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阮 璟 王剑飞

  摘要: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开展日常业务工作及其他活动的物质基础,目前,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着重投入轻管理、重钱轻物的思想。如何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将是事业单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事业单位固定资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对策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对确保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保障事业单位履行其职能有很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2006年5月,财政部出台了《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了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运行和使用行为,2007年财政部组织开展了全国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借此摸清单位“家底”,以利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单位资产管理。但是,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基础工作不够规范,资产安全控制体系不完整,家底不清,帐实不符、资产流失的现象依然存在。这与事业单位发展改革的新形势很不适应。因此,必须从有利于事业单位发展改革的高度出发,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进行系统的规划和建设,实现国有资产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电算化”,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真正实现管理水平上的飞跃。
  
  一、当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事业单位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的重要载体,管好规模日益庞大的事业资产,使事业单位在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我国经济、杜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方面更有效地发挥作用。然而事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却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底不清。账实不符
  目前还有不少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不按规定核算,有总账,无明细账、无卡片账,存在账实不符。在增加资产时,不能及时、正确地账务处理,如新购的固定资产只作经费支出,减少现金或银行存款,不增加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使其资产直接在账外,失去控制,在减少的资产时,该核销的账不核销,淘汰报废设备,拆除的房屋,出售的资产不办相关核销手续,长期挂在账上,名存实亡,造成有账无物,相关人员谁也说不清楚有多少资产,导致固定资产账实严重不符。由于财政资金的不足,部分建筑物匆忙上马,资金缺口得不到及时补充,施工单位代垫款项过多,发生的财务纠纷较多,不能及时进行工程决算,发票不能及时开出,以致于有部分固定资产已完工多年,还没有入账。
  (二)缺乏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和责任意识
  事业单位对所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要定期清查,做到家底清楚,账账相符,账卡相符、账实相符,防止资产流失。目前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未建立固定资产明细分类账。总账与明细账与实物没有严密的稽核关系,有大部分单位只以流水账形式记录,未分门别类按资产性质、类别进行明细登记,账面数与实物数长期不核对,从而导致账账不符、账实不符。处置未按规定办理报批手续。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也是一项重要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较大,按规定国有资产处置应向主管部门或同级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报告,并履行审批手续,但事实上仍有部分单位在处置时未办理报批手续,存在随意出售、转让,随意核销现象,而且处置金额也相当大。单位工作人员借用的固定资产如照相机,笔记本电脑等未办理借用手续,有的经管人员调动,没有按规定办理移交手续,甚至发生将其随身带走占为已有事例。
  (三)固定资产的核算不完善
  购建固定资产时,以固定资产原值增加当期事业支出,形成的实际成本直接列支,导致固定资产购入当期的结余虚减。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不计提折旧,一方面造成资产负债表在任何时点只反映固定资产原始价值,虚增了在其报废之前各个会计期间的资产和净资产总量,再加之不计提减值准备,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以及国有资产的减值无法得以反映,另一方面也造成固定资产使用期内的各会计期间的成本低估,结余虚增,不能真正体现会计核算的配比制度。比如买一台照相机,在买之前要经过一系列手续,一旦照相机买回来了就不象买之前那样重视了,没有专人保管,谁逮着谁用,时间长了,这台照相机不好用了,又会有人申请购买一台新的,新的买回来,大家都会用新的,而那台旧的不知被丢到哪个角落,没有人再过问,更别说办理报废手续。
  
  二、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改善当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要以现阶段事业发展对资产管理的客观要求为基础,使固定资产管理与效能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存量资产的潜力,实现资产的最优配置和最佳使用。
  (一)建立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制
  事业单位要实行主要领导为全面责任人、分管领导为主要责任人、使用部门负责人为直接责任人的三级管理责任制。明确相关责任人的职责范围,将资产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定期考核责任履行情况。财务部门应建立固定资产总账及明细账。并负责对资产管理部门及专管人员进行业务上的指导和监督。严格执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岗位责任制,对达到标准起点的固定资产进行分类编号、登记入账。建立健全购买、验收、出入库、保管、领用制度,对登记入账的固定资产进行定期盘点,对调出、出售、报废和报损的固定资产按规定程序及时处理,明确责任,做到账实、账账、账卡相符。建立离任核查制。单位领导或资产管理使用人员离任时,要组织核查,办理资产移交和监督手续,确保人走账清,防止资产流失。
  (二)加强对固定资产的购置管理
  1 制定事业单位资产的配置标准
  遵循固定资产的配置与实际工作相挂钩,不搞一刀切,不片面追求固定资产的“高精全”而造成资源的无端浪费,资产价值要及时准确入账,坚持科学评价资产的使用绩效、能够为预算管理提供精细化的服务为原则。
  2 严格固定资产购置的审批手续
  固定资产购置应当按照预算规定办理报批手续,不得私自采购。贵重及大宗的、价值较高的固定资产,要事先进行可行性论证,采用招标形式,提出两种以上方案,经过比质比价择优选购。采购过程进行有效监督,价值较高的资产采购要明确项目负责人,并由两人以上参与采购。建立健全验收和台账、卡片登记制度,实行验收与入库责任追究制,验收发现异常情况,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确保采购的固定资产能及时运用到位。
  (三)采用过程化、作业化方法管理固定资产
  事业单位要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规范固定资产的业务操作和管理流程,完善档案保管体系,运用信息化的手段将各个管理过记录下来,形成固定资产电子档案,留下可便捷索的线索。对固定资产实行价值形态和实物形态的管理。财务部门或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要在固定资产账下,按照资产分类账户进行金额核算,资产管理或专管员要按照资产的类别、品种、规格、型号、存放地点或使用人设置明细分类账户和实物卡,在进行价值形态管理的同时,做好实物形态的管理,做到物尽其用,充分发挥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最大效益。对于固定资产的购置、维护保养、大修、报废、处置、内部转移等,都要在严格按照有关规章制度办理的同时,在固定资产金额账、实物账、固定资产卡片上作及时、系统全面的反映。及时做好对账和盘点工作。财务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应每半年对一次账,盘一次点,以便做到账账相符、账卡相符、账实相符,对于清查盘点中发现的问题,应查明原因,追究有关单位或个人的责任,以严肃财政纪律,同时编制有关固定资产盘盈盘亏表。
  随着社会进步,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事业单位拥有的资产规模迅速增长,种类呈现多样化;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入,事业单位的“死资产”也以不同形式变为“活资产”。事业单位的资产经济地位日益突出,但从资产管理现状来看,目前事业单位对资产,尤其是固定资产的管理相对薄弱。因此,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有效的建议是当前很重要的问题,只有落实各项相关的措施,才能使其既能够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保证事业单位业务的发展,又不造成资源浪费。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518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