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关联性实证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鹿翠 匡慧

  一、引言
  随着工业化进程和技术与生产力的发展,企业在创造巨额利润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诸如环境污染、产品品质、劳动安全等社会问题。传统的追求利润最大化理念已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而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企业社会责任逐渐成为市场各参与方关注的焦点。从全球范围来看,企业、各类政府机构和非政府组织都在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越来越多的企业对外公开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目前,国内已经有一些大公司,把承担社会责任作为他们的发展的目标。尤其是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使得越来越多的经营者相信,企业在盈利的同时还要满足社会多种需求,企业的社会责任将会影响企业的长期价值。据统计,在2008年年报披露中,共有290家沪市上市公司披露了履行社会责任的报告,其中有32家公司不属于“三类”公司,是自愿披露。同时中证指数公司在2009年7月正式推出了上证社会责任指数,为社会责任投资提供标的。尽管我国社会责任投资仍处于一个起步阶段,但上证社会责任指数的推出,一方面将促进企业更加关注和履行其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另一方面也将通过该指数的产品化促进社会责任投资在中国的发展。
  二、指标选择与变量选取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衡量指标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利用上市公司的年度报告作为资料来源,对所披露的内容进行分析。为了提高从不同公司得到数据的可比性,本文结合利益相关者理论,以及它对企业社会责任确定的重要性,从利益相关者角度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分类,参考我国学者李正介绍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指数法,并在此基础上增加了股东这一类别。按照可行性、科学性、全面性的原则,将社会责任信息按利益相关者进行归类。根据社会责任信息指数披露法,如果某一指标属于定性描述,分值为1;而如果在此基础上有相应的数量披露,则再加1分;所以一个企业社会责任指数得分变化范围在0~38分之间。具体的指标体系设计见表1所示。
  (二)企业财务绩效的衡量指标 在管理实践中绩效和企业社会责任都属于不可观测的潜在变量,要对其进行衡量,必须利用可观测的细分指标来体现。由于本文主要是从我国上市公司的年度报告来获取信息,所以采用会计指标来衡量企业财务绩效。本文从三个方面来衡量企业财务绩效,包括企业盈利水平、企业竞争能力和企业成长性。
  (1)企业盈利水平。衡量企业的盈利水平通常使用的指标主要有:营业利润率、资产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等。其中营业利润率是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是指一定时期的营业利润总额与销售收入总额的比率,这项指标越高,说明企业从销售收入中获取利润的能力越强。
  (2)企业竞争能力。衡量企业竞争能力的指标有定量指标也有定性指标,考虑到指标的可量化性以及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采用总资产报酬率来衡量企业的竞争能力,总资产报酬率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内利润总额与资产平均总额的比率,它体现了总资产获取收益的能力。
  (3)企业成长性。企业所拥有的资产是企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总资产增长率可以较好地分析企业发展所处的阶段,总资产增长率越高,说明企业规模在扩大,市场需求在增多,企业在成长。本文以总资产增长率来衡量企业成长性。
  (三)控制变量 不同的企业规模和不同的企业性质会对企业绩效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本文引入两个控制变量:企业规模和企业性质。同时企业规模还会影响企业的社会责任,这是由于规模大的企业会更多地关注其利益相关者,并且具备更好的能力去承担社会责任。企业规模用期末总资产的自然对数表示,而企业性质则采用虚拟变量来表示,如果样本公司为国有企业则取值为1,否则取值为0。相关变量见表2。
  三、实证分析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利用江苏省上市公司的数据来检验企业社会责任和财务绩效之间的相关性。首先,由于上市公司作为典型的企业组织形式,比起其他类型的企业,在公司治理、信息披露等方面更为规范,因此获取反映企业财务绩效的数据也相对比较方便。其次,选择江苏省上市公司主要是由于江苏省经济效益相对比较高,上市公司种类比较齐全,在全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选取2004年至2008年在上海和深圳交易所上市交易的江苏公司作为样本,剔除了ST公司、金融类企业以及数据披露不全的公司,最后共有42家公司4年共计168个样本的数据。
  (二)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对财务绩效的影响 本文将企业规模、企业性质和社会责任指数作为自变量,其中考虑到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的表现要转化为经济业绩需要一段时间,因此模型中除了考虑企业当期的社会责任指数外,解释变量中还加入了前三期的社会责任指数。
  建立动态回归模型1:
  CFPit=αit +β1LnTAit+β2QXi+β3CSPit+β4 CSPit-1+β5 CSPit-2+β6 CSPit-3+εi
  上式中CFPit表示企业财务绩效,分别用代表企业盈利水平的营业利润率(YL)、代表企业竞争能力的总资产报酬率(ROA)和代表企业成长性的总资产增长率(△TA)来代入以验证本文第一个假设。LnTA表示企业规模,QX代表企业性质,CSPit、CSPit-1、CSPit-2、CSPit-3分别表示企业当期以及前三期企业社会责任指数。回归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表3是以总资产报酬率来衡量企业财务绩效,显示的是总资产报酬率与当期和前三期的社会责任指数、企业规模以及企业性质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当期企业社会责任与其总资产报酬率结果为正,表明企业的社会责任表现与衡量企业竞争能力的总资产报酬率之间的关系是正相关。前一期的社会责任表现对企业竞争力影响的估计值也为正,虽然前两期所显示的系数值是负数,但相伴概率P值尤其是最前一期显示较高。
  表4是用总资产增长率来衡量企业财务绩效,反映的是企业的成长性与当期以及前三期企业社会责任指数、企业规模和企业性质的回归结果。结果显示企业当期的社会责任表现对企业成长影响的系数估计值为正,这表明良好的社会责任表现促进了企业的成长。而前两期的社会责任指数与总资产增长率之间的关系显示为负相关,但是相伴概率P值很高,因此影响不显著。
  表5是用营业利润率来衡量企业财务绩效,得到营业利润与企业当期以及前三期的社会责任指数、企业规模和企业性质之间的回归结果,结果表明:当期和前一期的社会责任表现与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营业利润率)之间的关系为显著的正相关,这说明,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时会量力而行,当企业盈利多时,则会多承担社会责任,而当盈利少时,则会较少承担社会责任;前三期的社会责任指数对企业的盈利能力的影响估计值是负值,说明了企业前期承担社会责任会增加企业的成本,降低企业的利润,这种情况与企业现实情况相符。
  以上回归检验结果说明:(1)企业当期的社会责任表现与衡量企业财务绩效的三个指标都显示正相关的关系,即企业当期的社会责任指数越高,相应的企业竞争力、成长性和盈利能力就越好;(2)企业前一期的社会责任表现对财务绩效影响的系数估计值都为正,但显著性水平都不太高(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营业利润率显示显著);(3)企业前两期和前三期的社会责任表现对绝大部分反映财务绩效指标影响的系数估计值都为负值,但这种负面影响并不显著。由此得出:在一个较长时期内,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表现越好,其财务业绩就越好。
  (三)企业财务绩效对其履行社会责任的影响 建立回归模型2:

  CSPit= αit+β1LnTAit+β2QXi+β3CFPit-1+εi
  根据回归模型2,回归检验结果如表6:
  表6是以企业当期的社会责任为被解释变量,检验前期的财务绩效对企业社会责任表现的影响。回归结果显示:企业前期反映财务绩效的三个指标对社会责任表现的影响系数估计值都为正,其中衡量企业竞争力的指标ROA相伴概率P值较高,说明对社会责任表现的影响较弱。总体来看,前一期财务绩效高的企业其社会责任表现也较好。
  从回归检验模型1和模型2都可以看出,企业规模和企业性质这两个变量对社会责任与企业财务绩效的关系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作用。其中企业规模对社会责任表现影响的系数估计值都为正值,相伴概率P值较低,这说明企业的规模越大,企业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但企业性质对社会责任表现的影响显示却是抑制作用,且相伴概率P值<0.001,这表明江苏省上市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表现明显不如民营、私营等非国有企业好。究其原因,首先在于样本中共有19家非国有上市公司,其衡量企业财务绩效的大部分指标的变化幅度比国有企业大,企业成长快,竞争力逐年增强,非国有企业社会责任表现受到企业前期财务绩效的正面影响也会越来越好。其次,从体制差异来看,国有企业因得到国家体制的保护,市场竞争影响相对较小,而非国有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地生存和发展,必须要通过自身的努力来获得利益相关方的支持和认同,而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则满足了利益各方的需求,维护和提高了企业的声誉,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加之国有企业资产所有权和分配权的限制,也制约了其对社会责任的承担。再者,从民营、私营等非国有企业的自身发展过程来看,企业经营者的素质、企业管理、企业规模等方面都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企业不再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唯一目标,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已逐渐被大家所认同和接受。
  四、结论
  实证结果表明,企业社会责任与衡量企业财务绩效的指标之间是显著正相关的关系,企业社会责任表现越好,企业财务绩效就越高;企业财务绩效越好,社会责任表现也就越好,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同时,企业的规模影响了企业社会责任,规模越大,企业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的表现也受企业性质影响,民营、私营等非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表现优于国有企业。
  
  参考文献:
  [1]陈宏辉、贾生华:《企业社会责任观的演进与发展:基于综合性社会契约的理解》,《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第12期。
   [2]李正:《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研究――来自沪市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第2期。
   [3]仲大军:《当前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经济与社会观察》2003年第2期。
  [4]Spence,M.JobMarket Signaling,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74,87.
  [5]Dirk Matten,Andrew Crane,Wendy Chapple,Behind the Mask:Revealing the true face of Corporate Citizenship,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03,45.(编辑 熊年春)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95411.htm