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企业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季新革 周海燕

  摘 要:探索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全面推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对于提升技能操作人员队伍素质、促进企业持续有效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以中原油田为例,从岗位激励、薪酬激励、培训激励、荣誉激励四个方面,论述了油田企业建立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方面的探讨与实践。
  关键词:企业 高技能人才 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F272.9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3-221-02
  
  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随着国家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各行各业越来越重视高技能人才的选拔、培养、考核与待遇。探索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全面推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对于提升技能操作人员队伍素质、促进企业持续有效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和现实影响。在本文中,笔者将以中原油田为例,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以岗位激励为重点,引导高技能人才立足岗位成才
  1.设置高技能岗位,突出高技能人才的地位和作用。近年来,中原油田编制了新的《中原油田工种目录》,修订和完善了试题库,使参评高级技师、技师的工种达到94个。将在生产中起关键作用、具有高技术含量或使用高精尖设备的岗位确定为高技能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制定考核标准,确定岗位待遇,并实行公开竞争,择优上岗。油田分配制度改革后,技能要素参与分配在高技能岗位体现尤为充分,技术工种带头人、高级技师等除享受特殊津贴外,岗位工资和生活福利待遇工资都比照高级技术人员标准,进一步拉开了具有高超技艺、作出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与一般技能员工的收入差距,激发了高技能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以职业技能鉴定为载体,增强技能员工岗位竞争意识。油田从规范鉴定流程入手,制定了《职业技能鉴定实施办法》、《实行岗位资格证书制度暂行办法》等管理办法,严格考务程序和考核标准,加强鉴定质量督导,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同时,将职业资格证书作为主要技术工种技能员工竞争上岗的必备条件之一,建立了将职业资格证书与待遇挂钩的激励机制。上岗人员应持有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越高待遇越高。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须按照国家就业准入和中国石化安全十大禁令的规定,取得相应作业证书。持证竞争上岗机制的建立,增强了技能员工参与鉴定取证的积极性和紧迫感。2002年以来,油田连续7年每年鉴定上万人次,鉴定范围覆盖了25个专业、186个工种。2007年中原油田作为集团公司首批试点单位,率先通过原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管理体系认证。
  3.开展岗位能力评定,将职业能力评价与使用待遇有机结合起来。在高技能人才的考核评价上,油田坚持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知识水平相结合。实施“三达标一评定”的培训和考核评价模式,即岗前职业资格取证培训达标、工艺理论培训达标、岗位适应性培训取证达标、岗上培训及岗位能力评定。在岗位能力评定中,将职业资格作为能力评价的基础要素,将岗位技能作为能力评价的关键要素,通过将员工岗位能力评定为不同档次不同系数的四个等级,与工资待遇和岗位挂钩,并固化在班组现代化管理的“目视板”中,使员工因职业资格和岗位能力的不同而拉大了分配差距,通过实施岗位能力评定,进一步完善了评价激励工作体系,促使员工不断追求更高的岗位技能。
  二、以薪酬激励为手段,营造高技能人才成长环境
  1.科学设计薪酬体系,提高高技能人才岗位待遇。在设计薪酬体系时,将高技能人才定位于与技术人员同等的地位,技师、高级技师的岗位工资与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持平,鼓励高技能人才立足岗位做贡献。对技师、高级技师普遍实行了200元~800元不等的津贴,有的还将技师、高级技师的岗位工资在本岗位档级的基础上上调了2~4级,从体系上营造了有利于高技能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通过调整内部收入分配关系等措施,加快高级技师、技师等高技能人才薪酬待遇与市场价位接轨,稳定高级技能人才队伍。
  2.加大奖励力度,体现高技能人才价值回报。对各级技能竞赛的获奖选手,油田加大了表彰和奖励力度。对全国技术能手、中央企业职业技能竞赛金奖选手,给予2万元的奖励。对集团公司技术能手、中央企业职业技能竞赛银奖选手,给予1万元的奖励,对油田技术比赛获奖选手分工种和名次给予1000~6000元的奖励,对油田技术能手给予2000元的奖励。对技术工种带头人分档次给予每月200~500元的津贴。对承担带徒任务的师傅给予每月100~300元的带徒津贴,对其他各类竞赛或评选活动的获奖人员,也给予相应奖励,充分体现了高技能人才价值回报。
  3.实施宽带激励,实现高技能人才薪酬组合多元化。在提高岗位待遇和加大奖励力度的前提下,还通过安排疗养、健康体检、带薪休假等多种措施,实施宽带激励。油田所属单位也结合实际,制定了相应的办法并组织实施,积极支持高技能人才的工作,创造条件,鼓励开展技术革新和技术攻关活动,关心高技能人才个人和家庭的生活情况,为其排忧解难,解除后顾之忧。
  三、以培训激励为导向,促进高技能人才技能水平提升
  1.更新培训观念,实施系统计划。长期以来,油田把高技能人才培训作为提高效益和核心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手段,强化培训制度建设,制定了《员工培训管理暂行规定》、《高级技师、技师管理办法》等24个员工培训管理的办法。引进了ISO10015培训质量管理国际标准,制定出11个程序、26个控制程序文件和支持性文件,使员工培训需求调查、培训计划制定与实施、培训效果评估更具针对性和广泛性,分级分层制定培训计划,突出高技能人才培养。强化培训经费投入力度,按照国家和集团公司有关规定,及时调整培训经费提取比例,坚持按职工工资总额的2.5%提取,其中不少于30%的培训经费用于高技能人才培训,专款专用。
  2.优化培训内容,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油田坚持对高技能人才进行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培训, 使员工不断更新知识结构,练就一身过硬的技术本领。培训中采取CBE教学模式,坚持以提高技能为核心,重视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取得明显效果。推行培训证书登记制度,将员工培训信息内容按统一模式填入个人证书并录入人力资源开发管理软件,培用结合,为个人职业生涯设计提供依据。近年来,油田统一组织采油工、井下作业工等高技能人才培训班,为油田开拓中东、南非、南美、中亚等国际市场储备了人才。
  3.创新培训方式,多渠道培养人才。坚持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相结合,以油田内部培训为主,外部培训为辅,充分挖掘现有培训资源的潜力;坚持“送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把急需培养的专门人才“送出去”深造,把国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的学者“请进来”,积极实施“借脑引智”;坚持脱产培训与在岗学习相结合,充分发挥油田员工培训网的功能,开办网络培训班,提高员工的参培率和实效性;坚持理论培训与现场实践相结合,加强技能培训,进一步提高员工的岗位适应能力和操作技能;坚持计划培训与应急培训相结合,充分利用施工淡季、歇工期、倒班轮休等生产间隙开展培训,探索具有油田特色的人才培训方式,最大限度地满足生产经营需要。结合实际,采取名师带徒、观摩考察、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等多种灵活有效方式,拓宽培养渠道。
  四、以荣誉激励为平台,促进高技能人才实现自我价值
  1.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搭建高技能人才成长平台。油田坚持两年组织一次技术比赛,已成功举办了九届工人技术比赛,指导二级单位一年组织一次技术比赛,以赛促培,不断提高和挖掘员工技能,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技能人才。积极选拔、推荐优秀技能人才参加中央企业和地方各级技能竞赛。2000年以来,油田多次组队参加国家、集团公司和河南省职业技能大赛,共有54人次在各类竞赛中获奖,取得了9金、11银、8铜的佳绩。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技能竞赛活动,为高技能人才交流技艺、展示才华提供了平台。
  2.开展各种评选活动,畅通高技能人才成长渠道。高技能人才评选制度化,油田两年组织一次技术能手、技术工种带头人评选表彰活动,还积极推荐优秀高技能人才参加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评选活动。几年来,共涌现出“中华技能大奖”1名、全国技术能手7名、集团公司或河南省技术能手90人。名师带徒活动长期化,在油田广泛开展“拜师学艺”、“名师带徒”活动,加快后备高技能人才成长。通过评选活动,使高技能人才在成长过程中看到了自己的奋斗目标,促进了高技能人才自我价值的实现。
  3.开展技能人才宣传月活动,实施精神激励。油田每两年举行一次技能人才主题宣传月活动,组织开展知识竞答、有奖征文、技能人才优秀创新成果暨风采录等系列宣传活动,引导各单位认真做好优秀技能人才推荐和技能创新成果的申报工作,集中表彰各类优秀技能人才,举办典型事迹报告会,推广技能创新成果。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种传媒,广泛宣传高技能人才在生产经营、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突出贡献,进一步营造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氛围。
  (作者单位: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中原油田第一社区管理中心 河南濮阳 457001)
  (责编:若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347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