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议如何有效实施基于全面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蒋小红

  [摘要] 企业实施内部控制在于防范内外部风险。随着海外上市、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正处在逐步从传统的科学管理向现代管理过渡的阶段。构建并有效实施基于全面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体系,是国际化经营、企业内部管理以及资本市场对风险管理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要求。本文通过对目前我国企业实施内控控制的现状分析,旨在就如何在企业中有效实施基于全面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谈谈想法。
  [关键词] 内部控制全面风险管理有效实施
  
  一、内部控制定义
  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合理保证企业战略、经营的效率和效果、财务报告及管理信息的真实可靠和完整、资产的安全完整、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监管要求的一系列控制活动。内部控制以实现公司发展战略为目标,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防范和控制经营风险为目的,规范公司各种业务流程为内容,建立并实施的一整套责任体系。内控建设是公司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内控建设是实现公司经营目标,提高运营效率的重要保证。
  
  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实施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2008年5月,财政部、审计署等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下简称《基本规范》),自2009年7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实行,并鼓励非上市的大中型企业实行。随后,我国又颁布了六个具体规范,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体系初步形成。以上规范自开始实施以来,从制度源头上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建设提供了保障,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改善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综观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现状却不乐观,在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实施和监督等环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企业内控制度设计不完善
  为保证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有序推进,我国在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的要求下制订了《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指导意见》,确定了构建基于全面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体系遵循的四项原则,即坚持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结合的原则;坚持运营效率与企业效益结合的原则;坚持国际先进经验与公司实践结合的原则;坚持全员参与与分级负责结合的原则。
  目前,大部分企业管理者内部控制意识不强,对内部控制建设不够重视。具体体现为:少数企业未建立内控制度;部分企业虽然建立了内控制度,但内控制度设计不科学、不系统、不完善,只对企业经营活动中的某项或某几项业务中的部分关键点进行控制,或者虽然制定了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内控控制制度,但设计过于简单或流于形式,未能遵循科学的构建原则,与实际脱钩。在当前职能制组织架构居多的企业管理模式下,企业内部的管理形成条块分割,这样不健全的内控制度设计没有渗透到公司的各项业务过程和各个操作环节,没有覆盖到所有的部门和岗位,未能实现立体交叉、多角度、全方位的风险预防监控,内部控制建设不成体系,对实际工作缺乏指导性和操作性。
  (二)企业内控制度实施不到位
  目前,部分企业虽建立健全了内部控制,但执行不力,形同虚设。
  1.由于内部控制环境缺失及管理体制等原因,很多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滥用职权或对经济活动进行越权干预的现象比较严重,岗位设置及权限、审批程序等重要控制环节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相背离,造成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失效,进而导致舞弊行为发生、会计信息失真。
  2.风险控制责任不落实。具体表现在内控流程中关键风险点的控制责任不够明晰,影响内控制度的执行。
  3.内控制度建设只有少数人参与,与“内控建设涉及到公司经营活动的全过程,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每个员工的参与”的内部控制要求相差甚远。特别是部分员工完全未参与,包括内控流程的建立完善和执行,不利于流程的完善和有效执行,无法达到内控目的。
  4.内控制度培训不到位,部分员工对内部控制的基本概念、必要性、内控目的和自己在内控建设中的角色并不很清楚,风险意识淡薄,制约了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使内部控制流于形式。
  (三)内外部审计的监督作用发挥有限
  1.在内部控制的监督过程中,内部审计既是控制活动的一部分,又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但多数企业的内部审计未能履行其应有职能。首先,内部审计独立性不够。其次,内部审计职能未将内部控制评审作为其重点工作来抓,过分强调“查错纠弊”,忽视“防错防弊”职能,未能发挥其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的作用。再次,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内部审计工作得不到必要的重视和支持,力量薄弱,阻碍了内部审计监督作用的发挥。
  2.外部审计以财务报告审计为主,开展内部控制有效性审计有限,政府及其他监管机构尚未建立完善的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机制。以上外部因素制约了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
  
  三、有效实施基于全面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的具体措施
  内控建设是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然要求,是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全过程。管理实践证明,企业一切管理工作,都是从建立和健全内控控制开始的;企业的一切决策,都应统驭在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之下;企业的一切活动,都无法游离于内部控制之外,得控则强、失控则弱、无控则乱。从成功企业的实践看,企业的竞争优势不仅仅在于人才、资源、核心技术,而最前提、最持久的关键优势是制度。而内部控制历来是包括企业在内的所有组织和机构正常运转的制度基础,因此,强化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意识,建立有效地基于全面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强化执行,全过程和全方位管控企业经营活动,对提升价值,提高企业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上述现状及分析,要实施基于全面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保证内部控制作用的发挥,必须为其实施提供良好的内、外部环境,从内控制度设计层面和企业执行层面做好以下工作。
  (一)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企业各级领导思想上应高度重视内部控制建设,强化风险管控意识,推动内控建设
  1.思想决定行动。企业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加强内控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思想上牢固树立风险管理意识,紧紧围绕公司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以强化管理、有效控制、防范和规避风险为目标,从公司经营管理活动的各环节入手,查找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建立健全内控制度,优化业务管理流程,提高公司整体经营管理水平。
  2.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科学的运营管理体系,促进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和有效执行。
  3.倡导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实现“软控制”。内部控制作用发挥的关键,在于能否将其变为企业内部需要。无论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制定环节,还是执行环节,都能变“要我控制”为“我要控制”,从而达到内部会计控制的最佳效果。
  (二)应落实风险控制责任
  内控建设涉及到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企业所有员工的积极参与。在优化流程、确定风险控制点的基础上,将各业务流程中的风险控制点、控制标准和控制措施,落实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工作岗位上,使每一位员工都有风险控制的责任和控制目标,并认真履行其职责,促进内控制度的实施。
  (三)加强对各级领导及员工的内控制度及流程培训
  提升员工素质和职业道德,使大家了解内部控制的真正意义及各自在内控建设中的职责,熟悉各岗位相关的内控流程,强化内控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以高度的责任心主动参与内部控制。
  (四)充分发挥内外部审计的监督作用
  为确保内部控制制度切实执行并取得良好效果,就必须对其施以恰当的监督。企业内部最主要的监督评价方式就是内部审计,为此,企业当务之急是确立内部审计在监督、检查内部控制工作中的独立地位,并且实现内部审计由事后监督职能向事前、事中监督职能的转变,对企业实行日常持续监督和专项审计监督相结合,并将监督、评价结果及时反馈,协助企业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并监督执行,以保证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同时,企业应重视外部监督力量(如注册会计师)对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监督评价结果,与内部审计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以确保企业内部控制全面有效。
  (五)企业内部应强化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和考核
  根据内外部审计及其他监督机构的审计监督结果,以考核手段督促各级企业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严格执行内控制度及业务流程,杜绝形式主义,提高内部控制执行效果。
  (六)内控建设应常抓不懈
  企业的内控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各级企业要把加强内控建设作为公司的一项长期任务和基础性工作,长抓不懈,不断发现问题,完善制度,优化流程,建立风险控制的动态管理机制,为企业的持续、健康、有效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
  [2]郑洪涛,张颖.企业内部控制暨全面风险管理设计操作指南
  [3]罗媛媛,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现状及完善措施.今日财富,200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508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