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试论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杜文齐

  【摘要】 企业制定内部控制制度的目的,在于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维护资产安全;保证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由于我国企业在内部控制建设方面存在着不同的问题,使企业的经营风险越来越多的暴露出来,企业内部控制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研究企业内部控制的理论与实务成了目前最紧迫的课题之一。
  【关键词】 内部控制; 问题; 对策
  
  2008年6月28日,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和保监会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基本规范》的发布实施旨在控制经营管理风险,是企业现代管理框架的核心内容,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制度保证。企业从政策制定、贯彻执行到监督检查,实际上都经历了一个围绕战略目标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风险、控制风险的过程。因此,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已成为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较为关注的话题。
  一、内部控制的定义和目标
  (一)内部控制的定义
  内部控制是以专业管理制度为基础,以防范风险、有效监管为目的,通过全方位建立过程控制体系、描述关键控制点和以流程形式直观表达生产经营业务过程而形成的管理规范。
  (二)内部控制的目标
  1.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
  企业经营合法合规就是要求企业在法律允许的经营范围内开展经营活动,严禁违法经营、非法获利。
  2.维护资产安全
  主要是防止资产流失。要确保企业的各项存款等货币资金的安全,防止被挪用、转移、侵占、盗窃。同时还要保护实物资产,防止低价出售,要充分发挥资产效能,提高资产管理水平。
  3.保证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
  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反映了企业的经营业绩以及企业的价值增值过程。财务报告反映企业的过去与现状,并可预测企业的未来发展,是投资人进行投资决策、债权人进行信贷决策、管理者进行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同时,财务报告作为社会公共产品,其真实完整地体现了企业履行的社会责任。
  4.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
  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目标。企业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的内在要求之一是相互制衡、相互监督,这一要求看似与提高效率效果相矛盾,实际上是协调一致的。因为忽视控制的经营管理,将导致重大风险的发生,可能造成企业难以为继,最终降低经营效率效果。因此,企业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强化内部控制与提高效率效果的关系。
  5.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是内部控制的最高目标,也是终极目标。只要企业在内控上下功夫,切实保证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完整、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可靠、经营效率效果稳步提高,就一定能提高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二、当前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环境不完善
  控制环境反映出管理当局对控制的重视程度,设定了企业内部控制的基调,影响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和态度。目前,企业控制环境存在的问题有:
  1.组织结构不合理
  企业的董事会成员和管理层成员存在一定的重叠,造成内部控制权责不清,经营权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导致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恶化。
  2.风险管理意识薄弱
  目前企业风险意识比较淡薄,缺乏风险应对、控制的有效机制,一旦出现重大风险就容易使企业陷入困境。
  3.内审没有有效发挥作用
  内部审计可以协助管理当局监督其他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有效性,确保良好地控制环境。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但是,我国的很多企业虽然设置了内审部门,却没有具备真正意义的独立性,因此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二)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我国很多企业建立的内部控制存在着内容不完整、设计不合理的问题。有些企业只具有基本的内部控制操作,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内部控制系统,如财务控制的评价制度尚未建立,经济合同的管理制度不健全等。而且很多企业普遍存在着权责划分不明确,没有明确建立授权和分配责任的方法,不相容岗位没有分离,各部门、人员之间权责分派不清,使得企业的内部控制无法贯彻执行。有些企业缺乏独立复核制度,对一些重要的工作环节没有进行独立复核,无法确保经济业务的正确、真实及完整,从而容易导致滥用职权、贪污舞弊的现象发生。
  (三)内部控制监督未能发挥作用
  目前很多企业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导致企业内部控制的缺陷不能及时被发现,影响企业的健康运转。有的企业虽设立审计监察部门,但内部审计只局限于传统的“财务监督”与偏重纪检监察角色,不能有效发挥内部控制的监督作用。
  (四)内部控制手段落后
  目前很多企业的内部控制仍采用手工,而忽视采用会计电算化,这样一方面使会计数据处理的速度缓慢,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程度不高,计算失误多;另一方面使企业的内部控制在新的环境中落后于形势,企业财产缺乏安全性,不能为企业决策提供完整的信息,也不能创造更高的效益。
  
  三、改善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
  1.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
  企业应积极引入外部董事或独立董事制度,确立董事会在内部控制体系的核心地位,避免董事会和管理层成员的重叠,真正提高董事会科学决策和内部监督的能力。同时,企业还应把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的措施落到实处,通过激励机制提高治理结构的有效性。
  2.提高风险管理意识
  风险控制要求企业树立风险意识,针对各个风险控制点,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要加强董事会各专业委员会的作用,通过风险预警、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报告等措施,对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进行全面防范和控制。
  3.有效充分地发挥内部审计、稽核的作用
  企业应由董事会领导下的审计委员会统一管理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内部审计机构直接对董事会负责,在业务上受监事会的指导,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内部稽核是协助改善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措施,稽核人员应确保内部控制制度持续有效实施,帮助经营管理层履行其督导责任。
  (二)健全单位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是公司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管理制度建设必然会促进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企业应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结合实际情况,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制定规范严密的公司章程,设置科学高效的管理和监督机构,订立科学严密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使内部控制工作有得力的组织和制度保障。
  企业应明确建立授权和分配责任的方法,不相容岗位分离,各部门、人员之间权责分派得当,出现问题及时落实责任。建立独立稽核制度,对一些重要的工作环节进行独立稽核,确保经济业务的正确、真实及完整。使得每个群体或个人的行为都处在他人的监督和控制之下,避免出现控制的真空地带或控制盲点。
  (三)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监督机构的作用
  加强政府的监督。财政、审计、证券监管等政府部门应当定期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和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审计后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对严重违法违规的企业还要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处理,对企业形成威力;加强独立审计对内部控制的监督。独立审计可以促使企业管理当局对内部控制给予应有的重视,对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四)建立和加强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内部控制
  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中的简称,它是一个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实现记账、算账、查账并替代部分需由人脑完成的对会计信息的统计、分析、判定乃至提供决策机构的过程。企业使用会计电算化可以节约大量人力、物力、时间。所以为了完善内部控制,企业应制定有效的电算化环境下的内部控制制度。
  总而言之,我国近年来在内部控制方面紧跟国外的先进水平,关注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和研究成果,但必须承认的是我国内部控制方面的研究仍然比较落后。对于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合理性及有效性更是缺乏一个公认的标准体系,还没有形成内部控制的整体框架。因此,国家应该给企业塑造一种重视、开发和研究内部控制的宏观环境,建议立法机关或其他职业团体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全面的研究,给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提供一个框架和参考依据,使我国企业的内控建设逐步得到完善。
  
  【参考文献】
  [1] 翟志华.建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J].资产与产权,2003(3).
  [2] 崔海霞.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研究[J].现代经济,2007(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676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