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新增粮食生产能力要求 积极发展现代粮食流通产业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金 辉
黑龙江省是国家重要商品粮战略基地。几年来,我们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坚持不懈地推进发展现代粮食流通产业。
一、立足产粮大省实际,积极发展现代粮食流通产业
从2004年至2008年,我省粮食产量由627亿斤增加到845亿斤,粮豆商品量由406亿斤增加到635亿斤。为适应新增粮食生产能力需求,解决我省粮食流通基础设施落后、粮食流通总体能力不强和粮食流通产业现代化水平较低等问题,2006年我们就确定了以搞活粮食综合流通能力为核心的推进发展现代粮食流通产业的总体工作思路。我们规划,从2006年开始,由开好头、起好步,到实现跨越式发展和又好又快发展,下一步是全面优化粮食流通产业结构、提升粮食综合能力、推动粮食流通产业更好更快发展。
几年来,我们立足黑龙江省实际,通过创机制、培主体、强作用、推改革、壮龙头、建市场,把搞活粮食流通、促进农民增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落实到推进粮食流通产业发展上来。创机制,一是创建了农民余粮购销服务机制。通过建立、落实全省粮食部门上下协调统一、规范、细致、实用并进村、入户到企业的信息引导、技术支持、储粮设施、质量检测、政策协调落实等各项服务措施,促进农民余粮实现了适时适价顺畅销售,增加了农民卖粮收入。据初步测算,仅粮价提高因素,2005~2007年度全省农民出售粮豆收入,分别比上年度增加15.7亿元、22.9亿元和56.33亿元,实现了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二是创建了粮食产销合作机制。从2000年开始,我省努力推进与主销区的粮食产销合作,每年通过产销合作向省外销售粮食200多亿斤。合作区域范围不断扩大,产销合作省份达到12个。吸引销区在我省建立了一批粮食生产、储存、收购、加工等基地。销区省市委托我省储存的地方储备粮数量已增加到19万吨。与京、津、沪、苏、浙、闽、滇等七省市粮食局连续五年成功举办了“黑龙江金秋粮食交易合作洽谈会”,前四届交易会粮食交易量共506亿斤、实际履约率都在60%以上。第五届交易会达成粮食购销合同及意向性协议433项、交易量177.7亿斤。培主体,就是积极培育和发展多元粮食市场主体。目前,全省取得粮食收购资格的粮食经营者达到5869户,其中多元市场主体5153户,占87.8%,粮食收购量已达到社会粮食收购量40%左右,活跃了粮食购销市场,拓宽了农民余粮销售渠道。强作用,就是组织指导国有粮食企业发挥主渠道作用。2005年至2008年11月份,全省国有粮食企业粮食收购、销售量分别占全社会收购、销售总量的60%和67%左右,较好地发挥了粮食流通主渠道作用。推改革,就是积极推进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目前,全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基本完成产权改革。2008年11月末,全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亏损1591万元,比上年同期减亏23647万元,减亏幅度93.7%。壮龙头,就是培育壮大了一批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或企业集团。截至2008年11月末,全省粮食行业完成培育龙头企业或企业集团117户,完成销售额392亿元。建市场,就是建设粮食市场体系。初步建立了以哈尔滨国家粮食交易中心为龙头,以区域性、有特色的粮食批发市场和大中城市成品粮批发市场为骨干,以遍布城乡的集贸和零售市场(超市)为基础的三级粮食市场体系。农垦北大荒商贸集团率先建立全省首家“粮食银行”,开设网上电子交易平台、期货贸易、现货交易三种方式进行粮食销售,预计年粮食物流总量将超过100亿斤,可实现销售收入100多亿元,实现利润1.2亿元以上。
二、适应新增生产能力要求,规划现代粮食流通产业新格局
为配合实施黑龙江省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工程和构建新型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我们经过反复研究论证,制定了《黑龙江省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战略工程规划》,核心是全面提升粮食综合流通能力,推动现代粮食流通产业更好更快发展,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提高粮食安全保障水平。
(一)确定一个目标。规划从2008年开始到2012年,把粮食综合流通能力提升到新水平,构筑起与我省产粮大省粮食资源状况和在全国粮食安全中的战略地位相适应的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新格局。努力做到: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更大贡献,让农民余粮销售更顺畅、各类企业粮食经营更活跃,居民粮食消费更安全;粮食经济增长方式得到切实转变,粮食资源整体效益明确提高,粮食产业市场竞争力、抗御风险的能力有效提升;国有粮食企业产权改革、资源优化重组取得实质性进展,国有经济在粮食流通产业发展中的带动力、控制力明显提升;政府粮食宏观调控更有力,粮食安全更有保障;政府粮食流通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粮食经济发展环境明显改善。
(二)构建五个体系。加快构建以农民余粮购销服务体系为基础,以产业结构体系为支撑,以产业组织体系为牵动,以产业安全调控体系为保障,以粮食市场信息、粮食质量监测等为主要内容的产业综合服务体系为配套的千亿斤粮食现代流通产业框架体系。
(三)规划实施五项重点工程。一是实施“12415”重点粮食龙头企业牵动工程。即组建1户年销售额300亿元以上的特大型国有粮食购销企业集团;培育两户年销售额100亿元以上的大型龙头加工企业集团;培育4户年销售额50亿元以上的大型龙头企业;培育15户年销售额20亿元左右的中型龙头企业。二是实施粮食物流工程。建设由22条区域性次级通道和130个重点物流节点、10个左右大型粮食物流运转中心构成的东、中、西三条粮食物流主干通道,形成覆盖全省粮食主产区、连接全国重点主销区的粮食物流网络体系,粮食流出能力达到508亿斤以上。三是实施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完善提升工程。规划到2012年,累计新增加仓容110亿斤,改造仓容50亿斤,新增烘干能力180亿斤。四是粮食市场建设工程。建设粮食信息公用数据库和市场信息、交易公共服务平台,提升哈尔滨国家粮食交易中心龙头市场服务功能,改造提升农垦和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牡丹江、大庆等重点区域性骨干批发市场,规范提升大中城市成品粮油市场。五是实施农民粮食产后减损工程。推广普及科学实用方法、技术和设施、设备,到2012年农户粮食损失降低两个百分点,玉米、水稻两个品种可减少粮食损失量达到15.8亿斤以上。
(四)提升五种能力。一是提升粮食流通总体能力。全省各类粮食经营企业年粮食收购、销售量(含转化)达到750亿斤以上。二是提升粮食安全贡献能力。年均为国家和省外销区提供商品粮源达到500亿斤以上。三是提升粮食龙头企业牵动能力。重点培育22户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年销售额达1000亿元以上,年粮食销售达到480亿斤以上,粮食精深加工业比重由15%提高到50%左右。四是提升粮食收储、运输能力。粮食收储有效仓容由324亿斤增加到434亿斤,粮食干燥能力由379亿斤增加到559亿斤,年均粮食铁路发运能力达到500亿斤以上。五是提升粮食宏观调控能力。地方粮食储备吞吐调节机制更健全,粮食市场监测预警和粮食安全调控保障能力明显提升。
发展现代粮食流通产业,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这次全国粮食局长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进一步完善思路,细化落实推进措施,推动现代粮食流通产业更好更快发展,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519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