋结构或者比较优势和市场环境的反映和调整能力。同一产业相关的企业群居在一起,相互竞争和协作,对提高产业的竞争力有很强的促进作用。从世界市场的竞争来看,那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其产业内的企业往往是群居在一起而不是分散的。产业集群所以能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关键就在于它具有较强的持续竞争力。
  1.产业集群的集聚经济效应。一般说来,当产业集群形成后,将可以通过如降低成本、刺激创新、提高效率、加剧竞争等多种途径,提升整个区域的竞争能力,形成集群竞争力。竞争是产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动力,不仅仅表现在对市场的争夺,还表现在合作上。地理集中性是产业集群的最重要特点之一,即大量的相关产业相互集中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由于地理位置接近,产业集群内部的竞争自强化机制将在集群内形成“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机制,刺激企业创新和企业衍生。在集群内部,大量企业集中在一起,既展开激烈的市场竞争,又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由此形成一种合作竞争机制。这种合作机制的根本特征是互动互助、集体行动。通过这种方式,中小企业可以在培训、金融、技术开发、产品设计、市场营销、出口、分配等方面,实现高效的网络化的互动和合作,以克服其内部规模经济的劣势,从而能够与比自己强大的竞争对手相抗衡。
  2.产业集群的网络效应。在绝大部分市场经济国家中,企业都是创新体系的主体,因此,企业之间的技术合作和其他的非正式互动关系就成了知识转移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形式。因此,企业间合作的基础是信任而不是契约。没有企业之间和企业领导人之间的深刻信任,任何形式的契约都难达到合作的预期目标。集群的发展正好符合了这方面的要求,集群运行机制的基础便是信任和承诺等人文因素。集群内的企业因为地域的接近和领导人之间的密切联系,形成共同的正式或非正式的行为规范和惯例,彼此之间容易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从而减少机会主义倾向,降低合作的风险和成本,因此其合作的机会和成功的可能性无疑会大大增加。现代组织理论预言,产业内企业联合的形式很可能是未来的潮流,它将取代公司之间一对一的竞争,供应商、客户,甚至竞争者将走到一起,共同分享技能、资源,共担成本。
  3.产业集群的创新环境能力。集群不仅有利于提高生产率,也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创新。这种创新具体体现在观念、管理、技术、制度和环境等许多方面。一般地讲,集群对创新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集群能够为企业提供一种良好的创新氛围。由于存在着竞争,集群内企业要在产品设计、开发、包装、技术和管理等方面不断进行创新和改进,以适应迅速变化的市场需要。一家企业的知识创新很容易外溢到区内的其他企业,因为这些企业通过实地参观访问和经常性的面对面交流,能够较快地学习到新的知识和技术,这样将有利于各种新思想、新观念、新技术和新知识的传播,由此形成知识的溢出效应,增强企业的研究和创新能力。
  (2)集群有利于促进知识和技术的转移扩散。产业集群与知识和技术扩散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自增强关系。集群内由于空间接近性和共同的产业文化背景,不仅可以加强显性知识的传播与扩散,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加强隐性知识的传播与扩散,并通过隐性知识的快速流动进一步促进显性知识的流动与扩散,这种学习、竞争的区域环境促进了企业的技术创新。
  (3)集群可以降低企业创新的成本。由于地理位置接近,相互之间进行频繁的交流就成为可能,为企业进行创新提供了较多的学习机会。尤其是隐性知识的交流,更能激发新思维、新方法的产生。同时,建立在相互信任基础上的竞争合作机制,也有助于加强企业间进行技术创新的合作,从而降低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的成本。
   4.产业集群的资源共享效应。产业集群具有地理集聚的特征,因此,产业关联企业及其支撑企业、相应辅助机构,如地方政府、行业协会、金融部门与教育培训机构都会在空间上相应集聚,形成一种柔性生产综合体,构成了区域的核心竞争力。此外,集群的形成使政府更愿意投资于相关的教育、培训、检测和鉴定等公用设施;另外,这些设施的设立又明显地促进了集群内企业的发展。公共物品共享使资源在产业集群内具有更高的运用效率。随着产业集群的成功,集群所依托的产业和产品不断走向世界,自然就形成了一种世界性的区域品牌。区域品牌与单个企业品牌相比,更形象、直接,是众多企业品牌精华的浓缩和提炼,更具有广泛的、持续的品牌效应,它是一种珍贵的无形资产。这种区域品牌是由企业共同的生产区位产生的,一旦形成之后,就可以为区内的所有企业所享受。因此,区域品牌同样具有外部效应。这种区域品牌效应,不仅有利于企业对外交往,开拓国内外市场,确定合适的销售价格,也有利于提升整个区域的形象,为招商引资和未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而区域品牌共享大大增强了集群内企业的比较竞争优势。
  5.初始选择的路径依赖。所谓路径依赖,是指技术发展或制度变迁受到其初始选择的影响和制约,人们一旦确定了某种选择,就会对这种选择产生依赖性,这种选择本身也具有发展的惯性,具有自我加强的放大效应,从而不断强化这种初始选择。由于技术发展和制度变迁具有路径依赖性,因此,产业集群发展的轨迹也具有路径依赖性。按照新增长理论,由于偶然、机会、历史事件、自然资源禀赋以及其他方面原因,导致一些产业最初在某些地区集聚,形成一定的比较优势,这样在外部规模经济的作用下,各种要素将进一步向该地区集中,从而使这种集群优势进一步强化。
  二、中小企业形成产业集群的竞争力优势分析
  产业集群内部的单个企业绝大部分属于中小企业,虽然规模有限,但是整个集群具有明显的规模优势和竞争力。所谓企业竞争力是由技术创新能力、市场拓展能力、人力资源开发能力、资本运营能力、风险抗御能力等若干能力有机结合而构成的。在竞争性市场中,企业竞争力是一个企业所具有的能够持续地比其他企业更有效地向市场提供产品或服务,并获得盈利和自身发展的综合素质。它是企业独具的、能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支撑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企业一旦拥有这种能力,就会形成长期优势,推动企业的长久发展。

  尽管中小企业作为单个企业相对于大型企业而言,在人力、财力、物力资源等方面有明显的不足,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然而,它在保证中国经济适度增长、缓解就业压力、方便群众生活、推动技术创新、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如何构建并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问题正在成为企业乃至地区、行业发展关注的一个焦点,将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1.企业竞争力是中小企业特色的体现和持续发展的源泉。随着企业竞争的加剧、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强,企业的成功不再仅仅依靠暂时或偶然的产品开发和某些所谓灵机一动的市场战略,而是由于企业管理人员难以识别、实施,外部竞争者难以复制和模仿,从而使得拥有某方面核心竞争力的企业长期保持与其他企业不同的特点,形成自身的特色,是一种区别于其他竞争对手的知识体系,是在公司发展历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知识、技能与资产互动的独特体系,它是企业获得长期竞争优势的源泉。
  2.企业竞争力是中小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和基础。在产品生命周期日渐缩短和企业经营日益国际化的今天,竞争成功不再被看作是转瞬即逝的产品开发和市场战略的结果,而是企业具有不断开发新产品和开拓市场的特殊能力的体现。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是单个企业拥有的比竞争对手能够更加卓有成效地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解决各种难题的能力,同时经历了市场的长期检验,易于被消费者所识别,从而获得消费者的特殊青睐,因此会推动企业长期的可持续发展。中小企业在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中都起着战略性作用。国际经济界、学术界普遍认为,中小企业将是21世纪经济发展的主角。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的地位和作用更为突出。全国中小企业个数占全国企业数的99%,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GDP的50%以上,完成税收占我国全部税收的40%,同时中小企业也是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要渠道,中小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超过75%以上。中小企业在我国各经济主体中最具发展活力,目前,全国有65%的专利技术是中小企业拥有的,75%以上的技术创新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80%的新产品也是由中小企业开发的。中小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在加速工业化、推进城镇化和实现充分就业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活跃市场、增加财政收入作出了重要贡献,是推动共同富裕的基本力量。中小企业在自身获得迅速发展、有力地提高了中国经济整体市场竞争力的同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提升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竞争力的策略分析
  1.政府层面。企业的发展一是离不开市场的需求和良好的市场配套环境,二是离不开各级政府优惠政策的支持和良好的产业生态环境。因此,各级政府要充分利用外脑做好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并围绕产业集群的发展制定出强势配套的产业发展政策来推动中小企业在产业集群发展中的作用。并围绕产业集群的发展要投资规划建立中小企业所需的技术创新平台,产品研发平台,质量认证平台,金融服务平台,人才交流平台,商贸信息平台,品牌推广平台等市场经济的要素体系,要建立产业引导服务型政府,要实现过去政府管企业上升到宏观管产业。通过政府当好产业发展的教练员,而企业做好产业发展的运动员实现政企良性互动来推动产业集群的发展,用产业集群来推动成千上万的中小企业能够共享资源,健康发展。
  中国政府和企业要善于借鉴国外在维护产业集群发展方面的经验,要根据中小企业的需要和产业集群的发展来制定金融政策,鼓励为中小企业贷款,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特别是要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出良好的产业生态环境。同时,也要鼓励产业集群中的龙头企业为配套企业预留利润空间和配套企业之间要建立投资参股,紧密合作关系,形成长期共生共荣的良性发展局面。各级城市政府要善于运用产业集群中的资源集聚优势,搭建生产要素平台,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各类人才向中小企业流动,解决中小企业缺乏各类管理人才和熟练技术工人的问题。
  在发展产业集群的过程中,各城市政府和地区要善于集中打造产业集群的区域品牌,用产业区域品牌来带动成千上万家中小企业的产品和自身发展。
  2.集群层面。集群运行机制的基础便是信任和承诺等人文因素。在发展中首先龙头企业和配套企业都有共同维护产业的良好的产业生态环境的行为。企业之间的合作能够创造的力量大于单个企业力量的简单总和,龙头企业会为配套企业制定出合理的利润空间,已确保配套企业的健康发展,与此同时,龙头企业凡对骨干配套企业投资参股,把配套企业发展成为合资制的合作伙伴,形成了专业化配套加上资本纽带关系,龙头企业在产业集群的发展中要扮演好主角,发挥龙头带动作用。要大力塑造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建立完善的市场网络和终端销售渠道,做大做强走规模化的发展道路,形成了产业集群龙头企业带动配套企业、协作企业共同发展的良性格局,形成强大的产业集群规模优势。
  3.企业层面。在未来的发展中,一方面银行要针对中小企业资产抵押困难的问题拿出如何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的方案;另一方面,中小企业也要善于利用产业集群的配套优势互相担保,融借资金,发展壮大企业;同时还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对行业发展中的问题及时的协调和磋商,以确保产业集群的健康有序发展;企业也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诚信经营,树立品牌形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中小企业与环境的和谐发展,树立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
  
  参考文献:
  1.胡大力.企业竞争力论.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2.陈绚.构建和谐社会与中小企业竞争力提升.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07(3)
  3.杨杰.关于提升我国中小企业竞争力的思考.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0)
  4.王德侠.关于中小企业竞争力研究综述.经济师,2009(3)
  5.岑鹏杰.产业集群与中小企业竞争力的探讨.商场现代化,2006(7)
  (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吉林四平 136000)
  (责编:贾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314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