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稻米产业分析及2009年展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本刊编辑部
2009年在国内稻谷供大于求,国际市场大米价格回落的形势下,国家出台的较高稻谷临时收储价格和新的最低收购价,将主导国内稻米市场行情,稻米市场价格基本稳定在国家政策价格上,全年表现为明显的政策市。
2008年我国稻谷生产再获丰收,尤其是东北粳稻产量增幅较大;而稻米需求则基本稳定,稻米整体上产大于销,库存继续增加;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全年稻米价格先升后降又涨。展望2009年稻米市场,受供大于求和国家政策托市等因素影响,市场价格走势基本围绕着政策收购价格波动,价格将总体上高于2008年。
一、2008年国内稻米供求形势分析
(一)播种面积和产量继续增加
2008年,在国家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拉动下和较好气候条件配合下,我国稻谷再获丰收,实现了连续5年增产。据有关统计显示,2008年全国稻谷播种面积为2940万公顷,比上年增48万公顷,增幅1.7%;其中,早中稻面积582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4%,中晚稻面积2358公顷,比上年增加1.7%。东北三省稻谷播种面积为378.7万公顷,比上年增加8万公顷,增幅2.1%。
在稻谷生长期间,虽然春季北方出现过干旱,南方部分地区出现过洪涝等自然灾害,但都没造成大的影响,整个生长期间雨水气温配合,气候条件总体上好于往年。据有关部门预测显示:2008年全国稻谷总产量为19300万吨(折合大米13510万吨),比上年增加697万吨,增幅3.7%;单产437.6公斤/亩,比上年增加8.7公斤/亩,增幅2.03%;其中早稻产量3150万吨,与上年持平;中晚籼稻产量10450万吨,比上年增加4.3%;粳稻产量约5700万吨,比上年增加4.7%,约占稻谷总产量的30.1%。东北三省稻谷产量预计为2670万吨,比上年增加247万吨,增幅10.2%。
(二)消费基本稳定
我国稻米消费主要以食用消费为主,还有少量的饲料和工业用量以及种子消费和损耗。近年来,由于稻米人均口粮消费下降,饲用、工业稻米消费减少,虽然总人口在增加,但稻米消费总量仍呈现缓慢下降趋势。由于我国稻米消费没有公开统计数字,根据有关数据推算,预计2008年我国稻谷总消费量为18060万吨(折合大米12642万吨),比上年减少40万吨,减幅0.2%,主要原因是工业和饲料用量减少。在消费总量中,食用消费15230万吨,占84.3%;饲用消费1080万吨,占6%;工业用量为900万吨,占5%;种子和损耗量850万吨,占4.7%。
(三)进出口减少
稻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品种。自1998年我国大米净出口量达到了创记录的350万吨后,大米出口量就开始下降。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累计进口大米29万吨,比上年减少18.1万吨,出口稻谷和大米94.7万吨;比上年减少37.9万吨,进出相抵,净出口大米65.7万吨,比上年减少19.8万吨,减幅23.1%。
(四)供求平衡有余,库存数量增加
2008年度我国稻谷总产量19300万吨(折合大米13510万吨),进口量29万吨,总供给量(不含上年库存)为19329万吨;消费量18060万吨(折合大米12642万吨),出口稻米95万吨,总需求量为18115万吨;供求相抵,稻谷供大于求1170万吨(折合大米820万吨)。在品种平衡上,我国稻米已由过去粳少籼多转变为粳多籼平,粳稻供大于求矛盾开始显现。另据美国农业部预测资料显示:2006/2007年我国大米库存约为3450万吨,2007/2008年增至3800万吨,2008年大米供求平衡节余820万吨,由此推算2008年度我国大米期末库存约为4620万吨,库存消费比36.5%,属于较高水平。
二、2008年世界稻米供求情况及对我国影响
2008年国世界稻米供求前紧后松,变化较大。受前期国际大米供给不足和价格大幅上涨影响,世界稻谷播种面积和产量都进一步增长,均创历史新高。据美国农业部2009年1月份粮油供需预测报告显示:2008年/2009年度,全球稻谷播种面积达1.556亿公顷,预计全球大米产量4.3908亿吨,(折合稻谷62726万吨),比上年度增加777万吨,增长0.18%;稻谷平均单产4.03吨/公顷,与上年基本持平;预计消费量4.323亿吨,比上年度增加1%;产消相抵,产大于消230万吨;贸易量2977万吨,比上年度减少65万吨;大米期末库存8266万吨,比上年增加397万吨;库存消费比18.8%。
受世界稻米供求前紧后松和物价先涨后落的影响以及投机资金介入,2008年国际稻米价格跌宕起伏,大涨大落,形成了一个“人”字形走势。上半年大米价格急速上扬,到4月下旬泰国100%B级大米FOB价最高时曾达到每吨1050美元,比年初价格高出1.76倍;越南5%破碎率大米FOB价曾达1000美元/吨,比年初价格高出1.87倍。下半年大米价格急剧下滑,到年底,泰国100%B级大米FOB价跌至525美元/吨,跌幅近50%;越南5%破碎率大米FOB跌至425美元/吨,跌幅达57%;但仍分别比上年同期高出31.6%和22.1%。我国大米进出口量较少,还不到国内供求总量的0.5%;而且为了确保粮食安全,控制CPI上涨,2008年我国还对大米出口进行限制,取消了大米13%的出口退税,并加征了5%的临时关税,使国内大米市场与国际大米市场之间保持着一定隔离性,国际大米市场价格的剧烈波动对国内大米市场价格的影响有限,但我国供给略有结余的大米在上半年国际大米价格暴涨中也没有获得太大好处。
三、国内稻米市场价格走势
2008年受稻谷生产成本提高,中晚稻丰收,国家政策托市及国际稻谷价格大起大落等多种因素影响,国内稻谷价格先涨后落再升,尤其是籼稻价格升幅较大,粳稻米价格在国家政策支撑下也有较大提升,粳籼稻米之间价差缩小,“稻强米弱”现象有所增强,粳稻米价格“南强北弱”状况在年末出现缓解。
第一季度:由于春节来临,稻米销售进入旺季,籼稻米购销价格同步上升。粳稻与粳米价格呈差异走势,粳稻平均收购价格略升,粳米批发价格略降;粳稻米价格“南强北弱”,东北粳稻受供大于求的影响,价格走低,个别地区的收购价甚至跌破了1500元/吨。为此在3月21日和27日,国家连续二次提高稻米最低收购价,将粳稻价格由1500元/吨先调到1540元/吨,接着又调到1640元/吨;同时,还将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提高到1540元/吨,中晚籼稻提高到1580元/吨;为了促进东北稻米销售,国家还对南方企业到东北采购稻谷给予运费补贴,东北粳稻收购价格开始止跌回升。
第二季度:随着稻米储存时间延长和需求转旺,籼稻米购销价格继续攀升;粳稻米在国家新出台的最低收购价政策支持下,购销开始活跃,价格全面上涨,去年5~6月份,为了缓解东北粮食外运压力,铁道部实施了“北粮南调”,两个月共突击抢运入关东北粳稻米376.3万吨(粳稻217.1万吨,大米159.2万吨),促使东北粳稻米价格进一步上涨,到6月末东北粳稻最高收购价已接近2000元/吨。
第三季度:由于库存减少和国际稻米价格大涨,国内稻米价格达到了全年最高点。去年7月份早籼稻上市,收购价格高开高走,许多地区开秤后价格很快就由1720元/吨上升到1900元/吨,比去年同期价格约高出15%,创近年来新高,托市预案没有启动;9月下旬由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补库结束,早籼稻收购价格回落至1840元/吨;早籼米价格则基本稳定在2700元/左右。晚籼稻收购价格涨后趋稳,7~9月份大体在1920元/吨上下徘徊;晚籼米批发价格则由7月份2916元/吨下降到9月份2894元/吨。9月份中旬后,中籼稻开始上市,开秤价格平均在1920元/吨左右,约比上年上升18%;粳稻价格继续呈南高北低态势,去年7月份由于“北粮南调”结束,东北粳稻外销减少,价格小幅下跌,8月份受南方销区需求放大影响,价格又有上涨,9月份东北粳稻收购价格基本维持在1900元/吨以上;9月下旬苏皖新粳稻上市,平均收购价格在2000元/吨以上。
第四季度:中晚稻陆续上市。早籼稻收购价和早籼米销售价基本稳定在1850元/吨和2690元/吨左右;中晚籼稻由于上年收购数量下降,粮源有限,国家出台的中晚籼稻收购价格又与市场收购价格相接近,因此收购价格与前期相比变化不大。晚籼稻收购价格略涨,由10月份1920元/吨涨至12月份1940元/吨;晚籼米批发价继续下降,由10月份2886元/吨降到12月份2840元/吨。粳稻米价格仍呈差异走势,东北粳稻受丰收压力价格明显回落,个别地区甚至跌破1840元/吨;下旬由于国家临时储备稻谷政策出台,且收购价格高于市场价格较多,东北粳稻米价格开始上涨,苏皖粳稻受东北粳稻米入关冲击,价格则逐步下降,12月份后甚至低于东北粳稻价格;10~12月份,粳稻收购价格大体在1840元/吨附近波动,粳米批发价格由10月份的3005元/吨下降到12月份的2970元/吨。
全年早籼稻(稻谷均为三等)平均收购价1786.1元/吨,比上年涨12.7%,早籼米(大米均为标一)平均批发价2636.8元/吨,比上年涨9.7%;晚籼稻平均收购价1689.2元/吨,比上年涨11.8%,晚籼米平均批发价2824.9元/吨,比上年涨10.1%;粳稻平均收购价1814,2元/吨,比上年涨7.0%;晚粳米平均批发价3..7.9元/吨,比上年涨6.8%。
四、2009年稻米市场展望
展望2009年稻米市场,受稻米供大于求和国家政策托市等因素影响,稻米市场走势趋稳,但推动稻米价格上升和下降的因素依然存在。
(一)上涨因素
(1)托市收购政策支撑。这将是影响2009年稻米市场走势最主要因素之一。在2008年稻谷丰收,价格下滑形势下,为了加强粮食市场调控,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国家有关部门于2008年先后二次联合下发通知,公布了2008年中晚稻收购政策。即:在稻谷产区收购2008年产新稻谷1750万吨作为国家临时储存,其中东北三省粳稻850万吨,南方八省中晚籼稻900万吨;东北粳稻收购价格1840~1880元/吨,南方中晚籼稻收购价格1880元/吨;继续实行东北稻米入关运输补贴;2009年1月中旬,国家有关部门再次联合下发通知,公布了第三批国储稻谷收储计划,在南方产区收购500万吨中晚籼稻作为国家临时储存,执行标准及价格与前期相同,收购截止日期为2008年3月底。这三批稻谷收储计划的出台,有力地托升了2009年的稻米市场价格,尤其是东北粳稻米市场价格。
(2)最低收购价提高拉动。2009年1月24日国家发改委宣布:2009年稻谷主产区生产的早籼稻、中晚籼稻、粳稻最低收购价分别提高到每50公斤90元、92元、95元,均比2008年提高13元,提高幅度分别为16.9%、16.5%、15.9%,平均提高16%。最低收购价的提高进一步拉动了2009年稻米市场价格,并使我国稻谷最低收购价跨上了一个较高的新台阶。
(3)运费补贴推动。在2008年10月的第一次通知中还宣布,继续对东北新粳稻(大米)入关给予运费补贴,补贴标准为,铁路直达的,黑龙江省每市斤补贴0.06元、吉林省补贴0.03元、辽宁省补贴0.01元;铁水联运、公水联运或公路直达运输距离超过500公里的,黑龙江省每市斤贴0.14元、吉林省补贴0.08元、辽宁省补贴0.04元;公路直达运输距离短于500公里的,黑龙江省每市斤贴0.07元、吉林省补贴0,04元、辽宁省补贴0.002元;补贴期限为2008年11月1日至209年4月30日。东北稻米入关运费补贴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北稻南运”,推动了东北粳稻米价格上涨,使南北粳稻米价差缩小。
(4)顺价销售支持。在2008年12月的第二次通知中还明确,为了避免打压粮价,给多渠道入市收购留下空间,临时存储的粮食按顺价销售的原则,择机在粮食批发市场公开竞价销售。这既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临时储存稻谷销售对市场价格的打压,又提振了市场各方对2009年稻米市场价格走势的信心。
(5)出口税率调低。财政部于2008年11月13日宣布,自12月1日起将大米和大米粉出口关税从5%~10%,调低到3%~8%。出口税率的调低,有利于促进大米出口,提升国内大米价格,但由于降低幅度较小,促进作用有限。
(6)市场可供稻谷减少。由于2008年国家政策收购的临时存储稻谷数量高于当年供求平衡后节余的稻谷数量,随着收购进展,市场可供稻谷不断减少,供给逐渐趋于紧张,市场稻谷价格上升的动力逐渐增强。
(二)下跌因素
(1)供给有余,库存增加。2008年国内外稻谷普遍增产,国内稻谷产消平衡有余,库存继续增加,尤其是东北产区粳稻产量增幅较大,供大于求的矛盾更加突出,对价格具有较大的打压作用。
(2)物价回落,生产成本降低。2008年四季度国内外物价都开始回落,几乎所有农产品价格都大幅下跌,尤其是能源、钢铁降价幅度较大,柴油、化肥、农膜等农用生产资料费用也有较大程度降低,而且继续呈下滑趋势,预计2009年稻谷生产成本将出现近些年来首次降低,且降幅较大,为大米价格下行提供了空间。
(3)国际大米价格下滑,出口增长困难。2008年下半年国际市场大米价格逐步回落,到年底,泰国5%破碎率大米已跌至480美元/吨,越南5%破碎率大米跌至425美元/吨;而我国大米按照东北产区中等稻谷的最低收购价1860元/吨计算,加工成大米到大连港的FOB价大体为3100吨/元,人民币兑换美元按1:6.8计算,约为455美元/吨,接近泰国5%破碎率大米价格,高于越南5%破碎率大米425美元/吨的价格,已经没有多少价格优势可言。
(4)临时储存稻谷销售的压力。虽然国家已明确临时收储的稻谷将采取顺价格销售原则,但无论什么价格,这些稻谷一旦销售,自然就会增加市场供给,打压市场价格;实际上,过多稻谷库存本身对市场价格就是一个向下压力。
(5)价值规律的作用。国家收购政策虽然托升了2009年稻米市场价格,但也导致政策价格与市场价格相背离,国家托市收购价格越高,价值规律对市场价格向下的压力就越大。
(6)受国家支持稻谷生产政策的影响,2009年稻谷播种面积有可能性进一步增加。
(三)有关因素分析
(1)“稻强米弱”现象将有所缓和。2008年底,由于国家政策托市,稻谷收购价格走高,而大米销售价格仍随行就市,国内大米加工能力严重过剩,企业之间竞争激烈,导致大米销售价格上升困难,不同定价机制导致“稻强米弱”的矛盾进一步加大。2009年随着加工企业原有低价稻谷库存不断消耗,新购入的稻谷价格升高,大米价格也将随之逐渐上升,“稻强米弱”现象将得到一定的缓解。
(2)粳稻米价格“南强北弱”局面将有较大改善。由于东北粳稻米入关有运补贴,而且铁路运输宽松,对南方粳稻米市场形成较大冲击,使南北粳米价差缩小。但是,合理的南北粳稻米价差是“北稻南流”的基础,一旦东北粳稻米入关运费补贴结束,南北粳稻米价差还将合理拉开。
(3)粳稻米与籼稻米价差将进一步缩小。由于2008年粳稻继续丰收,供大于求明显,价格下滑;籼稻供求基本平衡,收购价格相对较高,与粳稻价格基本接近;国家出台的粳籼稻谷收购价格也相差无几,使粳稻米与籼稻米价之间差进一步缩小;但由此将导致粳米消费量增加,籼米消费量减少。
综合上述因素分析:受2008年国内稻谷增产,库存增加,尤其是东北地区稻谷产销平衡后结余较大,以及国际大米价格走低等多种因素影响,2009年我国稻米价格下降趋势增强,但由于国家临时收储政策的支撑,托起了稻米价格,稻米价格涨跌两难,基本围绕政策价上下波动,价格整体上高于上年。从品种上看,由于籼稻米政策收购价格与市场价格相差不大,市场价格有时可能略高于政策价格;东北粳稻米政策收购价格高于市场价格较多,市场价格将更多地在政策价格之下波动。从时间上看,2009年春节前由于传统消费高峰到来,需求较旺,稻米市场价格将出现小幅上升,基本与政策价持平或略高于政策价格;春节后进入需求淡季,但受国家新出台的2009年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拉动,价格仍将小幅上升,有价无市将成为市场主流。5月份后,虽然需求回升,但由于政策托市收购和入关运费补贴结束,籼稻米价格仍将保持稳定,南方粳稻米价格将逐步上升,东北粳稻米价格将会出现小幅回落,略低于政策收购价格;稻谷播种面积和天气情况都会对稻米市场行情产生一定影响,但由于国家已提前公布了2009年稻谷最低收购价,引起的波动不会很大。7月份后早稻开始上市,受上年早籼稻价格高走和最低收购价的制约,只要不出现大的丰欠,价格波动都不会太大,开秤价将低于1900元/吨;中晚籼稻米和粳稻米价格将稳中略升。10月份后,中晚稻陆续上市,收获情况将成为影响价格的最主要因素,但只要不出现大的增产或减产,市场价格仍将稳定在新的最低收购价附近。总之,2009年在国内稻谷供大于求,国际市场大米价格回落的形势下,国家出台的较高稻谷临时收储价格和新的最低收购价,将主导国内稻米市场行情,稻米市场价格基本稳定在国家政策价格上,全年表现为明显的政策市。2009年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国家临时收储稻谷的拍卖情况和新稻谷的生长情况。(本刊资料组提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518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