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院校社团开设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学生社团在高职院校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代替的作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是高校学生学有余力之外的素质拓展课程。根据我院近年来社团开设现状,发现社团开设存在有开设数量与质量、学生与教师作用、延续性与创新性、课程补充性与排它性之间的矛盾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一些改进对策,以供讨论。
  关键词:高校社团;传承能力;创新;实践
  高职院校学生社团是其隐性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不可或缺的途径,高职院校社团文化是其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有效方式,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目前,各高职院校开设的社团基本上存在数量多、质量低;教师主导性较多、学生发挥作用少;社团延续性强、创新性弱;课程补充性明显、排它性不足等一系列问题。本文以常州工程职业学院为例,针对这些缺点进行必要的分析和探讨,试图给出解决的方案或建议,供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者、辅导员及开设社团的教师同行参考。
  一、社团开设存在的问题
  1.1社团开设的数量多,但是高质量的少
  当前,各个高校开设社团的数量都比较多,高校主管部门也对开设社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指导意见,各级学生会组织对开设社团也一直持有鼓励的态度。社团负责人在教师指导下,都能积极准备,在每学期开学期初招新纳旧,煞是热闹。然而,大部分学校对开设的社团都采取了宽松政策,只要学生和教师积极申报,基本上都能按期设立,呈现一种“欣欣向荣”的现象。由此,出现社团开设数量多、但是具有一定质量的却并不多。
  1.2社团开设过程中教师主导性较多、学生发挥作用少
  社团开设到底以教师为主,还是学生为主,一直有不同的争论与看法。长期以来,教师作为社团的灵魂,起着主导性的作用,而学生社团负责人在社团中往往只起到召集人的作用。教师和学生在社团中的作用,一部分取決于教师的工作方式方法,另一方面也取决于社团负责学生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教师与学生相比,一般都比较强势,喜欢干涉社团活动,学生往往只是帮助看管,发挥作用较少。
  1.3同一社团开设的内容与主题延续性多,但是创新性少
  由于教师的业余时间少,能力提升空间有限,加上学院对教师考核的重点不在社团工作。大部分教师不太可能投入很多时间去研究社团的发展、社会的需求及学生兴趣的变化,所以,社团一旦开设后,活动主题和内容会很长世间保持不变。尽管教育部、教育厅及各个院校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双创要求,但是如同教师日常授课内容一样,大部分教师不能、也不愿意花大力气去研究、创新的内容。以至于社团成员年年变,但是活动内容却万年不变。
  1.4社团属于课程补充性质多、排它性少
  现在很多社团开设的主题明显带有课程体系性质,属于课堂教学的延伸。大部分老师并不一定具有很强的其他学科或业余爱好,但是为了完成学院的考核要求,临时起意开设了社团,或者跟风开团。在选择社团活动主题时,难免出现理解偏差,将课堂教学内容改个名称申报,待到开设时,仍然做自己擅长的教学。社团的性质属于素质拓展,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的业余爱好,而不应成为是人才培养方案的补充。如果我们将社团看成课程的延续,那么就和社团开设的初衷背道而驰了。
  二、问题讨论与解决
  2.1要优先保证社团开设的质量,通过加强过程检查与最终验收,避免滥竽充数的社团
  由于各种原因,社团负责人及指导教师在社团开设后期的投入和热情不能尽如人意;部分成员由于课业的原因,对社团的热度越来越低,社团质量随之慢慢下降,虎头蛇尾的社团比比皆是。有的社团只有在招新的那段期间,组织过几次活动,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之后就没有再组织过活动;有些社团为了扩大影响力而放低门槛,只要学生报名就可以直接加入,学员良莠不齐,质量越办越低。
  有鉴于此,从2014年起,我院学工处及二级学院学工办出台了考核办法,除要求填表申请外,还要进行社团申请答辩。答辩内容包含社团开设宗旨、开设计划、预期成果等。只有符合社会发展方向和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社团才能进入到校级层面开设,一般的社团只能面向二级学院开设,或者被否决。
  在社团开设过程中,学校及二级学院也加强了过程考核,定期不定期的进行巡检,有力地促进教师和社团负责人在社团活动中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保证了社团开设质量。
  据统计,仅2018年上学期,学院共对56个一级社团及308个二级社团,开展了196次的检查,发出近3500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3149份,提出整改意见达754条,收到整改计划261份,有效促进了各级社团的质量提升。
  2.2要以兴趣和素质教育为中心,加大学生在社团课程中的自我管理作用,逐步降低教师在社团中的作用
  教师作为负责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质量把关、加强社团活动效果、保证连续性的作用。而以学生为社团负责人,则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管能动性作用,并且利用学生业余时间较多、与时代潮流结合紧密的特点,对社团活动的开展有一定的鲇鱼效应。
  笔者以为,社团之所以是课外活动,就是要以学生兴趣爱好为出发点,教师与学生存在年龄、精力、上的很大差异,教师擅长教学和管理,学生了解同龄人的兴趣爱好和沟通方式,要发挥两者的长处,通过社团活动,培养一批有能力、会管理、善沟通的社团负责人,在坚持正确办学的前提下,让更多的社团学员从中收益;要加大宣传力度,让社团内成员真正理解所在社团发展的方向,要让社团负责人与成员之间多交流,给同学们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也让他们融入到社团中来,学到知识,结交友谊,取得成果。
  2.3指导教师要做好社团骨干的培养和社团主题活动的延续工作,同时要积极开展必要的创新、改革
  当前,中国的经济发展较快,社会变化日新月异,对教师要求越来越高;新媒体时代的带来及以90年代末期为主的学生,催生了新的需求。仅仅依靠70后、80后,甚至60后老教师创新,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没有创新,就不能形成足够的吸引力。新的时代推动了新的需求,一切都因时代而变。   我院在全校开展社团负责人的选拔与考核,要求负责人不仅具有一定的兴趣特长,还要有一定管理能力和自我约束力,要求负责人是班干、团干或学生会干部之一,党员或入党积极分子优先考虑。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社团的延续质量和创新。
  同时加大社团考核力度,将“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提到一个新的层面。学校主管部门在两级学生会均设置一个社团管理部门,负责社团的日常管理、考核工作。通过采取每周一报等形式,将相关资料、视频、照片上报给学生会,并定期公布。对于那些滥竽充数的社团,达到相应解散的分数时劝其解散,若社团负责人能保证对社团做出整改,视情况而定,再对其社团进行一次考核。要求各个社团在保证社团主题活动的延续的基础上,开展一定的创新活动,每学期都要一定数量的拓展活动,既能保持社团的延续性,也能积极征求社团成员建议,通过集思广益对社团进行必要的改革,提高了社团的时代特征和吸引力。
  2.4社团课程不是人才培养方案课程的补充,它与理论课程具有一定的排他性
  社团课不是副课,更不是理论课的课外活动。社团课主要是为了丰富大学生的业余活动,是为了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个人情商和团队合作能力,是实现学生自我发展和价值的平台。社团学员应当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到知识、提高技能、丰富阅历。
  我院在發布社团申报通知中,已经明确要求,凡是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已经开设的课程,均不得再以社团形式开设。对于通过审核的新设立社团给予一定活动资金,以鼓励教师积极开展课外活动的研究,提升社团科目的能力,避免新瓶装旧酒我们先后开设了cosplay课程、抖音制作与发布、校园微电影制作、新媒体应用研究、大学生电商及创业活动等新课程,既紧跟了时代变化,也补充了课堂学习的不足,受到学生的欢迎。
  结语:总之,高校社团文化对丰富校园文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必须正确看待目前社团发展存在的问题,坚持与时俱进、运用科学发展观、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发挥我们的主管能动性,一切以培养学生兴趣爱好为目的,采取有效措施,促进高职院校社团全面、健康、有序地发展,培养符合社会需求、政治正确的学生。
  参考文献:
  [1]范彩彩.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管理.
  [2]杨星.高校社团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以江苏大学为例[J].文化创新与比较研究
  [3]项炜.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管理
  作者简介:潘书才,男,汉族,籍贯:江苏扬州,生于:1972-10,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职称:副教授 高级工程师 大学学历,研究方向:主要从事建筑工程管理及建筑安装工程咨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559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