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资金流管理综合效益评价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钟云燕
【摘要】商业银行的日常经营实际是一个资金流动过程。文章从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出发,结合商业银行业务活动特点,通过详细分析其经营管理、业务流程和资金流向等关键环节,建立资金流管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系统、全面、动态、连续地反映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并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进行监控和评价。
【关键词】商业银行;资金流;评价与分析
一、商业银行资金流管理内涵
商业银行是指依照《商业银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设立的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的企业法人。商业银行与一般的企业不同,其经营对象不是普通商品,而是货币、资金:商业银行业务活动的范围不是生产流通领域,而是货币信用领域;商业银行不是直接从事商品生产和流通的企业,而是为从事商品生产和流通的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企业。商业银行又是特殊的银行,首先在经营性质和经营目标上。商业银行以盈利为目的,在经营过程中讲求营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原则;其次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广泛,功能齐全、综合性强,尤其是商业银行能够经营活期存款业务,它可以借助于支票及转账结算制度创造存款货币,使其具有信用创造的功能。
商业银行是一个以资金运作来获取收益的金融机构,它通过吸收储蓄存款、对公存款、进行同业拆借以及接纳股东的资本金等方式获得资金来源,通过贷款、购买债券、上存资金等方式运用资金。获取收益。商业银行各种不同渠道、不同方式的资金来源与各种不同渠道、不同方式的资金运用,交互在一起,构成一个资金流动过程,资金流管理是利用商业银行资金流动的特性把经营业务、经营部门以及资金流动的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分析资金在商业银行的动态流动过程中成本、收益、特性和风险的变化对商业银行总体效益的影响。以此来描述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资金流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商业银行的发展。商业银行资金流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管理具体内容如下:
(一)资金的筹集
这相当于资金运动的起点,商业银行通过一定的资金来源渠道。采用不同的筹资方式,筹集经营所需要的资金。在筹集资金的时候,应当根据商业银行资金需求量和筹集的可能性,合理确定资金的需要量。注意适量性和适时性,从而节约资金和提高资金效益。商业银行资金来源主要包括存款、借人款和银行资本等。
(二)资金的运用与回收
商业银行运用其吸收的资金,从事各种信用活动,以获取利润。主要包括放款业务和投资业务两大类。商业银行在经营资产业务、负债业务的同时,还利用其在机构、技术、资金、信誉和住处等方面的优势,提供一些服务性的业务与之配合。如:结算业务、信托业务等。
(三)资金的分配
将商业银行所取得的收入进行分配,一部分资金用于补偿经营中的资金费用,支付筹集资金的成本和支付职工的劳动报酬等。另一部分资金则用于股东的分红等。
(四)资金计划管理和效益评估
商业银行经营对象是货币、资金,商业银行业务活动的范围是货币信用领域,是为从事商品生产和流通的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企业。同时,商业银行以盈利为目的,在经营过程中讲求营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原则。
二、商业银行资金流管理的特点
商业银行资金流管理要发挥效益,必须结合商业银行资金流的性质,全面地反映了商业银行动态经营的过程。
(一)系统平衡性
商业银行资金流系统把经营机构、经营业务和资金流动的其他过程有机的联系起来。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分析资金在商业银行经营中的流动过程,能全面反映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商业银行资金的流动过程是从负债业务(资金获取)开始,汇聚成一些中间环节,这些环节是连接各种业务和下属经营机构的纽带,然后流向各种有息和无息资产等资金运用环节,最后通过资金运用获得收入。资金在流动过程中其规模、成本、收益满足一定的平衡关系。通过这些平衡关系可以对银行资金的流失、成本变化以及经营过程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
(二)动态开放性
商业银行资金流入不同的机构所花费的成本不同、所收到的效益也不同;资金流入不同的环节所带来的风险不同;相同的资金获取规模,不同的机构所支付的成本不同等等。因此,通过这些动态变化的分析可以对机构、业务的经营状况进行总体评价,不同经营机构、不同经营业务的差异进行诊断。随着经营业务的增加和经营机构的调整,商业银行资金流系统随时可以进行重新构造,并且根据新的资金流变化对各个环节的量、本、利进行分析。特别是随着经营理念的变化和市场需求的增强,新兴的中间业务将蓬勃发展,它的收入将是商业银行主要利润增长点之一。
(三)总体性
资金流系统是商业银行经营状况的总体表现,它通过分析银行日常经营中资金流动到每一个环节对机构、业务的影响,从而达到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进行分析、评价和诊断。业务环节的量、本、利变化将影响系统其他环节的资金流变化。机构环节的调整也将影响其他环节的资金流变化。因此,基于资金流系统的经营状况分析是从总体上研究商业银行的经营特征和经营差异。
从资金流管理的内涵和特点可以看到,资金流管理把商业银行复杂的经营过程统一纳入到一个网络平台上进行分析。它从系统的角度研究商业银行经营状况的总体表现。它通过资金流动的平衡关系和资金价值的不同体现,来描述商业银行不同经营机构、经营业务的经营差异。它利用时间序列和资金流动的动态性,分析影响商业银行经营状况的主要原因。
三、商业银行资金流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根据商业银行资金流管理的特点,遵循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导向性、层次性、从简性、可测性、独立性设计原则。使评价指标要能够充分体现商业银行资金流管理的内涵与特征,指标设计精练,易于操作,指标体系层次分明。简明扼要,实现对商业银行资金流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评价。
基于以上的认识,笔者认为,商业银行资金流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从资金来源充足性,资金运用合理性,资金流动性。资金使用效率四个方面来构建指标体系,每一方面又由若干相对独立的表征某一侧面的指标构成。
(一)资金来源充足性指标
商业银行资金是渠道运作的血液,资金流管理不善。渠道运作必然陷于困顿。所以必须保证资金来源充足,可用存款增长率和自有资本充足率指标衡量。
(二)资金运用合理性指标
由于银行经营是在一个不确定的、变化多端的环境中进行的,资金运用不合理对其资产经营有一定的影响。保证资产收益的安全与稳定,使其健康安全的发展。这不仅是商业银行本身发展的要求,而且还是社会对在经济领域中重要地位的商业银行的客观要求,也是商业银行社会责任、优良的社会形象的体现。可用存贷比、利息收支率差额、收益基础指标衡量。
(三)资金流动性指标
保持流动性对商业银行来说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商业银行在经营中面临着负债和资产的不稳定性,一旦商业银行的本金、利息收回额与其准备金额之和不能应付客户提存与贷款需
求及银行本身需求时,便出现了流动性危机。流动性危机将严重损害商业银行的信誉,影响其业务量并增加经营成本,妨碍其进一步发展。由此可见,商业银行在经营中必须注意保持良好的流动性。可用借入资金与资产总额之比、净贷款与资产总额之比、现金同业存款与资产总额之比指标衡量。
(四)资金使用效率指标
商业银行作为经营货币资金。结算和创造信用的特殊企业,在业务活动的过程中,其最基本的、首要的动机和目标是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商业银行的一切经营活动,包括如何设立分支机构。开发何种新的金融产品,提高何种金融服务,建立什么样的债券组合等均要服从这一目标。可用存款利率增长率、贷款利率增长率、资产利用率指标衡量。商业银行资金流管理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四、商业银行资金流管理综合评价方法
在建立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还必须解决评价指标综合评价的问题。由于评价指标的量纲不一致,每个指标对评价总目标的影响程度不尽相同,所以必须进行多指标综合评分,才能计算出综合评价结果。可选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进行评价。具体步骤如下:
(一)同度量处理
为统一各指标量纲与缩小指标问的数量级差异,需对商业银行资金流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四类指标中的二级指标进行同度量处理。可采用极差标准化法,公式如下:
式中:X为处理前指标的值;X'为标准化后指标的值;Xm为该指标的目标值。
(二)确定指标权重
权重确定方法可以分为主观赋权方法与客观赋权方法两大类。所谓主观赋权法就是人为地凭经验确定权重,如专家打分法(Delphi)、层次分析法(AHP);客观赋权法则依据评价对象各指标数据,按照某个计算准则得出各评价指标权重。客观赋权法可以减小主观影响,得到客观而有说服力的权重结果。主观赋权法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切合实际的判断,二者结合将有助于得出更加准确的结果。
(三)综合汇总
利用标准化后的各评价指标分值及其相应权重,在单项指标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循环综合评价模型,对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评价,公式如下:
式中:F为综合评价指数;Fi为各层次分值;wi为各指标的权重;xi为各指标标准化数值;wi为各层次的权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702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