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凯系” 冰火两重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伟明
农凯系介入3家上市公司――徐工科技、海鸟发展和大盈股份的程度深浅不同,运作手法也有差异,近期的市场表现恰好印证了这一点:海鸟发展与大盈股份的股价有所缩水,而徐工科技跌幅甚惨。
海鸟发展:飓风中心的平静
在这三支农凯系的股票中,海鸟发展与农凯系关系最为密切,几乎沦为农凯系市场套现工具。奇怪的是,海鸟发展却未表现出崩盘之象。从5月29日开始,该股短暂上冲后加速带量下跌,跌幅在15%左右即有所企稳。公司控股股东正是上海东宏实业投资有限公司,而法定代表人唐海根持有上海东宏实业投资有限公司80.03%的股权,而唐海根可谓是农凯系中除周正毅外的另一核心人物。周正毅后来正是将上海正艺室内装饰有限公司董事长一职务交给了唐海根。根据有关报道,唐海根不仅是正艺装饰、名特优、兴力浦的董事长,也是东宏投资的法人,还曾是爱普乐的法定代表人和农凯集团的副董事长。而在工商局资料上唐海根又和周正毅之兄周正明的妻子唐海珍为同一处所。种种迹象表明,唐海根可说是周正毅的核心干将。
农凯集团是以东宏实业的身份于2001年正式入主海鸟发展的,之后即展开了一系列的重组工作。产业结构调整后的海鸟发展与此前大相径庭,其主营业务已由房地产完全取代。虽然海鸟发展的资产重组一直是在农凯集团内部公司之间进行的,但重组后的海鸟发展一改往日微利的窘境,在2001年和2002年连续两年高盈利,每股收益分别达到0.32元和0.29元。实际上,根据公开的数据表明,农凯系通过3种方式从海鸟发展中获得了不菲的现金流,海鸟发展的状况已经不容乐观。
第一种方式是溢价收购农凯系资产套现。2001年5月,海鸟以5000万元收购上海中盛房地产公司70%股权,而上海中盛房地产70%股权的账面值只有2790万元,溢价比例为1.79倍,明显较高。根据有关报道,上海中盛房地产大股东是上海华信投资公司,而后者的第一大股东是兴力浦房地产公司,兴力浦房地产公司又持有上海东宏实业投资公司84.38%股权。因此,该笔交易难逃农凯干系。而且2001年11月29日,公司又出资2195万元收购了上海中盛房地产有限公司20%股权。总共持有上海中盛房地产有限公司90%的股权,这样原本属于农凯系的上海中盛房地产有限公司就成了海鸟发展完全控股的子公司。这样也就为第二种融资方式提供了便利。
第二种方式是为农凯系公司借款。2001年12月30日董事会同意向福建兴业银行上海分行申请人民币3亿元的3年期以内的中(长)期借款,用于与上海兴力浦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开发“汉口路南、四川中路西地块”,贷款期限自2001年12月30日至2004年3月11日止。母公司直接为子公司借款,无疑是将子公司的风险转嫁到自己的头上,可谓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第三种方式是为农凯系贷款进行质押担保。一个事例是东宏实业为兴业银行上海分行给予华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57500万元贷款授信提供质押担保,将所持的全部法人股质押给兴业银行上海分行。质押期限为2003年6月2日至2005年6月6日,是否进行了反担保措施不清楚。而华信投资是在农凯系绝对控制之下,其股东农凯集团、高校科技产业集团、上海兴力浦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和周雅珍皆为农凯系成员。另一个事例是2002年12月15日,为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市浦东分行给上海中盛房地产有限公司5000万元人民币短期贷款提供担保,借款期限自2002年12月15日至2003年12月4日,并且没有采取反担保措施。在贷款担保行为中,采取反担保措施是一个平常的行为,但公司或者对此不披露,或者不实施反担保,因此,公司内控制度是否健全令人生疑。
现在,海鸟发展一个举足轻重的项目兴业大厦项目已经停工了,据报道停工的直接原因是资金问题。在这个与上海兴力浦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项目上,海鸟发展已经投入了数亿元巨资,其2002年年报披露的这一金额为32706万元。这不免让人替海鸟发展担心起来,兴业大厦项目的停工会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吗?
通过以上三种方式,海鸟发展或者成了套现工具,或者成了融资档板,而且在替人借款和贷款担保方面缺乏控制风险的意识,已为其今后发展埋下了隐患。抽血后的海鸟是否能从其子公司的房地产业务持续获利将直接决定着其赢利状况。笔者以为,目前看起来相对较低的股价可能仍暗藏杀机。
徐工科技:城池失火殃及池鱼
其实,早在徐工科技表演高台跳水之前,该股在二级市场已经出现异动。2003年4月15日到16日三天,正是大盘指数上攻1650点未果之时,徐工科技在此期间分别放出8357手和18393手的日交易量,而该股的日成交量平时也就在1000手左右,可见先知先觉者已按捺不住急于出货之心。4月24日,徐工科技公告,徐工集团将17607.215万股无偿划转给徐工机械公司的协议书已经签定,而从4月25日开始的三个交易日,徐工科技的交易量又骤然放大,分别为6268手、13005手和7995手,散户如错过了此前的两次出逃机会,已经无力回天了。至5月23日开始,该股终于开始大胆出货,并从6月2日开始上演了一出连续7个跌停板的悲情剧。按道理说,即使为周正毅控制的大通证券悉数将持有的817万股抛出,也只有流通股的3.82%,对市场影响不会如此巨大,据说周正毅重仓持有该股,而建行特殊交易席位的活跃,显示出货者极可能来源于此。
事实上,除了二级市场炒作外,徐工科技与农凯系并无太多关系。公司只是于2001年5月8日投资参股持有上海高校科技创新投资有限公司50%股权,但在9月12日,公司已将35%的股权转让给上海东宏实业,目前还持有15%的股权,投资金额为1692万元,因此即使这家第一、第二大股东皆属农凯系的公司出现问题,也不会对公司有很大影响。据报道目前,公司所处行业发展势头看好,徐工科技在行业地位、品牌及产品的技术含量等方面优势明显,二级市场的问题不会轻易影响到公司产业发展,但会累及公司在证券市场的形象。徐工科技的高台跳水只是庄家出货和资金链断裂的原因造成,其基本面并未发生大的变化。相反,公司于6月11日发布了业绩预增公告,公告预计2003年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增长可达50%。公司所在行业工程机械也是西部大开发收益行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拉动板块,因此,投资者不必对该股的后期走势过分悲观。
大盈股份:水落石出神秘股东显现
这家曾以“英雄”这个著名的文化制品闻名的上市公司,因业绩连年下滑而陷入窘境。2001年11月22日,公司公告称,其大股东上海轻工控股(集团)公司拟将部分股权转让给上海市农业投资总公司,并将该部分股权委托上海农投管理。随后,公司将原来的文化制品资产转让给上海轻工控股,同时受让上海市农业投资总公司的部分资产,包括上海大盈肉禽联合总公司的全部股权和上海联鑫房地产有限公司72.58%的股权,表明其主业向现代都市农业和房地产业转变。
我们不妨看看农凯系是如何一步步控制了大盈股份:2002年9月20 日,上海轻工将持有的16115.万股国家股中的4568.4673万股转让给产业化集团;2002年11月25日,上海轻工又将所持4562万股股权转让给华信集团,这样,公司的一、二、三大股东将分别为产业化集团、华信集团和上海农投,其中,华信集团和产业化集团的控股股东均为上海农凯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合计持有公司29.98%股权,农凯系终于彻底控制了大盈股份。但此后农业产业化集团的股东经过几次变更,最终为两个自然人何包鑫和何春明,而华信投资的股东于2003年4月30日变更为孙克敏等,农凯系似乎从名单中蒸发,可谓“神龙见首不见尾”。在一番解释澄清后,大盈股份终于承认,持股15%的第一大股东上海农业产业化集团的两名自然人股东何包鑫、何春明只是名义上持有58.9%和41.1%的股权,两人从未参与公司日常经营与管理,实为“傀儡”股东。华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至今未实施股权过户手续,没有指派过任何成员到大盈担任董事或其他职务,也没有实际参与过公司的日常生产经营和管理,没有实际控制大盈。公司实际控制人仍为上海农凯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周正毅事发前后,大盈股份股票在二级市场的走势似乎并没有受到太多影响。该股自2001年6月8日以来,一直处于明显的下降通道中。2003年4月29日,大盈股份公告,由于公司尚处在资产重组过程中,2002年度经营业绩预计出现亏损,当天,该股放量跌停,第二天继续下探8.23元反弹以8.42元报收。由于年报未出,公司停牌。直到5月20日,公司公布了2002年年报,交出了一份每股收益亏损0.4元的难看成绩。但复牌后的两天,该股却以连续跳空的方式封在涨停位,第三天涨停板打开,三天的累计涨幅已有25%,此后,徐工科技开始放量出货,而大盈股份已是独木难支,终于连续下探,但连续3天下跌并没有放出巨量,表明筹码锁定仍然良好。但是农凯系的阴影终于开始显露。6月5日,大盈股份公告:上海市农业产业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其持有15%的股权为兴业银行上海分行给予华信投资5.75亿元授信提供质押担保,质押期限为2003年6月2日至2005年6月6日止。由于目前对农凯系的调整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所以这笔刚刚签定的担保协议估计不会给公司造成巨大损失。可以说,在农凯系尚没有来得及充分利用大盈股份这个壳时就已事发,对大盈股份来说反而是件好事,估计大盈股份并不会受到农凯系的更多负面影响。只是,由于公司一季度主业之一――农产品仍处于亏损状态,而为另一主业――房地产业带来利润的 “联鑫-虹桥苑”高级住宅小区一期项目实现销售收入1.1亿元,但主营业务利润却只有区区的162.3 万元,两大主业的盈利能力都不容乐观,若农凯系 “出师未捷身先死”,谁又能“重整”大盈股份的“河山”呢?
(作者单位 北京证券 )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535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