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节能视角下房地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谢 颖 李 慧
摘 要:文章就房地产业的节能发展作了前瞻性的分析。根据国内房地产业建筑节能研究现况及节能潜力,探究了节能政策实施中遇到的障碍并提出低碳时代更适合我国国情的建筑节能减排对策,为房地产业低碳节能的新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房地产业 低碳节能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6-217-01
目前,全球房地产业的建筑能耗占到全球终端总能耗的40%,在当前世界经济向低碳经济模式转型的背景下,房地产业面临着发挥房地产建筑节能的优势,实现低碳减排的要求。房地产业的节能,发展对于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意义重大。
一、我国房地产业建筑节能现状
目前我国房屋数量为400亿m2左右,从建筑规模看来已超过所有发达国家。预计到2010年底,全国房屋建筑面积将为686亿m2。但是,目前我国建筑节能面积为2.3亿m2,在每年近20亿m2的房屋竣工面积中,只有3%是节能建筑,即97%是高能耗建筑。房地产业在能源总消费量中所占的比例已从上世纪70年代末的10%,上升到近年来的27%以上。房地产业已经成为能源消耗的主要行业之一。同时,我国建筑能源利用效率也很低,单位建筑能耗比同等气候条件下国家高出2~3倍。
二、建筑节能政策实施及其瓶颈
1.现有政策。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了以节能50%为目标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体系,部分地区执行更高的65%节能标准。2008年《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民用建筑节能标准体系已基本形成,基本实现对民用建筑领域的全面覆盖。在国务院办公厅《2009年节能减排工作安排》中又新规定,2009年底施工阶段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比例提高到了90%以上。
2.政策实施中的不足。
(1)部分标准规范不健全。关于建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的综合性标准规范体系仍未建立。我国现行的节能标准只涉及到设计阶段,内容只包括降低供暖、通风、空调的能耗,对于建筑是否达到标准的节能要求并没有形成行政管理和强制性规定。此外,我国目前的标准未体现出地区差异,现行标准对部分地区过高,对部分地区则可能偏低。
(2)激励政策作用欠发挥。缺乏经济及政治方面的激励政策,政策导向作用不明显。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不高,高能耗建筑没有受到税收的限制而继续建造,严重妨碍了节能建筑投资商的积极性;对业主而言,同样没有购买使用节能建筑的优惠政策。
(3)监督管理体制尚薄弱。很多地方还未成立相应的建筑节能管理机构,或者成立起来了却由于行政隶属或行政级别关系而未能较好地履行其职能。尚未开展建筑材料和产品的节能认证,客观上影响了建筑节能产品的选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建筑节能工作的顺利开展。
(4)建筑节能技术缺创新。由于经济、技术等多方原因,我国在建筑节能技术上一直创新不足,相比房屋建造过程中的节能技术,节能建筑的检测、评估等配套技术的创新更为薄弱。这严重阻碍了建筑节能的推广和管理。
(5)能耗评估体系需完善。我国的建筑能耗评估体系相对发达国家发展缓慢,相应的制度还没有建立,目前根本没有建筑能源消耗量的基本资料,缺少住宅运行能耗和费用的核算办法,也没有一个客观的评价体系,使得节能住宅产品和市场消费之间出现了问题。
(6)节能意识待宣传。在对建筑节能的认识上,全社会从高层到社会民众普遍对建筑节能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政府大力支持节能工作的开展,但各地市的节能发展不平衡,存在很大差异。从开发商层面看,多数中小房地产企业出于建筑节能会增加住宅建设成本的考虑,对于节能型住宅的建设无积极主动性。而消费者层面,尽管有消费者已经对住宅建筑的节能问题有所关注,但是节能意识普遍不强,而且由于住宅节能与否无量化的显示性评价指标,节能住宅建筑在全寿命周期内能源费用的节省情况不能被明确了解,消费者对建筑节能的关注度相对较低,愿意承担的支出也比较低。
三、房地产业“低碳时代”节能发展的新对策
1.政策扶持。首先,碳税作为重要的环境政策工具,有利于促进房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鼓励和刺激房地产企业探索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加快淘汰耗能高排放高的落后工艺。在税收方面建议开征符合我国国情的碳税。许多研究表明,在能源系统中引入碳税是一种极具成本效率的手段。据测算,在2015年引入碳税,到2030年逐渐增加到30美元/t(碳当量),之后保持不变,将使中国的CO2排放减少30%。其次,房地产业低碳节能的发展还需要建立相应的经济及政治激励机制,制定严格的法律规定,使得低碳节能建筑的发展更加切实可行。如采用以旧换新、给予折扣率、补贴、回扣、分期付款、先用后付款、减免税等办法吸引用户购买或更换节能设备。另外,为了保障低收入家庭的福利,节约能源,可以建立低收入家庭住宅节能计划,帮助低收入家庭进行节能改造。
2.建立中国特色的低碳节能评估体系。20世纪90年代以来,达国家纷纷制定了相应的评估标准,如英国的《建筑环境评估法》、美国的《能源与环境设计先导》等。为了发展绿色建筑,我国要综合资源、人口、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建筑节能评价标准,应把市场化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转化为国家或地方的绿色建筑评估标准。用实际能耗数据来评价建筑物的节能水平,考核建筑的规划、设计、验收、运行管理、设备使用、节能改造全过程中各个系统节能工作中的绩效。这样的量化也为未来的碳税及碳交易做准备。
3.因地制宜地选用节能技术及产品。由于我国地域广阔,且各个地区的经济及技术水平存在很大差异,应该综合考虑气候特点、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等因素,采用适宜的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形成各具地域特色的建筑节能技术体系,满足消费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达到能源和资源的消耗经济合理、对环境影响最小的效果。
4.科学的节能运行管理模式。应该从业主、物业管理方、用户各方的实际利益出发,引导建立有利于节能运行的合作机制,物业的收入均应与节能管理水平挂钩。同时,借鉴国外经验,引入能源管理的第三方――能源管理公司实现建筑在运行阶段的成本达到了最小化。这对有利于消除房地产企业因对节能技术及产品了解不清带来的投资风险,减少房地产企业运行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5.推进房地产住宅产业化,实现普通住宅建设转型。推进房地产住宅产业现代化,实现住宅建设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精品型的转变,提高住宅品质,降低住宅能量消耗。在住宅设计和建造中,通过标准化、模数化、工业化住宅技术体系的推广应用,实现住宅标准化设计、工业化生产、机械化施工、现代化管理,向集约化住宅制造转变,提高住宅生产的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保效能,提高住宅建设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
四、结语
我国房地产业发展低碳经济具有广阔的前景。本文在分析了我国房地产业节能建筑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政策法规、评估体系、节能技术及产品、运行管理模式及住宅产业化等方面提出我国房地产低碳节能的发展对策。
参考文献:
1.韩凤芹.支持节能建筑发展的财税政策建议[J].财政研究,2009(10)
2.雷亮,王桂花.绿色建筑:房地产发展新趋势[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4)
3.秦佑国,宋晔皓,林波荣.关于建立中国绿色建筑的评估体问题[J].中国房地信息,2007(5)
(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责编:贾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342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