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2010年IPO市场回顾与展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Anita

  近日,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公布了《2010年IPO市场回顾与展望》报告,预计至2010年年底,全球IPO融资总额将创纪录超过3000亿美元,有可能将超越2007年全球融资额2950亿美元的历史高位纪录。
  “全球IPO数量按行业来分析,第一是材料行业占21%,比起2009年17%有所增长;第二是工业,宗数有17%;第三是科技;第四是必需性消费品。”安永华北地区主管合伙人曾鹏森表示。
  盘点2010年的IPO的各类数据,可圈可点处颇多。而大中华区的成绩,自然成为夺目的亮点。
  
  大中华区引领全球IPO活动
  
  2010年前11个月,全球各地共有1199宗IPO,共筹集2553亿美元。20lO年第四季度全球共有294宗IPO,总值已超过1028亿美元,预计12月会再有80多宗价值不少于170亿美元的IPO。而在全球IPO势头大涨的情景下,包括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地区的整个大中华区,成绩更为显著。就交易数量来看,大中华区共有442宗IPO,占全球37%;就金额来说,大中华区IPO募集资金总额为1179亿美元,占全球46%,较2009年同期增加了170%。
  2010年1~11月全球IPO活动,按证券交易所划分,大中华区成绩相当了得。交易宗数最多的12家证交所中,深圳证券交易所以288宗交易位列第一,占比24%,香港联合交易所以79宗交易位列第二,占比6.6%。而在融资总额最高的12家证交所中,香港联合交易所以512.93亿美元成为状元,占融资总额的20.1%;深圳证券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分别以400.64亿美元和262.35亿美元位列第二名和第四名。
  在2010年1-11月融资额最高的前20大IPO交易中,来自大中华区的有6个席位,分别为中国农业银行、友邦保险、中国光大银行、华泰证券、中国熔盛重工、中国第一重型机械。其中2010年7月于上海、香港两地上市的中国农业银行成为2010年全球融资额最高的公司,融资额221.17亿美元,占本年全球IPO总值的9%,超越了中国另一家银行――中国工商银行219亿美元融资额的前历史纪录;友邦保险以204.94亿美元位列第二。
  
  香港、深圳数据创新高
  
  2010年1―11月期间,香港联交所所共有79宗IPO,融资额为513亿美元,上市融资额连续第二年位列全球之冠。
  据数据显示,近年来非中周内地企业跨境上市在香港联交所进行的数量,开始有所增加。“港交所已成为跨境IPO活动的枢纽,中国内地企业将继续是推动香港IPO活动的主要动力,我们也会看到来发达国家及新兴市场的企业在香港上市。”安永大中华区高增长市场主管合伙人何兆烽表示。2000年至2010年,共有57家非中国内地企业赴港上市,融资额达372亿美元,其中2010年的数量为6宗。安永预测2011年将有更多来自世界其他国家的大型公司特别是资源类企业来香港上市。
  大中华区融资额及融资数量创新高,深交所起到了重要作用。安永预计2010年深交所的融资数量将达322宗,融资总额为297亿元人民币。“2010年我们看到融资额组成方面与2007年有所不同。”何兆烽表示,“2007年的时候,4000多亿元的融资额大部分是从上海交易所募集的;但2010年大部分是由深圳交易所贡献的,即两方面,一个是创业板,另一个是中小板。”不过,值得关注的是,安永报告指出,深圳中小板与创业板IPO行业相似度高。
  
  中国概念股美国飘香
  
  随着当当网、优酷网等公司在美国上市,赴美上市的中国公司于2010年下半年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安永预计,2010年,赴美上市的中国公司将达41家,其中纽交所23宗,纳斯达克18宗,融资额预计达39.06亿美元,较上一年增长81%。“由于越来越多美国投资者希望购买中国企业的股份,从而参与到中国经济增长当中,因此市场需求庞大。预期这种趋势将持续到2011年。”何兆烽表示,“除了科技、媒体与电信、清洁技术、医疗保健行业以外,我们也将会看到更多来自传统产业的公司赴美上市。”
  而且据介绍,在2010年赴美上市的中国企业中,有6家公司采用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而不是美国财务报告准则(US GAAP),由于中国财务报告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较为相似,这个趋势普遍受到中国赴美上市公司的欢迎。
  谈及中国企业赴海外上市,不得不提及海外公司到中国上市的问题。对于之前受到热议的上海国际板何时推出的问题,何兆烽认为“2011年有机会推出”。“目前技术、法律、会计方面都没有重大的障碍,而且各大部委也取得了共识,只是等待合适的时机推出。”何兆烽表示,“而我们觉得大型跨国公司有望成为国际板第一批上市的公司。”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912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