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口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比较与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青云
摘 要:近几年,中国对外贸易得到快速发展。尤其是在受经济危机影响较大的2008年和2009年,中国的出口贸易仍然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2008年出口贸易额居世界第二,2009年更是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出口数量及规模的增长是否代表贸易结构的优化以及贸易竞争力的提高。文章运用贸易竞争力指标与欧盟、美国、日本、印度以及新加坡等贸易大国进行比较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
关键词:显性比较优势 国际竞争力 出口贸易
中图分类号:F75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4-024-02
一、显性比较优势和区域显性比较优势
显性比较优势是指经济体在现有贸易结构中表现出来的优势,是一种根据现实的贸易结构来推测经济体的产业优势的方法。显性比较优势通常通过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衡量。提出显性比较优势(RCA)的是匈牙利经济学家贝拉・巴拉萨。他在1965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中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计算OECD国家之间贸易反映出来的产业比较优势。
显示比较优势指数的公式为:
其中,Xij代表i地区j类商品的出口额,Xi代表i地区所有商品的出口总额;Xwj代表世界j类产品的出口总额,Xw代表世界所有商品的出口总额。
如果RCA值大于1(意味着商品i在国家j中的出口比重大于在世界的出口比重),表示该国家在此种产品上具有显性比较优势。反之,若该指数小于1则表示该产品没有显性比较优势,或有显性比较劣势。
如果具体研究一国在不同区域中的比较优势,即采用“区域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RCA)。则国家C的产品i在区域R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定义为:
其中Xij表示i国家出口商品j的值,Xi表示国家i的总出口值;Xrj表示出口商品j在区域R内的出口值,Xr表示区域R内的总出口值。RRCAij如果大于1,则表示国家i的产品在区域R内具有比较优势,并且区域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值越大,比较优势就越显著;如果RRCAij小于1,则表示国家i的产品j在区域中具有比较劣势,并且区域显示比较优势数值越小,比较劣势就越显著。
二、中国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
中国在世界货物贸易中的地位不断得到提升。2000年出口和进口额分别居世界第七位和第八位。2008年分别提高到第二和第三位。2009年中国的出口额超过了德国,在总量上首次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出口国。在贸易总量和增长量不断变化的同时,贸易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从表1看,中国的出口贸易结构在2000年-2008年出口贸易结构总体是相似的,即以制成品为出口的绝对主体,初级产品出口大幅下降,制成品出口占出口总量比例在不断上升。2000年中国制成品出口占出口总量的88%,2008年上升到93%;2008年中国在制成品出口方面已经超过德国,成为世界制成品出口第一大国。
2000年-2008年,中国在农业和石油出口具有比较劣势,且劣势越来越明显。制成品总体比较优势不断上升,但不同类别产品表现各不相同。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有钢铁、办公及通讯设备、纺织品和服装。中国的钢铁产品在2000年-2008年间出口年增长率高达41.6%,超过欧盟钢铁对外出口额,显性比较优势明显。办公及通讯设备是中国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类别,且比较优势不断上升,2008年达到2.70,显性比较优势非常明显。尤其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日本及其他亚洲IT出口国都受到了比欧盟和北美国家更为严重的影响。中国在办公及通讯设备出口方面却一直保持强势劲头。纺织品和服装类产品一直是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2008年中国服装类出口占据世界出口额的1/3。这类产品绝大多数从属劳动密集型产品。从动态上看,我国的服装类产品的比较优势在下降。2008年中国服装出口增长率为4%,大大低于2007年的20.8%。可见中国产品出口结构不断得到优化,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比重下降。另外,从出口方向上看,对欧盟和独联体国家的服装出口大幅上升,对日本的出口额由2000年的32%下降到2008年的15%。
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类别有化工品和汽车产品。这两类产品尽管都属于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但从动态上表现出相反的变动趋势。化工产品的比较劣势不断加强,越来越弱。而汽车产品的比较劣势不断减弱。由2000年的0.07上升到2008年的0.26。
三、中国的区域显性比较优势
关于中国是贸易大国还是贸易强国的争论一直存在。无论是贸易大国还是贸易强国都是比较而言,只有通过国际比较,尤其是同其他贸易大国进行比较,才能对我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作出客观判断。欧盟、美国和日本不仅是世界贸易大国,同时一直是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印度和新加坡同属于发展中国家,也都属于出口导向型国家,出口贸易发展迅速。同时,这两个国家与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的竞争比较激烈。因此,在国家比较对象选择上,我们主要针对欧盟{1}、美国、日本、印度和新加坡进行比较。
1.中国与欧盟的区域显性比较优势。
2008年,欧盟对中国的出口是1137亿美元,占欧盟出口总额的1.9%。是欧盟的第四大出口国。{2}中国对欧盟的出口是3637亿美元,占欧盟进口总额的5.8%。是欧盟的第一大进口国。{3}
从产品类别看,中国在农产品和石油方面处于显性比较劣势。从动态上看,比较劣势不断加强。显示出中国农产品及石油类产品的总体竞争力在不断下降。
在制成品方面中国对欧盟近10年都表现为比较优势,但总体优势并不十分明显。优势产品集中在办公及通讯设备、纺织和服装上。办公及通讯设备的优势非常明显,且优势在不断加强。纺织品的优势基本保持不变。服装的优势最为明显,但是从动态上看优势不断减弱。钢铁产品从2006年由比较劣势转化为比较优势。化工产品和汽车产品是比较劣势较强的产品。从动态上看,化工产品的比较劣势基本保持不变,汽车产品的比较劣势在逐渐减弱。
2.与美国的区域显性比较优势。
2008年,美国对中国的出口为697亿美元,占美国总出口的5.4%,比2000年的2.1%高出3个百分点。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为3566亿美元,是美国的第二大进口国,{4}占美国总进口的16.4。
从产品类别上看,中国对美国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与中国对欧盟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非常类似。同样,中国在农产品和石油方面处于显性比较劣势,且比较劣势明显。从动态上看,劣势不断加强。
在制成品方面,总体上说,中国一直保持比较微弱的优势。优势产品集中在钢铁、办公及通讯设备、纺织和服装上。其中,服装的优势最为明显,且在不断加强。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是化工产品和汽车产品。汽车产品的比较劣势不断减弱。
3.与日本的区域显性比较优势。
2008年,日本对中国的出口为1462亿美元,占日本出口总额的18.7%;中国对日本的出口为1433亿美元,占日本进口总额的18.8%。中国是日本的第一大出口国及第一大进口国。
中国对日本的显性比较优势与中国对欧盟及美国的显性比较优势有很大不同。农产品及石油产品是中国对日本的优势产品。尤其在2000年,优势非常明显。从动态上看,农产品和石油产品的优势都在不断下降。特别是石油产品,2000年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达到9.94,到2008年下降到0.92,从比较优势产品转变成比较劣势产品。
制成品总体上由2000年的比较劣势产品转变成比较优势产品,但优势非常微弱。制成品中,比较优势产品集中在办公及通讯设备、纺织和服装上。办公及通讯设备在2000年属于比较劣势产品,逐渐转变成比较优势产品,比较优势不断加强。纺织品的比较优势比较稳定。服装的比较优势最为明显,而且近十年一直保持着较高的优势。
比较劣势产品集中在钢铁、化工和汽车产品上。钢铁和化工的比较劣势基本保持不变。汽车是中国对日本最具劣势的产品,比较劣势过于明显。
4.与印度的区域显性比较优势。印度与中国同属发展中国家的行列,其出口产品多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同中国的产品有很大的竞争性。
农产品和石油是中国对印度的比较劣势产品。且比较劣势在不断加强,越来越弱,表明中国的农产品及石油类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较弱的竞争力。
中国在制成品总体上保持比较优势。其中,比较优势产品集中在办公及通讯设备和服装两大类上。办公及通讯设备的比较优势非常明显,优势一直保持。服装产品的比较优势微弱。
比较劣势产品集中在钢铁、化工、汽车和纺织品上。钢铁由2000年的比较优势产品转变为比较劣势产品。化工、汽车和纺织品的比较劣势在不断减弱,但变化不大。
5.与新加坡的区域显性比较优势。
新加坡是亚洲发展中国家,也是东盟成员国中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之一。新加坡是比较典型的出口导向型国家。2008年新加坡的出口额为3382亿美元,占世界出口贸易的2.8%,年增长率13%,出口排名第九。新加坡在办公及通讯设备产品方面具有绝对的比较优势。通过上面的比较,中国对上述几个国家及经济体在办公及通讯设备产品上一直保持比较优势,且比较优势较大。但是对新加坡办公及通讯设备显示出比较劣势。
中国对新加坡的农业呈现比较优势,但是比较优势在不断下降。石油一直保持比较劣势,且比较劣势在不断加强。中国对新加坡制成品出口总体保持微弱优势。其中,钢铁、汽车、纺织品和服装属于比较优势产品,三者的比较优势都在不断加强。化工及办公及通讯设备属于比较劣势产品。
综上所述,中国的农产品及石油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一直在下降。制成品总体存在优势,但各分类产品优劣势各不相同。钢铁对欧盟、美国和新加坡都具有比较优势,但对印度和日本具有比较劣势。化工产品和汽车产品是最具比较劣势的产品,尤其与发达国家相比,劣势非常显著。可见,我国的化工及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比较弱,在不同区域都存在显著的劣势。办公及通讯设备是我国的优势产品,除了对新加坡属于比较劣势产品,其余均属于比较优势明显的产品。纺织和服装我国总体具有区域显性比较优势,尤其是服装产品,2008年中国服装出口占世界服装出口的1/3。
参考文献:
1.UNCTAD Handbook of Statistics 2009-2001
2.International Trade Statistics 2009-2000
3.商务部、WTO、UNCTAD相关网站
注释:
{1}欧盟的出口是指欧盟对外部的出口,不包括欧盟内部互相之间的出口。
{2}这是除了欧盟自身之外的排名。欧盟内部27个国家的进出口不计算在内。
{3}同{2}
{4}第一是欧盟27国,欧盟对美国出口3779亿美元,占美国总进口的17.4%。
(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国贸学院 山西太原 030006)
(责编:廉靖)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344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