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应用型本科院校实验中心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吴远征

  摘 要:实验室的工作水平是衡量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发展实验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更存在一系列有待改进的问题。通过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实验中心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对实验中心管理的改进方法展开了探讨,以期对高校实验教学的改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 实验中心管理 问题 改进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8-134-02
  
  一、引言
  实验室的工作水平是衡量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应用型本科院校实验中心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常规的实验教学是对于理论课的重要补充和发展。通过建设体制规范、管理科学、手段先进、仪器设备先进、资源共享、开放管理、绿色环保的实验中心,对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提供了条件保障。
  二、实验中心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为了进一步推动高等学校实验教学改革,促进优质教学资源整合与共享,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教育部2005年启动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和评审工作。各省陆续开展了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对高等学校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各高校实验室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特别是部分侧重于应用型建设的本科院校,实验室建设进行了大量的投资,仪器设备和其他实验条件取得了很大的改善,使得实验教学的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然而,各个高校在实验中心建设的过程中良莠不齐,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验中心建设体制不合理。实验中心建设涉及到高校教学和行政方方面面的相关部门,如教务处、设备处、后勤处、基建处等,而一般的实验室建设任务基本上落在具体学院的实验中心教师身上,实验中心主任要协调学校各个部门,分散大量的精力用在各个部门日常工作的协调上。具体到各个学院,实验室的建设又涉及到实验中心和其他系部(或教研室)的协调。特别是对于专业型实验室建设,由于实验中心一般涉及到多个专业,而实验中心教师又不可能对于涉及到的各个专业实验室里的专业要求都很精通,导致实验中心和各系部负责人之间也要进行大量的协调工作。
  2.教学仪器设备陈旧落后,更新速度慢。现代实验教学用到大量的计算机硬件设备和专业教学软件,这两类设备作为实验教学的基本保障需要能跟得上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而由于硬件和软件更新换代的速度很快,导致实验教学仪器设备需要及时、不断地更新。而现实的问题是依据现有的大部分高校的实验仪器设备报废更新规定,一般的硬件设备的更新报废年限在5-8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而计算机硬件的更新换代时间一般在一年半到两年,网络设备的更新换代速度甚至达到了一年到一年半。传统的设备更新规定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实验教学的需要。
  3.实验中心教师队伍理论和技能素质有待提高。特别是对于很多本科类院校没有把学术水平和技术水平都很高的教师充实到实验室岗位,实验中心专职教师学历和实践经验普遍不足。尤其在承担实验教学方面,由于理论功底不够在承担实验教学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亟需进修提高。在管理技能方面,鉴于实验室硬件、软件设备更新换代速度较快,对于实验室专职管理人员就需要不断地提高技能水平。但现在大部分学校实验室日常管理工作繁琐,教师进修时间不能得到保证。
  4.实验中心硬件和软件条件比较差。各高校近年学生扩招,招生规模提高很快,很多高校在新校区建设上进行了巨大投资,使得很多学校背上了巨额的债务负担,导致用在实验室建设上的资金太少,导致原有的实验设备数量和规模的扩展速度不能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实验环境条件整体亟待改进提高。然而,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起点低,学校资金紧张,投入不足,使得实验教学条件远远不能满足实验教学的需求。
  5.实验室日常管理制度不够健全,无法实现规范化的管理。由于管理制度不到位,或有制度不执行等,外加实验室人员缺乏等,实验室日常的管理不能有序开展,相应的整理、整顿、清扫无法及时进行,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纷繁复杂的日常管理。
  三、实验中心管理模式改进探讨
  1.注重制度建设,实行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实验室的建设结果的好坏根源于实验室建设制度的合理与否。构建适合实验室发展的实验室规划建设制度和日常管理制度是实验室建设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实验室的建设需要建立以教学需求为主导的规划和建设体系,以所在学院为主体,学院院长牵头学院内部实验中心与各教学系部,协调实验中心和各系部之间在实验室建设思路和要求上的差异。充分发挥学校各部门在实验室建设过程中的积极性,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尤其在项目立项建设之前应广泛参考部分学校已经建成的实验室的效果,多方面听取意见,聘请专家提出专业性的意见与建议,以防实验室建设过程中和建设完成后出现与预期有较大的差异或不能满足实验教学开展的问题。
  2.调整实验项目,优化实验课程体系。根据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结合学科和专业发展及人才培养的新特点,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整体规划和优化革新,构建相对独立而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将各个实践实验教学环节通过合理配置,按照不同的模块、以不同的课程(项目)、按不同的层次安排独立的实践实验课程,形成由课程单项性实验、课程综合性实验、专业综合性实验、专业设计性实验、创新创业设计组成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项目体系;并形成由基础操作性实验、综合性应用、创新设计型实验所组成的实验教学功能体系,为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搭建坚实的平台。
  3.加强教学研究与创新实践,提升实验教师理论和实践能力。鼓励实验中心教师积极开展教学教改研究,参与到科研和教学工作中来,利用科研机会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并鼓励实验教师积极参与业余培训,及时充电学习。同时把高水平的教师通过各种方法充实到实验教师系列里来,提高实验教师整体实力和水平,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的开展提供良好的师资队伍。
  通过与企业合作的方法、带领学生参加各项竞赛的方法,使得实验教师积极参与到实践教学过程中来,不断提高实验教师的实践能力。这样不仅提高了实验教师的实践能力,也使得学生在参与竞赛,到企业实践等的积极性得到提高,扩大学生实践教学的受益面。
  4.拓展融资渠道,加强实验室设备的投资与升级。加强学校投资不愧为实验室设备更新换代的有效途径。除了学校对于实验室的日常建设投资外,还应积极抓住现在国家以及各省对高等学校投资的大好时机,积极挖掘学校各实验中心的创新点,努力开展实验创新,努力申报各种实验室建设项目,取得更广泛的实验室建设资金支持。校企合作的方法为学校实验室建设提供了一条很好的途径。学校占有很好的智力资源,而企业正好需要学校培养的各专业人才,通过引入企业与学校共建实验室的方法,既可以为企业定向培养相应的专业技术人才,又为学校带来了软硬件的投资和学生、实验教师实践的平台。
  5.建立开放式实验室,开放实验内容。建立开放型实验室,对于学生全面掌握理论知识并融入实践,同时提高实验动手能力,培养科学思维方式、科研作风及创新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实验室的整体效益和自我发展能力,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应从学校整体出发,打破部门、学院之间的分割状态,充分发挥多学科综合优势,利用现有的各学科实验技术条件,为人才培养、科技发展、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服务,向校内和校外有条件的开放实验室资源,实现现有资源的共享,实现实验室有限资源的效益最大化,同时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宽松的实验和研究的环境,在这样的创新的实验环境中,让更多的学生有了展示自我的空间,有了敢于思考,敢于设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环境。
  四、结语
  实验中心的建设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向“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方向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时间平台。解决实验中心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规范管理、优化课程、提升师资、加强投资、开放管理等改进实验中心的软件、硬件管理,力争把实验中心转化为学生实践实验的教学基地、跨专业学生拓展性综合训练基地、创新创业人才的孵化基地。
  [基金项目:金陵科技学院2009年校级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学科实验教学研究与实践”]
  
  参考文献:
  1.宋晓平等.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模式的创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
  2.陈小宁.高校实验资源管理体制创新初探[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20(4)
  3.苗戎,郝存江,张柏丽.高等院校实验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中医教育,2008(6)
  4.陆冰,斐东.西部高校建立开放型实验室的探索与实践[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
  (作者单位:金陵科技学院 江苏南京 211169)
  (责编:贾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337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