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构建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标准一致性模式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岳璞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会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以我国目前普通高等教育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与社会的期望存在的差异为切入点,围绕普通高校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指出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构建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与需求标准一致性的人才培养的思路。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 人才培养 培养目标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4-127-02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各高校就本科毕业生的解决问题能力不强、创新能力差和不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等问题在人才培养目标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改革和探索,也尽可能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表现出学生成才每一环节的社会的要求。然而,在目前人才招聘过程中,我们经常看到用人单位提出“招聘×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会计人员”这样的条件,让应届的学子们感到无奈,也让从事会计学专业教学的人们深思。是企业招聘倾向存在问题?还是我们的培养模式与规格出现了问题?是什么原因让我们高校辛辛苦苦用了四年时间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认可?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经济进程的推进,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与此同时,高等学校的会计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矛盾也在不断突出,具体表现为“量与质不匹配”的结构性矛盾。前程无忧人事管理顾问、《人力资本》主编杨勤女士曾指出:从全国来看,目前会计从业人员中,普通的财务人员供大于求,已经呈现出疲软的态势,而高级的会计从业人员却十分短缺,未来的5年里,高级财务管理人员缺口达到60%。可见目前普通高等教育的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与社会要求的期望有着较大的差异。
  二、目前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特点与不足
  普通高校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往往定位于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是面向大企业、上市公司,兼顾会计科研、教学的高级“应用型”人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壮大,毕业生今后面临的“将是一种多元性的和开放的工作”。经济全球化使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交往越来越频繁,新业务也不断出现和日趋复杂,也将不断提升对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和内在的能力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传统的记账、报账式会计已经不能满足发展后的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市场对会计人员内在素质的需求必然上升到一个战略高度。
  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应用性具有单一性。在对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方面,尽管都突出了应用性,但基本是基于会计职业岗位的单一定位,偏重于教育会计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全面性和单一会计知识的应用能力,忽略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会计工作的目标之一是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提供有用于经营决策的信息,而现在的会计人才培养方案普遍没有工程或商业背景做铺垫,学生不了解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只是简单地强调会计教学要以会计操作和会计实训为主,其结果只能是经济业务的数字核算,很难对企业的经营过程进行深入的分析,学生虽然学会了怎样编制分录、报表,但在如何利用这些信息帮助解决日益复杂的企业与会计问题方面则显得不足。培养出的也仅仅具有会计操作能力的“专门应用型”人才。这种培养目标定位强调的专业应用性,必将难以应付不断变化的人才市场需求,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没有错,但人才培养方案没有很好地体现出实现目标的过程。
  2.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应用性具有混淆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相对于研究型人才而言的,与研究型人才培养注重理论性知识比较,应用型人才培养更注重应用知识,强调技术的应用,强调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必须围绕应用型创新人才知识、能力、素质和谐发展的目标要求,以能力培养为中心。构建重视基础理论和创新能力、强调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的人才培养方案。而目前的现实是会计学人才培养方案过分强调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混淆了会计学本科层次应用型教育和高职高专应用型教育的概念。会计学本科层次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除了具有会计核算的基本能力以外,还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综合应用能力、职业判断能力和决策能力。只有把应用型人才和研究型人才的培养相互融合,才能形成学生的持续发展能力,才能体现和反映科学研究的科技生产力的性质。研究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在工作中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辨证统一关系,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的关系,就如同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同样重要,缺一不可。两者只不过是在工作中的分工不同而已。故会计学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工作仍是智力型和创造性的,是高级人才的培养,其工作的性质同样是“动脑”,而不是“动手”,动手只不过是动脑的外在表现。而不像高职高专毕业生那样毕业后去从事某一岗位工作的所需的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重复性”的动手操作能力。
  3.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应用性缺乏实用性。目前,本科会计实践教学环节主要通过校内模拟练习和校外实习来完成。校内实际操作练习基本停留在账、证、表的填制和基本业务的处理上,实践教学的应用层次处于最基本的没有任何公司经营背景下的会计核算层面上。本科实践教学与高职高专学校没有显著差别,深度和广度也难以达到本科会计培养目标的要求。校外实习是有利于学生在毕业后迅速进入角色的关键。而目前的现实是,尽管每个单位在招聘会计人员时都要求有实际会计工作经验,每个企业却都不愿接纳会计专业的学生进行岗位实习,这一方面固然是由于会计信息的特殊的私密性,另一方面也体现出每个单位都不愿为新人培训付出过多的培训成本。整个实习过程,学生很少有机会真正参与企业的全面的会计工作,实习环节流于形式。另外,本科会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应遵循本科人才培养规律,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应用型本科会计教育的核心和立足点。而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往往认为重视实践教学就是增加实务操作的学时,把实务操作作为应用能力培养的主要教学内容,不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相互渗透,过于强调机械性的模拟,因此达不到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目的。学生沿着教师制定的路线去完成实践任务,“被动实践”窒息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自然也就难以提升学生日后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4.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应用性缺乏通用性。近年来,我国的会计制度建设打破了过去按行业划分会计的习惯,普通高校的会计专业和课程建设也淡化了行业会计的界限。改革开放初期,工业企业会计人员的需求一直是主要需求,为了迎合市场,工业企业会计一直是我国普通高校会计专业进行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主要素材或研究对象。学校在会计专业学生强化和突出专业技能应用性时,更多地是从工业企业会计核算方面着手,而忽略了专业知识的拓展。现代会计业务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综合性,在一个完善的资本市场上,会计的功能不仅仅是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更多的是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企业更需要具备经营计划和控制系统设计、问题诊断及相应管理知识的综合人才。目前部分高校的解决办法是设置了一些不是很规范的专业来解决这个问题,如国际会计、交通会计等,这样过细的划分不仅反映出高校在学科设置上为了学生的一时就业表现出的急功近利,而且反映出了对会计学这门学科理解上的偏差,即有将会计学简单理解一门技术性的算账之学的意味。这种理解必然会反映到人才培养方向的定位上,具体表现为专业划分过细、自然及人文类课程不受重视等现象。这种所谓的实用性和社会需求的相关性实际上是以牺牲通才教育和创新教育为代价的,是一种忽视了会计应用型人才多元化通才教育长远目标的短期做法。

  三、构建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与需求标准一致性的模式的思考
  构建会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标准一致性,需要高校的会计专业以就业为导向,发展应用型素质教育。一方面,要提高会计专业的办学质量,结合地域特点,突出办学特色;另一方面,切切实实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岗位技能及综合能力,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会计应用型人才。
  1.以优化课程结构为重点,以能为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为目标,构建以会计学科与会计职业双主导的课程体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双主体的教学方式为主要内容的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规范,关系到教学过程的组织和教学资源的配置。方案的每一次修订,都应该是人才培养观念的一次升华。社会需求决定人才的类型,由此才产生专业培养目标。所以,应用型教育不仅有职业属性,还有学科属性。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应包括以提高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为目标的理论教学体系,以提高基本技能与专业技能为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和以提高综合能力和拓展专业外延为目标的综合素质体系三个方面的内容。要想真正达到这一目标,就要依托会计学科,从会计职业的角度整合教育过程与教学过程,整合会计职业所需的知识与相关学科的知识。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主要通过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两个子系统来表现的,专业设置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人才培养的业务规模和职业方向,也体现了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的变化,具有很强的社会适应性。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模式中的硬件与实体部分,是学科专业培养质量标准的具体化,是反映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在课程体系中体现“必要、充分和可能”的课程设置原则,在课程结构上构成“基础平台+专业平台”的平台化架构、形成“专业基础+专业主干+专业选修+专业方向选修+跨专业选修”等模块化、纵向化和职业化的培养体系。即在会计专业这个大平台基础上,根据学生的成长要求,结合社会的发展要求,在原有专业内选择,实行有针对性的分流培养。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特点和培养目标的要求,以“基本会计学科理论+专业方向拓展”的方式满足社会的需求,避免不规范专业的设置,保证人才的基本规格和多样化、个性化发展,通过分流培养,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另外,从就业目标上看,我们的培养也应当有所定位,在这个市场细分的时代,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适合不同类型的企业。所以根据具体情况对就业的目标细分,设计出不同专业方向的选修课和跨专业选修课。通过适当加入商业或工程背景方面的课程,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公司的商业运作与经营过程,拥有兼顾商业运作和会计事务的能力,为今后在会计师岗位上有出色的表现打下基础。
  2.重视培养“双师型”教师,提高教师科研能力与实践能力。教师队伍是应用型人才教育的主导者,也是应用型人才教育的实践者,要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从事会计教学的教师除了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和相关专业领域方面的综合知识外,还必须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否则,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就是一句空话。
  教学与科研是学科、专业建设的两翼,我们要改变目前重学历、学位、职称的虚增长的现象为重学历,更重能力。教师在高质量完成教学的同时,必须围绕地方经济建设、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开展研究,通过科学研究不断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利用科研成果促进教学内容不断更新,真正实现“以教学促科研,以科研促教学”。教师的教学和科研相结合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职能的重要平台和有效途径。这不仅能为学生提供稳定的校外实训、实践基地,而且还对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专业课的实践教学、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等都具有很强的支持作用。教师通过双师资格的取得和对企业经营运作等环节调查,可以不断完善和充实教学内容,也会给予学生更多具有针对性的指导。通过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会有更好的综合性、灵活性。
  3.改革实践教学方式,缩短校外实习课时,提高能力培养效果。为了缓解学生在校期间实践锻炼越来越困难这一矛盾,建议把实践环节的大部分内容搬到课堂,通过尽量接近实际情况的情景教学这种方式来解决。即在不涉及企业商业机密的情况下,通过实景拍摄与电脑模拟等手段将实际工作流程转化为声像资料,建立实习基地声像资料库,这是基于现在技术条件下的校外实习基地合作的特殊“仿真”方式,也是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判断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协作能力的有效手段。当然这项工作是复杂的,应该在有关部门论证后多院校实施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3.适当增加专业培养计划的灵活性,提高社会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满意度。应用型高等教育是与社会人才需求联系最紧密的高等教育。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职业能力要求和职业岗位的设置将随之发生变化。而现在的高校人才培养方案是学生还没有招,而方案却早已确定,而培养的人却要在四年以后与社会对接。因此,社会要求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在专业方向、专业课程及选修课程设置上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应具有能够适应社会需求变化的调整环节。专业培养计划的这种灵活性应体现在密切关注市场需求以市场为导向,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的弹性教学环节上。为此,我们的教育观念还要进一步开放,有组织、有计划地定期进行市场调研,及时了解人才市场变化,把握企业的需求,以便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重新界定人才培养规格。
  4.将学历教育与会计职业资格教育相结合,构建复合型理论教学体系。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职业资格考试已经波及高校校园,在招聘现场也经常会看到有××会计资质证书优先考虑的现象,这从某个角度说明了企业对用人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对本科学历教育的冲击和挑战。对此,我们不能一味拒绝、也不能无动于衷。在人才培养上,除了注重专业知识外,还要坚持大实践培养观,围绕会计职业资质认证,在人才培养方案上体现出夯实专业基础、体现学科交叉、注重个性发展、结合资质认证、强调实践环节的思想,构建出以强化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的“本科基本规格+实践动手能力+会计资质认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将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与ERP资质认证、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等与会计专业相关的资质认证紧密结合与协调。也就是把会计职业资格教育融入到会计学历教育,这不仅不会淡化高素质高级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而且会更加突出会计毕业生将来胜任岗位的核心课程,也会优化应用型会计人才模式,进而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高级应用型会计人才。
  普通高校人才的培养与社会之间有着某种契约关系,即为社会提供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否则就会失去存在的价值。会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期望的差距如同理想和现实之间总会有所差异一样,而且这种差异是难以消除的,努力缩小普通高校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差异则是现实的选择。
  
  参考文献:
  1.施海丽.高素质财会专业毕业生培养路径探讨.会计之友,2007(4)
  2.贝洪俊.基于核心竞争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3)
  3.孟焰,李玲.市场定位下的会计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改革――基于我国高校的时间调查证据.会计研究,2007(3)
  4.张浩良.会计教育改革新视角:学科和职业双主导.会计之友,2008(1)(上)
  (作者单位:黑龙江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27)
  (责编:贾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322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