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打新”绘就绚丽财富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曹 戈

  尽管申购新股的中签率都在2%以下,但“打新”良好的财富效应仍使各方资金乐此不疲,参与摇号碰运气的投资者也越来越多。
  
  “打新”潮一浪高一浪
  
  “打新股去”,近来几乎成了姜明的口头禅。在北京某投资公司工作的他,尽管在前五次“摇号”中都未中签,但他仍然对下一次的新股网上发行充满了期待。
  “我算是个老股民了,亲历过市场的大起大落。”姜明每每提及这些脸上就露出了得意之色。他说,“打新股”算得上是一笔稳赚不赔的生意,因此,每一次行动时,他往往会叫上身边的朋友,不管他们有无炒股的经历,姜先生都会千方百计地说服他们加入“打新股”的行列。
  6月23日,中行31.29亿A股网上发行。当天一早,姜先生就和他的几个朋友,来到了北京朝阳门附近的一家券商营业部,每人买了10个号。
  
  在姜明看来,像中行这种优质大盘股中签率肯定会高于前四只新股,因此对此次申购十分看好。可结果总出人意料,6月29日,他打电话去查询,仍然是一个号也没有中。“中一个号就能挣几百块钱啊!”姜明悻悻地说。令他稍感安慰的是,其中有一个朋友中了两个号,“好歹那一趟没白去”。
  市场上,像姜明这样的老股民比比皆是,他们普遍认为,新股上市后至少有15%以上的无风险利润,“不赚白不赚”。
  散户对新股的钟爱,在一些券商那里也得到了印证。北京某证券营业部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行A股网上申购当日,该营业部申购资金创下天量,达5亿元,与此前相比增长近50%。
  与散户一样,保险、券商、基金等机构投资者“打新股”的热情也是一浪高过一浪。
  权威数据显示,保险资金对包括中行在内的5家新股的参与大约在160-500亿元之间,160亿元这一数字正是去年保险资金持有A股的流通市值。按照此前保监会公布的数字,截至去年底,保险资金投资A股占到保险总资产的1%左右;截至目前,这一比例上升为3%。
  与保险机构相比,券商资金虽然有限,但这并不妨碍其对“打新股”的偏好。“玩股票我们是行家,如果在‘打新股’上还落后于其他机构,那我们就等于把白花花的银子拱手让人了。”某券商财务经理向记者透露,他们每次都筹集数千万元的资金用于新股申购,下一步他们还要投入更多的资金。
  这位经理坦言,“打新股”不但收入不菲,而且还拓展了券商经纪业务的客户资源。比如,让有融资需求的大客户与有闲置资金的客户进行资金融通,公司就可能给有需求的客户提供10:1的融资额去申购新股,这样的结果是大家都赚到了钱,客户也就“死心踏地”的跟着公司。
  另一位券商负责人也坦承,由于今年有中行这样的超级大盘股上市,“打新股”的收益率肯定会有较好的表现,因此,他们已筹措上亿元的资金用于参与新股申购,有时,一天调动的资金量都是好几千万。
  基金公司自然也想在“打新股”上赢得“头彩”。众多基金经理表示,由于前四只股票都是小盘股,中签率低,申购时的回购成本高,加之之前多满仓运作,所以不是很积极。而现在中行作为优质大盘股,又有在香港上市的H股价格摆在那里,肯定能赚钱,因此都积极参与。
  “傻子才不参与,有多少闲散资金就用多少。”一位基金经理笑言,公司不会刻意准备将多少比例的资产配置在“打新股”上,原则上是针对不同品种制定不同的操作策略。
  
  平均收益率超过20%
  
  投资者热衷“打新股”的动力无疑是新股低风险高收益的财富效应。
  “以中行为例,其A股上市后,估计会跟H股的表现差不多,为市场提供了一个新的、很好的投资选择。”华安基金投资总监王国卫说,新股对投资者而言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相关统计显示,目前,中工国际、大同煤业、同洲电子、云南盐化4只新股均完成发行,根据公告的中签率计算,前四只新股的平均中签率为0.5011%,平均首日上市涨幅为110%,参与网上申购的投资者可从每只新股获得0.42%的收益,假设一年参与48次这样的申购,则折算出来的新股申购平均收益率将达到20%以上。
  根据以往的经验,资金申购新股一年的收益率已远超银行同期存款利率。1997年申购新股的年收益率为95%,1998年为40%,2000年为20.67%,至2001年,虽然下降至9.79%,但仍是同期银行存款利率的数倍。
  与此同时,香港市场IPO的财富效应也激发了投资者的申购热潮。如在中行上市时,分别获配39421万股和47305.2万股的中国人寿和中国平安,截至目前已经分别大赚超过1.6亿港元和2亿港元。
  此外,低风险是吸引机构“打新股”的另一原因。在投资者眼中,“打新股”是一项低风险甚至零风险的“生意”。无论是个人还是机构都将获得极为可观的收益。
  然而,有不少专家认为,“打新”的好日子难以长久。
  “目前一级市场的高收益难以长期维持。”世纪证券万文宇分析说,目前国内股市正加速与国际接轨,这不仅表现在二级市场的估值水平上,而且也会反映在一级市场,因此,新股带来的暴利机会将越来越少。值得警惕的是,巨大的财富效应会吸引源源不断的社会闲散资金与拆借资金参与到下期的新股申购中来,从而抬高股价降低中签率,收益率也进一步走低。
  此外,新股上市第一天的热炒会严重透支未来的涨幅。以中工国际来说,在首日大涨后,连续5个跌停。新股暴涨不但不能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反而成为影响未来市场运行的负面因素。
  事实上,在过去十几年中,沪深交易所A股IPO的溢价率普遍超过100%,如此高的溢价率不能不让人怀疑股票发行定价制度的合理性。
  上海金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杨兴君分析指出,如果股票上市交易价格大幅超越发行价格,一种可能是发行价格严重低估了公司价值,投资银行的定价能力存在问题;另一种可能就是由于过度炒作或市场操纵,新股上市价格存在严重的泡沫。无论是哪种情况,都说明市场的风险已开始聚集。
  联合证券研究所田艺建议,IPO的中签率会有一定的周期性,投资者应在中签率走高的时候伺机进入,避开资金关注的热点,抢相对冷门的股票。一般来说,由于机构投资者资金量大,中签几率就相对更高,散户要更多地通过购买基金、券商理财产品等间接参与打新股。
  
  新股发行机制考量
  
  一边是“高溢价率”,另一边是散户买不到新股,这让人们再次把目光盯在了发行制度上。有专家警告说,对于恶性疯狂炒新如一味采取听之任之态度的话,有可能会对刚刚成型的市场化发行上市制度再次造成伤害。
  的确,同样是新股发行,中行在香港上市时凡参与申购的股民都可以拿到1个号,即1000股,而在A股市场,却把机构代表的“大”资金混同散户同等条件参与网上申购,导致对散户不公平。
  天相投资顾问公司董事长林义相说,中行1.938%的网上中签率算是很高了,虽然5400亿的申购资金并不像之前市场预期的那么多,但也并不少。林义相认为,这个结果与中行发行机制有很大关系。“现在申购1万股,要锁定资金50万,申购100万股,就要锁定5000万资金,这对散户来说是很麻烦的、很大的一个资金量,就相当于把散户的利益基本排除在外了。发行机制决定最后的得利者是谁。”
  无论是网下机构配售,还是网上资金申购,都是为“大”资金申购提供了平台,如果只有那些拥有大量资金的投资者才可以打新股,从市场来说,这种机制是不合适的,一个健康的市场机制应该是吸引投资资金进来,而不是“过江龙”资金进来。“不考虑散户的利益是现在发行机制的一个大问题。”
  业界知名专家华生认同林义相的说法,他说,现在把“大”资金持有者混同于散户同等条件地参与网上认购,比如参与网上申购的基金,有申购的资金优势,却与散户投资者一样股票一上市就可以抛售,这对散户是不公平的。对此相关政策应该有所调整。
  对于目前市场上散户抱怨买不到中行股票,华生认为,过去闽东电力高达88倍市盈率发行,市场照样追捧,这就是所谓的新股不败,这样盲目炒作的市场应该过去了,不是所有的市场需求都要无限制地去满足。散户买不到,不能说是不公平,机构投资者持股时间较长,承担风险较大,有规定的锁定期,从长期来说对投资者、对整个市场都是有好处的。
  “中行上市会给我们一些警示。”华生向记者表示,以后这样优质的大盘上市公司会越来越多,长期来看,将改变中国证券市场上市公司质量,证券市场更能反映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这是好的一面。但是从资金角度讲,肯定会增加市场的压力,中行只是开了个头,为保证这些“航空母舰”平稳上市,要在资金层面作出一些安排。
  比如,中行H股在香港上市时,由市场承接的部分只有发行规模的5%,长期战略投资者、机构投资人、富豪们承接了95%的份额,而在内地有40%要由市场承接。一个成熟、健康的市场,应该绝大部分由机构投资者认购,只有少部分给散户,这才是合理的安排。国际上由市场散户认购的比例一般都在10%左右,只有在认购率特别高的时候,才启动回拨机制,回拨给散户一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848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