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绩效评价改进措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娜
摘 要:文章通过对财务管理目标的探讨,结合新经济时代对财务管理目标的新要求提出了企业应以可持续发展能力最大化为其财务管理目标,具体分析了财务管理目标与企业绩效管理特别是绩效评价的关系,明确了两者保持一致的重要性,同时集中分析了我国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关键词:现代企业 财务管理目标 绩效评价 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7-254-02
一、财务管理目标与企业绩效管理特别是绩效评价的联系
有关财务管理目标的问题以及绩效管理和绩效评价的问题在理论界和实务界已经做过了大量的探讨,但是就两者关系的研究似乎很少有人涉足,笔者认为这个问题十分重要,它直接关系到了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和企业绩效管理的实际效果特别是企业绩效评价的科学性,具有很大的经济意义和理论意义。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是应当注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强调两方面的内容:首先,目标的动态性即对目标的设定是一个不断修正和更新的过程,它追求的是一个持续健康长久的发展周期;其次,目标的全面性即不仅包括发展盈利能力而且包括发展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社会贡献能力和成长能力等。下面就从动态性和全面性两个角度具体讨论两者的关系:
1.从动态性看二者的联系。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实际上是企业在近期与远期财务管理目标的博弈。在这里我们应该考虑企业的承受力,即什么样的发展速度和模式对企业而言是最佳的。利润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强调抓住眼前的机会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从而使企业规模以最快速度壮大。当然,这种观点强调了企业对市场的适应能力以及对机会的利用能力,但是,它的弊端也是不能被忽视的。因为它并未充分考虑企业的承受能力。因此,可持续发展目标指导下的绩效管理方法有效地弥补了在管理方法上的短视。当然,这种管理体系下的绩效评价体系在兼顾了长期与短期的评价指标之后,其科学性也大为提高。
2.从全面性看二者的联系。我们可以把利润最大化及其在此基础上完善改进的股东财富最大化归结为财务管理的单一目标,因为它们都是基于谋求最大收益为基础的,而在单一目标论者看来,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企业的盈利能力,因此可以把单一目标论的各种观点归结为盈利能力最大化。虽然强调盈利能力的重要性并以盈利能力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单纯强调盈利能力最大化的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因为任何一个企业都处于复杂的社会关系网络中,各种社会关系都会不同程度地制约或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如果不承担社会责任,不能妥善地处理各种社会关系,不但得不到社会的支持和回报,还会受到社会的惩罚。失去社会支持的企业,必将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这将会使其生存和发展举步维艰。单一目标指导下的企业在绩效管理的过程中只注重自身利益特别是盈利能力的发展而忽略了其他利益主体尤其是企业对社会责任的履行。而这种绩效评价体系也往往只强调财务指标而忽略对其他非财务指标的设计和使用。企业盈利能力和增长能力是结合在一起的,而且企业能力包括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社会贡献能力和成长能力等,在这里尤其要强调社会贡献和成长能力。因此,财务管理目标既要突出经济性,又不能仅限于经济性,它必须有助于企业主动履行社会责任,追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步化。由于参与企业的利益主体不仅包括股东、债权人,而且还包括经营者、雇员、消费者、政府等,这就要求绩效管理不可能简单地等同于实现任一利益主体的利益,而是要实现所有参与者的利益的综合,它是所有参与者共同作用和妥协的结果,因此,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绩效管理体系应当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在满足企业利益需要的同时要强调企业对其他相关利益主体的相关利益的满足,从而实现企业的良性发展。由于企业的社会效益和增长能力不能完全通过财务指标来实现,因此在绩效评价指标的设计过程中要注意对非财务指标的设计,给予其客观的权重,充分发挥非财务指标在绩效评价体系中的作用。
二、现行企业绩效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
1.过于偏重财务评价。现行的诸多企业绩效评价方法中所使用的指标大部分是财务指标,只有很小的一部分评价指标是非财务指标,使评价体系难以全面、真实地反映企业绩效。过多地采用财务指标必然导致以下弊端:(1)单纯的指标体系使企业盲目追求高财务指标,更加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容易使企业经营产生短期行为。(2)财务指标较多地受到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导致对企业绩效的评价难以完全真实地反映客观实际。
2.已设置的非财务指标不够完善。(1)在现行的绩效评价方法中,非财务指标都是评价指标,没有给出计量方法,主观随意性较强。如企业领导班子基本素质、产品市场占有能力、服务满意度、基础管理水平、在岗员工素质状况、技术装备更新水平、服务硬环境、行业或区域影响力、企业经营发展策略、长期发展能力预测等非财务指标,没有一个是可计量的,只能通过定性分析得出结果。(2)现已设立的非财务指标还不够全面。如没有考核企业的信誉状况,未能充分反映企业与客户的关系等。
3.评价体系在权重设计上仍然沿用了传统的固定权数的方法。权重设计应当充分考虑企业绩效评价主体的具体要求,依据受托责任理论,绩效评价主体应当包括国家管理机构、资产所有者、重大利益相关方及企业自身。对不同的利益主体各个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是不一致的。
三、现代企业绩效评价方法的改进建议
总的来讲,应当努力建立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相适应的企业发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企业发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该是一套能够充分揭示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内在规律,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又互相补充,能确保企业长远发展目标实现的指标群体。在这个指标群体中,设置哪些指标,如何设置,既关系到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实用性,更关系到企业发展方向调整,影响企业发展的进程,因此,设计科学、系统、基于“发展”导向的企业评价指标体系,是正确评价企业发展绩效的前提与基础。
1.重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平衡。(1)财务指标的短期性与非财务指标的长期性可以互补。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结合,一方面肯定了企业的短期经营业绩,另一方面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过度损害企业长期利益的短期行为。(2)财务指标反映的是经营的结果,非财务指标反映的是经营的过程。结果和过程必须统一,如果企业经营过程的效率提高了,也即非财务指标提高了;而其结果并没有改善,也即非财务指标并没有提高,那么,企业的决策者必须对其战略进行检讨。(3)由于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结果具有某种关系,也由于非财务指标结果可来源于多方面,并不依赖财务部门,如市场份额可从有关社会调查机构获得,因此,非财务指标的存在提高了对财务指标玩数字游戏的风险,从而提高了财务指标的准确性。(4)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是企业经营目标与手段的统一。出色的财务成果是企业经营最重要的目标,没有财务上的成功,实现企业的其他目标,如承担社会责任等就无法谈起。
2.增加设置并尽可能量化非财务指标。(1)增设反映企业信誉的非财务指标。企业信誉主要体现在及时偿还债务、交付货款、发运货物及质量与承诺相符等方面。(2)增设反映客户的非财务指标。企业的使命是为顾客创造价值,因此企业应树立顾客观,顾客观有助于经理人员将特定顾客与以市场为基础的战略迎接起来,以创造更多的未来财务收益。(3)尽可能量化非财务指标。虽然定量分析中收集、整理数据比较麻烦,且有一些不便于量化的因素,但指标只有可计量,才能保证评价标准、评价过程和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因此,应尽量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科学地使用定量分析法,使非财务指标能计算出或以其他有效的方式取得明确的数字结果。事实上,信息时代的高科技环境,使得工业时代望尘莫及的计量非财务指标评价的建立成为可能。
3.建立多重权重的评价体系。企业绩效评价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应该是多层次、多元化,既要满足国家管理当局宏观调控的需要,又要有利于债权人对企业的客观评价,还要有利于企业自我评价和考核。而这些相关利益者关注企业财务状况的着眼点不同,所以,企业绩效评价不宜采用固定权重值。在建立不同的权重体系时,首先应考虑需求主体的不同,如政府管理机构、债权人、投资人、企业自身等;然后再考虑不同行业的区别,如工业、商品流通企业、施工企业、IT行业等。多重权重体系,应明确规定每个具体权重体系的适用对象及适用情况,并在发布企业绩效评价结果时,对所采用的权重体系予以充分披露。
4.重视信息技术在绩效评价方面的重要作用。新经济的一个主要特点是以信息网络为技术手段。由于电脑的广泛运用,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使得信息共享已成为可能,为建立新的绩效评价体系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性。新的绩效管理体系对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有较强的依赖性,例如,按照平衡计分法的绩效管理模型建立的指标体系,需要处理大量的财务、运作流程及市场的数据并使信息在企业内部快速的流动,才能使绩效指标及时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提高经营绩效反馈和调整的效率,缩短企业响应市场变化的时间。目前我国的大中型企业纷纷建立ERP,实际上也正是对这一思想的肯定和应用。
5.重视绩效管理指标特别是绩效评价指标的创新。我们应当借鉴而不是生搬硬套当今世界流行的绩效管理创新方法,因为西方创设的先进的绩效管理方法是与西方的经济体制、经济传统以及经济法规相适应的,而在这些方面我国企业与西方企业有很大的不同。实践证明,生硬地套用西方先进的绩效管理方法并未使企业获得预期的经济利益,这也是我们讨论的企业绩效管理存在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必须结合我国国情和我国企业的自身特点去建立适合于我国企业的绩效管理方法特别是绩效评价体系。
四、结论
通过上面的讨论,初步分析了企业在确定财务管理目标过程中的弊端,采用绩效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绩效管理特别是绩效评价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联系,强调了可持续发展的财务管理目标的重要地位,它实际上是联系绩效管理(特别是绩效评价)与企业发展目标的桥梁,是解决绩效管理应用问题的关键所在。鉴于这个题目的实用性和它的经济价值,希望我国的企业界和学术界能够更加重视这方面的创新和研究,创造出适合我国国情和企业的绩效评价方法和指标,从而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贾建锋,赵希男,孙世敏.基于比较优势的组织绩效评价方法及实证研究[J].科研管理,2011(2)
2.孙永风,李垣.企业绩效评价的理论综述及存在的问题分析[J].预测,2004(2)
3.赵希男,朱春红,王奇.社会对企业的评价研究[J].管理评论,2005(9)
(作者单位:东营市市政设计院 山东东营 257000)(责编:贾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317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