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加减乘除 重塑国企绩效管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宋克春

  近年来国企绩效考核整体效果不是很理想,突出表现在多劳不一定多得,多做有可能多错,员工感觉是在走形式,瞎耽误工夫。国企绩效管理急需做好加减乘除
  
  绩效管理心动未行动
  
  2005年以后,随着国企制度的创新,在绩效管理领域引进很多工具方法,绩效考核得以强化,备受重视。但是,绩效考核整体效果不是很理想,突出表现在多劳不一定多得,多做有可能多错。
  国企中组织绩效管理的部门一般是人力资源部;大型企业一般由战略部、经营计划部或企管部负责员工绩效管理,办公室负责组织层面。这些部门往往处于忙、乱、累的状态,最终出力不讨好。一线部门经理或者业务单位的负责人则是“等、靠、要”,喜欢借口推托,要么说方案不行无法量化,要么说没法打分耽误时间,要么说不公平不太科学。到了员工层面,员工感觉是在走形式,瞎耽误工夫,所以抱有简单应付的心态。仔细审视目前国企绩效管理,还有着诸多堪忧之处。
  首先是传统文化的环境,就是中庸之道,好好先生,这在国企里面非常严重。再从社会制度环境看,中国是情理法,情字当头,这怎么和绩效管理对接起来呢?
  其次,企业管理基础仍较薄弱,工作标准不清晰和跨部门的流程结点未细化。这方面不妨以富士康为例。富士康的工作非常标准化,可以精细化管理,公司给员工的工资量算得非常饱和,要想拿到钱得付出很多的努力,所以员工压力很大。富士康流程结点上的员工要求是多技能的,比如检验流程这块,浙江一家同行企业是6道程序,富士康是4道,省了两道,往往一个人就做了两个人的事。
  第三,工具方法不能因地制宜,大而全,考核的成本非常高。西安一家大型国企采用一些比较好的新的工具,但一味追求过程公平,成本非常大,员工很抵触,因为没有什么效果。
  第四,在实施技能上,重业务轻管理,这是个很要命的事情。在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一定要让业务能力强的人转变角度,要带队伍,要把机制建立起来。
  绩效考核之难,源于国有企业高层领导这几年“心动未行动”。2000年以后,很多国有企业都在做战略管理、战略规划。但战略怎么落地呢?要靠绩效管理,所以企业高层心动了、开始重视了,但没有行动,而是高高挂起,嘴边讲讲。尤其是副总这个层面不怎么管事,都让部门做,因为大型国企中,副总考核与总经理对标,总经理考核完之后只需要乘以0.9、0.8的系数即可。众所周知,人力资源部、战略部、办公室或者是企管部,与其他部门基本上都是平级的,如果没有高层的支持很难协调进行相关操作。可见,绩效管理一定是一把手工程。
  所以从整体上评价,有20%以下的企业绩效管理的效果在逐步提升,更多的企业还有待提高。
  
  加减乘除优化体系
  
  改善国企绩效管理其实有路可循,首先要转变观念、优化体系。
  转变观念分为四个方面:不仅要关注绩效考核打分,更要关注绩效反馈沟通;不仅要关注员工层面考核,更要关注组织层面考核,不让相关负责人总躲在绩效管理的幕后;不仅要关注结构性考核,还要关注过程性的考核;不仅要关注关键业绩考核,还要关注文化行为考核。
  文化是什么?习惯,是行为的重复。好的行为要强化,不好的行为要弱化,就这么简单。那这个行为怎么来?一定是从核心价值观、文化要素里面把它分解出来,包括核心价值观和文化要素的分解、企业管理的高压线,这样更直观,易于操作。比如,迟到5次考核结果就是D级,上班炒股了,一般检查发现了就是D级。
  优化体系方面,目前国企绩效管理急需做好“加减乘除”。
  加法就是基础工作要加强,越实越好。基础工作包括两个核心,工作标准和跨部门流程。这块工作越实,后面的绩效考核就做得越到位。同时要增加行为性考核指标,以便纠偏和控制风险。尤其像销售领域,这一环节比较隐蔽,而且常处于异地。
  减法就是要减少指标数量,一个是考核指标库,另一个是KPI,弄几个关键指标就可以,像员工考核不该超过三个,这其实体现出一种导向性。同时要减少考核层级,当然,考核不公平被考核对象可以越级申诉,有申诉的渠道就可以了。再次,减短绩效总结周期。绩效考核周期不一定要太短,但总结周期要短,不能超过一个月。一天一个早会,10分钟、15分钟,好多企业都是这样,叫班前会。早上来以后班组长做一个总结,昨天怎么样,今天干什么,完了,这就是当天总结。但是考核周期不要太短,通常一个季度就可以,否则成本太大,牵涉面太多。
  至于乘法,就是绩效捆绑,职能部门要和服务对象捆绑。例如,组织层面要考核到部门,部门这个污点是谁做的要放大去考核他,奖也是放大,罚也是放大;还有就是连锁,一旦这个季度考核了,影响的连锁反应比较厉害,评优也不行,晋级也不行,连锁以后对被考核对象的影响还是蛮大的。
  除法则是以奖为主,惩罚为辅,要分清“红”线,警示预防。绩效实施效果等于奖励的程度除惩罚的程度。在国有企业中,奖励效果反而更好,惩罚数量不一定要多,但一定要惩罚在点子上,要公示,让大家都知道。
  
  立足未来持续提升
  
  绩效管理往往存在两个误区:不能量化就没法干;制度还不成熟,不能干。其实这些都是找借口,事实上,绩效管理一定是持续提升的,不去考核根本发现不了问题。管理是科学更是艺术,尤其体现在绩效管理领域,从持续提升角度看,有四个方面的工作不能懈怠。
  首先,绩效管理制度、方案的持续审计化。绩效管理会越来越重要,因为劳动关系法制化了,解聘员工要有证据;绩效管理和战略业务密切相关,还有点偏业务,有时候若对业务文化不了解做绩效管理还是有点难的。因此,未来很有可能出现独立的绩效管理部门,把相关职能从人力资源管理中分离出去。绩效管理部门可能设立一个绩效经理,与其他部门经理平级。
  其次,绩效信息收集的持续平台化。考核成本是很高的,且信息往往不对称,而信息越充分考核的结果往往越科学、越公正,所以需要信息收集的持续平台化。在信息对称基础上需要开好两个会:一是绩效考评会,由人力资源部或者企管部组织,总经理亲自主持;还有一个是部门层级的会,即职能部门绩效述职会。
  再次,绩效管理实施的持续技能化。要不断提高部门的技能,包括沟通、设定计划等,这方面没有止境。今年做完发现可以,到明年也许发现又不行了。
  最后,是绩效制度基础的持续精细化。
  (作者系正略钧策管理咨询合伙人、副总裁)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472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